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林逢祺、洪仁進/主編 -教師哲學:哲學中的教師圖像

主題:洛克&康德的嚴肅主義【有爭議】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主張採取嚴肅主義,抑制兒童慾望的學者是 【 (A)】史賓塞(Spencer)【 (B)】福祿貝爾(Froebel)【 (C)】盧梭(Rousseau)【 (D)】洛克(Locke)。 考古題收集20100603#1653 答案:D難度:適中 統計: 考用筆記: 最佳解!   王鈴蓉 大二下 (2012/04/21 01:05):29人     洛克的父親長母親十歲,信仰嚴肅的清教。父親對小洛克及其幼弟的管教甚嚴,這與日後他在有濃厚清教氣氛的西敏公學所受的嚴格(幾近不人道)的教育,非常相似;再加之日後進牛津大學基督學院(Christ Church)接受一種中古式的教育,遂養成了他的嚴肅的性格。由這一點我們就不難想像到,他如何要求其「英國的愛彌兒」(小克拉克),接受一種斯巴達式的嚴格的品格的品格陶冶與身體訓練了。   洛克重視獎勵的作用。洛克認為獎勵是需要的,但不要因為要「討取兒童歡心」而拿「兒童心愛的事物去獎勵兒童」。且更反對為了使兒童樂於從事某件事情而給予獎勵。例如:看到兒童在唸書,就拿他心愛的東西給他當做獎勵,這樣會使兒童產生貪婪與奢侈的惡習;而且兒童應該要能夠抑制自己對財富、服飾、飲食…等等事物的慾望,所以父母不應該給予兒童錯誤的示範。其實對兒童而言「尊重」、「自由」、「稱譽」與「讚揚」才是最好的獎勵。而基本上,洛克是反對體罰〈但在體罰的觀點上,洛克本身關於此點的觀念是有所矛盾的〉。洛克認為懲罰會使兒童養成奴隸式的脾氣。洛克認為獎懲本身是應該被採用的,而主要的錯是在於獎懲所施行的方式常以兒童身體的痛苦或快樂為主,因此,很多時候,兒童並不清楚自己的錯在那裡,會認錯主要是為了要逃避身體所受的痛苦,相對而言就是在追求生理上的舒適感與快樂感;進而養成兒童的“奴性”。想當然爾,這樣的教導效果並不會太理想。但文中洛克又提到:若有兒童過於「頑劣」或「反抗」,就應該施以體罰,且要在第一次就懲罰的很徹底,讓兒童深深感受到鞭打的生理痛苦,而難以忘記這次的教訓,這樣的體罰才會有效果。〈這就是洛克對體罰觀點衝突的地方〉。   這是我查到的資料 本文取自:http://web.thu.edu.tw/s901718/www/words/Locke.htm 體罰會養成兒童奴隸的氣質,是哪位哲學家的論點?  (A)杜威  (B)康德  (C)斯賓塞  (D)培根。 95學年度中區縣市政府教師徵選策略聯盟國小教育專業科目2/2#2254 答案:B難度:適中 考用筆記: 最佳解!   馬自達 小六上 (2010/07/15 22:55):113人      獎懲應避免或少用   根據康德的嚴肅主義的道德哲學,道德之所以為道德是至高無上的,不能完全憑藉功利主義式的獎賞或懲罰(Instrumental rewards and punishments)來推動道德教育。 他認為懲罰,尤其是體罰應絕對禁止,這容易養成一種奴隸氣質(Indoles servilis; a slavish disposition);至於:「對兒童的獎賞,也是沒有什麼成效的;反足以養成其自私心理,會使他產生出一種傭工的氣質(Indoles mercenaria; the disposition of a hireling)。」(註六)。 可見康德絕對不贊成一種奴性的道德教育;也不贊成道德賄賂。這是一種嚴肅主義的理想。不過,他為了適應他律期的行為訓練,他認為「道德懲罰」(有如盧梭式的「自然懲罰」)是可以採行的;例如,不理兒童的無理要求,將犯過者暫時隔離等等。總之,康德的教育見解,如作為一種啟示性的教育智慧來說,迄今仍有頗多可採行者。新時代的教師同道,因教育專業的訓練,當可藉新知印證康德之說。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反對體罰洛克主張採取嚴肅主義主張採取嚴肅主義,品格陶冶嚴肅奴隸式的脾氣獎勵身體訓練重視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