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日治時期的「國語政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日治時期的「國語政策」 日本統治台灣後,開始進行「國語政策」,推行日語教育。日本政府的日語教育政策大致分為3個時期,分別是1895-1919的漸進式同化教育;1919-1939的差別教育政策;以及1931-1945戰爭情勢緊張後較為嚴格的同化政策。 第一階段中,日本總督府容許台灣提供漢人就讀的「書房」,另外也有讓日人子弟就讀的「小學校」與給漢人就讀的「公學校」,以及原住民就讀的「番人公學校」。在漢人就讀的公學校中,漢語屬於必修科目。 淡江大學日本文學系助理教授富田哲表示,日本做為殖民政府,不希望台灣人讀太多書,免得不利於殖民統治,因此公學校數量不多。大約1920年,台灣人對教育的要求提高,日本政府必須回應台灣人的需求,針對台灣人提出教育政策。 日本政府推出的「台灣教育令」只適用台灣居民,日人子弟仍以日本境內的教育政策為依據,造成台灣境內出現「雙軌型」的教育制度。這個時期開始,日本政府禁止設置書房,把公學校中的漢文改為選修科目。日語成為晉身上流社會的工具,許多家庭以日語作為日常用語,台灣社會逐漸形成「高級日本語╱低級本土語」的社會。 翻開日本公學校的教科書,可以發現不同版本的細節差異,反映日本對台統治的轉變。最初的版本中,圖案以漢人習慣的裝扮為主,課文後附有「土語讀本」,以日語拼音拼出台語讀音。之後的版本就不再有「土語讀本」。最後第五版中,課文附..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1895-1919的漸進式同化教育1919-1939的差別教育政策1931-1945戰爭情勢緊張後較為嚴格的同化政策「公學校」「小學校」「番人公學校」國語政策日本政府的日語教育政策大致分為3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