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題 | 一、試由訊息處理歷程的角度,分析影響長期記憶好壞的因素有那些?說明過程中,請 舉實驗例證說明之,並進一步由影響因素討論增進記憶的方法。(30 分) |
申論題 | 二、試討論經驗對問題解決的影響。試由正面(例如:正向遷移(positive transfer))與負 面(例如:負向遷移(negative transfer))的角度討論之。討論過程中,請舉實證研究 佐證之,並提出在教育上的應用。(20 分) |
申論題 | 三、試討論先天與後天(成熟與學習)在發展上扮演的角色,並進一步比較 Piaget 與 Vygotsky 對成熟與學習在認知發展上扮演角色的看法。(20 分) |
申論題 | 四、Folkman 和 Lazarus(1998)提出一個人們在面臨壓力情境時,如何進行評估並產生 因應方式的模式。試由一個學生常面臨的壓力事件為例(例如:期末考),由此模 式說明學生在面對此壓力事件的評估與可能的因應方式,並討論壓力情境和人格因 素與健康三者間可能產生的互動。(30 分) |
申論題 | 一、試分析控制歷程(Controlled processes)與自動化歷程(Automatic processes)的不同, 並討論它們在注意力歷程、推理歷程中扮演的角色。討論過程中,請盡量舉實證研究 佐證之。(20 分) |
申論題 | 二、試由近年來鏡映神經元(Mirror neuron)的相關研究,討論同情或同感(Sympathy)的 可能發展機制。(20 分) |
申論題 | 三、試說明期望效用理論(Expected utility model)及觀點理論(Prospect theory) (Kahneman & Tversky, 1979)對於風險決策理論的看法,並至少舉出三項證據,說明 為何觀點理論較適合做為描述人們如何在風險狀況下做決策的模式。(20 分) |
申論題 | 四、試由生理、認知、情感和感覺等角度,分析其交互作用如何影響疼痛知覺,並進一步 由此說明控制疼痛的方法。(20 分) |
申論題 | 五、創造力(creativity)是什麼?試由心理計量(psychometric)、認知、人格與動機、社 會與歷史等角度分析之,並提出增進創造力的方法。(20 分) |
申論題 | 一、請評論 Francis Galton, Alfred Binet, Lewis Terman, David Wechsler 及 Robert Sternberg 等學者對智力的測量之看法及貢獻。(25 分) |
申論題 | 二、媒體報導弊案,相關的當事人針對該事件,各自表述。當事人憶及當時的狀況,重 述該事件(事後記憶的重建),每次的說詞都不盡相同。請論述影響個人事後記憶 的重建(post-event memory reconstruction)之內、外在因素。(25 分) |
申論題 | 三、婚姻暴力受虐者不但為施虐者辯護,也為自己的遭遇承擔罪名,且持續待在這種 不好的關係中。請以認知失調理論(cognitive-dissonance theory)與認知一致理論 (cognitive-consistency theory)說明此現象。(25 分) |
申論題 | 四、⑴簡述心理學解釋情緒的主要理論, |
申論題 | ⑵請評論下列的說法:「男女兩性在情緒的 體驗上沒有多大不同,但是在情緒的表達上卻有差異」,亦請闡述其原因; |
申論題 | ⑶請 以「球賽輸了」為例,說明東方人(球員)與西方人(球員)可能有的情緒感受, 並闡述其原因。(25 分) |
申論題 | 一、請說明 【題組】⑴目擊證人的證詞(eyewitness testimony)是否可用來當作有效的證詞? |
申論題 | 【題組】⑵以 測謊器測謊的結果是否可用來當作有效的證據?(30 分) |
申論題 | 二、簡答題:(每小題 15 分,共 30 分) 【題組】 ⑴許多人寧願開八小時的車,而不願搭一小時的飛機到高雄,雖然他們所持的理由 是飛機失事太可怕了,事實上飛機失事的機率遠小於車禍的機率,原因為何?請 說明之。 |
申論題 | 【題組】⑵請以 Seligman(1975)的實驗說明「習得的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並 請舉生活中的一例。 |
申論題 | 三、解釋名詞:(每小題 10 分,共 40 分) 【題組】 ⑴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與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 |
申論題 | 【題組】⑵逐步漸近原則(principle of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與行為的塑造(behavior shaping) |
申論題 | 【題組】⑶海洛因的同效劑(agonist)與拮抗劑(antagonist) |
申論題 | 【題組】⑷習慣法(habituation method)與視覺偏好法(preferential looking method) |
申論題 | 一、請比較、舉例說明感覺適應(sensory adaptation)與習慣化(habituation)的差別? 這兩種反應能力在生存機制中扮演什麼角色?(25 分) |
申論題 | 二、何謂偏見(prejudice)?我們可以透過那些方式有效降低或消除對不同團體(族群) 的偏見?(25 分) |
申論題 | 三、請比較、說明「心理動力論」與「人本論」對人格的觀點與主張?(25 分) |
申論題 | 四、Hans Selye(1974, 1976)的「一般適應性症候群」理論提出人們在反應壓力事件時 會經過三個壓力反應階段,請說明這三個壓力反應階段的生理狀態。(25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