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 1. 佛洛依德 (S. Freud)的人格結構發展中,如果在口腔期沒有得到滿足,則可能會出現下列何種人格? (A)剛愎、吝嗇 (B)自貶、自卑 (C)依賴、退縮 (D)孤獨、疏離 |
D | 2. 吉賽兒(A. Gesell)提出兒童動作發展的原則,在發展方向上(1)腕關節(2)頸部(3)上半身(4)手指等動作發展其優先順序為何(先發展的排前面)? (A)3214 (B)1423 (C)3421 (D)2314 |
D | 3. 下列有關學習的看法,何者是屬於人本主義的觀點? (A)人格的發展在人生的早期即已定型 (B)透過懲罰可以有效促進學習 (C)透過連續漸進方式可以習得複雜行為 (D)人都有天賦的學習能力 |
C | 4. 美國心理學家溫納(B. Weiner)將一般人對於事情成敗的歸因歸納成六個因素, 包括能力、努力、工作難度、運氣、身心狀況、其他,這六個因素中,那一個是屬於穩定、外在,不能控制的? (A)能力 (B)努力 (C)工作難度 (D)運氣 |
B | 5.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下列關於智力的敘述,何者為錯誤的? (A)遺傳是決定智力的重要因素 (B)家中子女數過多或密集一些將有利於子女智商發展 (C)環境影響智力發展早期大於後期 (D)成長過程中鼓勵孩子操作與探索會有助於智力發展 |
C | 6. 教師在教學前把教材大綱先明確的列出來,以便引導學生進入新知識學習的準備,此種做法在教學上稱之為甚麼? (A)連言概念 (B)漸進分化 (C)前導組織 (D)要領概念 |
D | 7. 教師命題時,若有教材內容相關聯性很高,在同一題中要測量多個相關聯的概念,下列那一種題型最為合適? (A)選擇題 (B)填充題 (C)是非題 (D)配合題 |
D | 8. 題目的鑑別度指數,若是標準參照測驗,那應該採取那一種檢驗的方式? (A)以高分組的答對率減去低分組的答對率 (B)計算在答對與答錯的人與其個人總分的二系列相關 (C)統計答對與答錯的人數及通過與未通過(以60分為準,分成「通過」與「未通過」)的人數,再求ψ相關 (D)以精熟組的答對率減去未精熟組的答對率 |
B | 9. 王老師要從題庫中找出合適的題目來組合試題,底下有四個題目的相關數據,依據各題的數據王老師應該選擇那一題比較合適? (A)難度指數.20,鑑別度指數.10 (B)難度指數.50,鑑別度指數.55 (C)難度指數.75,鑑別度指數.20 (D)難度指數.90,鑑別度指數.15 |
C | 10. 王老師為自然科老師,他在命自然試卷之前先要做一份命題計畫,即設計雙向細目表,他要設計雙向細目表時,下列那一個敘述是錯誤的? (A)試題要兼顧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 (B)各單元在整份試題所佔的比例要大致均衡 (C)各教學目標的認知層次所佔的比例要相等 (D)在教學目標與課程內容交叉的部分細格中所分配的比例可以是0 |
C | 11. 在Maslow的需求層次論中,下列何種需求於學生滿足後,其需求程度不會因學生已滿足而降低,反而會越來越高? (A)生理需求 (B)安全需求 (C)知的需求 (D)隸屬與愛的需求 |
D | 12. 為克服人類短期記憶容量小的限制,下列哪項老師的教學作為較不恰當? (A)使用串節策略(chunking strategy) (B)發展自動化(automaticity)策略 (C)發展問題解決策略 (D)將注意力置於學習內容的基本成分技能上 |
C | 13. 相較於古典制約,操作制約中的學習者其學習行為(或被制約的行為)較適合以下列何者描述? (A)被動的 (B)沒有意義的 (C)主動的 (D)受控制的 |
D | 14. 黃老師認為學童期中考試的最主要目的,是以考試成績與班上小朋友做比較,以瞭解每位學童在班級中的相對位置。試問黃老師此觀點是將期中考試視為以下哪一類型的測驗? (A)標準參照測驗 (B)速度測驗 (C)典型表現測驗 (D)常模參照測驗 |
A | 15. 下列何者不是標準化測驗的特徵? (A)必須在特定的時間施測 (B)具有特定的編製歷程 (C)具有一定的實施歷程 (D)試題經過信度與效度考驗 |
D | 16. 當老師知道葉大雄國語成績不佳時,便傾向評估其學習態度較差,社會科成績也不好。試問這位老師的反應以下列何者解釋較恰當? (A)趨中效應 (B)邏輯效應 (C)寬鬆效應 (D)月暈效應 |
D | 17. 檔案評量、實作評量等另類評量(alternative assessment)目前頗受重視,試問下列何者不是另類評量興起的原因? (A)認知心理學的興起 (B)傳統評量呈現諸多缺失 (C)標準化測驗窄化教學方向 (D)可以提高評量的信度 |
C | 18. 教師考試命題並進行試題分析後,在試題的選擇上下列何者較不恰當? (A)先選擇鑑別力高者 (B)難度以中等難度者為宜 (C)低鑑別度的試題絕不能納入 (D)應參考教學目標來選題 |
D | 19. 葉大雄向老師說明因為先讀國語後讀英文,結果英文讀完後便忘了國語的內容。試問下列哪項理論最適合用來解釋葉大雄記憶遺忘的狀況? (A)衰退理論 (B)遺忘理論 (C)記憶理論 (D)干擾理論 |
C | 20. 學生常從學習的情境脈絡中汲取相關概念,在沒有他人教導下即學會某些事物。例如多次觀看棒球賽後,從球迷、球員、裁判的反應中,便瞭解內野高飛球的意義。試問上述描述最符合下列哪項概念? (A)腳本(scripts) (B)時近效應(recency effect) (C)適應涵化(enculturation) (D)位置學習(place learning) |
B | 21. 在哆啦A夢這部卡通中,葉大雄在教室裡常產生不合常規的行為,此時老師總叫他到教室外走廊罰站,老師此種作法接近行為主義中的哪項概念? (A)消弱 (B)隔離 (C)強化 (D)行為改變 |
B | 22. 林小亮的素描能力很強,每次臨摹景物總是維妙維肖,獲得眾人稱讚。根據上述描述,若以嘉納(H.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而言,何項智能應是林小亮的優勢能力? (A)肢體動覺 (B)空間 (C)自然觀察 (D)數理邏輯 |
B | 23. 下列有關國小學生在認知發展方面的敘述何者錯誤? (A)他們的發展處於具體運思期 (B)正發展物體恆存的觀念 (C)對於抽象問題的思考較有困難,特別是年級越低越明顯 (D)具有序列化與分類的能力 |
C | 24. 有位國小的學童認為「讓父母與老師高興,或者得到父母與老師的贊同就是好的或對的行為」。依據上述狀況,請問這位國小學童的道德發展相當於柯伯格(L. Kohlberg)道德發展理論中的哪一階段? (A)懲罰與服從導向階段 (B)功利相對性導向階段 (C)人際和諧導向階段 (D)法律與秩序導向階段 |
C | 25. 為提高教師自編成就測驗的效度,命題教師先設計雙向細目表以使測驗題目更具代表性。請問此時的效度是指下列何種效度? (A)效標關連效度 (B)構念效度 (C)內容關連效度 (D)表面效度 |
B | 26. 在個別化的精熟學習教學理論中,學習的性向(aptitude )是指下列何者? (A)學習的興趣 (B)學習的速度 (C)學習的成就 (D)學科的興趣 |
B | 27. 源自於經驗主義的教學法是下列何者? (A)講述教學法 (B)觀察教學法 (C)啟發式教學法 (D)問題教學法 |
D | 28. 下列對小組成就區分法的敘述何者為錯? (A)異質性分組 (B)4-6人一組為最適當 (C)小組計分是以個人進步為依據 (D)小組計分是以各區分組(最優、中等、差)中得分高低為依據 |
B | 29. 強調課程中應包括現代學生所關心的議題,例如,藥物濫用、環保等可視為來自下列何者的影響? (A)永恆主義 (B)進步主義 (C)精粹主義 (D)存在主義 |
D | 30. 進步主義對教育的主張與觀念是主要是受到下列何種主義的影響? (A)理想主義 (B)存在主義 (C)現實主義 (D)實用主義 |
B | 31. 布魯納(J. S. Bruner)的螺旋課程的編製是屬於課程的何種組織方式? (A)水平的組織方式 (B)垂直的組織方式 (C)統整式的組織 (D)聚散式的組織 |
C | 32. 由於教育思想不同,各種思想的「課程目標」及「課程編製」自然也不相同。請問下列對於教育思想和課程編製關係敘述的選項,何者正確? (A)復古思想:教育兒童讀、寫、算三科,並培養進中學與大學所需的學習能力 (B)保守思想:傳遞固有文化,訓練心智及為高階層知識提供知識精華 (C)自由思想:培養兒童在社交上、情緒上與智力上的發展,使能順應現實的生活 (D)實驗思想:強調課程的改變是維持社會現狀的主要方法 |
C | 33. 課程組織有各種的類型,這些類型各有其理論來源。一般而言,影響課程組織的哲學思想有四,即精粹主義、理想主義、實用主義和實在主義。請問下列對哲學思想和課程組織類型關係敘述的選項,何者正確? (A)精粹主義:改良的分科課程 (B)理想主義:成人中心課程 (C)實用主義:經驗中心課程 (D)實在主義:分科課程 |
D | 34. 艾斯納(E. W. Eisner)由於不滿評鑑領域的傳統支配勢力─科學式的教育評鑑方法,乃大力提倡質的評鑑(qualitative evaluation)。其主張的質的評鑑,包括教育鑑賞和教育批評,教育批評包括描述(description)、解釋(interpretation)和評鑑(evaluation)等三個層面,及鑑賞、描述、解釋和評鑑等四個步驟。請問下列對於艾斯納(E. W. Eisner)之質的評鑑之敘述的選項,何者正確? (A)描述:致力於理解各種行動方式 (B)解釋:將所感知的教育現象描寫出來 (C)教育批評最重要的特色是對教室生活做客觀的科學調查 (D)鑑賞:目的在於認識與理解,亦即「感知」 |
A | 35. 課程評鑑有各式各樣的模式,請問下列對於課程評鑑敘述的選項,何者正確? (A)目標獲得模式(goal-attainment model)的評鑑,旨在確定成功的程度 (B)差距模式(discrepancy model)旨在比較「標準」(standard)和「計畫」(plan),分析其中的差距,作為課程方案改進的依據 (C)史塔佛賓(D. L. Stufflebeam)等人所提倡的「背景、輸入、過程、及成果模式」簡稱為CPPI模式 (D)認可模式(accreditation model)的評鑑過程,最主要的是外部評鑑和資料檢視 |
D | 36. J. Dewey在The School and the Society一書中,把可應用於學校的「衝動」(impulses)分成四大類。請問下列對於「衝動」敘述的選項,何者正確? (A)社會的本能,不包括談話、個人交際和溝通 (B)語言本能,是兒童社交表達中最複雜的形式 (C)製造的本能,是破壞性的衝動 (D)藝術本能,是由溝通及建設的本能中發展出來的 |
D | 37. 一般而言,對於課程與社會變遷的關係,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為「社會適應取向」(social adaptation),一為「社會重建取向」(social reconstruction)。請問下列有關上述兩種課程與社會變遷之觀點敘述的選項,何者錯誤? (A)社會適應取向:社會上所有的規則、秩序、價值,大致上是合理的,學校課程只要配合社會的變遷和需求,提供社會所需的知識、技能,則教育系統的任務就已達成 (B)社會重建取向:課程主要在發展兒童和青少年的批判意識,以便能察覺社會上的弊病,進一步增進其改革社會弊端的意願 (C)社會適應取向:Bobbitt(1918)主張課程應為兒童準備未來五十年成人期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D)社會重建取向:課程的主要目標,在幫助學生適應現存社會 |
C | 38. 對於教學是「科學」或「藝術」,歷來迭有討論。艾斯納(E. W. Eisner)認為教學可以被視為藝術的理由有四。請問下列關於「教學是藝術」之敘述的選項,何者錯誤? (A)教學是審美經驗的來源 (B)教學著重質的感受與掌握 (C)教學是尋求預期目的的活動 (D)教學係具啟發性及充滿驚異的活動 |
A | 39. 古德賴德(J. Goodlad)等人於1979年的著作中,將課程分為:意識型態課程、正式課程、知覺課程、運作課程、及經驗課程。請問下列對於各類課程敘述之選項,何者正確? (A)意識型態課程:反映擁有特定價值系統或特殊利益者的課程理想或描述他們期望的課程取向 (B)正式課程:指由非政府組織所認可或制訂的課程 (C)知覺課程:是指學生對課程覺察的結果 (D)經驗課程:指教師從運作課程中推演而得或思索得到的內容 |
C | 40. 就行為學派學者史肯納(B. F. Skinner)對學習的主張,請問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史肯納(B. F. Skinner)認為課程目標,不需要在教學活動開始以前,就完全確定 (B)史肯納(B. F. Skinner)認為欲求學習效果有效達成,必須將有待學習的資料加以統整 (C)史肯納(B. F. Skinner)反對教師運用懲罰,因為就一般情形而言,行為所以延續乃是受到獎勵的結果 (D)史肯納(B. F. Skinner)認為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應重視學生內在動機的誘發 |
B | 41. 人本主義心理學對課程及教學的理論發展與研究,有相當程度的影響。請問下列關於人本主義心理學對教學的主張之敘述選項,何者正確? (A)教師宜設計氣氛嚴肅的學習情境 (B)教師宜在適當的場合與時間為學生安排「班級討論會」 (C)教師重視認知的目標優先於情意的目標 (D)教師應要求學生完全依循教師的教導 |
B | 42. 在教室管理策略中,有一項是「營造有效的教室氣氛」,而有效教室氣氛營造的環境有二,一為社會環境(social environment),另一為組織環境(organisational environment)。請問下列對於前述兩類環境之敘述的選項,何者正確? (A)社會環境專指教師在教室內所做的物質的或視覺的安排 (B)社會環境中的放任式環境,學生才是主要的資訊、意見和教學的提供者 (C)社會環境中的權威式環境,學校行政人員是主要的資訊、意見和教學的提供者 (D)組織環境指教師在教室中推動的交互作用類型 |
D | 43. 一般而言,教師在教學時所發問的問題,主要可歸納成四類,即封閉式問題、聚斂性問題、擴散性問題、及開放式問題。請問下列對各式問題敘述的選項,何者正確? (A)「6乘以5的積是多少?」屬於聚斂性問題 (B)「由臺北至高雄搭火車或經高速公路的里程有多少?」是開放式問題 (C)「如果臺灣的環保問題不予正視,可能產生什麼後果?」屬於封閉式問題 (D)「各種球類運動的規則有什麼共同性?」屬於擴散性問題 |
C | 44. 「啟發式教學法」是重要的教學法之一。請問下列關於「啟發式教學法」之敘述的選項,何者錯誤? (A)啟發法是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由教師提出問題,使學生運用思想去解答、分析、批評、推論、判斷和歸納問題 (B)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篇)是屬於啟發式教學法 (C)基勒(T. Ziller)(1847-1929)所制訂的「五段教學法」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D)德國赫爾巴特(J. F. Herbart)(1776-1841)反對要學生單純記憶一些零碎的知識,成為書笥字簏,而提倡啟發式教學法 |
D | 45. 「設計教學法」是教師教學時經常採用的教學方法之一,請問下列關於「設計教學法」敘述的選項,何者錯誤? (A)設計教學,要兒童從做中去學,而學生所學得的,是實際的生活經驗 (B)設計教學乃是一種有目的、有計畫、有實際活動的教學單元 (C)設計教學法之學習活動的進行,一定要有一個實際問題,然後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的活動,自己擬定工作的計畫,自己運用具體的教材,從實際活動中去完成這件工作,解決這個實際問題 (D)設計教學只包括實際的活動,不包括思考的活動 |
D | 46. 「文納特卡制」(Winnetka System)為美國教育家華虛彭博士(Dr. Carleton Washburne)所創。請問下列對「文納特卡制」之敘述的選項,何者錯誤? (A)使兒童獲得必須的知識和技能,以適應生活上的需要 (B)使兒童的生活快樂、自由而優美 (C)充分發展兒童的個性和才能 (D)發展兒童的個人意識,使兒童感覺到個人的利益就是社會的利益,社會的利益是建立在個人的利益之上 |
A | 47. 泰勒(R. W. Tyler)在1949年出版的《課程和教學的基本原理》揭櫫課程發展的四個基本問題,請問下列對於該四個問題敘述的選項,何者錯誤? (A)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B)吾人可提供何種教育的經驗,以便達成學校應該達成的教育目的? (C)如何有效地組織吾人所提供的教育經驗? (D)我們如何確定學校應該達成的教育目的是否達成? |
C | 48. 課程評鑑有各種不同的模式,請問下列關於課程評鑑模式之提倡者的敘述之選項,何者錯誤? (A)目標獲得模式:R. W. Tyler (B)外貌模式:R. E. Stake (C)認可模式:D. Lawton (D)差距模式:M. M. Provus |
B | 49. R. M. Gagné把將資訊傳遞給班級學生的步驟稱為「教學事件」,而且將之依序分成八項。請問下列選項,何者不是蓋聶(R. M. Gagné)所提的「教學事件」之項目? (A)動機階段、察覺階段、獲得階段 (B)自由學習階段、再測階段 (C)表現階段、回饋階段 (D)保留階段、回憶階段、類化階段 |
A | 50. 下列關於課程類型概念描述的選項,請問何者錯誤? (A)活動課程(Activity Curriculum):以興趣為課程組織基礎的分科獨立式課程,活動少,科目多 (B)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一個科目或一組科目成為一個核心或中心;其他的科目對其而言,是次要的、附屬的,而且依存於核心科目 (C)相關課程(Correlated Curriculum):兩個以上的學科相關連,其領域之關係皆構成教學的一部分,但不破壞各學科的領域界限 (D)廣域課程(Broad Fields Curriculum):把許多科目依性質分為幾個領域,使每個領域之教材範圍擴大 |
申論題 | 一、霸凌問題存在於校園之中久矣!然而,似乎於今為烈。請問應如何從學童、 父母、學校及社會等方面處理校園霸凌的問題。(25%) |
申論題 | 二、師生關係的核心在「教育愛」(Educational Love)的觀念,請從斯普朗格(Eduard Spranger)的觀點說明「教育愛」的由來、層級和特性。(25%) |
申論題 | 三、試申「To treat equals equally, to treat unequals unequally」之意,並說明其在教 育上的涵義。(25%) |
申論題 | 四、有鑒於教師課堂集體性的教學往往無法適合個別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國外 最近興起差異性教學(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的做法。請說明差異性教學 的意義與具體內涵?差異性教學的理論基礎?差異性教學的教學內容策 略、教學活動的實施、教學的評量、教學的環境設計。(25%) |
申論題 | 一、 英國教育哲學家R. S. Peters曾提出教育的三大規準,請說明三大規準為何? 其在教學上有何蘊義?(25%) |
申論題 | 二、有學者指出,教育行動具有實踐導向、協同合作、反省思考等特徵,是教 師專業實踐的重要途徑。請分析此一論點的意義。(25%) |
申論題 | 三、邇來國內在教師教學的變革創新方面,有一些與以往較為不同的理念與做 法,諸如提倡「翻轉教室」、「學習共同體」、「差異化教學」等,請說明這三 個概念的涵義?三個概念的具體做法為何?對教師教學有哪些影響?(25%) |
申論題 | 四、在民國一O一年十二月公布的《師資培育白皮書》中,揭示的教師圖像是 甚麼?請您依您的觀點和您的條件(現況),論述您在未來兩年的碩士學習 階段,如何學習以趨近這種圖像?(25%) |
申論題 | 一、教育心理學、測驗與評量(25%) 請說明「檔案評量」(portfolio evaluation)與「漸進式動態評量」(prompted dynamic evaluation)的意義。(10%)檔案評量與漸進式動態評量其各自編製 的過程為何,請加以說明並各舉一實例。(15%) |
申論題 | 二、教育行政與政策(25%) 何謂「教師領導」?請由意義、特性、內涵加以說明。(10%)教育部推行 中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已經歷多年,請由教師領導的概念切入,論述學校教 師與行政人員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實施過程中,各能發揮的角色與具體做 法。(15%) |
申論題 | 三、課程與教學(25%) 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提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 課程發展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互動』及『共好』為理念」。 基於此理念,若國小教師嘗試以社區環境與資源為出發點,發展社會行動取 向(social action approach)之課程,其課程之定義為何?(5%)有何特色?(5%) 主要課程目標為何?(5%)請舉例說明可行之社會行動取向課程與教學活 動。(10%) |
申論題 | 四、教育社會學(25%) 何謂「社會再製」(social reproduction)?(5%)何謂「文化再製」(cultural reproduction)?(5%)請設計一個情境來說明「社會再製」或「文化再製」 的現象。(任選一項概念作答即可,在答題卷上請標明設計的情境是「社會 再製」或「文化再製」)(15%) |
申論題 | ㄧ、長期以來,教育工作者努力追尋「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目標的達成,而 「適性揚才」也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所揭示的重要理念。請問,學 校教師如何落實適性教育的理念?請說明應掌握的基本原則與實踐的具體 做法。(25%) |
申論題 | 二、近年來在教育部政策推動下,各縣市積極擬定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施 計畫。請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意義與特徵為何?(15%)學校推展「教 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可行策略為何?(10%) |
申論題 | 三、要對學生學習進行有效的考查,一份優良的試題是不可或缺的條件,要確保 試題品質優良就必須進行試題的分析。請說明試題分析的功能?(5%)試 題要如何進行邏輯審查,以確保試題具有內容效度?(8%)要如何進行難 度、鑑別度、選項誘答力分析,以確保試題能區分學生不同的程度,達到評 量應有的功能?(12%) |
申論題 | 四、請說明練習教學法之步驟及其內涵為何?(15%)其所運用史金納(Skinner) (5%)、桑代克(Thorndike)(5%)之教學原理或原則各為何?請說明其理 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