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西湖勝跡中最能讓中國文人揚眉吐氣的,是白堤
和蘇堤。兩位大詩人、大文豪,不是為了風雅,甚至
不是為了文化上的目的,純粹為了解除當地人民的疾
苦,興修水利,浚湖築堤,終於在西湖中留下了兩條
長長的生命堤壩。 清人查容詠蘇堤詩云:「蘇公當日曾築此,不為
遊觀為民耳。」恰恰是最懂遊觀的藝術家不願意把自
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遊觀物,於是,這樣的堤岸便成
了西湖間特別顯得自然的景物。不知旁人如何,就我
而論,遊西湖最暢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獨個
兒漫步於蘇堤。也沒有什麼名句逼我吟誦,也沒有後
人的感慨來強加於我,也沒有一尊莊嚴的塑像壓抑我
的鬆快,它始終只是一條自然功能上的長堤,樹木也
生得平適,鳥鳴也聽得自如。這一切都不是東坡學士
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這裡做了太守,辦了一件盡職
的好事,就這樣,才讓我看到一個在美的領域真正卓
越到了從容的蘇東坡。
但是,就白居易、蘇東坡的整體情懷而言,這兩
道物化了的長堤還是太狹小的存在。他們有他們比較
完整的天下意識、宇宙感悟,他們有比較硬朗的主體
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們是那個時代的
峰巔和精英。他們本該在更大的意義上統領一代民族
精神,但卻僅僅因辭章而入選為一架僵硬機體中的零
件,被隨處裝上拆下,東奔西顛,極偶然地調配到了
這個湖邊,搞了一下別人也能搞的水利。我們看到
的,是中國歷代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會實績的極致。
盡管美麗,也就是這麼兩條長堤而已。
也許正是對這類結果的大澈大悟,西湖邊又悠悠
然站出一個林和靖。他似乎把什麼都看透了,隱居孤
山二十年,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遠避官場與市囂。
他的詩寫得著實高明,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
動月黃昏」兩句來詠梅,幾乎成為千古絕唱。中國古
代,隱士多的是,而林和靖憑著梅花、白鶴與詩句,
把隱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在後世文人眼中,白
居易、蘇東坡固然值得羡慕,卻是難以追隨的;能夠
偏偏到杭州西湖來做一太守,更是一種極偶然、極奇
罕的機遇。然而,要追隨林和靖卻不難,不管有沒有
他的才分。梅妻鶴子有點煩難,其實也很寬鬆,林和
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那兒找不到幾叢花樹、
幾雙飛禽呢?在現實社會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
退,扮作半個林和靖是最容易不過的。
──余秋雨:《文化苦旅‧西湖夢》
【題組】37. 「他們卻因為辭章而入選唯一價僵硬機體中的
零件」,請問文中這架「僵硬機體」比喻的最可
能是下列何者?
(A)社會體制
(B)經濟
體制
(C)官僚體制
(D)文化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