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道德教學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道德教學活動要注重道德知識的擴充、道德認知層次的提昇、道德規範的了解和實踐、良好道德習慣的養成及道德意願的增強、避免悖理式的道德灌輸等。(資料來源:道德、道德教育與道德教學探析,黃文三)   ……Peters強調的「德育的吊詭」,說明了兒童德育的開端不必要包括灌輸,因為,灌輸是較為「反理性的」,而不是非理性的。           ……內容規準自灌輸的語源學分析得到明顯的合理性:亦即灌輸(in-doctrin-ation)是深植(in)教條(doctrines)。Peters也指出:「無論灌輸指的是甚麼,它和教條是有些關係的,教條則是信念的各種層面之一」(1966a: 41)。據此,灌輸必然包含教條或教條式信念的傳遞。A. Flew將這一論點說的更為清楚:「沒有教條,沒有灌輸」(1972a: 114)。     這個目的規準意指縱然一位教師不是正在教授教條,也不是使用非理性的方法,如果其目的是不良的或是反理性的,他仍然會被指責為正在灌輸學生。Hare寫道:           教育者總是期待並希望那些他所教導的學生能開始思考,且學生的任何思維不會被視為是「危險的」。另一方面,灌輸者總是在注意著麻煩的訊號,並隨時準備好介入,使能在麻煩出現時立即壓制它,儘管他的方法可能相當平和。         換言之,在道德教育中,學生不能只是被告知要相信甚麼,或他們應該要思考的是甚麼,他們也應被激勵來為自己思考,並建構自己的道德理念。「教育者嘗試使兒童成為成人,灌輸者企圖使他們變成永久的兒童」(Hare, 1973: 66)。因此,灌輸可以被理解為對兒童理性思考與反省能力發展的壓制(Spiecker, 1991),致使被灌輸的學生不能夠獨立地思考或自由地選擇與決定。( 資料來源:灌輸、情緒主義與道德教育,李奉儒)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道德教學Peters「反理性的」兒童理性思考反省能力發展的壓制德育的吊詭思考悖理式的道德灌輸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