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阿摩,阿摩愛我>试卷(2013/10/21)
101 年 -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真题#11480
选择:17题,非选:0题
立即測驗
我要補題
回報試卷錯誤
1.
25.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所得中,赋予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有()。
(
(A)保险赔偿
(
(B)劳动分红
(
(C)退休工资
(
(D)军人转业费
2.
26.关于契税计税根据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制度规定的有()。
(
(A)受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以成交价格为计税依据
(
(B)受赠房屋的,由征收机关参照房屋买卖的市场价格规定计税依据
(
(C)购入土地使用权的,以评估价格为计税依据
(
(D)交换土地使用权的,以交换土地使用权的价格差额为计税依据
3.
27.关于确定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人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制度的有()。
(
(A)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人
(
(B)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不在土地所在地的,以代管人或实际使用人为纳税人
(
(C)土地使用权未确定或权属纠纷未解决的,以实际使用人为纳税人
(
(D)土地使用权共有的,以共有各方为纳税人
4.
28.关于印花税计税依据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制度的有()。
(
(A)财产租赁合同以租赁金额为计税依据
(
(B)财产保险合同以保障费为计税依据
(
(C)工商营业执照以注册资金为计税依据
(
(D)商标注册证以件数为计税依据
5.
29.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纳税人办理的下列事项中,必须提供税务登记证件的有()。
(
(A)纳税申报
(
(B)开立银行账户
(
(C)领购发票
(
(D)缴纳税务罚款
6.
30.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纳税担保范围的有()。
(
(A)应纳税额
(
(B)实现税款的费用
(
(C)税款滞纳金
(
(D)实现税款滞纳金的费用
7.
31.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非现金支付工具中,属于结算方式的有()。
(
(A)票据
(
(B)银行卡
(
(C)汇兑
(
(D)委托收款
8.
32.关于商业汇票贴现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贴现是一种非票据转让行为
(
(B)贴现申请人与出票人或直接前手之间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
(
(C)贴现申请人是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企业法人以及其他组织
(
(D)贴现到期不获付款的,贴现银行可从贴现申请人的存款账户直接收取票款
9.
33.关于汇兑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制度规定的有()。
(
(A)单位和个人均可使用汇兑
(
(B)汇款人和收款人均为个人的,方可办理现金汇兑
(
(C)汇兑以收账通知为汇出银行受理汇款的依据
(
(D)汇兑以汇款回单为银行将款项确已收入收款人账户的凭据
10.
34.根据我国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
(A)自然人
(
(B)商品
(
(C)法人
(
(D)行为
11.
35.关于民事诉讼与仲裁法律制度相关内容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民事经济纠纷实行或裁或审制度
(
(B)民事诉讼与仲裁均实行回避制度
(
(C)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度,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
(
(D)民事诉讼实行公开审判制度,仲裁不公开进行
12.
36.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责任形式的有()。
(
(A)返回财产
(
(B)没收非法财产
(
(C)赔偿损失
(
(D)罚款
13.
37.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职工不能享受当年年休假的有()。
(
(A)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
(B)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
(C)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
(D)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请病假累计满3个月的
14.
38.某公司拟与张某签订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关于该合同试用期约定的下列方案中,符合法律制度的有()。
(
(A)不约定试用期
(
(B)试用期1个月
(
(C)试用期3个月
(
(D)试用期6个月
15.
39.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劳动者可以单方面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有()。
(
(A)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
(B)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C),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
(
(D)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
16.
40.根据劳动合同法律规定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可导致劳动合同关系终止的有()。
(
(A)劳动合同期满
(
(B)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
(C)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
(
(D)女职工在哺乳期
17.
41.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发成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应当在仲裁时效期间内提出。关于该仲裁时效期间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从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之日起1年
(B).从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之日起2年
(C).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无仲裁时效期间限制
(D).劳动关系终止的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