【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考選部命題大綱-教育哲學

主題:教育的本質:生活預備說、開展說、形式訓練說、工作陶冶說、滿足需要說、無目的說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教育本質論 相關敘述 1.        生活預備說:自然主義、實用主義 授予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預備      (英國哲學家史賓塞)  1.與自我生存直接有關的活動(保健) 2.與自我生存間接有關的活動(職業才能) 3.養育子女的教育 4.維持正當社會與政治關係的活動 5.休閒教育   2.        開展說: 將人類的潛在能力引向盡善盡美的理想精神。          使各人自覺其天職,實行其職務,由自我活動以促進各種能力的發展(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    福祿貝爾「開展說」:教育是將上天所賦予之內在的統一性與發展性,由內而外開展出來的動態歷程。此歷程與社會息息相關。    教育的目的包括和諧統一的人格、能充分發展個人能力、良好的社會適應、前瞻的志向、開展整體且統整的個體,獲致幸福的生活    主張「教育是使人性和諧發展的過程,意即自我實現的過程」   達到和諧統一的人格(神的兒童)、 達到個體的自我實現(自然兒童)、 良好的社會調適能力(社會兒童)      3.        形式訓練說: 意即官能訓練                        促進身心健全,個人生活與社會幸福並重。一方面以身心發展為目的,另一方面以貢獻社會、盡瘁國家為歸趨      (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洛克)   陳嘉陽上冊P90、134-135、146, 笛卡兒-理性主義、形式訓練:理性主義注重理性的啟發與領悟的作用,對於教材的學習,不在其內容,而是藉教材磨練智慧、陶冶理性,易流於形式訓練。 洛克-經驗主義、感官訓練:經驗主義視知識為經驗的產物,注重直觀教學與感官訓練的價值與方法。 史賓賽-自然主義、實用主義:近代著名的自然主義思想家與實用主義教育的倡導者,重視知識的實用性,以科學知識選擇五大類生活所需的材料作為教育內容。  4.        工作陶冶說: 培養適合國家及時代需要的有用國民     (德國教育家凱新斯泰納)  5.        滿足需要說: 滿足全人類的需要,要求普遍需要的滿足。減少妨害他人的需要,增加全人類的需要,增加眾人的幸福。      (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  6.        無目的說: 教育的過程是連續的發展、改造與改變,故教育本身無目的。 教育的使命再於實踐某歷程時,要能繼續進行,並在進行時,對實際活動產生觀察、選擇及計畫的作用。(美國哲學家杜威)   杜威對生活預備說的批判: 〈一〉容易喪失現有的學習動機〈未來美好的生活太遙遠了〉 〈二〉易使兒童養成懶惰和因循延宕的習慣 〈三〉意忽略兒童的個性〈依成人的意見訂定未來生活的標準〉   ............................................................................................................... 進步主義-教育的本質意義: (一)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之更新,而生活是繼續不斷的歷程,是個人繼續不斷地改造經驗的歷程。社會必須不斷的生存,因此教導與個人學習是必須的,有了教育,個人生活才能不斷更新,社會團體也才能不斷更新,甚至整個種族也才能不斷更新進步,故謂教育即生活。 (二) 教育即生長:生長 ,是向著一個未來結果,逐漸往前發展的運動;生活之歷程需要教育,而生活是生長的,故教育之過程即生長。教育之歷程,除了這個歷程自身之外,則無其他目的,而他就是他自己之目的,因為教育之歷程是生長的,而生長是繼續不斷的更新,故教育之歷程,就是繼續不斷之重新組織、重新構造與重新形成之歷程。   (三) 教育即經驗之改造:教育是經驗繼續不斷之重新組織,或繼續不斷的改造過程;這種經驗的改造,不但是個人的,也是社會的,個人之經驗有不斷之改造,而後個人生活才有不斷的生長,教育具有改造經驗之功用,並且要達到這種功用,個人與社會生活才能不斷生長與發展。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工作陶冶說形式訓練說滿足需要說生活預備說開展說 教育的本質德國教育家凱新斯泰納無目的說福祿貝爾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