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技◆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_SAMPLE

專技◆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_SAMPLE目錄

96 年 - 096-1 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19288
96 年 - 096-2 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更正#51111
97 年 - 097-2 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48670
97 年 - 097-1 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49248
98 年 - 098-1 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更正#48430

返回

2007年-96 年 - 096-1 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19288

B 1 當一位神經疾患者出現巴賓斯基現象(Babinski sign)時,最可能是那一部位有損傷? (A)脊髓小腦徑(spinocerebellar tract) (B)大腦脊髓徑(corticospinal tract) (C)基底核(basal ganglia) (D)視丘(thalamus)
C 2 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之訊號傳到大腦皮質的那一區? (A)布羅曼氏第一區(Brodman area 1) (B)布羅曼氏第二區(Brodman area 2) (C)布羅曼氏第三區(Brodman area 3) (D)布羅曼氏第四區(Brodman area 4)
B 3 有關小腦輸入與輸出神經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有接受來自脊髓的輸入(B)直接輸出到脊髓 (C)有接受來自大腦皮質的輸入(D)有輸出到腦幹
A 4 引發單突觸牽張反射最主要之傳入神經纖維為: (A) Ia (B) Ib (C) II (D) III
A 5 所謂視丘症候群(thalamic syndrome)主要的臨床症狀是: (A)疼痛異常(B)汗腺分泌異常(C)肌痙攣(D)情緒躁動
C 6 關於中央形成產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是指能夠在沒有陣發性周圍感覺訊息下,自行產生一連串週期性動作的中樞產生器 (B)能夠產生固定動作型態的一些固定不變的神經網路 (C)認為異常的動作控制起因於高階受傷後,低階反射被釋放出來引起不正常的姿勢反射 (D)在雙半中心模型中兩個中心有互相來回交替活化的作用,因此能夠產生交替的彎曲與伸直動作
C 7 下列那一個大腦皮質區被認為與啟動經由視覺引導(visually guide)之動作最有關係? (A)主體感覺皮質(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B)主運動皮質(primary motor cortex) (C)前運動皮質(premotor cortex) (D)輔運動皮質(supplementary motor cortex)
D 8 一位治療師在訓練一位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成人患者之站立平衡時,預計將訓練10 回、 每回30 秒鐘,並將給予患者回饋(feedback)。下列何種回饋給予方式較能有效增進病人之學習? (A)患者每做完一次的練習後,治療師馬上給回饋 (B)患者每做完一次的練習後,治療師先要患者回憶早餐吃過的食物內容,之後再給回饋 (C)患者每做完一次的練習後約15 秒,治療師才給回饋。給完回饋後,治療師先要患者回憶早餐吃過 的食物內容後,再進行下一次訓練 (D)患者每做完一次的練習後約15 秒,治療師才給回饋。給完回饋後,治療師要患者安靜的等15 秒 後,再進行下一次訓練 代號:4109 頁次:8-2
D 9 下列何者不屬於動作控制之周圍學派(peripheral control theory)? (A)反射鏈假說(B)階層理論 (C)反射理論(D)生態學習理論
C 10 利用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的各種動作模式,要誘發偏癱患者上肢的手抬高動作功能,同時又 要避免誘發過多的上肢屈肌協同動作,則選用那一動作模式較佳? (A) D1F (B) D1E (C) D2F (D) D2E
A 11 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是依據那一種動作控制理論發展出的治療方法? (A)反射理論(reflex theory) (B)階層理論(hierarchy theory) (C)動作程式理論(motor programming theory) (D)系統理論(systems theory)
A 12 小腦病患的低張(hypotonia)現象主要是因為小腦那一區域受損所致? (A)小腦蚓部(vermis)與小腦半球中間區(intermediate zone of cerebellar hemisphere) (B)小腦半球外側區(lateral zone of cerebellar hemisphere) (C)小腦齒狀核(dentate nucleus) (D)絮片結狀葉(flocculonodular lobe)
C 13 下列那一對腦神經沒有控制眼球的動作? (A) III (B) IV (C) V (D) VI
C 14 治療師要求患者在聽到口令後,去做出伸手按鈴的動作,在這整個動作中,所謂的反應時間(reaction time)是指: (A)由治療師發出命令到患者按完鈴,手放回原位所需的全部時間 (B)由治療師發出命令到患者按完鈴,所需要的時間 (C)由治療師發出命令到患者開始產生動作的時間 (D)由患者開始產生動作到按到鈴的時間
C 15 今有一脊髓損傷患者,做徒手肌力測試時,他能做出足部背屈動作且能抗阻力,我們可判斷此患者 肌節(myotomes)位置可達? (A)腰髓第1-2 節(B)腰髓第2-3 節 (C)腰髓第4-5 節(D)薦髓第1-2 節
D 16 後脊動脈(posterior spinal artery)阻塞患者之臨床表徵為: (A)肌肉癱瘓(B)觸覺喪失(C)痛覺喪失(D)本體感覺喪失
D 17 下列有關脊髓損傷T8 患者欲使用側向方式由床轉位到輪椅的敘述,何者正確? (A)需要完全協助才可完成同一水平面與不同水平面的轉位 (B)僅需要部分協助就可完成同一水平面與不同水平面的轉位 (C)可獨立完成同一水平面的轉位,大部分需要協助才可完成不同水平面的轉位 (D)可獨立完成同一水平面的轉位,大部分可獨立完成不同水平面的轉位
B,C 18 下列那一節脊髓損傷患者,可在家中行走移動,但通常無法作長距離戶外行走而上下班? (A) C8 (B) T10 (C) L1 (D) S1
B 19 一位恢復良好的腦外傷患者,與人對話時有條有理,請問依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的語言項目可得多少分? (A) 4 (B) 5 (C) 6 (D) 7 代號:4109 頁次:8-3
D 20 當治療師要求患者拿桌上的杯子喝水時,患者會先將手抬高至適當高度後,再伸直手肘,然後才打 開手掌握住杯子,此種情況是屬於下列那一個問題? (A)辨距不良(dysmetria) (B)反彈現象(rebound phenomenon) (C)交替運動困難(dysdiadochokinesia) (D)動作失調(dyssynergia)
B 21 一位腦傷病患不記得受傷時發生的事情,稱之為: (A)前向性失憶症(anterograde amnesia) (B)回溯性失憶症(retrograde amnesia) (C)全失憶症(global amnesia) (D)失智症(dementia)
A 22 根據玻巴斯(Bobath)的“反射抑制性的模式(reflex inhibition pattern)",中風患者上肢應如何擺 位? (A)上臂外轉,肘伸直,虎口打開,腕及手指關節皆伸直 (B)上臂內轉,肘伸直,虎口打開,腕及手指關節皆伸直 (C)上臂外轉,肘伸直,腕及掌指關節伸直,指關節保持屈曲 (D)上臂內轉,肘伸直,腕及掌指關節伸直,指關節保持屈曲
B,C 23 下列何者在手-鼻協調功能測試內較無法評估或判斷? (A)動作組成(B)動作速度 (C)姿勢穩定度(D)動作精確度
A 24 檢測肌肉張力時,發現肢體在關節活動小於1/2 動作範圍之阻力增加,依據修正版艾許沃斯氏量表( Modified Ashworth Scale)0-4 分,此種肌肉張力屬於何種等級? (A) 1+ (B) 2 (C) 3 (D) 4
B 25 傳遞膝肌腱(patella tendon)牽張反射(stretch reflex)之神經節為: (A) T12, L1 (B) L2, L3 (C) L4, L5 (D) S1, S2
A 26 下列何種臨床檢查結果可有效判斷肌肉低張(hypotonia)狀態的存在? (A)深肌腱反射(deep tendon reflex) (B)陣痙(clonus) (C)艾許沃斯氏量表(Ashworth scale) (D)巴賓斯基現象(Babinski sign)
D 27 下列那一節完全損傷之病患可利用對側肢體主動動作之複製來評估膝關節本體感覺之功能? (A) C5 (B) T1 (C) T10 (D) L4
A,C 28 下列有關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與功能獨立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比較之敘述 ,何者錯誤? (A)兩者皆評估患者之體能及生活自理能力(B)兩者皆依患者獨立程度評分 (C)前者另外包含患者語言溝通能力上的評分(D)後者另外包含患者社會功能上的評分
D 29 為中風病患增加其社區行走能力,下列何種練習方式較有利於學習? (A)時間集中,練習相同行走速度(B)時間集中,練習不相同行走速度 (C)時間分散,練習相同行走速度(D)時間分散,練習不相同行走速度
B 30 有關訓練中風患者翻身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可以上肢 動,亦可以下肢 動 (B)以好手抓握壞手、好腳勾住壞腳較省力為宜 (C)可藉以訓練患側軀幹控制能力 (D)當翻向患側時,尚可提供患側感覺輸入的刺激 代號:4109 頁次:8-4
D 31 弗蘭克運動(Frenkel’s exercise)必須為何種動作? (A)單側(B)雙側(C)快速(D)反覆
B 32 下列何者並非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PNF)中下肢D2F 動作模式中的一個動作組成? (A)髖關節外展(B)髖關節外轉 (C)踝關節背屈(D)踝關節外翻
A 33 根據任務特定(task-specific)原則,下列何者最適合以分解動作訓練有較好的轉移學習效果? (A)脊髓損傷患者由地板爬起坐至輪椅的動作(B)中風患者的步態訓練 (C)小腦病變病患的丟球訓練(D)前庭功能缺失患者的平衡訓練
D 34 在中風病患練習翻身前,可以下列何種技術來放鬆軀幹肌肉,以分離(disassociate)上下軀幹動作? (A)收縮-放鬆(contract-relax) (B)反覆牽張(repeated stretch) (C)節律穩定(rhythmic stabilization) (D)節律旋轉(rhythmic rotation)
B 35 有關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下列何者正確? (A)大部分有效率的功能性動作,其正常的動作時序(normal timing)多是由近端至遠端 (B)牽拉(traction)和擠壓(approximation)二技術,皆可有效促進肌肉的興奮性 (C)輻散(irradiation)技術只能運用於肢體間而非肢體內 (D)在施行時,物理治療師給的口令,不論何時要儘可能地大聲
B 36 當脊髓損傷者輪椅過寬導致身體偏向一側時,最可能在下列何處產生壓瘡? (A)雙側坐骨突窿(tuberosities) (B)單側坐骨突窿 (C)雙側大轉子(greater trochanters) (D)單側大轉子
D 37 訓練C7 完全脊髓損傷患者由躺到坐時,下列何者是最恰當的治療目標? (A)需要最大協助(B)需要中等協助 (C)需要輕度協助(D)不需協助
D 38 脊髓損傷患者欲利用側向(side approach),由地板轉位到輪椅,下列那一肌肉非絕對必要? (A)三角肌(B)肱三頭肌(C)前鋸肌(D)髂肌
B 39 對於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之訓練,下列何者不適當? (A)使用重力,以協助動作達成(B)使用感覺刺激誘發動作出現 (C)固定遠端肢體,以移動近端關節(D)利用組織被動張力,以取代肌力
C 40 欲增加軀幹穩定度,下列那一種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術(PNF)手法較適合? (A)反覆牽張(repeated stretch) (B)節律 動(rhythmic initiation) (C)節律穩定(rhythmic stabilization) (D)收縮-放鬆(contract-relax)
B 41 若病人下肢的布朗斯壯(Brunnstrom stage)為第二期,行走時患側腳因無力而無法做出完整向前擺盪 (swing)的動作,且有垂足(drop foot)的現象,該如何運用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術(PNF), 訓練患側腳跨步動作? (A)以放鬆的手法,利用下肢D1 彎曲動作(D1F),並特別強調在足踝蹠屈的動作 (B)以增強肌力的手法,利用下肢D1 彎曲動作(D1F),並特別強調在足踝背屈的動作 (C)以放鬆的手法,利用下肢D1 伸直動作(D1E),並特別強調在足踝蹠屈的動作 (D)以增強肌力的手法,利用下肢D1 伸直動作(D1E),並特別強調在足踝背屈的動作 代號:4109 頁次:8-5
C 42 針對中風病患設計之動作再學習計畫(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將中風病患之訓練分為幾個主要 階段? (A) 6 (B) 5 (C) 4 (D) 3
B 43 布朗斯壯第四期之中風病人,在從坐至站起時下肢容易出現膝彎曲(buckling)的現象。此時合宜的 訓練是下列何者? (A)讓患側腳移到較健側腳後方處(B)加強膝伸肌肌力訓練 (C)讓椅面降更低(D)綁腿帶(gaiter)以輔助病患站起
D 44 有關應用工作特定訓練(task-specific training)原則進行中風復健之敘述,何者錯誤? (A)首先需對欲執行之工作做工作分析(task analysis) (B)需明確告訴病患該工作之目的 (C)鼓勵病患在不同情境下練習該工作 (D)若病患在某部分動作做不到,則鼓勵代償策略以促進功能
A 45 下列有關訓練中風病患使用之動作學習策略之敘述,何者正確? (A)學習初期以提供外在回饋(extrinsic feedback)為主 (B)學習初期應避免儘量提供視覺回饋 (C)隨著學習過程演進應逐漸增加感覺回饋的頻率 (D)學習初期應提供開放式訓練環境
D 46 下列何者並非一般中等嚴重程度的頭部外傷患者之臨床表徵和腦中風患者之差別? (A)動作及功能可能恢復得不錯,但易遺留智力(cognition)問題 (B)較易有廣泛性且程度較嚴重之痙攣(spasticity) (C)較易有明顯的行為和人格改變 (D)較易疲乏
B 47 玻巴斯(Bobath)在治療中風病患動作問題上,近代概念的轉變,最正確的說法為下列何者? (A)治療師要多給予患者阻力來改善肌肉收縮的能力 (B)靜態的反射抑制姿勢是無法長期有效降低張力 (C)用力收縮肌肉可以改善動作的穩定以及控制協同反應的影響 (D)患者應學習如何與不正常的張力共處
C 48 下列何者可以讓中風患者肌肉張力正常化? (A)熱敷(B)主動肌做自主最大收縮 (C)伸展肌肉(D)快速的搖晃(rocking)
C 49 一腦血管栓塞之中風病人症狀有威尼基氏失語症(Wernicke’s aphasia)。則此病人的中風最可能是 因下列那一腦血管阻塞所致? (A)左前大腦動脈(B)右中大腦動脈上分枝(upper division) (C)左中大腦動脈下分枝(lower division) (D)右後大腦動脈
B 50 脊髓的側皮質脊髓徑(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損傷後,患者會有下列何種症狀? (A)近端肌肉顫抖(B)遠端肌肉麻痺 (C)近端感覺喪失(D)遠端感覺喪失
D 51 下列那個肌肉的力量對受傷部位在第6 頸椎的脊髓損傷患者翻身動作的貢獻最小? (A)前三角肌(B)中三角肌(C)後三角肌(D)肱二頭肌 代號:4109 頁次:8-6
B 52 下列何者屬於一般性的失能(disability)評量表? (A)功能性行走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Profile) (B)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 (C)功能性伸手向前測試(Functional Reach test) (D)格拉斯哥預後指數(Glasgow Outcome Scale)
C 53 為避免脊髓損傷患者靜脈血栓之發生,下列何者較不恰當? (A)常翻身,改變姿勢(B)穿彈性襪(C)穿束腹帶(D)常將下肢抬高
D 54 下列那一節之完全脊髓損傷且無併發症之年輕患者,可達到獨立且不用滑板(sliding board)之轉位? (A) C4 (B) C5 (C) C6 (D) C7
A 55 當脊髓損傷患者需久坐在輪椅上,為了舒解承重壓力,以避免壓瘡,下列那一種方式最正確? (A)每10 至15 分鐘更換一下坐姿、舒壓10 至15 秒 (B)每30 分鐘更換一下坐姿、舒壓20 至30 秒 (C)每30 分鐘更換一下坐姿、舒壓一分鐘 (D)每2 小時更換一下坐姿、舒壓一分鐘
A 56 某脊髓損傷患者呼吸需仰賴呼吸器,自主呼吸時則可觀察到有頸部肌肉收縮但無橫膈動作。則其損 傷部位最可能發生在: (A) C1-C3 (B) C4-C6 (C) C7-T1 (D) T2-T4
B 57 下列關於瑞秋洛斯阿米哥斯(Rancho Los Amigos)認知量表的敘述,何者正確? (A)病人依序由最低級數進步到最高級數(B)同級患者的認知功能類似 (C)最高級為第六級(D)病人一旦進入第五級就不會退回第四級
A 58 下列那一種症候群之症狀為動作功能與痛覺、溫度覺喪失,而本體感覺、運動覺與震動覺大致存留? (A)前脊髓症候群 (B)後脊髓症候群 (C)中央脊髓症候群(D)布朗-斯夸症候群
C 59 下列有關『擠牛奶女工』的症狀(milkmaid’s sign)之敘述,何者正確? (A)可見於中期的失智症患者(B)和銅的代謝異常有關 (C)屬於舞蹈症的典型動作(D)可由意志加以控制
C 60 要幫助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患者起步走路,最好的視覺提示是: (A)在走道旁貼上與行進方向平行的長直線 (B)在走道中央貼上與行進方向平行的長直線 (C)在走道中央貼上與行進方向垂直的長直線 (D)拿尖端會有明顯顏色標示或發光的手杖
C 61 愛滋病(AIDS)會侵犯神經系統,下列說法何者正確? (A)只侵犯脊髓中樞神經系統(B)只侵犯大腦,卻不侵犯脊髓及周邊神經 (C)主要侵犯皮質下(subcortical)中樞的區域(D)自主神經系統完全不受影響
B 62 有關腦瘤患者頭痛症狀,最常見的特徵為: (A)通常傍晚最嚴重(B)伴隨噁心、嘔吐 (C)伴隨體溫上升(D)發生在腫瘤的對側 代號:4109 頁次:8-7
D 63 多發性硬化症好發於那一部位? (A)大腦之灰質(B)小腦之灰質 (C)脊髓之前角(D)視神經
B 64 對多發性硬化症之肌力訓練,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肢體末端之肌力較近端肌力重要 (B)使用PNF 訓練比訓練單一肌肉之肌力較能節省患者能量耗損 (C)完全不能加阻力 (D)安排在下午較上午合適
C 65 下列有關肌萎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之敘述,何者正確? (A)只影響上運動神經元(upper motor neurons) (B)只影響下運動神經元(lower motor neurons) (C)同時影響上、下運動神經元 (D)女性較男性之發生率高
B 66 下列那一項不是對腦瘤患者作物理治療時之重點? (A)考慮患者是否正在接受化療 (B)強調矯正患者不正常動作型態 (C)強調患者之正常生活功能獨立性 (D)提供適當的輔具
D 67 下列針對基蘭巴瑞氏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患者制定之運動計畫,何者最不適當? (A)病後一年內必須限制會造成疲勞的運動 (B)運動若造成功能或肌力衰退,最好重新臥床休息 (C)運動或增加活動量一週後若無功能或肌力衰退才可考慮增加運動量 (D)運動計畫以增加肌力為目標
A 68 有關裘馨氏肌失養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患者的感覺神經是正常的(B)患者的智力是正常的 (C)患者的肌力是正常的(D)患者的步態是正常的
B 69 巴金森氏症患者步態呈現漸進性加速並降低步距,此為何種步態? (A)運動失調(ataxic) (B)短促(festinating) (C)痙攣(spastic) (D)偏癱(hemiplegic)
D 70 下列有關巴金森氏症患者之物理治療目標,何者最不切實際? (A)增加自我照護與生活自理能力(B)降低次發性機能缺損機率 (C)改善姿勢控制(D)降低用藥劑量
C 71 對於一位70 歲的老年人與一位30 歲的中年人,同樣站在力板(platform)上,當力板突然往前平移 時,兩者在姿勢控制上的差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肌肉收縮的潛伏期(latency),老年人明顯較長 (B)老年人比較會用近端的肌肉來調整姿勢 (C)老年人作用肌與拮抗肌同步活化(coactivate)的情況較不明顯 (D)老年人比較會以髖關節的動作大於踝關節的動作來調整姿勢 代號:4109 頁次:8-8
A 72 下列何者是腋神經受傷之危險因子?1.肱骨頸(humeral neck)骨折 2.肩關節脫臼 3.尺骨骨折 4.橈骨頭骨折 (A)1.2. (B)1.3. (C)3.4. (D)2.4.
C 73 有關急性脊髓灰白質炎(poliomyelitis)患者在急性期的恢復,下列敘述何者最正確? (A)受損神經支配的肌肉不會有肌力改善 (B)神經根有再生者,肌力恢復較佳 (C)動作功能的恢復可能與正常肌肉肌力增加有關 (D)感覺功能恢復遲緩
C 74 在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的測量中,患者可獨立操緃、且推行輪椅45 公尺,可得幾分? (A) 15 (B) 10 (C) 5 (D) 0
C 75 下列那一方面的問題無法用“蹲下從地板撿起一塊錢(pick up a penny from the floor)"的動作測試 檢查出來? (A)膝伸直肌肌力(B)手部精細動作 (C)背部伸展柔軟度(D)平衡能力
B 76 有關前庭系統習慣化訓練(habituation training)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目的在經由減少對前庭系統的刺激,使中樞神經習慣利用其他感覺訊號 (B)適用於單側前庭系統受損患者效果較佳 (C)訓 中儘量採用能引起嚴重頭暈症狀的動作,才能達到最好效果 (D)訓練中動作一旦引起頭暈症狀就要進展到下一動作
A 77 腦部正常老化時,腦波圖及神經傳導速度有何種變化? (A)腦波圖節律變慢,神經傳導速度變慢 (B)腦波圖節律變慢,神經傳導速度不變 (C)腦波圖節律不變,神經傳導速度變慢 (D)兩者均不變
D 78 如何區辨小腦運動失調(cerebellar ataxia)與感覺運動失調(sensory ataxia)? (A)小腦運動失調張眼時出現,閉眼時則消失 (B)感覺運動失調張眼時出現,閉眼時則消失 (C)小腦運動失調張眼時消失,閉眼時則出現 (D)感覺運動失調張眼時消失,閉眼時則出現
A 中風患者在輪椅中的坐姿有:屁股滑向坐椅前方,軀幹伸直,頭仰後落於靠背外,患側下肢滑落於 腳踏板外,髖關節、膝關節皆呈伸直,踝關節也呈明顯蹠屈動作;
【題組】79 則可判斷這位患者軀幹張力應有 下列那一問題? (A)伸肌過強(B)伸肌過低 (C)屈肌過強(D)屈肌過低
B 【題組】80 承上題,除了軀幹和患側下肢以外,這位患者應還有下列那一問題? (A)半邊忽略(B)頭部控制能力不佳 (C)下背痛問題(D)頸肩酸痛問題

返回

2007年-96 年 - 096-2 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更正#51111

C 1 下列那一條路徑與疼痛的情緒反應有關? (A)脊髓後索(posterior column) (B)脊髓丘腦徑(spinothalamic tract) (C)脊髓網狀丘腦徑(spinoreticulothalamic tract) (D)脊髓小腦徑(spinocerebellar tract)
D 2 本體感覺主要是由下列那一條路徑來傳導? (A)前脊髓丘腦徑(anterior spinothalamic tract) (B)外側脊髓丘腦徑(lateral spinothalamic tract) (C)脊髓網狀徑(spinoreticular tract) (D)脊髓後索(dorsal column)
C 3 有關肌梭(muscle spindle)的敘述,何者錯誤? (A) 位於梭內肌(intrafusal muscle)纖維中 (B)可感受到肌肉長度的改變 (C)受α運動神經元所支配 (D)可感受到肌肉長度的改變速度
A 4 對於電診斷中所記錄到的 H 反射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為多突觸的傳導 (B)是利用誘發感覺神經,進而引起運動神經反應而引起之肌肉收縮 (C)在脛神經記錄到的 H 反射潛伏期約 30 毫秒 (D)正常大於一歲的人只能在脛神經及正中神經記錄到 H 反射
D 5 下列何種學習屬於非連結性學習(nonassociative learning)的一種? (A)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 (B)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 (C)程序性學習(procedural learning) (D)敏感化(sensitization)
C 6 下列何者不是屬於神經誘發的治療方式? (A)玻巴斯(Bobath) (B)布朗斯壯(Brunnstrom) (C)肌肉再教育(muscle reeducation) (D)路得(Rood)
B 7 當脊髓損傷患者手腕伸直(extension)時手指會彎曲,但將手腕固定在中間位置時(neutral position),手 指卻無法主動彎曲,這種現象常見於那一節脊髓損傷患者? (A) C5 (B) C6 (C) C8 (D) T1
C 8 下列何種現象形容突觸失去原有軸突支配後,由鄰近神經元軸突產生側枝支配? (A)靜止突觸的去遮蔽(unmasking of silent synapses) (B)再生性突觸新生(regenerative synaptogenesis) (C)反應性突觸新生(reactive synaptogenesis) (D)去支配超敏感性(denervation supersensitivity)
D 9 排球比賽球員發球時,球一發出即知道可能超出界限,可以基模理論之那一觀念來解釋? (A)聯合(associative)基模 (B)召還(recall)基模 (C)感知(perceptual)基模 (D)再認(recognition)基模
A 10 根據動態系統理論,下列何者為訓練病患從走路進入跑步狀態之最佳控制參數? (A)跑步機速度 (B)跑步機坡度 (C)病患跨步高度 (D)病患跨步長度
D 11 下列有關動作學習(motor learning)之敘述,何者錯誤? (A)在動作練習當中,練習時間多於休息時間,是屬於集中練習(massed practice) (B)在同一訓練療程,重複練習同一技巧稱之為段落練習(blocked practice) (C)在同一訓練療程,混合練習不同技巧稱之為隨機練習(random practice) (D)為能適應不同的狀況,應採固定練習(constant practice)
C 12 下列何種動作控制理論利用協同(synergy)概念解釋神經系統自由度之控制? (A)反射理論(reflex theory) (B)動作程式理論(motor programming theory) (C)系統理論(systems theory) (D)生態理論(ecological theory)
D 13 下列何者非中風患者之下肢伸直協同(extension synergy)動作? (A)髖關節內收及內轉 (B)膝關節伸直 (C)踝關節蹠屈(plantarflexion) (D)踝關節外翻(eversion)
C 14 研究顯示下列那一種床墊由於減少壓力及剪力效果最佳,因此預防褥瘡最為有效? (A)高壓定型海棉 (B)毛毯被墊 (C)氣體懸浮墊 (D)標準彈簧床墊
C 15 有關地板到輪椅的轉位方式,下列何者需要較多肩關節內轉的關節活動度? (A)側向(side approach) (B)前向(front approach) (C)後向(back approach) (D)水平向(horizontal approach)
C 16 下列何者不屬於淺層皮膚反射(superficial cutaneous reflex)? (A)腹壁反射(abdominal reflex) (B)蹠反射(plantar reflex) (C)下頜反射(jaw reflex) (D)查多克氏徵狀(Chaddock sign)
D 17 下列何者不適合用於肌肉張力的評估測試? (A)艾許沃斯氏量表(Ashworth scale) (B)牽張肢體時所記錄到的肌電圖電位變化大小 (C)鐘擺測試(pendulum test) (D)關節攣縮(contracture)的程度
B 18 利用手指點鼻的動作(finger to nose),較無法判斷下列那一種症狀? (A)意向性顫抖(intention tremor) (B)反彈現象(rebound phenomena) (C)交替運動困難(dysdiadochokinesia) (D)動幅障礙(dysmetria)
C 19 脊髓損傷病患在受傷節以下感覺正常,主要肌群之肌力多為 3-4 分,依照脊髓神經機能損傷分級 (ASIA),此患者屬那一級損傷? (A)B (B)C (C)D (D)E
D 20 下列那一種症狀常見於小腦損傷者? (A)痙攣(spasticity) (B)運動遲緩(bradykinesia) (C)齒輪性僵硬(cogwheel rigidity) (D)意向性顫抖(intention tremor)
C 21 立體感覺(stereognosis)需要下列那些感覺受器參與才能形成?①外在受器(exteroceptor) ②本 體感受器(proprioceptor) ③內在受器(interoceptor) ④視覺受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D 22 鐘擺測試最常被用來檢查那一個關節處的肌肉張力? (A)腕關節 (B)肩關節 (C)踝關節 (D)膝關節
A 23 下列何者不是脊髓損傷患者發生自主反射異常(autonomic dysreflexia)最有可能出現的症狀? (A)受傷部位以下大量盜汗 (B)血壓突然升高 (C)頭痛 (D)心跳變慢
C 24 訓練脊髓損傷者由躺到坐時,下列何種方式需要膕旁肌(hamstring)的長度較長? (A)翻身甩手(roll and throw) (B)仰躺雙手固定式起坐(straight from supine, hands stabilized) (C)手肘移位(walking on elbows) (D)仰臥起坐(curl up)
B 25 有可能獨立完成滑板移位的脊髓完全損傷最高節數為何? (A) C5 (B) C6 (C) C7 (D) C8
C 26 對於格氏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的測量,下列何者正確? (A)分數低於(含)10 分即被判定為植物人狀態 (B)最低分數是 0 分,此時是腦死狀態 (C)如果肢體對於疼痛刺激有反應,且可指出疼痛位置,則「動作」這一項可得 5 分 (D)如果病人可以發出一些聲音但非字音,則「口語」這一項可得 3 分
A 27 下列那一條肌肉的牽張(stretch),可能導致頸髓損傷患者日後產生功能降低的副作用? (A)屈指長肌 (B)橈側屈腕肌 (C)腓腸肌 (D)闊筋膜張肌
C 28 正常走路時雙手擺動的姿勢為何種動作型態? (A)對稱同步 (B)非對稱同步 (C)對稱交互 (D)非對稱交互
D 29 有關利用振動(vibration)來作為誘發肌肉收縮的神經物理治療技術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只能用在肌肉,用於肌腱處會有反效果 (B)所誘發的肌肉收縮是由陣發牽張反射造成的 (C)振動頻率須為每秒至少 300 次以上 (D)肌肉先拉長再做振動效果更好
D 30 有關中風患者站立的訓練方法,下列何者正確? (A)一定要讓他的好手扶東西,才不會發生危險 (B)患側膝蓋要儘量伸直,甚至往後頂也無所謂,如此患肢才有承重 (C)坐姿平衡一定要訓練到很好,才可以進入訓練站立,並確保安全與成效 (D)身體一定要站正,鼓勵患側承重,膝關節可保持微彎
D 31 運用法蘭克氏運動(Frenkel exercises)治療動作失調(ataxia)的病患,下列原則何者錯誤? (A)應由單側肢體動作開始練習 (B)應由穩定度高的姿勢開始練習 (C)應由小範圍的動作開始練習 (D)應在閉眼下開始練習
C 32 小腦退化常造成動作時序(timing)控制的失調,主要的原因是: (A)深層肌腱反射增加 (B)高張力(hypertonia) (C)動幅障礙(dysmetria) (D)動作不能(akinesia)
B 33 給予病患施行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PNF)時,下列那一項動作屬於 D2F(D2 flexion)動作型 態? (A)肩關節伸直(extension) (B)肩關節外展(abduction) (C)肩關節內轉(internal rotation) (D)肩胛骨前滑(protraction)
D 34 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PNF)中的放鬆技巧,所運用的是以下那一種神經生理特性? (A)時間加成(temporal summation) (B)空間加成(spatial summation) (C)反應擴散(response irradiation) (D)交互支配(reciprocal innervation)
C 35 下列那一理論提倡病患須為一位主動學習者,而且在動作學習的過程需有積極智能的參與? (A)玻巴斯(Bobath) (B)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PNF) (C)卡爾與雪菲爾德(Carr&Shepherd)的動作重學習(motor relearning approach) (D)路得(Rood)
D 36 為了要瞭解一位腦傷患者的平衡能力,治療師要求他在接受平衡測試時同時由數字 100 起大聲倒數, 這種測試設計稱為: (A)簡易心智測試(MMSE) (B)伯格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C)轉移設計(transfer design) (D)雙向任務測驗(dual-task test)
C 37 因為頸部過度伸直(hyperextension)而造成的脊髓損傷,最常造成: (A)前索症候群 (B)後索症候群 (C)中央索症候群 (D)布朗-斯夸症候群(Brown-Sequard syndrome)
B,D 38 一位脊髓損傷患者依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之標準,分級為 L2、D 級,則其症狀為: (A) S4 至 S5 無感覺功能 (B) S4 至 S5 有感覺功能 (C) L2 以下,二分之一以上之肌肉肌力小於 3 分 (D) L2 以下,二分之一以上之肌肉肌力大於或等於 3 分
C 39 對一位兩下肢完全癱瘓(complete paraplegia)之脊髓損傷患者而言,下列那些上肢肌肉之肌力訓練 在急性期最重要? (A)前三角肌與肱二頭肌 (B)伸腕肌與肱三頭肌 (C)降肩肌與肱三頭肌 (D)肱二頭肌與屈指肌
A 40 下列那一因素並非造成脊髓損傷後四肢癱瘓病人容易積痰的主因? (A)使用輔助肌幫助吸氣 (B)腹直肌無力 (C)橫膈膜下垂 (D)腹斜肌無力
C 代號:4111 頁次:6-4 41 「因為無法將正常動作建立於不正常模式之上,治療目標應在於抑制病人的不正常動作模式」與此 概念最接近的學派是: (A)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PNF) (B)布朗斯壯(Brunnstrom)學派 (C)玻巴斯(Bobath)概念 (D)伯恩斯坦(Bernstein)的系統理論
A 42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之病例,要病人重複移動身體位置以 產生眩暈作為治療,是基於何種學習原理? (A)習慣化(habituation) (B)敏感化(sensitization) (C)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 (D)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
C 43 深呼吸或是在背脊處緩慢地連續推撫(stroking),通常可以緩和腦傷患者的情緒並降低整體姿勢張 力,這主要是因為: (A)身體獲得充足的氧氣供應 (B)本體感覺受器習慣化(habituation)的表現 (C)副交感神經系統受到刺激 (D)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受到抑制
D 44 下列何種處置最適用於急性深部靜脈血栓患者? (A)雙下肢交替收縮運動 (B)雙下肢共同收縮運動 (C)雙下肢被動關節活動 (D)雙下肢休息
C 45 治療師進行肌肉張力測試時發現,病患在被動肘關節伸展的整個活動範圍中都有明顯張力增加,但 肢體仍然容易被移動,以滿分為 4 分的修正版艾許沃斯氏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評分應為 幾分? (A)1 (B) 1+ (C)2 (D)3
A 46 下列何者並非脊髓損傷患者由側躺翻身到手肘支撐俯臥(prone on elbows)時,所需之主要肌肉? (A)前三角肌 (B)中三角肌 (C)後三角肌 (D)肱二頭肌
D 47 有關協同反應(associated reactions)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是一種反射動作 (B)中風病患於痙攣期,協同動作(associated movement)不明顯 (C)中風病患上肢彎曲協同動作比伸直協同動作較不容易出現 (D)正常人可能出現協同反應或協同動作
C 48 對於脊髓的側皮質脊髓徑(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主要功能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控制非自主動作 (B)控制軸心肌肉 (C)控制遠端肌肉 (D)調節反射興奮性
C 49 有關前庭-視覺反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不受小腦或大腦控制 (B)可經由眼球動作引發 (C)主要功能在維持凝視穩定 (D)反射結果為眼球向頭轉動之同側移動
B 50 關於脊髓損傷患者的感覺評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評估是以感覺神經皮節(dermatome)的分布為依據,人體共有 25 個感覺神經皮節 (B)應包含評估輕觸(light touch)及針觸(pin prick)感 (C) L4 的感覺神經皮節分布是位於小腿外側和腳掌背部 (D) C6 的感覺神經皮節分布是在前臂內側
A 51 病人可採用不同的運動策略以產生從仰臥到站立之轉位功能,伯恩斯坦(Bernstein)學派稱為: (A)等值動作(motor equivalence) (B)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問題 (C)任務之特定性(task specific) (D)平行分布(parallel distribution)
C 52 腰椎第一節完全損傷的病人,其行走功能最好可恢復到何程度? (A)需依靠輪椅,但可獨立操作 (B)僅達運動效果的室內行走能力 (C)可獨立行走,但需要使用下肢輔具 (D)可獨立行走,且不需要使用下肢輔具
D 53 當一中風病人無法正確發出 ”la-la-la” 的聲音時,最可能是那一條腦神經受損? (A)五 (B)七 (C)九 (D)十二
C 54 針對認知程度被判斷為瑞秋洛斯阿米哥斯(Rancho Los Amigos)醫學中心認知量表的 VII、VIII 期的 腦外傷病人,該中心發展出那一種導向的復健計畫? (A)刺激(stimulation) (B)建構(structure) (C)社區(community) (D)家庭(family) 代號:4111 頁次:6-5
D 55 下列那種物理治療方法,無法幫助腦中風病患抑制痙攣? (A)振動刺激痙攣拮抗肌 (B)正確的姿勢擺位 (C)矯正器與輔具 (D)關節挾擠
C 56 有一中風患者行走時,因肌肉無力,在站立期時,膝關節過度伸直,則那一條肌肉需要肌力訓練? (A)比目魚肌 (B)腓腸肌 (C)股四頭肌 (D)股二頭肌
B 57 一位因車禍造成下肢開放性骨折的患者,檢查並無腦部傷害;隔日卻出現意識不清及右半身癱瘓的 症狀,造成此現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 腦血栓(thrombosis) (B)腦栓塞(embolism) (C)腦出血(hemorrhage) (D)暫時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D 58 依照美國國家健康機構中風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之標準,下列那一位中風 病患屬重度中風? (A)中風後 24 小時得分 3 分者 (B)中風後 12 小時得分 6 分者 (C)中風後 6 小時得分 14 分者 (D)中風後 3 小時得分 20 分者
A,C 59 下列有關威爾森氏症(Wilson’s disease)之敘述,何者錯誤? (A)是因為基底核(basal ganglia)的退化所引起 (B)對年紀小於 20 歲的患者,最常見的現象為肌張力不足(dystonia) (C)初期症狀主要是肌力改變 (D)智力或人格變化亦可能發生
D 60 下列那一種前庭病變最易出現運動失調步態(ataxic gait)之症狀? (A)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 (B)單側周邊前庭病變 (C)雙側周邊前庭病變 (D)中樞性前庭病變
A 61 下列何者可能是造成巴金森氏症患者走路時突然停下來的原因? (A)突然出現的外在刺激 (B)肌肉僵直程度突然降低 (C)暫時的失去記憶 (D)突然出現關節疼痛
B 62 當一位腦傷患者因為肌肉張力增強而無法順利做出翻身的動作,最適合的翻身訓練方法是: (A) 將患者擺在玻巴斯(Bobath)概念的反射抑制姿勢(reflex-inhibiting posture) (B)運用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PNF)的節律啟動(rhythmic initiation)來帶動 (C)施予全身放鬆技巧 (D)讓患者看鏡子練習
A 63 有關迷你資料庫(Minimum Data Set)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是美國發展,用於長期照護患者的多面向評估工具,一開始主要目的是為了照護品質控制 (B)目前全面施測於美國居家照護患者 (C)近期也已全面引用於台灣長期照護患者的評估 (D)其評估項目並未包含患者輔具之運用
D 64 下列對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之敘述,何者正確? (A)一生只發病一次 (B)以男性患者居多 (C)亞洲地區發生率全球最高 (D)好發於青壯年族群
B 65 對長期使用輪椅的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患者,下列那些肌肉特別需要被動牽張運動? (A) 髖旋轉肌 (B)髖及膝屈肌 (C)髖及膝伸肌 (D)踝背屈與蹠屈肌
D 66 給予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患者肌力訓練時應避免: (A)先做牽張運動(stretching exercise) (B)給予冷氣空調 (C)多休息 (D)強調高阻力,以加強效果
A 67 延髓型(bulbar type)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其腦神經中通常不受 影響的是第幾對? (A)三 (B)七 (C)九 (D)十一
C 68 針對腦瘤病患的動作功能進行性退化,最適合的治療模式應該是: (A)玻巴斯療法(Bobath technique) (B)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PNF) (C)工作取向模式(task-oriented approach) (D)布朗斯壯學派(Brunnstrom’s approach)
B 69 下列何者可做為中風病患心肺耐力之評估測試? (A)計時之站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 (B) 6 分鐘行走測驗(6-minute walk test) (C) Fukuda 踏步測試(Fukuda step test) (D)動態步態指標(Dynamic Gait Index)
C 70 有關裘馨氏肌失養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的物理治療重點,下列何者錯誤? (A) 預防關節攣縮 (B)預防呼吸道感染 (C)增強肌力 (D)維持現有功能
B 71 為了讓一位巴金森氏症患者學習如何由坐到站,治療師讓他嘗試連續使用不同種類與高度的椅子練 習,稱為: (A)隨機練習(random practice) (B)變異練習(variable practice) (C)段落練習(blocked practice) (D)分解練習(part practice)
C 72 下列何者是成人臂神經叢受傷後,初期的治療目標?①減輕疼痛 ②禁止肌肉自主收縮 ③禁止關 節活動 ④控制水腫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A 73 對於脊髓損傷患者的膀胱功能及訓練,下列何者正確? (A) 主要目的是為了能拔除導尿管及儘可能降低尿道感染率 (B) T12 脊椎體粉碎性骨折且造成 S3 脊髓體受損,會形成反射神經性膀胱(屬痙攣型),但預後很不 錯 (C)如果檢查膀胱餘尿連續三天都少於 100c.c.,即可將導尿管拔除 (D)因泌尿道感染造成敗血症而導致死亡,在脊髓損傷患者是很少見的
C 74 巴金森氏症患者較傾向以何種策略加快行走速度? (A) 增加步長 (B)增加步距 (C)增加步頻 (D)增加雙腳支撐時間
D 75 小兒麻痺後症候群中疼痛的問題較少出現在下列那個組織? (A)神經支配正常之肌肉 (B)神經支配受損之肌肉 (C)上肢關節 (D)前縱韌帶(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
C 76 對於肌肉僵硬(rigidity)的敘述,何者正確? (A)具有彈簧刀(clasp-knife)現象 (B)肌肉張力會受到拉張速度影響 (C) long 及 middle latency reflex 反應加強 (D)通常是周邊神經損傷的徵兆
B 77 下列有關老年人下肢截肢及配置義肢之敘述,何者錯誤? (A)導致老年患者下肢截肢的原因以周邊血管疾病占大宗 (B)老年下肢截肢患者常因同時罹患多重疾病,故可不考慮為老年患者配置義肢與施行義肢步行訓練 (C)物理治療師應謹慎評估患者的呼吸循環系統等各方面的功能,以決定最適合之處置方式 (D)患者的動機/意願乃至家屬的態度都可能影響義肢的配置與否以及義肢步行訓練的成功率
C 78 Guillain-Barre 症候群之病因多半是由於何種因素所致? (A)退化 (B)自體免疫不全 (C)感染 (D)中毒
A 79 巴金森氏症患者的臨床症狀不包括: (A)肌張力過低(hypotonia) (B)震顫(tremor) (C)動作徐緩(bradykinesia) (D)面具臉(masked face)
B 80 下列有關限制誘發動作治療(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對中風病患上肢訓練之敘述,何 者正確? (A) 不適用於中風急性期 (B)患側上肢已具有些微腕伸直及手指伸直主動動作以上之能力者療效較明顯 (C)對患肢一定要持續至少 2 週,每天 6 至 8 小時之訓練才有效 (D)只要對健側有限制,患肢有無大量練習不重要

返回

2008年-97 年 - 097-2 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48670

B 1 因中樞神經系統受傷而呈現軀幹及上、下肢均處於不正常伸直之姿勢稱為: (A) 去皮質僵直(decorticate rigidity) (B) 去大腦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 (C) 後弓反張(opisthotonus) (D) 肌張力異常姿勢(dystonic posturing)
C 2 下列有關中樞神經受損後神經塑性之敘述,何者錯誤? (A) 神經元本體通常並不具再生能力,但中樞神經在受傷後仍會有出芽生長情形,並且也會形成新的 突觸連結 (B) 已有動物實驗與人類臨床試驗證據顯示:重複的感覺刺激或動作訓練會造成感覺皮質區或運動皮 質區的改變 (C) 神經塑性現象僅見於低等動物與小孩子,較高等的動物或成年人則不具神經塑性 (D) 患者一旦受傷後,其神經系統無時無刻不受到環境、刺激、學習、訓練等的影響
A 3 中風患者中,會造成對側肢體感覺缺失,且下肢影響比上肢嚴重之血管為: (A) 前大腦動脈 (B) 中大腦動脈 (C) 後大腦動脈 (D) 基底動脈
B 4 在第五頸髓以下之右側後索損傷(posterior columns lesion)之成人患者,在閉眼下仍然可以用右手在 空中畫出正確的「8」字形。此種現象支持那一種動作控制理論? (A) 系統(systems) (B) 動作程式(motor programming) (C) 階層(hierarchical) (D) 反射(reflex)
C 5 有關一位發生栓塞型左腦中風之病患出現右側上、下肢體之意想性運動失用症(ideomotor apraxia) 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患者既不會依口語指示梳頭,亦不會自發性的梳頭 (B) 患者會依口語指示梳頭,但不會自發性的梳頭 (C) 患者可能是左側之前大腦動脈或左側之中大腦動脈栓塞 (D) 患者可能是左側之後大腦動脈或左側之椎動脈栓塞
D 6 肱三頭肌之牽張反射可作為那一些神經節之反射評估? (A) C4 (B) C5 (C) C6 (D) C7
B 7 膝牽張反射可作為那一些神經節之反射評估? (A) L1,2 (B) L3,4 (C) L5,S1 (D) S2,3
D 8 下運動神經元損傷可能出現之臨床表徵,下列何者錯誤? (A) 個別肌肉收縮困難 (B) 牽張反射降低 (C) 動作精確度降低 (D) 易出現陣發性顫抖(clonus)
B 9 下列何者不影響神經傳導速度? (A) 年齡 (B) 身高 (C) 溫度 (D) 神經損傷
C 10 用來加強老人學習效率的方法,下列何者不適當? (A) 可用故事來幫助記憶 (B) 實際的例子可幫助學習 (C) 要重複提醒其錯誤 (D) 引發主動學習可提高效果
C 11 巴賓斯基氏徵狀(Babinski sign)之臨床表徵為何? (A) 大腳趾屈曲,其餘四趾屈曲 (B) 大腳趾伸直,其餘四趾屈曲 (C) 大腳趾伸直,其餘四趾外展 (D) 大腳趾屈曲,其餘四趾外展代號:4111頁次:6-2
B 12 因車禍造成創傷性腦傷,患者不記得車禍當時的發生情況,此為何種失憶症? (A) 前向性(anterograde) (B) 回溯性(retrograde) (C) 選擇性(selective) (D) 全面性(global)
A 13 亨丁頓氏症與下列何種基底核的病理變化有關? (A) 紋狀體內部、膽素激導性及伽瑪氨基酪酸性質神經細胞(GABA-ergic neurons)之退化 (B) 多巴胺接受器的改變造成多巴胺之過度敏感 (C) 黑質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或死亡造成黑質-紋狀體徑路退化 (D) 下視丘核之損傷
C 14 下列關於脊髓休克之敘述,何者錯誤? (A) 發生於脊髓受創後 30 至 60 分鐘 (B) 休克部位以下感覺、運動功能完全喪失 (C) 會產生痙攣 (D) 失去所有反射
C 15 下列敘述何者不是伯恩斯坦系統三階段學習模式(Bernstein’s systems three stage model)第一階段之 特徵? (A) 新手學習手槍射擊時,腕關節及肘關節都是僵硬的 (B) 常見共同收縮(cocontraction) (C) 因技巧不純熟,常以協同型態(synergy pattern)出現 (D) 減低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以達成動作學習
D 16 脊髓損傷患者功能獨立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將每一功能由完全獨立到完全依賴分 成幾個等級? (A) 2 (B) 3 (C) 5 (D) 7
D 17 要幫意識清醒,智能狀態佳,合作程度頗高,而上肢完全無動作的中風患者執行患側上肢的肩關節 被動運動時,下列何者錯誤? (A) 要求病人雙眼注視著自己的患肢,將注意力集中,心裡想著要控制自己的患肢跟著治療師一起做 出動作 (B) 可採用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中的肢體動作模式來執行被動運動 (C) 對於合併有肩關節半脫位的患者,需更注意維持被動關節活動度使不受限,以免疼痛產生 (D) 病人喊肩很痛時,要他忍耐,治療師更須堅持每一次一定要做到關節活動度的末端
B 18 下列何者是評估護理之家住民功能進步的適當工具? (A) 布朗斯壯氏等級(Brunnstrom stage)評估 (B) 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 (C) 傅格-梅爾氏測試(Fugl-Meyer assessment) (D) 中風衝擊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
C 19 當治療師在為脊髓損傷患者做下肢被動關節運動時,發現患者的髖關節在被動彎曲時會突然卡住, 無法繼續彎曲,且髖關節皮膚發紅,並局部腫脹。此時,病患的髖關節最可能發生下列何種情況? (A) 骨折 (B) 細菌感染 (C) 異位性骨化 (D) 股骨壞死
D 20 患者在接受葛拉思可氏昏迷指數(Glasgow Coma Scale)評估時,會發出些微無意義聲音,若大聲叫 他,他的眼睛會張開,給予一些壓力刺激,全身會縮起來,則其昏迷指數及嚴重程度為何? (A) E2M3V3,重度 (B) E2M4V2,中度 (C) E3M3V3,重度 (D) E3M4V2,中度
C 21 中風患者在柏格氏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中之伸手向前項目得到滿分,則其向前伸取之距離 須至少達到幾公分? (A) 12 (B) 18 (C) 25 (D) 30
B 22 腦傷病患在仰臥時,當頭轉到右側,右側手呈現伸直、左側手則為彎曲,此為何種反射之表現? (A) 對稱性頸張力反射 (B) 不對稱性頸張力反射 (C) 交叉伸直反射 (D) 對稱性張力迷路反射
C 23 以簡易心智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檢查,得分至少在幾分以下則懷疑其認知方面有損 傷? (A) 30 (B) 26 (C) 24 (D) 20
B 24 一位病患在休息時不會震顫(tremor),但在做手指指向治療師手指的測試時會震顫,且震顫的頻率 在越接近目標時的震顫越大,請問這位病患可能受傷的位置在: (A) 大腦運動皮質(motor cortex) (B) 小腦(cerebellum) (C) 基底核(basal ganglia) (D) 脊索後徑(posterior columns)
D 25 腦外傷病人的葛拉思可氏昏迷指數(Glasgow Coma Scale)的最低分數為幾分? (A) 0 (B) 1 (C) 2 (D) 3 代號:4111 頁次:6-3
B 26 根據玻巴斯概念(Bobath concept)中「inhibition facilitates and facilitation inhibits」的涵意,下列有關 中風患者動作治療的敘述何者正確? (A) 有些患者須先執行抑制性的治療活動,有些則可以直接練習如何誘發正確動作 (B) 抑制不正常反射的動作模式在抑制的同時,也具有誘發正確的姿勢反應與動作之效用 (C) 抑制與誘發的治療活動須以隨機、交錯的方式進行,以達最大學習效果 (D) 不正常的張力如痙攣要先被抑制,才能開始誘發性的治療活動
C 27 想要以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來增進患者右肩的「動態穩定(controlled mobility)」,下列那一 治療程序並不恰當?(A:活動(activity) T:技術(technique) E:要素(element)) (A) A:以狗爬姿勢(all-fours);T:作身體前後搖動(rocking);E:關鍵控制點在兩肩 (B) A:修正式四肢著地(modified plantigrade);T:緩慢反轉(slow reversal);E:關鍵控制點在 兩肩 (C) A 修正式四肢著地 : (modified plantigrade)且右上肢執行 D2F 模式 T 緩慢反轉固定 ; : (slow reversal hold);E:關鍵控制點在兩肩及右手掌背 (D) A:以手肘支撐俯臥(prone on elbows)且左上肢執行 D2F 模式;T:緩慢反轉固定(slow reversal hold);E:關鍵控制點在兩肩及左手掌背
B 28 根據玻巴斯(Bobath)學派的治療概念,中風病患要從坐姿站起來時,最常出現的困難是: (A) 軀幹過度傾向患側 (B) 身體重心無法向前移 (C) 大腿及髖關節過度外展 (D) 髖關節過度僵直
D 29 脊髓損傷患者不藉由輔助設備自主由仰躺翻身到俯臥時,不需用到下列那一塊肌肉? (A) 前三角肌 (B) 中三角肌 (C) 後三角肌 (D) 肱二頭肌
C 30 對於 C6 完全損傷的脊髓損傷患者,下列何者是特優(exceptional)情況下可達到之自主轉位控制程 度? (A) 需要最大協助以完成同平面轉位 (B) 需要輕微協助以完成同平面轉位 (C) 可獨立完成落差小的不同平面轉位 (D) 可獨立完成落差大的不同平面轉位
C 31 治療師要求中風患者運用意象練習(mental practice)想像由坐到站的步驟,其大腦皮質區的那一個 區域的血流會顯著增加? (A) 前運動 (B) 主要運動 (C) 輔運動 (D) 主要感覺
D 32 下列那一種訓練方式對增加中風病人之肌耐力較有效? (A) 高阻力、低訓練頻率 (B) 低阻力、低訓練頻率 (C) 高阻力、高訓練頻率 (D) 低阻力、高訓練頻率
C 33 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的受傷最高在那一節,即 可 使 用 下 撑 抬 起(push-up)的動作來達到坐骨壓力減 輕(pressure relief)? (A) C3 (B) C5 (C) C7 (D) T1
C 34 訓練脊髓損傷患者不使用轉位板做同水平面的轉位訓練,下列那一肌肉的貢獻較少? (A) 前三角肌 (B) 中三角肌 (C) 肱二頭肌 (D) 小圓肌
C 35 有關中風聯合反應(associated reaction)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常出現在肌肉張力不足時期 (B) 常見的反應是健側用力做手肘屈曲會引發患側不自主的膝屈曲 (C) 常見的反應是健側用力做膝屈曲會引發患側不自主的膝伸直 (D) 常見的反應是雙側上肢同時用力會引發雙側下肢同樣方向的動作
B 36 給予病患施行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時,下列那一項動作不屬於 D1E 動作型態? (A) 前臂旋前 (B) 肩關節彎曲 (C) 肩關節內轉 (D) 肩關節外展
C 37 關於中風患者肩手症(shoulder-hand syndrome)的物理治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多浸泡熱水 (B) 多作甩手運動 (C) 針對手腕和手指伸肌使用神經肌肉電刺激(NMES)治療 (D) 需戴副木將手腕和手指關節全部固定在完全伸直姿勢代號:4111頁次:6-4
D 38 下列有關瑞秋洛斯阿米哥斯(Rancho Los Amigos)認知功能量表的敘述,何者正確? (A) 第四期之病患開始出現目標導向之行為 (B) 第三期之病患開始可以主動配合治療進行 (C) 第一期之病患對外在刺激有無目的性的反應 (D) 將腦傷後認知功能與行為回復分為八期
A 39 瑞秋洛斯阿米哥斯(Rancho Los Amigos)認知功能量表第二與第三期病患最適宜之刺激法為何? (A) 每次給予 1 至 2 種感官刺激,每次維持 15 至 30 分鐘 (B) 每次給予 1 至 2 種感官刺激,每次維持 1 小時 (C) 白天讓患者持續聽收音機,晚上則關閉 (D) 讓患者整天聽收音機
A 40 中風後 6 個月至 1 年中,約有百分之多少之病患可恢復獨立行走之能力? (A) 70% (B) 50% (C) 30% (D) 10%
B 41 健康成人從最大吐氣至最大吸氣時,在劍突(xiphoid process)量得的胸圍約會增加幾公分? (A) 1-4 (B) 6-10 (C) 12-16 (D) 20-30
C 42 下列何者並非腦血管病變的危險因子? (A) 抽菸 (B) 糖尿病 (C) 氣喘 (D) 頸動脈雜音(carotid bruits)
D 43 在評估裘馨氏肌失養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患者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在 2 歲時就可發現深腱反射消失 (B) 在 3 歲時使用徒手肌力測試就可以發現肌無力的現象 (C) 6 歲時會漸漸出現感覺消失或異常的現象 (D) 要求由地板上站起時會使用高爾氏法(Gowers maneuver)
C 44 在簡易心智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中,由 100 連續減去 7 是在評估: (A) 定向感(orientation) (B) 註記(registration) (C) 注意力與計算能力(attention and calculation) (D) 語言(language)
D 45 在評估中樞神經疾患的痙攣程度時,為了避免對稱頸部張力反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的 影響,應考慮下列何者? (A) 服用降張力藥物 (B) 將頭固定維持轉向患側 (C) 儘量坐著測,避免躺著測 (D) 將頭部固定在解剖學位置
A 46 下列那一活動可用於評估預期性姿勢調整(anticipatory postural adjustments)的能力? (A) 彎腰從地上撿起東西 (B) 靜止站立時閉眼 (C) 兩腳一前一後站立 (D) 單腳站立
B 47 下列何者可評估姿勢性震顫? (A) 觀察向左右翻身的動作 (B) 觀察放鬆坐姿下的姿勢 (C) 站姿手前伸 (D) 執行手指到鼻來回的動作
A 48 由下列那一平面可以肉眼觀察到最多步態異常項目? (A) 矢狀面 (B) 冠狀面 (C) 水平面 (D) 橫截面
C 49 一位 C6 脊髓損傷已達一年的病患,檢查時發現其上肢肱三頭肌的深腱反射完全消失,請問患者最可 能發生何種狀況? (A) 脊髓休克 (B) 自主神經反射失調 (C) 周邊神經損傷 (D) 代謝症候群
C 50 中風病患接受部分承重跑步機步行訓練,無法獲得下列何種效益? (A) 在沒有跌倒顧慮下,進行步行能力訓練 (B) 在仍未有足夠肌力支持體重前,即可進行步行能力訓練 (C) 可利用上肢肌力代償下肢肌力不足 (D) 可利用增加跑步機速度增加病患步行速度
A 51 功能性伸手測試目的是測量中風病患的何種功能表現? (A) 平衡 (B) 上肢運動 (C) 下肢運動 (D) 認知
B 52 對於一個 T6 完全截癱(paraplegia)病患而言,穿戴合適輔具後,物理治療的合理功能訓練目標為何? (A) 獨立站立與步行 (B) 獨立站立,步行視情況而定 (C) 獨立站立,但不能步行 (D) 不能獨立站立與步行 代號:4111 頁次:6-5
D 53 下列那一項因素並非中風預後不佳之指標? (A) 年齡大且有嚴重的神經學上損傷 (B) 嚴重語言障礙 (C) 持續嚴重之心血管疾病 (D) 吞嚥困難
C 54 造成中風急性死亡之最主要原因為何? (A) 腦血栓 (B) 腦栓塞 (C) 腦內出血 (D) 蜘蛛網膜下腔出血
B 55 下列有關使用部分承重跑步機訓練(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對中風病患步態 之敘述,何者正確? (A) 體重支撐之程度愈多愈好 (B) 用比舒適速度稍快一點的速度訓練效果較佳 (C) 病患經此訓練後只有步行速度會變快,但步態不會改變 (D) 可節省物理治療師人力
B 56 對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治療原則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 治療著重在功能性訓練 (B) 為達到功能的需求,要強調單一肌肉力量訓練 (C) 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適合訓練此類病患 (D) 可加強耐力訓練
D 57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患者最常出現之病徵為: (A) 震顫 (B) 視覺障礙 (C) 認知障礙 (D) 疲乏
B 58 基底核(basal ganglia)受損疾病中最常見的為: (A) 威爾森氏症(Wilson’s disease) (B) 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C) 亨丁頓氏症(Huntington’s disease) (D)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A 59 對於肌萎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患者之物理治療原則,下列何項不適當? (A) 由於肌肉會隨病程進行而萎縮,所以要多加強最大肌肉收縮之肌力訓練 (B) 因會影響呼吸功能,所以要教病患呼吸運動 (C) 要教導病患在日常活動能採較省力之方法 (D) 治療希望採「少量多餐」的訓練方式
C 60 有關使用提示以增進巴金森氏症患者步長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 可在地上擺放標的物當作視覺提示 (B) 可用枴杖當作視覺提示 (C) 節律性聽覺提示無效 (D) 提示去除後,療效通常都消失
B 61 有關裘馨氏肌失養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之臨床表徵,下列那一項錯誤? (A) 腓腸肌會有假性肥大(pseudohypertrophy) (B) 通常上肢會比下肢先受到影響 (C) 通常近端會比遠端肌肉先受到影響 (D) 感覺神經通常不會受影響
B 62 針對處在緩和治療期(palliative phase)的腦瘤病患,物理治療之重點應為: (A) 強化患者之生活功能 (B) 增加舒適度並給予患者與家屬精神支持 (C) 避免產生功能性障礙 (D) 以輔具增進自我照顧能力
D 63 那一個部位的腦瘤最可能造成體感覺的改變? (A) 小腦 (B) 腦幹 (C) 額葉 (D) 頂葉
C 64 想引發亨丁頓氏症(Huntington’s disease)患者的舞蹈病症狀(choreiform),傳統常用下列何動作 來測驗? (A) 用手指輪流碰觸自己的鼻子和治療師的手指 (B) 雙手放鬆,平放在大腿上五秒 (C) 雙手輪流用力握住治療師的手幾秒 (D) 雙手伸直平舉在胸前幾秒
B 65 下列對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之敘述,何者錯誤? (A) 動作反應時間(reaction time)變長 (B) 動作時間(movement time)不變 (C) 肌張力升高 (D) 容易疲勞
C 66 下列那一項治療較不適用於巴金森氏症? (A) 放鬆運動 (B) 隨著節拍器運動 (C) 多加強屈肌訓練 (D) 多加強功能性活動的訓練
B 67 根據蕭森與發恩(Shoulson and Fahn)對亨丁頓氏症(Huntington’s disease)患者之分級,在第幾級 時患者仍能完全獨立處理日常生活功能? (A) I (B) II (C) III (D) IV代號:4111頁次:6-6
C 68 有關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患者之物理治療需求,下列何者正確? (A) 僅在慢性期需要物理治療 (B) 僅在急性期需要物理治療 (C) 需長期物理治療追蹤 (D) 終其一生均需密集物理治療
B 69 根據統計超過 85 歲的老年人,罹患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的機率約為: (A) 1/2 (B) 1/3 (C) 1/4 (D) 1/5
D 70 下列何者通常不是造成小腦病變患者動作時辨距不良(dysmetria)之原因? (A) 無法控制肢體動作方向 (B) 無法控制肢體動作大小 (C) 無法控制肢體動作時序 (D) 無法產生足夠肌肉力量
D 71 下列對基蘭-巴瑞氏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治療的敘述,何者錯誤? (A) 過度運動會造成肌肉疼痛 (B) 肌力恢復通常由上而下 (C) 要注意擺位(positioning),避免關節攣縮 (D) 因為感覺嚴重異常,所以避免使用熱敷
D 72 有關小兒麻痺後症候群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 肌肉產生萎縮無力現象,應評估是導因於過度使用還是缺乏使用 (B) 應鼓勵患者儘量減少肌肉工作量,以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C) 以機械方法(例如:調整桌椅高度),矯正或減少姿勢異常 (D) 因冷耐受力較差,故宜使用熱敷包以降低不適
C 73 下列何者並非用來評估老年人運動耐力的工具? (A) 跑步機測試(treadmill testing) (B) 六分鐘行走測試(6-minute walk test) (C) 柏格氏測試(Berg test) (D) 坐椅踏步測試(chair step test)
C 74 下列何者不是造成脊髓損傷患者低生育率的主因? (A) 只有約三分之一的不完全損傷患者可完成整個性交過程 (B) 男性脊髓損傷患者的可射精率很低 (C) 約二分之一的女性患者在受傷後的前半年內沒有月經來潮 (D) 因泌尿道感染造成部分生殖系統的粘黏
D 75 快速牽張(stretch)通常可誘發癱瘓肌肉產生自主收縮,但下列那一種病患不適用? (A) 左側偏癱中風患者 (B) 右側偏癱中風患者 (C) 腦傷患者 (D) 周邊神經損傷患者
D 76 下列有關前庭功能受損後恢復之敘述,何者正確? (A) 因前庭神經無法再生,因此只能利用功能代償作用 (B) 急性發作時要避免頭部動作,以利復原 (C) 慢性期頭部應減少活動,以免再度引發症狀 (D) 無論在任何時期都不應避免頭部動作,以利復原
C 77 針對降低老年失智症合併之憂鬱現象,物理治療師最好的建議為何? (A) 冥想練習 (B) 安眠藥品 (C) 有氧體操運動 (D) 姿勢平衡訓練
A 78 對於病情較輕的腕隧道症候群,通常建議的處置方式為何? (A) 休息一個月、輔以支架與消炎藥 (B) 加強舉重訓練 (C) 更換職業 (D) 外科手術切開腕部橫韌帶
C 79 關於小兒麻痺後症候群患者的肌肉無力,下列敘述何者正確?① 通常發生於反覆收縮後 ② 徒手肌 力測試得分皆大於 3 分 ③ 通常與過度使用有關 (A) 僅① (B) ① ② (C) ① ③ (D) ② ③
B 80 有關老人傷病與功能障礙的預防,下列何種概念並不適當? (A) 針對健康情況良好的老人,應重視初級預防,減少致病危險因子的暴露 (B) 老年人常會因多種機能損傷間的交互累積效應,而使最初單純的問題複雜化,因此對老年人的復 健常是費時費力,不具成本效益的 (C) 若發生不可逆的疾病後果或已發生功能障礙者,應以復健治療或其他介入措施,以預防或減緩障 礙的繼續惡化 (D) 對已發生不可逆的疾病後果或已發生功能障礙的老人,可藉由個人與家人行為之因應調整與各種 長期照護服務之提供,協助老年人在原來居住社區中,維護或促進其自我照護功能

返回

2008年-97 年 - 097-1 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49248

A 1 某一位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患者在損傷後一個月內,就發生與患側手相關之大腦分區圖重組(cortical remapping or cortical reorganization)現象。此現象最可能是因為那一種神經塑性機制所致? (A)揭露機制(unmasking) (B)再生性的突觸發生(regenerative synaptogenesis) (C)反應性的突觸發生(reactive synaptogenesis) (D)神經官能連繫不能(diaschisis)
D 2 玻巴斯(Bobath)治療的理論基礎,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原始脊髓與腦幹反射變強,導致動作控制失常 (B)誘發動作的方法採姿勢控制及關鍵點控制(key point control)為主 (C)抑制過強張力使用動態性的反射抑制模式(dynamic 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 (D)不建議使用感覺刺激來誘發正常的動作
D 3 C8 完全性四肢麻痺患者坐輪椅時,無法藉由下列何種方式達成身體承重部位壓力解除之效果? (A)身體左右傾斜 (B)身體前傾 (C)手撐扶手抬臀 (D)頭部旋轉動作
A 4 下列那一種治療策略對處於自主期(autonomous stage)動作學習階段之中樞神經疾病患者較有效? (A)給予雙重任務的訓練 (B)採用集中練習 (C)給予大量回饋 (D)固定訓練環境
C 5 下列有關中風患者推擠症候群(pusher syndrome)之敘述,何者錯誤? (A)患者不論處在任何位置,都有一股很強的推力靠向偏癱側 (B)當患者嘗試轉位時,該股強大推力常使患者易於跌倒 (C)治療師可以很容易地將患者矯正回到均衡、對稱的姿勢 (D)治療此類患者時,治療師可站在患者健側,輕拍健側肩膀,並要求患者主動將重心轉移到健側
D 6 對於脊髓損傷者自主神經反射失調(autonomic dysreflexia)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最常發生在脊髓損傷後一個月內 (B)通常是受傷節以上受到刺激引起 (C)通常每次發作為緩慢發生易被忽略 (D)頸髓損傷者最為常見
B 7 關於中風患者肩手症候群(shoulder-hand syndrome)的物理治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消腫為重要治療目標 (B)無法預防症狀繼續惡化 (C)須注意維持手部關節活動度 (D)可用副木將手固定在功能性姿勢
D 8 在步態週期中,從站立中期(midstance)至腳跟離地前,踝關節附近的肌肉作用情況為: (A)脛前肌做向心收縮 (B)脛前肌做離心收縮 (C)比目魚肌做向心收縮 (D)比目魚肌做離心收縮
A 9 迷你心智狀態檢查(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不包含下列那一項測試? (A)抽象思考 (B)物體命名 (C)語言 (D)計算
B 10 Glasgow coma scale 得分至少幾分以下定義為昏迷? (A)5 (B)8 (C) 10 (D) 12
B 11 有些頸髓損傷患者必須束腹,其最主要目的為何? (A)保暖 (B)幫助呼吸功能 (C)保護腰部避免引起背痛 (D)減肥,縮小小腹
C 12 一位病患在休息時可觀察到手會微微的顫抖,若執行動作時,顫抖頻率會減少,則此病患可能受傷 的位置為: (A)大腦運動皮質 (B)小腦 (C)基底核 (D)視丘
B 13 當治療師給予阻力讓患者做肘彎曲(elbow flexion)的等長收縮(isometric contraction)時,治療師 突然將手抽離,患者會無法及時停止上肢的動作,甚至會打到自己,這種情況稱為: (A)交替運動困難(dysdiadochokinesia) (B)回縮現象(rebound phenomenon) (C)辨距不良(dysmetria) (D)動作失調(dyssynergia)
C 14 功能性前伸測試(functional reach test)是用來測試: (A)上肢功能 (B)下肢功能 (C)平衡能力 (D)下肢肌力
A 15 為比較兩位柏格氏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得分均為滿分的病患之平衡能力,治療師設計一個 測驗方式,讓受試者在閉眼下站立並回答簡單的數學題目。此種測驗方式是: (A)雙重任務測驗(dual task test) (B)留存測驗(retention test) (C)前向式轉移測驗(proactive transfer test) (D)回溯式轉移測驗(retroactive transfer test)
B 16 一位腦部外傷患者發生創傷後失憶(post-traumatic amnesia),其症狀可能為: (A)同時失去陳述性記憶(declarative memory)與步驟性記憶(procedural memory) (B)失去陳述性記憶但保留步驟性記憶 (C)保留陳述性記憶但失去步驟性記憶 (D)同時保留陳述性記憶與步驟性記憶
B 17 一位病患完全不記得每天治療他的治療師,也不記得前一天治療時學過的動作,但記得治療師三分鐘 前請他記住的三項物品,則這位病患的記憶問題為何? (A)短期記憶喪失 (B)長期記憶喪失 (C)內隱性記憶(implicit memory)喪失 (D)非意識性記憶(nonconscious memory)喪失
A 18 下列何種感覺經由後脊髓徑(dorsal column)傳導?①壓力覺 ②振動覺 ③動作覺 ④痛覺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19 因中樞神經系統受傷而呈現軀幹及下肢伸直、上肢屈曲之姿勢稱為: (A)去皮質僵直(decorticate rigidity) (B)去大腦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 (C)後弓反張(opisthotonus) (D)肌張力障礙型姿勢(dystonic posture)
B 20 周邊神經損傷造成軸突(axon)斷裂但基底板(basal lamina)仍舊完好之情況,稱為: (A)神經失用(neurapraxia) (B)軸突損傷(axonotmesis) (C)神經損斷(neurotmesis) (D)多發性神經病變(polyneuropathy)
A 21 下列那一種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最快? (A) Aα (B) Aβ (C) Aδ (D)C
B 22 測試患者對溫度的感覺是否正常時,低溫建議之測試溫度約為: (A) 0~5℃ (B) 5~10℃ (C) 15~20℃ (D) 25~30℃
C 23 脊髓完全損傷患者之呼吸及咳嗽功能完全沒有缺損,則其受傷之最高節數是那一節? (A) C4 (B) T6 (C) T12 (D) L1
B 24 對於姿勢張力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為對抗地心引力,肌肉必須增加活動,所造成之張力增加 (B)體感覺傳入不會影響到姿勢張力 (C)前庭刺激會影響到姿勢張力 (D)馬尾症候群患者的下肢張力會比一般人低
C 25 訓練腦中風患者患側腳單腳站立之能力,不見得改善其步行時兩下肢單腳支撐之對稱性,其主要原 因是: (A)患者步行時依賴杖,步行急促不穩 (B)患者患側腳單腳站立訓練無法增加肌力 (C)單腳站立訓練缺乏步行時單腳支撐期之前後動作連結,所以療效不易轉移 (D)患者步行中單腳站立期之髖外展肌須收縮,但單腳站立不須收縮
A 26 有關裘馨氏肌失養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肌肉假性肥大 (B)在發病早期血清中肌氨酸催化酶(creatine kinase)濃度提高至正常 2 倍 (C)常因腎臟衰竭而致死 (D)平均智商(IQ)約為 50
C 27 下列有關各種周邊神經損傷之預後敘述,何者正確? (A)第一級周邊神經損傷之神經(軸突)再生速度雖慢,但由於許旺氏細胞(Schwann cell)與結締組 織鞘仍保持完整,因此恢復情況不錯 (B)第二級周邊神經損傷透過再髓鞘化過程,通常可獲得完全且快速的恢復 (C)第三級周邊神經損傷之神經再生速度緩慢,預後不佳 (D)基蘭-巴瑞氏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恢復機率不大
A 28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患者預後最好的一型是: (A)復發-緩解(relapsing-remitting)型 (B)初發-惡化(primary-progressive)型 (C)後續-惡化(secondary-progressive)型 (D)惡化-復發(progressive-relapsing)型
A 29 有關巴金森氏症患者顫抖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常於休息時出現 (B)常於主動動作時出現 (C)只出現在較末期患者 (D)只出現在上肢代號:4111頁次:8-4
D 30 下列何者不屬於物理治療對巴金森氏症患者的治療目標? (A)肌肉張力正常化 (B)改善平衡功能 (C)增加關節活動度 (D)降低顫抖
B 31 典型的基蘭-巴瑞氏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患者,在測試深層肌腱反射時,最有可能的 表現為何? (A)兩側反射不對稱 (B)遠端反射消失 (C)近端反射過高 (D)反射正常
C 32 訓練神經疾病患者坐到站時,下列那一種足部擺位能讓病人用最省力且最佳化的形式站起? (A)足跟置於自膝部向地面投射之鉛垂線前方 10 cm (B)足跟置於自膝部向地面投射之鉛垂線位置 (C)足跟置於自膝部向地面投射之鉛垂線後方 10 cm (D)患肢任其依高伸肌張力而伸直,健肢足跟則置於膝部正下方
B 33 下列何者不是基蘭-巴瑞氏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的治療重點? (A)降低疼痛 (B)增加感覺刺激 (C)呼吸治療 (D)主動運動
C 34 下列有關腦瘤之敘述,何者正確? (A)好發在 20 至 30 歲間 (B)發生在兒童之腦瘤多在天冪上方(supratentorial)區域 (C)星狀細胞瘤(astrocytomas)是兒童與成人腦瘤中最常見之原生性瘤 (D)轉移之腦瘤最常發生在枕葉
A 35 小腦退化所造成的運動失調(ataxia)患者,在做平衡訓練時,應先強調: (A)頭頸部的穩定度 (B)身體重心的轉移能力 (C)上肢的肌力 (D)下肢關節的活動度
C 36 脊髓損傷病患在維持關節活動度之考量,下列何者較不適宜? (A)下半身癱瘓者在急性期,為避免腰椎承受過大壓力,直膝抬腿(straight leg raise)的角度應不超過 60 度 (B)下半身癱瘓者在急性期,為避免腰椎承受過大壓力,髖關節屈曲(hip flexion)的角度應不超過 90 度 (C)四肢癱瘓者在急性期,為達到功能性活動,直膝抬腿的角度應大於 100 度 (D)四肢癱瘓者在急性期,為日後穿戴輔具目的,踝關節的角度至少要維持在 90 度
D 37 下列有關德國物理治療所發展出用於治療尿失禁的 Tanzberger 運動計畫之敘述,何者錯誤? (A)回復適當的橫膈膜腹式深呼吸之能力 (B)加強橫膈膜腹式深呼吸與骨盆底肌間的協調性 (C)強化骨盆底肌之感覺認知與肌力 (D)病人並不需要知道骨盆底肌的位置與功能
C 38 治療中樞神經損傷患者時,常會用手輕敲肌腱或肌肉,其目的通常為: (A)抑制肌肉張力 (B)增加關節活動度 (C)誘發自主收縮 (D)伸展結締組織
C 39 對於頸髓完全損傷患者,雙手撐著坐於墊上時,下列何者是較佳的擺位方式? (A)上臂外轉,腕關節及手指皆儘量伸直 (B)上臂內轉,腕關節及手指皆儘量伸直 (C)上臂外轉,腕及掌指關節伸直,指間關節皆保持屈曲 (D)上臂內轉,腕及掌指關節伸直,指間關節皆保持屈曲
A 40 一位中風病患時常自言自語,但卻無法理解治療師所說的指令,則此病患最可能的受傷區域為何? (A)優勢大腦的 Wernicke’s 皮質區 (B)優勢大腦的 Broca’s 皮質區 (C)非優勢大腦的 Wernicke’s 皮質區 (D)非優勢大腦的 Broca’s 皮質區
C 41 中風病患於急性期是否能開始接受物理治療,其最重要且全面之考量是: (A)病患是否能與治療師溝通 (B)病患高血壓是否降到 140 mmHg 以下 (C)病患病情是否穩定 (D)家屬是否能徹底執行治療師所教之居家運動
D 42 下列有關中風病患下肢異常伸展協同(extension synergy)動作的描述,何者正確? (A)髖關節外轉(external rotation) (B)膝關節屈曲(flexion) (C)踝關節背屈(dorsiflexion) (D)踝關節內翻(inversion)
C 43 一位腦外傷病人被判斷為 Rancho Los Amigos 認知量表的第 II 期,則下列何者並非此病人之臨床表 現特徵? (A)對於刺激的反應,常為無特殊目的的反應 (B)對於相同的刺激,有時有反應,有時無反應 (C)對於刺激的反應,常為焦躁激動的反應 (D)對於刺激的反應,常伴隨有呼吸、心跳和血壓等生理改變的反應
D 44 第五根手指頭的外展肌(abductor)是那個神經節的主要支配肌(key muscle)? (A) C6 (B) C7 (C) C8 (D) T1
D 45 下列那一項不是 Glasgow coma scale 評估的項目? (A)眼睛 (B)動作 (C)語言 (D)記憶
C 46 一位車禍受傷的患者對刺激沒有反應,呈昏睡狀態。他躺在床上呈現的姿勢如下:雙側下肢伸直、內 轉、踝關節蹠屈,雙側上肢之肩關節內收、肘關節屈曲、腕關節屈曲。則這位患者受傷的區域最可 能在: (A)中腦 (B)橋腦 (C)間腦 (D)延腦
B 47 腰椎第三節的主要支配肌(key muscle)為: (A)髂腰肌 (B)股四頭肌 (C)股二頭肌 (D)脛前肌
C 48 肱二頭肌之牽張反射可作為那一神經節之反射評估? (A) C2 (B) C4 (C) C6 (D) C8
B 49 對失智症患者之治療原則,下列何者錯誤? (A)照顧者也要接受訓練 (B)復健最終目標是使患者恢復正常 (C)要儘量維持患者的安全及獨立性 (D)訓練中多著重日常生活的練習
A 50 有關「上運動神經元現象(upper motor neuron sign)」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①痙攣(spasticity) ②肌肉震顫(muscle fasciculation) ③深部肌腱反射壓抑(depressed deep tendon reflex) ④肌肉萎 縮(muscle wasting) ⑤腹部表淺皮膚反射喪失(absence of superficial abdominal reflex) (A) 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③④⑤
D 51 有關有氧運動在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患者的使用,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不能使用,以免引發神經傷害 (B)只有精神上支持的作用 (C)只有初期患者才適用 (D)可以增加患者心肺功能
B 52 針對小腦病變患者交替運動困難(dysdiadochokinesia)的問題,下列何種治療方式較無效果? (A)用手練習拍出愛的鼓勵 (B)手握握力計維持在指定的磅數 (C)跟著節拍器用腳打節拍 (D)跟著音樂練習打鼓
A 53 對於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術中「時序強調(timing for emphasis)」的技術,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是指反覆施極大阻力於較強肌力組合,阻止整個動作產生,藉以輻散(irradiation)至較弱的肌群 組合 (B)此技術較常被應用於肢體末端的部位 (C)可用來增加某一組成的主動關節活動度和肌力,也可用來增加動作協調性 (D)可用來增進肢體的技巧性控制
C 54 下列有關上下樓梯時的動作特徵,何者正確? (A)上樓梯時,在上一階的下肢伸直肌群做離心收縮 (B)上樓梯時,在上一階的下肢屈曲肌群做向心收縮 (C)下樓梯時,在上一階的下肢伸直肌群做離心收縮 (D)下樓梯時,在上一階的下肢屈曲肌群做離心收縮
C 55 兩中風患者在接受 10 米行走測試時皆有不錯的成績。治療師若要進一步區辨兩人走路時的認知功能 需求,最好的方式是: (A)讓他們在跑步機上小跑步,看誰的速度最快 (B)看誰可以在平地上走最久 (C)看誰在走 10 米時,邊走邊講話還可以走得快 (D)執行 Tinetti 行走平衡測試
B 56 林先生是小腦萎縮症患者,目前頭及軀幹有嚴重運動失調(ataxia)與坐姿平衡問題,最適合改善他 軀幹控制的方法為: (A)側躺時軀幹使用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中的「作用反轉」(agonist reversals) (B)趴臥在床上,以手肘支撐身體,要求他把頭抬高 (C)坐著時,兩手交握胸前,身體輪流左右轉 (D)站姿下,治療師由下往上輕拍其背部肌肉
A 57 耳石復位(canalith repositioning)治療適用於下列那一種前庭病變? (A)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 (B)單側周邊前庭病變 (C)雙側周邊前庭病變 (D)中樞性前庭病變
B 58 下列何種中風病患訓練方式特別強調高訓練強度、嚴格限制使用健側肢體並使用正向回饋? (A)部分承重跑步機步行訓練 (B)強迫使用訓練 (C)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 (D)神經發展治療
D 59 布朗-斯夸症候群(Brown-Séquard syndrome)之脊髓損傷患者,其受傷脊髓對側之肢體痛覺喪失原 因為: (A)對側背柱受損 (B)同側背柱受損 (C)對側脊髓丘腦徑受損 (D)同側脊髓丘腦徑受損
B 60 一位脊髓損傷病患使用傾斜床站立時身體不適,血壓為 60/40 mmHg,而病患平日的血壓為 90/70 mmHg, 此時最佳處置方式為何? (A)檢查尿管是否阻塞 (B)立刻讓病患躺平,腳抬高 (C)不可移動病患姿勢,等待其他人員支援 (D)暫時不處理,等待五分鐘後再次測量血壓
B 61 中風患者的步態在站立中期(midstance)時,常出現膝關節過度伸直的現象,其最可能的原因為: (A)股四頭肌收縮過強 (B)腓腸肌的離心控制能力太差 (C)下肢之伸直張力太低 (D)踝關節背屈攣縮
C 62 在做肌電圖檢測時,為避免受到電燈或其他電器的干擾,會用下列那一個頻率的濾波器? (A) 20 Hz (B) 40 Hz (C) 60 Hz (D) 100 Hz
B 63 有關「改變支撐底面積」平衡策略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常發生在身體遭遇快速、較大的姿勢干擾時 (B)健康人在踝策略、髖策略無效時才會採用改變支撐底面積策略 (C)改變支撐底面積策略可能在身體重心尚未超過穩定界線(limits of stability)前就被啟動 (D)一個人可用上肢或下肢改變支撐底面積
C 64 當一個人用雙手用力推開一道鐵門前,其伸背肌會先於肩屈肌及肘伸肌收縮之現象稱為: (A)保護性反應 (B)反應性平衡反應 (C)預期性姿勢調節 (D)適應性姿勢控制
A 65 根據「動態行動控制理論」(dynamic action theory),下列何者是導致動物由「走」轉換成「跑」 之因素? (A)走路速度加快 (B)激發跑步反射 (C)高階中樞神經下達指令 (D)動作程式產生變化
A 66 依據動作啟止明確性分類,由坐到站之動作為下列何種屬性的動作? (A)分離性(discrete) (B)系列性(serial) (C)連續性(continuous) (D)穩定性(stability)
A 67 甲治療師認為患者尚不能獨立站立時,可採部分載重下之跑步機步行訓練。乙治療師則認為患者一 定要先學會獨立站立再進行步行訓練。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治療師的論點來自中央形式產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之概念 (B)甲治療師的論點來自階層理論(hierarchy theory) (C)乙治療師的論點來自反射理論(reflex theory) (D)乙治療師的論點來自系統理論(systems theory)
C 68 下列何者不是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之症狀? (A)感覺異常(paresthesia) (B)視覺喪失 (C)低張力肌肉無力 (D)大小便機能障礙
A 69 設計肌萎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患者的運動治療計畫,首要的考量是: (A)避免肌肉廢用性萎縮 (B)增加肌肉與心肺有氧耐力 (C)利用高阻力訓練來增加肌力 (D)活動時使用輔具以避免肌肉用力
B 70 有關肌萎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多發病於青少年時期 (B)大部分患者的磷酸肌氨酸催化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濃度上升 (C)肌電圖(EMG)的檢查為正常 (D)不會有吞嚥的問題產生代號:4111頁次:8-8
B 71 亨丁頓氏症(Huntington’s disease)所造成的步態失調,和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者相同 之處為: (A)速度變快 (B)步幅減少 (C)步頻減少 (D)步寬變大
A 72 下列何種疾病是最常見的運動神經元疾病? (A)肌萎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B)裘馨氏肌失養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C)小兒麻痺(poliomyelitis) (D)基蘭-巴瑞氏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
B 73 下列有關小兒麻痺後症候群(post-polio syndrome)患者運動指導原則之敘述,何者錯誤? (A)控制體重 (B)強調單肌肉之重量訓練 (C)將同一個活動分段做 (D)避免不必要的行走
B 74 老年人肌力減退,且肌肉橫切面面積縮小,其中萎縮較明顯的肌纖維是屬於那一種型態?
【題組】74 (A)第一型(type I) (B)第二型(type II) (C)第三型(type III) (D)第四型(type IV)
D 【題組】75 承上題,此時如欲針對這種型態的肌肉做訓練,理論上應該採取下列何種方法? (A)低運動強度,低重複次數的訓練方法 (B)足夠或高運動強度,高重複次數的訓練方法 (C)低運動強度,高重複次數的訓練方法 (D)足夠或高運動強度,低重複次數的訓練方法
B 【題組】76 承上題,在這種原則下,為促進老年人的下肢肌力,下列何種訓練活動最佳? (A)在站立時,不加阻力,進行多次的單腳伸直與彎曲 (B)在水中快速行走 (C)實際帶他到街上做行走訓練 (D)訓練他在跑步機上以低速走越久越好
B 77 有關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中「收縮-放鬆(contract-relax)」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拮抗肌做等張向心收縮,然後放鬆 (B)可用來增加關節的活動度 (C)不要有旋轉的動作產生 (D)可用來增加肌肉張力
C 78 下列有關弗蘭克運動(Frenkel exercise)之描述,何者正確? (A)只適用於下肢 (B)最適合用於巴金森氏症的患者 (C)可以改善辨距不良(dysmetria) (D)只適用於上肢
D 79 對於 C7 完全損傷的脊髓損傷患者之轉位訓練,下列何者是適當的最高目標? (A)須轉位板輔助同水平面轉位 (B)須轉位板輔助不同水平面轉位 (C)可獨立完成同水平面轉位,但無法獨立完成不同水平面轉位 (D)可獨立完成不同水平面轉位
C 80 預後具有走四點式步態潛力的脊髓完全損傷患者,其受傷的最高節數為何? (A) T10 (B) T12 (C) L2 (D) L4

返回

2009年-98 年 - 098-1 神經疾病物理治療學更正#48430

C 1 根據基模理論(schema theory),要促進中風患者在不同環境下的行走功能,最應該遵守的原則是: (A)提高患者的注意力與動機 (B)增加給予患者的外在回饋 (C)在不同的啟始狀態下練習 (D)要分散練習以避免疲勞
C 2 瓦勒氏變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不會發生於那種神經病變?①神經損斷(neurotmesis) ②軸索損傷 (axonotmesis) ③神經失用(neuropraxia) (A)僅① (B)僅② (C)僅③ (D)②③
A 3 下列有關動作控制的反射理論(reflex theory)之敘述,何者錯誤? (A)認為反射的中樞在橋腦 (B)此理論無法解釋在無感覺傳入下所產生之動作 (C)認為完成動作是由多個反射所造成的 (D)由 Sherrington 所提出
D 4 一位神經疾病患者兩上肢肩屈肌肌力與耐力皆正常,但閉眼時若將兩上肢肩屈 90 度保持 1 分鐘時,左手臂 會不自覺的逐漸掉下來,張眼時無此現象。則此病人最可能有的機能損傷是: (A)左側之半邊忽略(hemineglect) (B)左手臂之姿勢性震顫(postural tremor) (C)左手臂之意向性震顫(intention tremor) (D)左手臂之本體感覺機能損傷(proprioceptive impairment)
A 5 中樞神經系統中與學習、情緒、記憶都有相關的是: (A)邊緣系統 (B)蒼白球 (C)小腦 (D)前庭
C 6 根據美國物理治療學會之物理治療師執業指引(Guide to Physical Therapist Practice),物理治療師作臨床決 策中之評估步驟時,最重要的是找出下列那兩者間之因果關係,以作為擬定治療策略與方法之依據? (A)病理與疾病間 (B)疾病與機能損傷(impairment)間 (C)機能損傷(impairment)與失能(disability)間 (D)功能限制(functional limitation)與失能(disability)間
A 7 中風患者呈現偏癱、單側感覺喪失,且下肢受影響較大,最有可能是下列那條血管栓塞所引起的症狀? (A)前大腦動脈 (B)中大腦動脈 (C)後大腦動脈 (D)基底動脈
B 8 栓塞後,常會造成患者上肢動作受影響比下肢嚴重之腦血管為: (A)前大腦動脈 (B)中大腦動脈 (C)後大腦動脈 (D)基底動脈
C 9 利用聯合反應(associated reaction)來促進中風病患動作,可用下列何種動作理論來解釋? (A)中央形式產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B)動作程式(motor programming) (C)反射(reflex) (D)系統(systems)
B 10 下列那一項不包括在 Katz 日常生活評估量表中? (A)沐浴 (B)行走 (C)轉位 (D)如廁
D 11 特別強調動作乃由上至下之神經系統控制之理論為: (A)反射理論(reflex theory) (B)系統理論(systems theory) (C)動作程式理論(motor programming theory) (D)階層理論(hierarchical theory)
B 12 伽瑪運動神經元位於下列何者之內? (A)骨骼肌 (B)肌梭 (C)高爾基氏腱器 (D)關節受器
A 13 大腦皮質之下傳神經纖維(cortical descending fibers)在何處會穿過中線到對側? (A)延髓 (B)中腦 (C)小腦 (D)脊髓
B 14 神經誘發(neurofacilitation)治療手法,主要是根據何種動作控制理論? (A)反射(reflex)與動作程式(motor programming)控制理論 (B)階層(hierarchical)與反射(reflex)控制理論 (C)階層(hierarchical)與動作程式(motor programming)控制理論 (D)階層(hierarchical)與系統(systems)控制理論
D 15 下列有關耐力訓練之敘述,何者正確? (A)可增加肌纖維橫切面面積 (B)可增加肌纖維之數目 (C)第一型肌纖維轉變為第二型肌纖維 (D)粒線體體積增大及酵素活性增強
A 16 海馬回(hippocampus)受損後,將無法形成那一種記憶? (A)長期敘述型 (B)短期敘述型 (C)長期程序型 (D)短期程序型
B 17 「你這個禮拜以來,整體來說翻身的動作都做得不錯,不但速度變快了,全身的張力也比較正常。」這段 話的回饋屬於下列那種類型? (A)內在、口語的 (B)增強、延期的 (C)段落、量化的 (D)同時、結果的 
D 18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近年所訂立之功能、障礙與健康之國際分類法(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若某位神經疾病患者有認知障礙,則此病人的問題屬於那一分類? (A)活動限制 (B)活動 (C)參與 (D)身體功能與結構
B 19 下列何種感覺神經之傳導速度較慢? (A)觸覺(tactile) (B)溫覺(temperature) (C)本體感覺(somatosensory) (D)實體感覺(stereognosis)
D 20 下列何項測試結果可顯示腦傷患者正處於昏迷狀態? (A)葛拉思可氏昏迷指數(Glasgow Coma Scale)12 分 (B)葛拉思可氏預後指數(Glasgow Outcome Scale)3 分 (C)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10 分 (D)瑞秋洛斯阿米哥斯(Rancho Los Amigos)認知功能量表第二期
B 21 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的評量項目不包括下列那一項? (A)餵食情況 (B)記憶力 (C)轉位 (D)上、下樓梯
C 22 在功能獨立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的進食項目評估中,計分最高為幾分? (A)3 (B)5 (C)7 (D)9
D 23 下列何者不是引起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後之高張力(hypertonus)現象的原因? (A)牽張反射(stretch reflex)的改變 (B)結締組織彈性的改變 (C)肌腱黏性的改變 (D)肌肉無法收縮
C 24 巴金森氏症患者開始出現翻正反射(righting reflex)缺失,以候恩及葉氏分數(Hoehn-Yahr Classification of Disability Scale)評估其失能分級應為第幾級? (A)I (B) II (C) III (D) IV
A 25 有關電診斷(electrodiagnosis)中所記錄到的 M 波(M wave)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是直接刺激到運動神經,造成順向傳導(orthodromic conduction)而引起肌肉的電位變化 (B)是刺激到感覺神經後,再傳至運動神經而引起肌肉電位變化 (C)是直接刺激到運動神經,造成逆向傳導(antidromic conduction)而引起肌肉的電位變化 (D) M 波並不會引起肌肉收縮
A 26 幫上肢屈曲張力明顯且肩關節疼痛的中風患者執行患側肩外展被動關節運動時,應避免下列那一動作? (A)肩胛骨後縮 (B)肩胛骨向上轉 (C)肩外轉 (D)肱骨頭向下拉離肩關節
C 27 一位脊髓損傷患者,上肢的感覺幾乎完全喪失,僅上臂內側對觸碰有感覺,則此病患之神經損傷最高節數 (neurological level)是那一節? (A) C5 (B) C7 (C) T1 (D) T2
A 28 小腦病變患者的肌肉張力通常是: (A)低張(hypotonia) (B)痙攣(spasticity) (C)正常(normal) (D)僵直(rigidity)
B 29 下列何者屬於原始脊髓反射(primitive spinal reflexes)? (A)聯合反應(associated reactions) (B)對側伸直(crossed extension)反射 (C)保護性伸直(protective extension)反射 (D)不對稱頸部張力(asymmetrical tonic neck)反射
A 30 布朗斯壯氏(Brunnstrom)評估表不包括下列那一項? (A)平衡能力 (B)上肢協同動作 (C)下肢位置感覺 (D)步態評估
D 31 以能達到特優(exceptional)情況的完全脊髓損傷患者而言,可以獨立完成由地板轉位到輪椅的最高受傷節為: (A) C4 (B) C5 (C) C6 (D) C7
C 32 有關下肢完全癱瘓之脊髓損傷患者練習步行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 T9-T12 患者須穿著膝-踝-足肢架(knee-ankle-foot orthoses) (B)須練習髖關節上抬(hip hiking),以利於下肢的擺動 (C)較常使用助行器(walker),可增進上下樓梯的功能 (D)四點步態較慢但較穩定安全
B 33 有關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砍向左邊(chop to the left)」是指下列動作的組合:trunk flexion + right U/E D1E + left U/E D2E (B)「抬向右邊(lift to the right)」是指下列動作的組合:trunk extension + right U/E D2F + left U/E D1F (C)「砍(chop)」和「抬(lift)」都是下肢的動作模式 (D)「砍(chop)」和「抬(lift)」是上肢兩側對稱的動作模式
A 34 訓練 C5 脊髓完全損傷患者的坐姿,下列何者正確? (A)軀幹須維持微彎曲以保持平衡 (B)雙手不撐時,宜儘量要求病人軀幹坐直 (C)有足夠的肘關節肌力撐於兩旁以助增進平衡 (D)只需訓練患者坐於床緣(short sitting)的坐姿能力
A 35 在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中,下列何者並不是用來增進患者的「動態穩定(controlled mobility)」的技術? (A)節律啟始(rhythmic initiation) (B)反覆收縮(repeated contractions) (C)緩慢反轉固定(slow reversal hold) (D)緩慢反轉(slow reversal)
C 36 有關訓練 T2 脊髓完全損傷的患者翻身,下列何者錯誤? (A)宜使用滾木頭式的方法,利用身體來回擺盪的慣性將身體翻過去 (B)幫病人將兩下肢交疊,有助其翻身 (C)此訓練主要在於誘發患者軀幹的恢復及控制 (D)反覆練習此動作有助於耐力的增進
D 治療方式最能夠促進全身放鬆
【題組】37 下列何種治療方式最能夠促進全身放鬆? (A)坐在旋轉椅上,治療師協助持續原地旋轉(spinning) (B)以手肘支撐趴在床上,並左右搖動重心(weight shifting) (C)倒躺在傾斜床上,維持頭下腳上的姿勢 (D)坐在床上治療師由後方扶持,持續慢速搖晃(slow rocking)
B 【題組】38 承上題,這樣的放鬆效果主要是源自於: (A)小腦刺激 (B)前庭刺激 (C)基底核刺激 (D)本體感覺刺激
C 39 對一位剛開始接受步態訓練的偏癱患者而言,下列何種回饋方式最能促進動作學習過程之主觀強化 (subjective reinforcement)? (A)一步一個口令,用手帶著他做動作 (B)在地上貼上標示,沒有踩對就告知 (C)他可以自己發現的錯誤就不特別指正 (D)幫他拍錄影帶,讓他自己看著練習
D 40 若要瞭解患者練習「坐到站」後的學習效果,最好的評估方式是: (A)當場觀察患者是否可以成功的從練習時最低的椅子站起來 (B)計算患者練習過程中站起來的時間有多快 (C)請患者仔細描述坐到站的步驟及注意事項 (D)隔一段時間後,看患者是否能自己從馬桶上坐著站起來
C 41 治療中樞神經損傷患者時,常使用快速牽張,其目的為: (A)降低痙攣 (B)增加關節活動度 (C)誘發肌肉收縮 (D)伸長結締組織
A 42 顱內出血,造成視丘疼痛症候群(thalamic pain syndrome),被實驗證明可有效降低疼痛的是那一種治療方式? (A)經皮神經電刺激 (B)超音波 (C)微波 (D)紅外線
B 43 當一中風患者手部可抓握但不會放鬆,沒有隨意的手指伸直動作,依照布朗斯壯氏分級,可評予該病患手 部恢復期為第幾期? (A)2 (B)3 (C)4 (D)5
A 44 為增進完全脊髓損傷患者功能,下列何者為適當的肌肉代償(muscle substitution)? (A)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e latae)與臀中肌(gluteus medius) (B)比目魚肌(soleus)與股四頭肌(quadriceps) (C)股內側肌(vastus medialis)與縫匠肌(sartorius) (D)脛前肌(tibialis anterior)與腓腸肌(gastrocnemius)
C 45 若以葛拉思可氏昏迷指數(Glasgow Coma Scale)判斷創傷性腦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嚴重度,重度 (severe)腦傷之總分最高為幾分? (A) 15 (B) 13 (C)8 (D)5
C 46 下列何者並非反射性交感神經失養症(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又稱肩手症的症狀? (A)手部腫脹僵硬 (B)手部皮膚被刮時產生顏色異常 (C)掌面的腕關節中央會出現纖維化硬塊突出 (D)後期手部有骨質疏鬆的現象
D 47 一位腦部外傷病患,其行為特徵是只能正確回答簡單問題及短暫注意周遭環境,完全無法學習新的事物。 則此病人在瑞秋洛斯阿米哥斯(Rancho Los Amigos)認知功能量表是第幾期? (A) II (B) III (C) IV (D)V
D 48 在步態中,由擺盪中期(mid-swing)至減速期(deceleration),膝關節肌肉之收縮形式為何? (A)股四頭肌做向心收縮 (B)大腿後肌做向心收縮 (C)股四頭肌做離心收縮 (D)大腿後肌做離心收縮
B 49 栓塞型腦中風患者中,最常發生栓塞之部位為何? (A)前大腦動脈 (B)中大腦動脈 (C)後大腦動脈 (D)脊椎基底動脈
C 50 造成首次中風之原因以發生率由高至低之排列次序為何?①蜘蛛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②腦內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③腦栓塞(cerebral infarction)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C 51 對於胸椎第十節損傷的患者,要完成床上到輪椅間的來回移位,所應訓練的能力中,不包括下列何者? (A)兩上肢肌力及耐力 (B)動、靜態坐姿平衡能力 (C)使用轉位板(sliding board)能力 (D)操控輪椅剎車與腳踏板的能力
D 52 腦部動靜脈畸形可能造成下列何種問題,導致體育課中突然發生劇烈頭痛、嘔吐,接著出現右側肢體無力、 陷入昏迷,並出現頸部僵硬的現象? (A)中大腦動脈出血 (B)前大腦動脈栓塞(embolism) (C)後大腦動脈血栓(thrombosis) (D)蜘蛛膜下腔出血
C 53 能幫助胸髓損傷患者更有效地咳嗽的方法中,不包括下列何者? (A)使用束腹 (B)用手壓自己的肚子 (C)用力吸氣,再用力以喉部的力量咳嗽 (D)身體前傾,用桌緣頂住自己的肚子
C 54 下列有關布朗-斯垮氏症候群(Brown-Sequard syndrome)的描述,何者正確? (A)是最常見的一種脊髓損傷 (B)主要由頸部過度伸直造成 (C)造成身體兩側的感覺喪失程度不同 (D)完全不影響動作功能
B 55 下列那一個動作最適合用於評估半規管功能? (A)平躺床上做深呼吸 (B)躺著向左右翻身 (C)坐時手向前伸 (D)維持靜態坐姿
D 56 中風患者在行走之站立期常可見到膝關節過度伸直之異常情形,其可能原因或處置方式下列何者錯誤? (A)踝關節蹠屈肌攣縮是可能原因之一 (B)膝伸直肌肌力太弱,無法有效支撐身體重量,因此產生代償性的過度伸直現象 (C)股四頭肌嚴重痙攣可能是導因之一 (D)踝足裝具無法有效矯治膝關節過度伸直
C 57 下列有關中風病患上肢異常伸展協同(extension synergy)的描述,何者正確? (A)肩胛回縮(scapula retraction) (B)肩關節外轉(external rotation) (C)腕關節屈曲(flexion) (D)前臂旋後(supination) 
D 58 下列何者為脊髓損傷初期脊髓休克的典型症狀? (A)失去意識功能但保留反射功能 (B)失去自主動作功能但保留反射功能 (C)失去反射功能但保留感覺功能 (D)失去反射功能但保留意識功能
B 59 下列有關銳化之朗柏格氏測試(sharpened Romberg test)的說明,何者正確? (A)主要用以測試前庭系統異常 (B)受試者雙腳需一前一後緊貼站立 (C)站好後,受試者需雙眼閉上約 2 分鐘 (D)測試當中受試者雙手需輕鬆上舉
D 60 對於中風病患而言,下列何者會同時出現在屈肌及伸肌的協同模式(synergy pattern)中? (A)前鋸肌 (B)肱二頭肌 (C)肩胛下肌 (D)手指和手腕的屈肌
C 61 有關中風患者肩關節半脫位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與三角肌張力太高有關 (B)最常發生在臥床不起的患者身上 (C)與肩胛骨肌肉無力有關 (D)不會出現肩關節疼痛
B 62 瑞秋洛斯阿米哥斯(Rancho Los Amigos)認知功能量表是用來描述腦傷病人從昏迷到逐漸恢復意識和心智 能力的過程,此量表共分幾期? (A)7 (B)8 (C)9 (D) 10
A 63 下列那一項不是巴金森氏症患者的症狀? (A)痙攣(spasticity) (B)動作不能(akinesia) (C)休息性震顫(resting tremor) (D)姿勢性震顫(postural tremor)
A 64 下列對肌萎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的敘述,何者錯誤? (A)運動及感覺神經都會受到侵犯 (B)發病年齡多在中年以後 (C)肌肉會萎縮無力 (D)也會侵犯到呼吸肌肉
D 65 下列有關肌萎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物理治療重點之敘述,何者錯誤? (A)強調避免肌肉之廢用萎縮 (B)強調避免肌肉過度使用後之受傷 (C)避免如攣縮、痤瘡、呼吸道感染等後續問題 (D)強調高阻力、低頻率之肌力訓練
A 66 下列那一因子不是使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症狀惡化之因素? (A)室溫 20℃ (B)過度換氣 (C)疲乏 (D)心理壓力
B 67 某位腦瘤患者的眼球肌肉控制不好,也出現同側偏盲(homonymous hemianopia)。則其腦瘤最有可能壓迫到: (A)頂葉 (B)枕葉 (C)顳葉 (D)腦幹
A 68 下列何項治療方式不適用於降低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患者的痙攣? (A)熱敷 (B)冷敷 (C)拉筋 (D)注射神經阻斷劑
C 69 下列何種疾病會同時侵犯上、下運動神經元? (A)亨丁頓氏症 (B)巴金森氏症 (C)肌萎性側索硬化症 (D)小兒麻痺
C 70 有關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患者肌肉無力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是典型症狀,常發生在近端肌肉 (B)完全是因周邊神經受損所造成 (C)應加強正常(unaffected)肌肉之肌力訓練以執行代償技巧(compensation techniques) (D)對於支配神經受損之肌肉應避免肌力訓練
B 71 裘馨氏肌失養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患者站立時,常採腰椎前傾(lumbar lordosis)及腹部前突 之姿勢,其造成原因常為下列那個肌肉無力? (A)腹肌 (B)臀大肌 (C)膝伸直肌 (D)踝蹠屈肌
A 72 下列何者最適合用來評估失智症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 (A)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 (B)柏格式測驗(Berg test) (C)簡易心智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D)傅格-梅爾氏評估(Fugl-Meyer assessment)
C 73 下列那一症狀不常出現在周邊神經損傷患者? (A)感覺過敏(hyperthesia) (B)感覺異常(dysthesia) (C)高張力(hypertonia) (D)低張力(hypotonia)
A 74 有關基蘭-巴瑞氏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患者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肌肉無力發生在上肢多於下肢 (B)病情穩定後動作功能於 2 到 4 週開始復原 (C)若有疼痛,可能與過度運動有關 (D)脛前肌無力是常見的後遺症
B,C 75 在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的測量中,患者須經扶持才能行走 45 公尺以上,可得幾分? (A) 15 (B) 10 (C)5 (D)0
A 76 老人健康狀況及照護需求的評估需要全面性的評估,其原則不包含: (A)以評估老人致病原因為重點 (B)評估以功能為導向 (C)評估以患者為中心 (D)需使用標準化評估量表
A 77 下列何者為單一面向性的功能評估工具? (A)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 (B)功能獨立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C)生活品質簡型三十六題量表(Short Form-36) (D) The Outcome and Assessment Information Set(OASIS)
B 78 末期肌萎性側索硬化症(ALS)患者,應加強下列何種物理治療? (A)獨立轉位訓練 (B)擺位指導 (C)自主肌力訓練 (D)電刺激肌力訓練
A 79 有關前庭受損造成之眼球震顫,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於急性期會有自發性的眼球震顫 (B)頭部有動作時才會發生 (C)無法自行恢復 (D)若為垂直眼震,表示屬於周邊性前庭系統病變
B 80 下列有關物理治療對於尿失禁處置之敘述,何者錯誤? (A)膀胱訓練目標在於建立每隔 3-4 小時之規律排尿或間歇自我導尿 (B)不論是痙攣型排尿障礙或鬆弛型排尿障礙患者施行排尿訓練時,皆可在患者之下腹部輕拍刺激排尿 (C)對於壓力性尿失禁,物理治療師可訓練患者在翻身時,搭配做骨盆底肌收縮運動 (D)訓練鬆弛型排尿障礙患者解尿時,可教導患者以手掌對膀胱施壓促進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