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塑膠吸管卡在海龜鼻子、海鳥啄塑膠餵食幼雛的震撼畫面,讓限塑成為台灣重要政策與目標。最快在 2019 年,台灣的公
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 4 大類共 8000 家業者不得提供內用者一次用塑膠吸管,並按階段一
步步限塑,到 2030 年全面限制一次性塑膠的使用,台灣在限塑政策上領先全球。 塑膠吸管不能用怎麼辦?各種替代商品紛紛問世,當紅的莫過於甘蔗渣吸管,因應限塑政策,如麥當勞、統一超商、星
巴克等業者採用了可分解塑膠(PLA)來做沙拉碗、聖代杯及透明飲料杯來替代塑膠容器。
乍看之下,用甘蔗提煉蔗糖剩下的廢棄物製作吸管,比塑膠吸管環保多了,實際上,現行技術沒辦法 100%用甘蔗渣做
吸管。所謂的甘蔗渣吸管,是添加了 PLA 才能做成吸管,這種可分解材質碰上了台灣垃圾處理與回收體系,不僅沒有比較環
保,一個不小心混進傳統塑膠回收體系,還會造成循環經濟的災難。
PLA 需要在特殊環境下才可能分解,而台灣並沒有建立 PLA 分解體系,所以 PLA 跟一般垃圾一樣送去焚化爐。然而塑
膠吸管最後旅程就是焚燒,強調可分解功能的甘蔗渣吸管也是焚燒,可分解功能變成毫無用武之地。PLA 必須在特定的溫溼度環境、特殊的厭氧環境下才可能分解,台灣堆肥設施已經不足了,根本沒有餘力去堆肥處理甘蔗渣吸管。除非台灣大量增加廚餘堆肥廠,才有可能幫忙處理 PLA,屆時可能出現垃圾車的廚餘桶丟滿甘蔗渣吸管、星巴克透明咖啡杯、麥當勞沙拉盒
的景象。
此外,分解過程還有新問題,環保署官員私下表示,從製造過程看,PLA 來自玉米、樹薯等植物,製造過程中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也比傳統塑膠少很多,但分解過程卻反過來,PLA 的分子式是 C3H4O2,分解過程中會釋放甲烷,最後變成二氧化碳與水,對植物來說是可有可無的垃圾,反而會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量,加劇地球的極端氣候。
民眾千萬別以為是甘蔗渣、可分解塑膠就隨便亂丟,讓它在野外自己分解。PLA 沒有特殊環境,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分解,
照樣會變成跟塑膠一樣的垃圾,一樣會有被海鳥、海龜誤食的問題。
曾有業者嘗試回收 PLA,但由於可分解的特性,不能存放太久,會在收集、儲存過程中產生部份分解的現象,所以再生過程中還必須添加一定比例的全新 PLA,增加了額外成本,因此放棄回收 PLA。更可怕的是,PLA 外型跟寶特瓶原料 PET(聚
酯)幾乎一模一樣,回收過程中很容易被當成一般塑膠分到塑膠類,或者忘了把吸管拿掉,混在飲料杯一起被回收。過去曾發生 PLA 混進紙杯、利樂包回收製程中,輕則機器設備會造成堵塞,嚴重的話,整批回收的塑膠報廢。
環保署要求回收過程中,PLA 不能混在一般塑膠類,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是 PLA?有誰會在丟垃圾時,仔細看每個塑膠容
器底部的號碼,或詢問這根甘蔗渣吸管到底有沒有含 PLA?變成了 PLA 無處不在,能分辨或願意分辨的人卻很少。
原罪不是 PLA,而是台灣現階段沒有一套完整的回收、分類體制。環保署回收基金會執行秘書許永興說,也許有一天石
油沒有了,我們需要用植物去替代塑膠,所以鼓勵 PLA 持續發展與研發是對的。
民眾別以為甘蔗渣、可分解就是環保,濫用、亂丟一樣是問題,而且必須負起更多的責任。仔細看杯底的號碼,別把 PLA
丟到塑膠回收類,或者乾脆不支持使用破壞循環經濟的 PLA。支持真正的環保是減少浪費、濫用,並且讓循環經濟能夠不斷
運行。
(節選自呂國禎甘蔗渣吸管很環保?救海龜前,恐先變經濟災難)
【題組】
(4) 下列敘述,何者在文中未提及?
(A)原料
(B)分解條件
(C)分解後對環境的影響
(D)回收後再利用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