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職◆華語文教學_SAMPLE

公職◆華語文教學_SAMPLE目錄

95 年 - 2006年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試題 科目:華語文教學#5601
96 年 - 2007年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試題 科目:華語文教學#5596
97 年 - [非官方正解]97 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試題:華語文教學(泰國試場)#107424
97 年 - 2008年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試題 科目:華語文教學#5597
98 年 - 2009 年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華語文教學(國外-1) #109184

返回

2006年-95 年 - 2006年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試題 科目:華語文教學#5601

D 1. 下列詞彙中的輕聲,調值最低的是 ______ 。 (A)籃子 (B)鬍子 (C)傻子 (D)扇子
B 2. 「不」在「不會」中的變調是一種 ______ 。 (A)同化作用 (B)異化作用 (C)逆化作用 (D)弱化作用
B 3. 「他都向你道歉了,你還生氣 ____?」這個句子裏最可能的語尾助詞是_____ 。 (A) 哪 (B)呀 (C)哇 (D)呢
D 4. 「那本書,你看完啦?」中的語助詞的意思是 ________。 (A)囉 (B)唄 (C)了 (D)了嗎
B 5. 華語的「詞」是以 _______ 為主。 (A)單音節 (B)雙音節 (C)三音節 (D)四音節
C 6. 「苗」乃「草生於田者」,是屬於「六書」的 ______ 字。 (A)象形 (B)指事 (C)會意 (D)假借
D 7. 漢字的創造類型以 ______ 字最多。 (A)象形 (B)指事 (C)會意 (D)形聲
A 8. 「鑑」和「鑒」是 ______ 。 (A)異體字 (B)同音字 (C)異義字 (D)古今字
B 9. 「快樂」的「樂」和「音樂」的「樂」是 _______ 。 (A)同音字 (B)同形字 (C)同義字 (D)異體字
B 10. 在外語教學法中,較早出現的是 ______ 。 (A)完全肢體回應法 (B)文法翻譯法 (C)自然學習法 (D)沉默法
A 11. 「看見」、「增加」、「改進」中的詞素是一種 ______ 關係。 (A)補充 (B)描寫 (C)偏正 (D)等列
D 12. 教室裏的分組合作活動是學習策略中的一種 ______ 策略。 (A)認知 (B)情意 (C)後設 (D)社會性
A 13. 語言學習是一種模仿和習慣的養成是 ______ 學派的主張。 (A)行為主義 (B)認知心理學 (C)理性主義 (D)建構主義
D 14.在漢字認知的歷程方面,何者最有益於字形肌譯動碼的建立? (A)漢字的部件 (B)漢字的筆劃 (C)漢字的部首 (D)漢字的筆順
C 15.從語言對比角度來說,以英語為母語者在學習華語發音時通常最感困難的是: (A)聲母 (B)韻母 (C)聲調 (D)輕聲
B 1. 華語韻母韻頭的介音是 [i] 和 [u]兩個。 (A)O(B)X
B 2. 「德」字的母音是扁唇後中低音。 (A)O(B)X
A 3. 母語為英語的學習者,學習母音[y]時,最好先發[i],舌尖不動,嘴唇再慢慢作[u]的形狀。 (A)O(B)X
B 4. 華語開放式韻母的韻尾是[n]或[ŋ]。 (A)O(B)X
B 5. 華語課程設計最重要的考量是教材所使用的拼音系統。 (A)O(B)X
B 6. 學生必須先熟悉語法結構才能進行閱讀活動。 (A)O(B)X
A 7. 閱讀的技巧包含注意篇章結構中的指稱與省略。 (A)O(B)X
A 8. 母語經驗的轉移 (transfer) 可以是負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 (A)O(B)X
B 9. 錯誤一旦有化石現象 (fossilization) 就完全不能再改正了。 (A)O(B)X
B 10. 學習第二語言應該「越早學習越好」,因為跟兒童比起來成人學習 L2 一定是劣勢的。 (A)O(B)X
A,B 1.Krashen 的「語言輸入說」(The Input Hypothesis)所稱 i + 1 的概念是指: (A)課程內容的語言難度略高於學習者現有之語言能力。 (B)輸入的語言訊息應讓學習者能大致理解。 (C)學習的內容應儘量接近學習者現有的程度,以免造成挫折。 (D)強調聽與說的訓練。
A,B,C 2.下列屬於語言學習「補償策略」(Compensational Strategies)的是: (A)轉換用母語 (B)迂迴陳述 (C)創用新字詞 (D)自我評估
D 3.語言的四個技能(four skills)是指: (1)翻譯 (2)聽力 (3)寫字 (4)發音 (5)閱讀 (6)朗讀 (7)會話 (8)正音 (9)寫作 (A)1234(B)2345(C)3589(D)2579
A,D 4.下列有關「完全肢體回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之敘述,錯誤的是: (A)教師在教學時,不必多講課,而是以教師之肢體動作為主。 (B)學生做大量聽覺訓練的活動。 (C)注重學生對語言命令句的反應。 (D)認為聽與說兩者應同時發展。
A,B,C,D 5.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西方人學習漢語語法時所遇到的困難都大致相同。 (B)日文裏也有許多漢字,若日本人能夠熟練日語中的漢字,使用中文漢字時就不易出錯。 (C)只有漢語才有聲調,因此外國人士往往有聲調辨識的困難。 (D)韓語、華語屬於相同語系,所以在學習華語時,韓國人要比西方人容易得多。
申論題 1. 何謂「教學語法」(Pedagogical Grammar)?
申論題 2. 何謂「中介語」?請舉例說明。
申論題 3. 何謂「漢字部件教學法」?
申論題 4. 請比較「語言學習」和「語言習得」的差異。
申論題 5. 語法教學的替代法是將句子中的一小部分做變動,提供學生練習句型。請依例句:「請你把那箱水果搬到桌上」,在句式不變的情形下,更換動詞和賓語,造出五個合宜的句子。
申論題
6. 下列是一位美國學生所寫的誤句,試分析其錯誤的原因。(*號表示錯誤的語句)

【題組】(A)*我每天去買東西在你打工的 7-11。
申論題 【題組】(B)*只要你在我的身邊,就我可以忘記所有不愉快的事。
申論題
7. 請依下列語料,闡釋「走」、「賣」、「寫」三個動詞的特性。(*號表示錯誤的語句)

【題組】(A)*小李走。〈沒有上下文的情況)
申論題 【題組】(B)小李常常走路。
申論題 【題組】(C)小李走得很快/小李走得很快了。
申論題 【題組】(D)*老陳賣。(沒有上下文的情況)
申論題 【題組】(E)老陳賣菜。
申論題 【題組】(F)*她把作業寫。
申論題 【題組】(G)她把作業寫好了
申論題 8. 試依據下文的內容,設計一份「學習單」,讓學生自我介紹。 
我叫王大凱。我今年 18 歲。我是英國人,是在倫敦長大的。我目前在台灣學 習華語。我來台灣已經五個月了。我喜歡運動、聽音樂、看電影。我最喜歡的 運動是游泳。我不喜歡自己煮飯,所以我天天都在外頭吃飯。除了中文以外, 我還會說法文。

返回

2007年-96 年 - 2007年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試題 科目:華語文教學#5596

D 1. 行動型學習者(Dynamic Learners)最適合的教學法為何? (A) 聽說教學法 (The Audiolingual Method) (B) 直接教學法 (The Direct Method) (C) 文法翻譯法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D) 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B 2.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使用定向教材時,學生的國別、母語背景、年齡、學習目標、課堂形式等都有明確的定位。 (B) 編寫定向教材,不需考慮到各種環境的文化因素。 (C) 綜合外語教材,常以「結構」為綱,或以「結構—功能—文化」為綱。 (D) 口語教材多以「功能」為綱。
D 3.下列哪一種教學法中,華語教師扮演著指揮者的角色,除了強調肢體語言的使用外,也常會先用學生聽得懂的母語講解課堂活動的規則? (A)文法翻譯法 (B)啟示頓悟法(Suggestopedia) (C)直接教學法 (D)整體行動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A 4.最早被廣泛應用在教學的典範(paradigm)為: (A)行為主義 (Behaviorism) (B)認知論(Cognitive Theory) (C) 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 (D)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
C 5.心理語言學的發展趨勢,注重: (A)語言的不規則性 (B)單句 (C) 複雜的深層結構 (D)語言的表層結構
A 6.靜默法的心理學理論依據是: (A) 認知心理學 (B) 結構主義心理學(C)行為主義心理學(D)兒童心理學 .
B 7.一位使用全語言教學法則(Whole Language Approach)的華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強調的是: (A)先讓學習者對於閱讀文本的整體脈絡有所暸解。 (B)避免使用學習者的母語。 (C)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思維。 (D)教材的選擇應與學習者生活經驗相關。
E 【已刪除】8.下列哪一個不是「中介語」(Interlanguage)產生的方式: (A)語言轉移 (B)虛詞(function word)的省略 (C)學習第二語言的策略 (D)語言習得的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 (E)一律給分
D 9.下列有關聲母「ㄘ」的描述,何者為非? (A) 送氣音 (B) 舌尖前音 (C) 塞擦音 (D) 有聲子音
C 10.下列哪一個詞彙的內部結構與其他三者不同? (A) 睡覺 (B) 結婚 (C) 休息 (D) 幫忙
D 11.下列哪一個量詞的屬性與其他三者不同? (A) 本 (B) 枝 (C) 張 (D) 斤
A 12.下列兩岸詞彙的對應,何者為非? (A) 土豆-花生(B) 西紅柿-蕃茄(C) 公交車-公車(D) 小人書-漫畫
A 13.下列正體字與簡化字的對應,何者為非? (A) 事-书 (B) 釁-衅 (C) 後-后 (D) 鬱-郁
C 14.George Miller在1956年提出,人類在學習詞彙時,記憶容納量的上下限為: (A)3±2 (B) 5±2 (C) 7±2 (D) 9±2
B 15.華語中出現最多的語序類型為: (A)S(主語)O(賓語)V(謂語:動詞) (B) S V O (C)V S O (D)V O S
A 1. 第二語言學習,可以參考第一語言習得的過程。 (A)O(B)X
B 2. 認知教學法主張語言是習慣的養成。 (A)O(B)X
B 3. 教師若具備認知科學的知識,教學可不必遵循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制約學習,以及增強、預習、反覆練習、複習等策略。 (A)O(B)X
B 4. 華語文教學與國語文教學的教學法一樣。 (A)O(B)X
B 5. 時髦-摩登、雷射-激光、拷貝-複製、米-公尺、維他命-維生素等同義詞,是因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角度不同所造成的,因此教師應採取語素造詞法來進行教學。 (A)O(B)X
A 6. 漢字教學中,講解構形、構義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漢字本義,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A)O(B)X
A 7. 華語教材中所呈現的真實性(authenticity),會依教學場域而有所不同。 (A)O(B)X
B 8. 直接教學法主張,講授文法時,應直接給予學生明確的文法規則。 (A)O(B)X
A 9. 自然順序論(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認為,大多數人自然習得語法的順序是相同的。 (A)O(B)X
C 【已刪除】10.漢語拼音中「un」可以分別表示「ㄨㄣ」和「ㄩㄣ」的音。 (A)O(B)X(C)一律給分
A 11.溝通式教學法主張使用真實語料當作教材。 (A)O(B)X
B 12.「剛才」和「剛」是初學華語的外籍學生感到混淆的兩個同義詞。它們都表示「不久」的意思,所以應該把它們的意義、詞性和用法一起教給學生。 (A)O(B)X
A 13.兒童的第二語言學習,對發音的控制較成人好,是基於生理上的原因。 (A)O(B)X
A 14. Chomsky 認為,人類與生俱來就有「語言習得的元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並主張「普世共通語法」(Universal Grammar, UG)。 (A)O(B)X
A 15.華語語音特點除了前聲後韻之外,最重要的音素是聲調。 (A)O(B)X
申論題 三、問答題 1. 外籍學生在學習華語之連音變化(包括同化與異化)上有何問題?
申論題 2. 請舉例說明「了」的「動作完成」和「狀態改變」的語法功能,並以聽說教學法、溝通教學法互用的方式,敘述該語法功能的教學步驟。
申論題
3. 過去海外的華語教師,教學的對象,大部分是以華語為文化資產語言(Heritage Language)的學習者,而現在的教學對象,則是以華語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學習者居多。根據以上的敘述,請回答下列問題:

【題組】(1)過去和現在的教學對象,在華語能力及華人文化的認知上,有哪些不同?
申論題 【題組】(2)面對此種改變,在教學方法上,華語教師應有哪些新思維?

返回

2008年-97 年 - [非官方正解]97 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試題:華語文教學(泰國試場)#107424

A 1.從華語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教學需要出發,華語教師首先要認識的是: (A)語言教學理論 (B)語音教學理論 (C)語詞教學理論 (D)語法教學理論
D 2.教外籍學生時,為了消除緊張,保持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以下何者錯誤﹖ (A)寓教於樂 (B)從易到難 (C)從簡到繁 (D)反覆練習
D 3.以下何者不屬於絕對反義詞? (A)死、活 (B)是、非 (C)有、無 (D)大、小
C 4.華語教師指派的期末口頭報告作業,屬於下列何種評量? (A)客觀性評量(objective assessment) (B)形成性評量(formative assessment) (C)任務性評量(task-based assessment) (D)紙筆性評量(paper-pencil assessment)
B 5.外籍學生不易分辨「喝酒」和「喝醉」兩詞的內部結構,以下何者正確? (A)前者為主謂 (B)後者為動補 (C)前者為動補 (D)後者為重複
D 6.下列何者不屬於單純詞? (A)玫瑰 (B)玻璃 (C)垃圾 (D)口紅
A 7.對中介語的研究,可以了解學習者掌握目的語之前所經歷的: (A)學習過程 (B)學習方法 (C)學習態度 (D)學習目標
B 8.華語語音的清聲母共有: (A)十六個 (B)十七個 (C)十九個 (D)二十個
B 9.以下何者不是介詞結構? (A)從昨天起 (B)起得早 (C)向東邊去 (D)為他服務
C 10.典型的「肢體回應教學法」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 James T. Asher 1977) 會大量使用哪種句子,以協助語言的學習﹖ (A)敘述句 (B)疑問句 (C)祈使句 (D)假設句
A 11.以下何者不屬於「全語言教育」(Whole Language Education)的觀念? (A)建立由下而上(bottom up)的語言學習模式 (B)包含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相互關係 (C)建構語言的意義(meaning)和真實性(authenticity) (D)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中心
C 12.以下何者不是「認知學派」的主張? (A)教學重在啟發與引導 (B)重視學習者的天賦能力、直覺力和洞察力 (C)重視語言的外在表達,包括音韻、構詞和文法的正確性 (D)認為學習是主動的、內化的和整體性的
D 13.關於華語詞彙的敘述,以下何者是錯誤的? (A)構詞上,以詞素、詞根複合法為主 (B)詞綴量少,具有詞性類化規律 (C)常用詞的使用頻率高 (D)華語詞彙以單音節為主
B 14.關於華語語法教學的重點,以下何者是錯誤的? (A)華語屬於孤立型(Isolating)的語言 (B)華語屬於「主語顯著」(Subject-Prominent)的語言 (C)量詞(Measure Word )不容省略 (D)詞性(Part of Speech)的分類,並非ㄧ成不變
C 15.以下何種教學法利用了巴洛克(Baroque)音樂,創造了「放鬆的專心」以形成超學習 (superlearning)的狀態? (A)默示教學法(The Silent Way) (B)團體語言學習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C)暗示教學法(Suggestopedia) (D)自然教學法(The Natural Approach)
A 1.課堂教學技能是華語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A)O(B)X
A 2.華語語音的輕聲字具有辨別詞義、區別詞類和表達感情色彩的作用。(A)O(B)X
B 3.「音高」指聲音的高低,它取決於發音部位的高低。(A)O(B)X
B 4.在第一語言學習中,學習者的發展階段是相同的;在第二語言學習者的發展階段則 是完全不同的。(A)O(B)X
A 5.在華語語音教學中,要把舌尖前音和舌尖後音當做教學的重點之一。(A)O(B)X
A 6.就「直接教學法」(Direct Method)的主張而言,口說能力比寫作能力來得重要。(A)O(B)X
A 7.「語用學」(pragmatics)以研究語境為主。(A)O(B)X
B 8.由於漢字具有易認難寫的特性,所以漢字教學的認讀和書寫不可分開。(A)O(B)X
B 9.「課程」的含義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學什麼」的問題。(A)O(B)X
A 10.中介語的錯誤大多是有規律可循的。 (A)O(B)X
申論題
三、配合題(每題 1 分,共 10 分) :
請從右欄的 A-J 選項中,選出正確的描述對應到左欄 的詞語,並在括弧裡填上英文代號。每一項代號只能對應一個詞語。 
A. 義、义B. 華、花C. 然、而D. 山、川E. 同、仝F. 武、信G. 好、著H. 江、河I. 考、老J. 本、末

【題組】 1.( )象形字
申論題 【題組】2.( )指事字
申論題 【題組】3.( )會意字
申論題 【題組】4.( )形聲字
申論題 【題組】5.( )假借字
申論題 【題組】6.( )轉注字
申論題 【題組】7.( )異體字
申論題 【題組】8.( )破音字
申論題 【題組】9.( )正簡字
申論題 【題組】10.( )古今字
申論題
外籍學生常問華語教師語意是否相同的問題,以下兩組詞語請問您如何回答﹖

【題組】 1.「3 斤魚」和「3 斤的魚」一樣嗎?
申論題 【題組】2.「老王是個王老五」和「老王還沒結婚」一樣嗎?
申論題 五、問答題(共 30 分):
 1.語法教學是對漢語組織規則的教學,請談談關於指導外籍學生理解這些規則的有效方 法。(10 分)
申論題 2.第二語言教材是語言知識傳授和語言技能訓練的重要依據。請介紹一本您個人認為最 適合作為基礎華語教學的教材,並說明理由(字數約 200~300 字)。 (20 分)

返回

2008年-97 年 - 2008年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試題 科目:華語文教學#5597

B 1.以下何者不是理想的華語教材必須具備的要素?  (A)教學目標明確          (B)外來語豐富  (C)內容生活化           (D)詞彙難易適中
D 2.李老師教華語時,尤其強調聽辨練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鮮少給他們正式的考試,他認為學生犯錯是很自然的事。請問李老師的教學法屬於:  (A)整體行動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B)聽說教學法(Audio-Lingual Method)  (C)自然教學法(The Natural Approach)  (D)默示教學法(The Silent Way)
D 3.下列漢字教學策略中,哪一個不是最有效的策略?  (A)加強漢字筆畫與筆順,發展「筆畫肌譯碼」的功效  (B)進行部件教學,使漢字學習系統化  (C)適時加入文字結構與文化內涵的說明,掌握漢字的形義特點  (D)教導學生背誦字典,累積字彙
A 4.以下「是」字句中,哪一句的用法不同?  (A)他是種田的人         (B)他是跑來的  (C)他是昨天晚上走的        (D)他是坐計程車去的
C 5.下列哪一個聲母,非送氣音?  (A)ㄑ [q]    (B)ㄎ [k]    (C)ㄗ [z]       (D)ㄊ [t] 
C 6.下列哪一組簡化字的簡化方法,與其他三組不同? (A)姜(薑) (B)只(隻)    (C)邮(郵) (D)出(齣)
B 7.下列有關語言學習策略的敘述,何者錯誤? (A)有些策略是有意識的,有些是下意識的 (B)通常個人的語言學習策略不容易傳授給別人 (C)策略是為了克服困難而使用的   (D)策略是為了增加學習效率而使用的
A 8.王老師認為,教學過程中須適時給學生沉澱、回想的機會,方能提高其學習成效,請問王老師的教學理念屬於下列哪一學派? (A)認知心理派(Cognitive Theory) (B)行為主義派(Behaviorism) (C)創造結構派(Creative Constructive Theory) (D)語言學習互動派(The Interactionist Position)
B,C 9.就語言教學而言,「語用」(pragmatics)為主的教學偏向於何種取向? (A)結構取向 (Structural view) (B)功能取向 (Functional view) (C)互動取向 (Social interactional view) (D)認知取向 (Cognitive view)
C 10.Krashen的 i+1的理論中,「i」指的是: (A)I (我)              (B)Information (訊息) (C)Input (輸入)           (D)Internalization (內化)
B 11.受行為學說(Behaviorism)影響最深的第二語言教學法是: (A)文法翻譯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B)聽說教學法 (Audiolingual Method) (C)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Method) (D)暗示教學法(Suggestopedia)
B 12.評量學生會話能力時,應避免: (A)口試              (B)筆試 (C)任務形態(task-based)測驗方式 (D)電腦輔助考試
D 13.華語教師所撰寫的教學大綱(lesson plan)中,一般不包含: (A)教學目標            (B)教學內容和步驟 (C)教具使用及配置         (D)教師自我檢視
A 14.從事華語語法教學時,以下何者較不適宜? (A)以語言學的角度做深入的文法分析 (B)考慮學生的母語背景予以比較分析 (C)搭配情境(context)練習句型 (D)以詞句替換的方式來練習語法點
A 15.錯誤分析(error analysis)最主要的理論基礎是: (A)中介語理論          (B)生成語言學理論 (C)語言監控假說         (D)認知語言學理論
B 16.有關華語詞彙教學的難點,以下何者錯誤? (A)豐富的量詞、語氣詞       (B)大量的聯綿詞  (C)豐富的成語         (D)大量的同義詞、近義詞
D 17.所謂「直接教學法」,下列四項描述,何者正確? (A)應盡量利用學生的母語      (B)直接將標的語翻譯成母語  (C)有限度地使用學生的母語     (D)完全不用學生的母語
C 18.下列針對學習華語為第二語言的兒童與成人的描述,何者正確? (A)前者進行口語表達時,較容易緊張 (B)前者的後設認知能力(metacognitive awareness)比後者強 (C)教師教授兩者時,皆需要簡化語料 (D)教師教授兩者時,可選用相同教材
A 19.有關第二語言教學的觀念,以下何者錯誤? (A)閱讀教學首重詞彙與結構的掌握,強調完全理解,不鼓勵猜測技巧 (B)第二語言學習策略,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 (C)會話教學流利性與準確性應並重,也應兼顧語言的得體性 (D)由於無法掌握說話者的語速與詞彙,有時候聽力對學習者的挑戰性大於說話
D 20.華語教師教學時所使用的語言特色,以下何者錯誤? (A)發音誇張,語速較慢,停頓較多 (B)採用重複、釋義、迂迴等辦法幫助學生理解 (C)有時使用學生的母語或媒介語,並附帶手勢、動作和表情 (D)較常使用複合句或從句來說明
A 1.華語屬於「話題明顯的語言」(topic-prominent language),主語在句中經常可以省略。 (A)O(B)X
B 2.根據Krashen(1982)的語料輸入假設,教師教授外籍學生時,教室用語應該與其語言程度完全相等,學習者方能理解。 (A)O(B)X
A 3.對8~15歲學童與青少年而言,評量其華語能力時,華語教師宜以「態度導向優先於內容導向」為原則。 (A)O(B)X
B 4.具「場依賴性」(field dependence)學習風格的學生,適應不同學習環境的能力較強。 (A)O(B)X
A 5.在文化習得的發展階段中,「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之後帶來的即是「文化壓力」(culture stress)。 (A)O(B)X
A 6.華語動詞有「時貌」(Aspect)的標誌,無「時態」(Tense)的標誌。而「時貌」的表現形式,常依賴助詞的使用。 (A)O(B)X
A 7.美籍學生的病句「我決定下週回去紐約」,其標的語(target language)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所造成的問題是「趨向補語的過度泛化」。 (A)O(B)X
B 8.導致化石化(fossilization)現象的最關鍵因素,是學習者母語與第二語言之間的本質有所不同。 (A)O(B)X
B 9.聽力考試若以聽寫為測驗方式,漢字書寫部分的對與錯應該納入計分,以求精確評量。 (A)O(B)X
A 10.真實教材(authentic materials)有時部分內容不符合學生程度,因此華語教師應注意如何提供適當的教學用教材(pedagogical materials),兩者搭配使用。 (A)O(B)X
申論題 三、簡答題(每題5分,共10分) 1.何謂「語言習得機制假說」(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LAD)?
申論題 2.國人口語中常用「哈囉」、「拜拜」、「OK」等詞彙。在華語口語教學及教材中適不適宜將之納入?
申論題 四、問答題(每題15分,共30分) 1.假如你是美國一所公立高中初級華語課的新進教師,班上有15位外籍學生及5位從小在美國長大的華裔學生(heritage speakers),由於學生學習需求與語言能力可能不完全相同。請問您如何調整教學方式及指派作業﹖
申論題 2.請以「結婚」為主題,針對中級華語學生設計三天(每天兩節,共六節課)的教學目標與主要教學活動。
申論題 【已刪除】三、簡答題(每題5分,共10分) 1.何謂「語言習得機制假說」(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LAD)?
申論題 【已刪除】2.國人口語中常用「哈囉」、「拜拜」、「OK」等詞彙。在華語口語教學及教材中適不適宜將之納入?
申論題 【已刪除】四、問答題(每題15分,共30分) 1.假如你是美國一所公立高中初級華語課的新進教師,班上有15位外籍學生及5位從小在美國長大的華裔學生(heritage speakers),由於學生學習需求與語言能力可能不完全相同。請問您如何調整教學方式及指派作業﹖
申論題 【已刪除】2.請以「結婚」為主題,針對中級華語學生設計三天(每天兩節,共六節課)的教學目標與主要教學活動。

返回

2009年-98 年 - 2009 年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華語文教學(國外-1) #109184

B 1.漢字的「多音多義字」形成的原因很多,以下哪一組的多音多義字與其他三組 形成的原因不同? (A)還好/還錢 (B)父親/親家 (C)行走/銀行 (D)號碼/號叫
D 2.這個詞,我忽然想「不起來」是什麼意思?「不起來」是: (A)定語 (B)狀語 (C)賓語 (D)補語
A 3.通過直觀手段體現發音部位、發音方法,稱之為: (A)演示法 (B)對比法 (C)誇張法 (D)手勢法
B 4.中介語研究一般集中在母語和目的語的對比分析與學習者外語的 。 (A)錯序分析 (B)偏誤分析 (C)遺漏分析 (D)誤代分析
C 5.語言知識課,不包括哪個內容? (A)語音 (B)語詞 (C)語系 (D)語法
D 6.外籍學生不易分辨「離合詞」,常常用錯,請辨別以下何者為非離合詞? (A)唱歌 (B)錄音 (C)起床 (D)練習
B 7.下面哪句話屬於華語語法裡的「兼語句」? (A)出門前,先打個電話給我 (B)出門前,先讓我打個電話 (C)出門前,先把電話拿給我 (D)我先出門再打電話
C 8.下列何種教學法不是源於行為主義學派: (A)文法翻譯法 (Grammar Translation Approach ) (B)聽說教學法 (Audio-Lingual Approach) (C)情境教學法 (Situa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D)直接教學法 (Direct Method)
D 9.漢字教學包括「學習正體字、認識簡體字」,以下各簡體字的正體字寫法何者不正確? (A)农民→農民 (B)阴影→陰影 (C)灭火→滅火 (D)卫生→卵生
A 10.以下何者不屬於語言學習的三個認知階段? (A) 解讀階段 (B) 分析階段 (C) 重組階段 (D) 綜合上升階段
C 11.「華語教師常會以任務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熟習與該任務相關的語言,並強調培養 學生在真實語境中的華語能力。」以上的形容,請問較趨近於哪一種教學法? (A)整體行動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B)自然教學法(Natural Method) (C)溝通式教學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D)直接教學法(Direct Method)
D 12.下列有關「情境教學法」(Situational Teaching Approach)的敘述何者正確? (A)母語翻譯或是外語解說,都是語言教學中重要的一環 (B)教師的角色,應調整為「諮商」、「輔導」的角色 (C)聽力的訓練應在口語表達之前,是外語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環 (D)口語能力非常重要,強調學生透過模仿形成正確的語言習慣
B 13.學習者在聽力訓練中所遭遇的困難,不包括: (A)多義詞 (B)偏義複詞 (C)同音詞 (D)背景知識不足
A 14.外籍生華語會話教學裡的語境作用主要目的是什麼? (A)有利於語詞的理解和表達 (B)有利於材料的設計和教學 (C)能有效掌握教學時間與學習效果 (D)能營造教學氣氛並展示話題
D 15.能進行前後連貫、條理分明的論述,是屬於卡納爾 1983 年提出語言溝通能力中的哪一 項﹕ (A)語法能力 (B)社會語言能力 (C)策略能力 (D)篇章能力
A 1.啟示頓悟法(Suggestiopedia)非常注重學習環境的布置及學習者的學習情緒,期待學習者能充分發揮潛能。(A)O(B)X
B 2.中介語的發展以直線式的形式逐漸接近目標語,已經糾正了的偏誤,不會再重現。(A)O(B)X
A 3.華語教學中,成語和諺語不同之處在於成語在語言運用中相當於詞,諺語則可以獨立成句。(A)O(B)X
B 4.「理」、「獅」、「魅」三字屬於六書中的會意字。(A)O(B)X
B 5.語素的構詞能力分為自由語素與黏著語素,如「書報」一詞是黏著語素,而「整體」一 詞是自由語素。(A)O(B)X
A 6.編寫教案時必須注意教學過程中的「複習舊課」、「導入新課」、「講解新課」、「鞏固新課」、 「安排作業」等五大環節。(A)O(B)X
B 7.華語教學必須具有連續性(Continuity),所謂的「連續性」是指教學活動的安排要兼顧 聽、說、讀、寫四種技能。(A)O(B)X
A 8.華語教學離不開中華民族文化背景,華語教學應該和中華文化教學聯繫起來。(A)O(B)X
B 9.台灣和中國大陸在詞彙用法上略有差異,台灣所謂的「大學生」,大陸則稱為「學位生」。(A)O(B)X
B 10.非學習者本身希望學習者能融入第二語言的文化(例如華裔父母送孩子到中文學校學 中文),這是屬於內在的工具型動機。(A)O(B)X
C,D 三、配合題(每題 1 分,共 10 分):本大題分為兩部分:詞類及成語,請分別從右欄的 A-H 選項中,選出正確的描述對應到左欄的詞語,並在答案卡劃上英文代號。每一項代號 只能對應一個詞語。
 (AB) 及、或(AC) 快、慢 (AD) 遍、番 (AE) 唉、哼(BC)全、都 (BD) 嘛、啦 (BE)了、得 (CD) 自、以

【題組】 1.介 詞
A,B 【題組】2.連 詞
A,C 【題組】3.語氣詞
A,E 【題組】4.感嘆詞
A,D 【題組】5.動量詞
A,E 三、配合題(每題 1 分,共 10 分):
本大題分為兩部分:詞類及成語,請分別從右欄的 AB-CD
選項中,選出正確的描述對應到左欄的詞語,並在答案卡劃上英文代號。每一項代號只能對應一個詞語。
(AB)龍馬精神(AC)助紂為虐(AD)蛛絲馬跡(AE)一貧如洗(BC)櫛風沐雨(BD)光風霽月(BE)自欺欺人(CD)鬼斧神工

【題組】 6.家徒四壁
B,C 【題組】7.披星戴月
A,C 【題組】8.為虎作倀
A,D 【題組】9.一鱗半爪
C,D 【題組】10.天造地設
申論題 1.「應該」和「必須」用法一樣嗎?在句型教學中該如何區分?
申論題 2.請由華語教材及課堂語言的使用上,解釋何謂真實性(Authenticity)的語言材料?
申論題 1.詞彙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外國學生識詞、辨詞、造詞、用詞的能力。請談談您在「詞 彙教學」的見解(10 分)。
申論題 2.請以「旅遊」為主題,針對東南亞地區的中級華語學生(學過 3,000 至 5,000 個詞彙 量及至少 1,200 個課時),設計三天(每天兩節,共六節課)的教案。內容包括教學 目標、教學方式與主要教學活動(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