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考選部命題大綱-教育哲學

主題:知識論:理性主義、經驗主義、實驗主義、後現代 四者區別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網路找的 (1)理性主義(Rationalism):代表性哲學家:柏拉圖、笛卡兒。知識是人類理性的產物,知識可以經由啟發人的理性去得到,也就是說其實知識的本質原本就存在人類的思想之中,教育的過程是使人去『回憶』、『找回』、『回到』真理。 (2)經驗主義(Empiricism):代表性哲學家:洛克。『人心如白紙』,教育是使人們認識生活中得實際經驗,知識是來至於經驗的整理、分析。真理的源頭是生活與感官經驗,並非來自於一個預設的至高至善的源頭。 (3)實驗主義(Experimentalism):代表性哲學家:杜威。強調『從作中學』、『生活即教育』,一切的真理或論述知識,都要回歸到生活中去實驗、檢驗。經由實際檢驗與探索,人們便會也才會有學習成果。因此『真理』是變動的,是因情境而有所不同的。 (4)存在主義 (Existentialism):代表性哲學家:沙特。『存在先於本質』,人存在於這個世界中,必須發展出自己的生活方式與想法目標,而這想法與目標不是奠基於任何預設的『本質』,人必須勇於作決定,而不應為任何『他人』的法則所限定,但人也應對自己的決定負責,承受自己的生命過程與結果。 (5)後現代主要的思想家及其主張 A.傅柯(Foucault)的知識、權力、主體性觀點。傅柯認為理性不代表就是進步或達成解放,強調知識與權力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主體性方面則提倡要驅除主體,擺脫主體本身,喚醒新的思想形式。 B.德勒茲(Gilles Deleuze)與瓜塔里(Felix guattari)的地下莖思維,拒斥現代主義的統一與理性,試圖從僵固與認同統一中解放,以讓個體能夠自由分散而多樣變化,達到多元化和擴散,造成差異與多樣。 C.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的擬象與超真實性觀點。布希亞認為後現代是擬象的資訊與符號的時代,由模型、符碼支配一切的交流,符號宰制了社會生活,且日常生活亦形成逐漸模糊實體的「超真實」。 D.李歐塔(Lyotard)的後現代知識論對於後世的教育具有最大的啟發意義。李歐塔的後現代思想已被視為後現代主義的翹楚。對於教育的改革與課程設計的創新想法,共可分四點說明: a.反對後設論述:反對依附在形上學或真理而自成合法性的後設論述,支持異質與多元、創新,這造成後現代主義的中心訴求。 b.語言遊戲:不同語言遊戲有不同規則,各種語言是平等的,無高低之分。因此沒有任何真理有權宣告優越,各種論述都可以公平進行,以一種多元式話語創造現代知識法則。 c.去合法化:瓦解所有話語的單一標準、中心論,尊重各種論述間的差異,並透過論述間的差異來發現與創造知識。 d.知識性質的轉變:由於後現代是資訊化、電腦化的時代,因此文字知識、心靈智慧被符號所取代,知識的傳遞也變為「提供者」與「使用者」的關係,改變師生的倫理。李歐塔為此預言:「人類過去為控制領土而戰,今後將為控制資訊而戰」。 後現..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人心如白紙作中學各種語言是平等的,無高低之分啟發存在主義存在先於本質實驗主義後現代教育之哲學流派教育的過程是使人去『回憶』、『找回』、『回到』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