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行為科學時代(自然系統模式)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二、行為科學時代(自然系統模式)(1930—1960) (1)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是相輔相成的 (2)組織是由各社會系統組成的 (3)重人與環境的交會關係 (4)組織是封閉系統 理論 主要內容 人際關係理論 實驗學派 霍桑效應(Mayo) ◎最大特點:由社會和心理的角度來分析個人的組織行為。 ◎注重成員的動機和滿足感(心理因素) ◎重視非正式組織 ◎激發組織相關「個人」的研究層面。 合作系統理論 巴納德 (Barnard) 動態平衡論 ◎主張團體期望與個人需求彼此能平衡滿足。 (1)組織是互動的成員的成員組成,除有共同目標外,貢獻己力的動機不可少。 (2)「溝通」可使正式與非正式組織達成協調。 (3)除了物質滿足更要心理滿足。 ※效能代表團體;效率代表個人。 社會系統模式 帕森斯(Parsons) ◎主張組織的結構和功能是不可分開的 社會科技系統理論 李慰特 (Leavitt) ◎任務—結構—科技—人員彼此間呈現高度相關。互相牽引,一個動其餘都會跟 著動。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Leavitt人際關係理論動態平衡論合作系統理論團體期望帕森斯正式組織社會系統模式行為科學時代(自然系統模式)非正式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