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課程設計模式心得整理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課程設計模式心得整理:(表格來源:http://blog.sina.com.tw/fichte/article.php?pbgid=56219&entryid=582105) 模式   項目   目標模式   歷程模式   情境模式   理論基礎   Bobbitt (& Charters)教育即生產。       1.盧梭(Rousseau):   進步主義教育運動   2. Stenhouse:人文課程方案   3.美國布魯納(Bruner):   人的研究   後現代主義思潮   系統思考理論   多元文化觀   代表人物   1.Tyler:泰勒法則。   2.Wheeler:目標循環模式。   3.Kerr:綜合目標模式   4.Taba的草根模式   Stenhouse、 Hirst & Raths   1.史克北(Skilback)的   『情境分析模式』   2.羅通(Lawton)的『文化分析模式』   課程取向   ◎就內容而言:折衷取向   ◎就歷程而言:科技主義取向       ◎就內容而言:學生中心取向   ◎就歷程而言:專業主義取向   學校本位課程   課程設計   ◎目標選擇。   ◎經驗選擇   ◎內容組織   ◎課程評鑑   ◎重視程序原理   ◎強調教師與學生在教室情境中教與學的互動歷程。   ◎以個別的學校及其教師作為課程發展的焦點   ◎教育環境相關人員的「參與」由下而上的共同建構課程   課程內容   預期的內容   師生共同建構   除了學習者的預期結果外亦側重質的學習經驗--學習的歷程   教師角色   ◎學科專家。   ◎施教者。   ◎工人。   ◎引導者。◎學習者。   ◎主持人。◎學習資源的提   ◎研究者。供者。   ◎課程設計者   ◎行動研究者◎發展者。   ◎實施者◎評鑑者。   學生角色   ◎受教者。   ◎產品。   ◎回饋者。   ◎學習者。   ◎經營者   ◎主動學習者   教學方法   ◎講述法   ◎精熟學習法   ◎電腦輔助教學       ◎討論學習法◎發現學習法   ◎價值澄清法◎問題解決法   ◎批判思考教學法   ◎合作學習法   重視潛在課程、非正式課程   空白課程   兼採目標模式與歷程模式教學法   評論   被動學習的教育觀   主動學習的教育觀   1.由下而上的課程發展模式—因地制宜。   2.具系統思考的課程觀。   結論:   一、課程設計模式的採用,應依目標及教材的性質,採用不同的課程設計模式。   二、課程設計應該是由政府、社會人士、家長、教師與關心教育的學者專家,共同參與建立課程目標,再以學校或教室為課程設計的基地,由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互動歷程中共同發展並建構,藉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並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情境模式折衷取向歷程模式泰勒法則目標循環模式目標模式科技主義取向草根模式課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