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週邊商品-保溫瓶圖片票選活動 part2】只要填寫就能獲得1000Y,結束時間 2023/03/27 11:59:59。 前往查看
lvy>試卷(2022/04/21)

高二國文題庫 下載題庫

109 年 - 109 新民高級中學 高中部二年級第二次段考國文科#107396 

選擇:77題,非選:0題
立即測驗 
我要補題 回報試卷錯誤
1.1. 下列各組「 」中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惻」隱之心/「鍘」美案 
(B)開封府「尹」/秋水「伊」人 
(C)「綁」鞋帶/興國安「邦」 
(D)「噤」聲不語/民俗「禁」忌


2.2. 〈散戲〉:「阿旺嫂一直在強調,反正沒有人看戲,是不是認真演都無所謂,她(秀潔)心裡知道,大家心裡想的,完全不是這回事,卻也懶得再去分辯。」有關句中畫線處的敘述,推論正確的是: 
(A)演員充分理解,當歌仔戲的硬體設備無法跟上潮流,自然走向衰落 
(B)阿旺嫂的角色與演技,在這場戲中是跑龍套的,當然可以不用認真 
(C)眾人心知肚明,沒有人看戲的現實反映出收入不穩定,但大家卻不願點破 
(D)秀潔對阿旺嫂的人品早已沒有期待,因此無須理會輕慢隨便的同僚


3.3. 〈散戲〉一文中金發伯向團員們說:「我想,玉山是應該解散了,大家去找一點『正經的』事情做,好好過日子,從此以後,誰都不要再提歌仔戲了……」在此段敘述中,金發伯強調「正經的」這三個字的理由是: 
(A)以正經與非正經的定義,強調身為老團長全心致力於歌仔戲的現代化 
(B)以解散才是正途的商業考量,指出歌仔戲應正經的轉型,否則無法面對競爭 
(C)以拒絕再提的口吻,喚起團員們的羞恥心,正經的指出歌仔戲衰敗的景況 
(D)以無奈與反諷的口吻,指出原為劇團的正經事,竟淪落為無法養家活口的現實


4.4. 下文引自〈散戲〉最後一段,關於此段文句意象的推論,描述適當的是: 不必刻意去學,那口氣就是陳世美的口氣,字正腔圓,功力十足。 其他人聽了,都哈哈大笑,鬧成一團,只有金發伯默不作聲,他低垂著頭,抽著紙菸。秀潔抑制著內心的激動,轉頭去看戲臺。在剛暗下來的天色裡,猶未燃燈的單薄的戲臺,便在她的眼中逐漸模糊起來。
(A)以眼中逐漸模糊委婉地道出秀潔臉上充滿淚水,點明歌仔戲團贏得最後的掌聲 
(B)以已暗的天色與尚未點燈單薄的戲臺,襯托出秀潔對歌仔戲日趨式微的無力感與傷感 
(C)以沒有結局的結局總結全文,反映出作者對歌仔戲沒落的評價是不予置評 
(D)以金發伯默不作聲與眾人的笑語對照,指出團長沉浸在思考劇團未來的發展


5.5. 下文引自〈散戲〉,關於文中人物態度與心境的詮釋,最適當的是: 秦香蓮回到戲臺邊,一面叮嚀孩子們不要亂跑,一面輕描淡寫的跟她打招呼:「散戲啦?」 「是啊!」她心裡有氣,嘴下便不分輕重起來:「這場戲演得好差,演員不負責任,草草散了!」 阿旺嫂不知是聽不出她話裡有話,還是故意裝迷糊,仍然淡淡地拋下兩句話來:「對啊!沒有觀眾,大家都沒有精神。」 秀潔突然咬牙切齒地說:「不管有沒有觀眾,戲都應該好好演!」
(A)阿旺嫂認為演出的品質決定於觀眾的有無,因此不受肯定的戲劇自然沒有觀眾 
(B)秦香蓮以一句「散戲啦」,解釋方才因孩子在舞臺上亂跑,導致戲提前結束 
(C)秀潔咬牙切齒的說話態度,說明她認為演員有其責任,應該要有敬業的精神 
(D)阿旺嫂與秀潔二人的爭執點,在於想了解歌仔戲為何「叫好不叫座」的原因


6.6. 有關〈散戲〉一文所反映的主題,說明恰當的是: 
(A)金發伯最後奮力一搏的決斷,凸顯社會底層人物面對困境的危機感 
(B)藉玉山歌劇團的解散及最後演出,象徵了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式微 
(C)因《鍘美案》失敗的演出,點出歌仔戲在傳統文化中早已喪失保存的價值 
(D)以劇中人物彼此惡言相向的過程,點出劇團的演員們因無力追隨社會進步的腳步而相互推卸責任


7.7. 下文引自〈散戲〉,關於此段句意的分析與推論,正確的是: 戲,就這樣散了! 秀潔回到後臺,脫了戲裝,把臉洗淨,換上便服,掀開布帘,在外邊長板凳上坐下抽菸。 菸抽了大半截,才看到秦香蓮帶著四個孩子悠哉悠哉的晃回來,她已經退了妝,穿上輕便的夏服,喜孜孜的邊走邊玩,一點歉疚的神色都沒有。秀潔看了,不由得大怒起來,豈有此理,真正豈有此理,原先以為她趕不回來上戲,沒想到她卻早有預謀,早已退妝,故意賴掉那段戲,一個演戲的人,怎麼可以對戲那麼不尊重?
(A)以「戲,就這樣散了」一句呼應題目,同時指出因票房不如預期而無法上演 
(B)以秦香蓮絲毫不帶歉疚的神色,指出女演員婚後的生活重心均以家庭為主 
(C)開頭以「就這樣」一詞,凸顯秀潔仍沉浸於剛剛結束的戲中,久久無法自拔 
(D)秀潔以「一個演戲的人,怎麼可以對戲那麼不尊重」一句,點出秀潔對阿旺嫂的演戲態度十分不滿


8.下文引自〈散戲〉,有關阿旺嫂與秀潔的對話,分析正確的是:
阿旺嫂正蹲著替孩子綁鞋帶,楞住了,手停下來,轉過頭,用疑惑的眼光仰視她,似乎不相信這句話出自她的口中。兩人目光「恰」的一下碰上了,秀潔立即別過頭去,她沒想到自己會這樣說,現在既然說了,就由它去,也許大家扯開來講會比較好。
停了幾秒鐘,聽到阿旺嫂的聲音:「妳是在說我?」
「對!既然說了,也就不怕妳生氣,那段戲最重要,妳怎麼可以離開?」
「吉仔撞到木箱子,頭上撞一個大包,哭不停,我哄他,騙他,無效,只好帶他去吃冰!」
「難道妳不知道馬上就有妳的戲?」
「知道,我怎麼不知道!」
「知道還偏偏要去?」
「妳,妳不知道,一個做母親的……」
「我怎麼不知道,怎麼不知道妳兒女命好,稍微哭一下,就不得了啦,戲也不演啦……」
「喂,喂,妳講話要有良心,妳知道妳在講什麼嗎?我給妳講,吉仔頭上撞一個大包,哭個不停,我才帶他們去的!老實給妳講,這邊的人也不是捨不得孩子哭的,剛才在戲臺上,妳跟我講小的在哭,我給妳說管他去哭,有沒有?有沒有?妳憑良心講!……平常時,小孩哭哭沒有關係,要是出了意外……」

【題組】8.
(A)阿旺嫂與秀潔兩人的對話,焦點放在爭執其他團員在戲中表現失常 
(B)作者藉兩人的對話,補充說明阿旺嫂賴戲的原因是因為吉仔撞到頭 
(C)阿旺嫂藉「這邊的人」來向秀潔表示劇團對下一代教育的嚴格 
(D)秀潔見阿旺嫂正蹲著替孩子綁鞋帶,知道阿旺嫂帶孩子出去玩,指出她說謊的事實


9.【題組】9. 根據上題引文,畫線處的這一段,關於秀潔的心境,與下列敘述最接近的是: 
(A)既然已經對上對方的眼光,了解對方已經知錯,得饒人處且饒人,原諒對方的疏失 
(B)對已經沒有職業道德的人來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只能以肢體的拉扯來表示對方的無知 
(C)既然已經說開了,不妨打開天窗說亮話,一次把彼此的底牌亮出來,省得拐彎抹角地說 
(D)人生中難得可以說真話的人,且良言一句三冬暖,較能讓人對自己所犯的錯誤釋懷


10.10. 閱讀下文,作者透過文字最想傳達出的意思是: 這些故事對別人也許沒有什麼,可能也談不上文學價值,對我卻另有意義,我用平凡的文字把它寫下來,想寫給我的妻子、兒女以及以後的子孫看,希望他們不要忘了我們的來處,不管將來過得燦然或黯然,都不要忘記。 (節錄自洪醒夫《黑面慶仔.自序》)
(A)文字要能傳承文化與喚起後人飲水思源之心 
(B)文字要能激勵人心與鼓勵後輩要更精益求精 
(C)故事要能反映社會價值與促進族群彼此融合 
(D)故事要能關照家庭責任與增進社會互助精神


11.11. 〈散戲〉一文中採取「雙線敘事結構」的手法,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空間上,以下戲後與戲臺上的交錯呈現,透過戲劇的散場終結,暗示真實人生的選擇 
(B)時間上,以現在寫實和未來懸想的作法,交織劇團解散後的想像,凸顯舊文化的衰敗 
(C)人物上,以現實身分與戲中角色的對話,呈現角色群的心理掙扎,反映對劇團的嫌惡 
(D)心理上,以秀潔和阿旺嫂的具體行為,襯托出二人對歌仔戲的態度,映照社會缺乏公平正義


12.12. 有關〈散戲〉一文的表現手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以第一人稱全知觀點,藉金發伯的口吻道出劇團不得不解散的悲苦 
(B)藉著立體且鮮明、相互對比的角色描摹,批判社會同情弱者時的矯情 
(C)劇中人物透過臺上與臺下人物衝突情節的發展,暗示作者渴望回歸家庭的心態 
(D)大量運用暗示、多元的象徵手法,凸顯歌仔戲在社會轉型中所面臨的危機


13.13. 下文引自〈散戲〉,有關此段寫作筆法,分析適當的是: 其他人都吃驚的圍攏過來,他們好似不敢相信,一向溫順乖巧的秀潔也會跟人吵架。大家七嘴八舌的勸,兩個人並不因此罷休,反而越說越激烈,各個馬不停蹄嘩哩嘩啦講一堆,除了三兩句彼此挑剔的話語以外,大部分的話都在表明心跡,陳述自己對歌仔戲正確忠實的態度,語調十分慷慨激昂。勸架的人聽了,也慷慨激昂起來,也同樣大聲地搶著表明他們對歌仔戲的態度,到最後,大家都開口在講話,一時人聲鼎沸,分不清誰是敘述者,誰是聽眾。至於阿旺嫂與秀潔,早就被許多聲音隔開了,她們都聽不到對方在說什麼,卻賣力的講個不停。
(A)藉眾人在勸架時慷慨激昂的對話,凸顯歌仔戲應該隨著社會進步積極的轉型 
(B)藉阿旺嫂與秀潔賣力對話的景象,反映出兩人對現況與未來不安的心理 
(C)藉團員大聲表明對歌仔戲的態度,顯現對玉山歌仔戲團即將解散的不捨 
(D)藉團員間三兩句彼此挑剔的話語,暗指戲團內部的不合才是導致分裂的主因 二、多選題


14.1. 下文引自〈散戲〉,關於此段的文意分析,敘述恰當的是: 金發伯站在稍遠的地方,木然地看著他們,他抽著菸,始終不發一語。天色漸自黯了,僅剩的那一點餘光照在他佝僂的身上,竟意外地顯出他的單薄來。秀潔從人與人之間的縫隙裡望過去,看到紙菸上那一點火光在他臉上一閃一滅,一閃一滅,那蒼老憂鬱而頹喪的神情便一下子鮮明起來,不由得想起以前教戲給她時的威嚴自信的臉色,兩相對照之下,使她內心悸動不已,便禁聲了。
(A)紙菸上的火光在臉上一閃一滅的情景,象徵著傳統文化也在明暗間閃滅著,忽隱忽現 
(B)金發伯以稍遠的位置看著他們的爭執,反映出團長超然的地位與不介入紛爭的中立性 
(C)秀潔內心的悸動,來自於金發伯過去的自信與眼前的沮喪,進而理解他心中深沉的痛苦 
(D)夕陽中金發伯佝僂的身軀,除了描寫出金發伯的暮年,也點出這是歌仔戲的遲暮之年 
(E)秀潔因散戲引發的紛爭,伴隨天色漸暗與金發伯身影的佝僂與單薄,顯示劇團在飄搖中堅持到最後的精神


15.2. 根據洪醒夫〈散戲〉一文的內容,有關「散戲」一詞內涵的推論,敘述適當的是: 
(A)原先搬演的《精忠岳飛.十二道金牌》這一場戲未演完便結束 
(B)在臺上演出的阿旺嫂與秀潔因彼此意見不合,故讓戲提早散場了 
(C)暗示玉山歌劇團在演出最後一齣招牌戲後,即將曲終人散的現實 
(D)暗示野臺歌仔戲失去觀眾,往日盛況不再,即將下臺成為沒落的藝術 
(E)劇團因演出流行歌曲而使廣告收益銳減,遭團長強迫解散的下場


16.3. 洪醒夫創作時多以農村風物及農民堅毅敦厚的天性為素材,創作出其代表作《黑面慶仔》一書。下列有關臺灣鄉土文學作家與其代表作品的配對,正確的是: 
(A)賴和/《送報伕》 
(B)王禎 和/《魯冰花》 
(C)鍾理和/《笠山農場》 
(D)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 
(E)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


17.4. 第一人稱的「我」在平時說話、行文時,常有其他的說法可以表達特殊含義。下列關於「自稱」之詞,解釋正確的是: 
(A)寡人指寡德之人,乃是古代國君用以謙稱自己之詞 
(B)本宮傳統戲曲、小說中公主的自稱,後漸廣泛用於王室中人 
(C)閣下稱自己處在低下的職位,專用於部屬對長官時的自稱之詞 
(D)鄙人本指住在偏遠、鄉野的人,後多作為自己的謙稱 
(E)卑職謙稱卑微的職務,古代任職中央的官員用以向地方官員表示謙卑的用法


18.5. 下列關於洪醒夫生平的說明,敘述正確的是: 
(A)筆名洪媽從,擅長以彰化農村生活的深刻觀察作為寫作題材 
(B)他曾於國小任教,並以寫作與教書為職志,後因車禍而早逝 
(C)洪醒夫的小說可作為時代見證,創作文筆樸實自然、情味獨特 
(D)他曾獲《時報》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的肯定,被譽為「臺灣的良心」 
(E)創作的題材常常反映農民堅毅敦厚的天性,及社會文化的變遷


19.6. 下列有關〈散戲〉一文的寫作特色,說明正確的是: 
(A)作者藉戲裡、戲外的角色彼此穿插對應,寫出弱勢者的艱難困境 
(B)行文運用寓言式的表現手法,形成「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的閱讀感受 
(C)巧妙塑造人物類型,以互為對比的方式,凸顯文中人物無力對抗大環境變遷的處境 
(D)角色的對白與遣詞用字,反映出作者濃厚的書卷氣息及抑揚頓挫分明的語氣 
(E)藉景物來烘托人物的心理及處境,除深化內容外,也使主題更加明顯


20.第六課 一、單選題
1. 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釃」酒臨江/「儷」白妃青 
(B)扣「舷」而歌/「泫」然欲泣 
(C)山川相「繆」/「寥」若晨星 
(D)漁樵江「渚」/環「堵」蕭然



21.2. 下列文句,字形完全正確的是: 
(A)他稟性聰慧,遇事條分屢析,對於世事觀察得極為透澈 
(B)縱有曠世無匹之才,卻不為世用,令他深有匏瓜空懸之慨 
(C)為了達成目標,他全力以赴,即便磬其所有,也在所不惜 
(D)夜深時分,人弦俱寂,愀然無聲之時,最適於冥想沉思


22.3. 請就下文文意,判斷甲、乙、丙、丁、戊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
  夫所為求福而辭禍者,以福可喜而禍可悲也。
甲、美惡之辨戰於中
乙、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
丙、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丁、而去取之擇交乎前
戊、人之所欲無窮
是謂求禍而辭福。 (節錄自蘇軾〈超然臺記〉)

(A)甲丁丙戊乙 
(B)乙丙戊甲丁 
(C)戊乙甲丁丙 
(D)戊丙甲丁乙


23.4. 〈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下列文句,不屬於洞簫客所言其簫聲悲淒的原由是: 
(A)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 
(B)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D)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24.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此段文字旨在說明:
【題組】5.
(A)物之盈缺變化,全在觀者之心 
(B)月有陰晴圓缺,如人自有窮達 
(C)天地永恆無盡,生命倏忽即逝 
(D)自其變者而觀,物我皆有盡頭,殊無分別


25.【題組】6. 承上題,老師請同學舉例說明「變」與「不變」的哲理,以及自處之道,下列說明最貼切的是: 
(A)甲生:見異思遷是「變」,莫忘初衷是「不變」,所以應該要堅持初心 
(B)乙生:親友分離是「變」,有得有失是「不變」,所以應努力珍惜所有 
(C)丙生:個體渺小是「變」,宇宙廣大是「不變」,所以應謙遜面對自然 
(D)丁生:物有生死是「變」,生命循環是「不變」,所以應坦然面對死亡


26.

7. 關於〈赤壁賦〉中甲~丁四句寫景文句,依時間先後敘寫,呈現了作者視角的高(仰視)、低(俯視)變化。下列圖表依甲~丁的先後,正確呈現出作者視角變化的是: 甲、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乙、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丙、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丁、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A)  
(B)
(C)
(D)  



27.

8. 〈赤壁賦〉中,多有藉具體物象以闡述抽象情感與哲思之處。下列關於「具體物象」與「抽象情理」的闡述,最恰當的是:



28.9. 「水」、「月」為〈赤壁賦〉一文貫穿首尾的重要意象。下列〈赤壁賦〉中與「水」、「月」相關之文句,說明正確的是: 
(A)「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乃是引用古籍篇章,抒發遊子思鄉之情 
(B)「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乃是借眼前之景,發吟詠之句,卻引發洞簫客之愁思 
(C)「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借古人詩句抒浮雲蔽日之憂,顯示貶謫時仍不忘君 
(D)「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以月之盈虛有時,闡述人生得失無常之理


29.10. 閱讀以下作品,對照〈赤壁賦〉的文句,理解正確的是: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慎〈臨江仙〉)
(A)「滾滾長江東逝水」與「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皆借「水」闡述歷史不斷更迭變化的懷古之思 
(B)「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與「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皆以自然之景物,闡論恆常不變之哲理 
(C)「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與「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皆通過漁樵形象,傳達「出世、不爭」的人生觀 
(D)「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與「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皆抒發看破成敗、達觀自適之情


30.11. 關於「賦」的文體特徵與發展,說明正確的是: 
(A)淵源於《詩經》,取法於《楚辭》,盛行於先秦,而衰亡於明清 
(B)兩漢之賦簡麗、魏晉之賦宏博,反映出兩個時代相異的文學審美觀 
(C)宋代受古文運動影響,賦之創作有偏向散文化趨勢,故有散賦之稱 
(D)介於詩、文之間,魏晉之賦為求敘事流暢、說理明確,並不重視俳偶押韻


31.12. 〈赤壁賦〉中,有實寫眼前景致之文,亦有藉想像以抒發懷抱之筆。下列文句屬於後者的是: 
(A)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B)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C)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D)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


32.13.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關於此段文字的寫作手法,依序應為: 
(A)以物象為比喻以人情為比喻狀寫洞簫聲音以畫面傳達感受 
(B)以畫面傳達感受狀寫洞簫聲音以物象為比喻以人情為比喻 
(C)狀寫洞簫聲音以人情為比喻以物象為比喻以畫面傳達感受 
(D)以人情為比喻狀寫洞簫聲音以畫面傳達感受以物象為比喻


33.14. 〈赤壁賦〉融合宋人記遊文學與說理文章的特點,融記事、抒情、寫景、議論為一爐。下列對於此四種筆法的舉例及說明,正確的是: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為「記事」之筆,點明此遊乃在七月十五月圓之時,良辰美景,洵為至樂 
(B)「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為「抒情」之筆,抒發作者乍聞洞簫樂聲的悲愴感受 
(C)「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為「寫景」之筆,如實刻劃赤壁之自然美景與漁樵生活之自在愜意 
(D)「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為「議論」之筆,論述人生縱有得失榮辱,卻可在當下與自然的互動中,感受生命的快樂 


34.二、多選題
1. 下列各組「 」內的字,意義前後相同的是: 
(A)縱一葦之所「如」/「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B)舉酒「屬」客/舉匏樽以相「屬」 
(C)「扣」舷而歌之/「扣」槃而得其聲 
(D)「方」其破荊州/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 
(E)「固」一世之雄也/我「固」謂不能作苦,今果然


35.2. 下列文句「 」內的詞語,運用正確的是: 
(A)祖母自幼撫養他成人,如今他已能「遺世獨立」自力更生,努力回報親恩 
(B)週年慶期間,百貨公司人潮「不絕如縷」,許多專櫃都創下驚人的業績 
(C)長河浩浩蕩蕩,遠山「鬱乎蒼蒼」,如此雄渾的自然美景,令人讚嘆 
(D)教室裡的同學們「正襟危坐」、鴉雀無聲,正等待老師公布段考成績 
(E)杜甫雖然面對家國離亂,卻仍能「橫槊賦詩」,記述時代的顛沛流離


36.3. 〈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表現出詠嘆自然的感受,下列詩歌亦表現出相同感受的是: 
(A)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C)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D)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E)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37.4. 文章中運用「對比」的技巧,往往能使思想情感表現得更加深刻鮮明。下列關於〈赤壁賦〉中對比手法的說明,正確的是: 
(A)「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通過個體渺小與天地廣大的對比,呈現出生命短促之悲嘆 
(B)「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借由潛蛟與嫠婦之對比,說明二者音樂感受的深淺差異 
(C)「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乃是藉由自然無窮恆久,對比生命之短暫,以興發無常之情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以歷史英雄往昔的得意,對比今日均已消逝,感嘆世事消長盛衰 
(E)「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以水月流逝盈虛的變化,對比山川的不變,闡述達觀自適的哲思


38.5. 下列對聯,所歌詠者為蘇軾的是: 
(A)泥上偶然留指爪/故鄉無此好湖山 
(B)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C)兵甲富於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憂樂關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蘇臺 
(D)以忠愛為心,國步多艱,匡時句出驚風雨/為生民請命,痌瘝在抱,警世詩成泣鬼神 
(E)明月皓無邊,安排鐵板銅琶,我欲唱大江東去/春風睡正美,迢遞珠崖瓊島,更誰憐孤鶴南飛


39.6. 閱讀下列兩則關於蘇軾的評論,內容說明正確的是: 
甲 器識之閎偉,議論之卓犖,文章之雄雋,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為之主,而以邁往之氣輔之。……至於禍患之來,節義足以固其有守,皆志與氣所為也。 (節錄自《宋史.蘇軾傳》) 
乙 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節錄自林語堂《蘇東坡傳》)
(A)甲文評論中的「禍患」,可能是指蘇軾遇「烏臺詩案」而遭貶一事 
(B)甲文評論認為蘇軾在文學與政治上的成就,皆來自於挫折之歷練 
(C)乙文評論主張蘇軾的特別之處,在於其作品流露出智慧與幽默感 
(D)二則評論皆肯定蘇軾的性格,並認為其性格是綜合了不同的優點 
(E)二則評論皆肯定蘇軾在文學上的成就外,於政治上亦卓越並有所成


40.7. 閱讀下文,關於此文內容或寫作手法,說明正確的是: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 (節錄自蘇軾〈後赤壁賦〉)
(A)「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同時運用視覺與聽覺感受,摹寫山川之壯闊 
(B)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可知此文與〈前赤壁賦〉撰文之時序皆屬秋夜 
(C)「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抒發日月永恆,而江山易變之感 
(D)「踞虎豹,登虬龍」藉譬喻以呈現山勢之險和作者冒險攀登的精神 
(E)文中以主客對答的形式,敘寫自然景致之壯美,以及不能盡遊的遺憾 第七課 一、單選題


41.1. 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恫」嚇/「痌」瘝 
(B)「噤」聲/連「襟」 
(C)味「蕾」/「擂」鼓 
(D)「齷」齪/優「渥」


42.2. 下列文句,字形完全正確的是: 
(A)即便處在困扼之中,他仍不顧自身處境,以鏗鏘之詞提出諫言 
(B)面對繁瑣細節,他不厭其煩地一一檢視,誓要完成此嘔心瀝血之作 
(C)與敵軍拉距對峙許久,軍民雖感處境窘迫,仍竭力抵禦,毫不放棄 
(D)醫師從他的咽喉括抹取樣,並詳細詢問病史,終於確認了病灶所在


43.3. 〈扼口〉一文中,作者精於描述身體的生理特徵,也能從生理描寫推展對人生現象的觀察。下列文句,呈現出後者的描述是: 
(A)懸壅垂,小小的葡萄,彷彿有只彈簧裝置其內,在呼吸與吞食間精巧升降 
(B)筆燈往上照,這是顎,口腔的天花板,紅潤的天幕 
(C)扁桃腺,口腔世界的保全系統,以化膿與腫大,暗示感染的劫數 
(D)當牙色偏黃轉而黯淡,我知道這是關於尼古丁的深陷、癮的無可自拔


44.4. 〈扼口〉:「舌上布滿眾多乳突,味蕾萬千,酸甜苦鹹於此共榮。生命的滋味。讚美與咒詛都來自同條舌根,禍端與祝福於此共載,善緣與惡緣從此締結,這是口腔裡最聖潔也最邪惡的一塊肌肉。這裡,有人的挑剔和憎愛,有人的饕餮和品鑑,華麗又齷齪。」關於此段文意,說明恰當的是: 
(A)舌頭慣於貪戀美味,因而時常招致禍端 
(B)舌上布滿眾多乳突,外觀華麗而又齷齪 
(C)舌能品嚐眾多滋味,故能締結許多善緣 
(D)舌能咒詛亦能讚美,呈現出人性之善與惡


45.5. 〈扼口〉:「即使成年,仍厭惡任何器物伸入我的口腔,特別是壓舌板。那鎮壓舌尖的,總顯得暴力,因為舌尖上有憤怒、論斷,也有一支民族的語系。」關於此段文句,下列並非作者所厭惡的事物: 
(A)伸入口腔的壓舌板 
(B)舌尖上的憤怒論斷 
(C)對言論的鎮壓禁絕 
(D)民族語系的消滅


46.6. 〈扼口〉:「我則感到口為人之要。氣息之口,肚腹之口,言語之口。挾喘呼,扼嘴慾,守密情。在這病毒動亂、飛沫都充滿不確定性的時節裡,口更關鍵著一場人類瘟疫。未知的劫難。」關於此段文句,下列並非作者認為「口為人之要」的原因: 
(A)氣息之口可以挾喘呼,可決定存亡 
(B)肚腹之口掌控飲食儉奢,關乎欲望 
(C)言語之口能守密情,扼止病毒動亂 
(D)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都能引發危機


47.7. 〈扼口〉:「我克制脣舌,收闔情緒,在道德與典章間,也在實情與信賴間。」此段文字說明作者在行醫經驗中所面臨的難題是: 
(A)醫病關係中,如實告知病情與顧及病患或家屬情緒的衝突 
(B)健保制度下,醫療經費的限制與顧及醫療品質之間的矛盾 
(C)醫療過程中,病患及家屬的無理取鬧與堅持醫師專業的困難 
(D)現行體制下,醫生與護理人員超時工作與人力短缺的窘境


48.8. 黃信恩〈膚術─誌膚〉:「皮膚儼然是支大軍,在生理上扮演保護、調節、知覺等功用。特別是杜絕病菌、防止水分散失等保護功能。」文中作者以「大軍」來比喻皮膚對於身體防護的生理功用。下列文句,亦使用此方式說明身體部位之「生理功用」的是: 
(A)懸壅垂過後是咽喉,肅穆地扼守口腔最深層 
(B)扁桃腺,口腔世界的保全系統,以化膿與腫大,暗示感染的劫數 
(C)這是懸壅垂,小小的葡萄,彷彿有只彈簧裝置其內,在呼吸與吞食間精巧升降 
(D)臼齒、犬齒、門齒、智齒,或蛀、或闕漏、或結石、或牙斑,齒縫間盡是一則則衛生隱喻


49.9. 黃信恩曾說:「散文是生活的不斷開挖。即使面對類似的主題,也可以用不同角度去感悟,並自生活經驗中不斷地開鑿,找到更深刻的體悟,創作就是一場生命的探索。」關於此段文句,文意詮釋最接近的是: 
(A)文學創作應該要勇於嘗試不同的主題 
(B)從不同角度進行創作能讓生活更豐富 
(C)探索未知的生活才能使創作更具新意 
(D)創作的養分來自於生活中的感悟與探索


50.10. 關於〈扼口〉一文的主旨,說明恰當的是: 
(A)作者透過自身罹病的經驗,同理面對疾病的艱難與痛苦 
(B)「扼口」意為守住嘴巴,旨在陳述不能自由發言的困境 
(C)文中多取材自第一線的經驗,並呈現出對生命艱難的反思 
(D)文中以「嘴巴張開」、「嘴巴閉上」反覆出現,暗指人性反覆無常 二、多選題


51.1. 下列各組「 」中的注音寫成國字後,前後相同的是: 
(A)簡明「ㄜˋ」要/令人「ㄜˋ」腕 
(B)「ㄧㄢ」喉採檢/「ㄧㄢ」ㄧㄢ一息 
(C)「ㄉㄧˋ」造佳績/瓜熟「ㄉ一ˋ」落 
(D)「ㄎㄨㄟˋ」爛之口/「ㄎㄨㄟˋ」不成軍 
(E)言語寒「ㄒㄩㄢ」/「ㄒㄩㄢ」賓奪主


52.2. 〈扼口〉:「懸壅垂過後是咽喉,肅穆地扼守口腔最深層。不容干犯,不允嬉鬧。」此段文字中,作者從咽喉生理的抗拒,寫到病患心理的抗拒。下列能呼應「抗拒」反應的文句是: 
(A)在這病毒動亂、飛沫都充滿不確定性的時節裡,口更關鍵著一場人類瘟疫 
(B)他們鮮少合作,或許在被綁、被制伏之後,只能視口為最後防線 
(C)或許人老了都要守住口,拒插管是最後的防線、最後力薄的抵禦,即使隱含了放棄 
(D)這方寸大的腔室、幾句舌尖話語,竟可啣起紛爭、叼來災禍、吐出悲劇 
(E)總會有些口腔特別窄小,讓我無意間想起。暗去的視野,隱現的構造,似乎都有著堅持


53.3. 〈扼口〉一文中,作者除了描述行醫所見,亦能擬想或同理病患面對疾病時的心理感受。下列文句,可以呈現出作者對於病患心理的擬想或同理的是: 
(A)口腔,這異色而迷亂的天地,唾液於此漫流,食渣於此肥沃,微生物於此繁衍,細菌、真菌,甚或浮游生物,各自伸張生存野心 
(B)他緩緩吐出幾句話後,嘴巴閉上。沉默。與我對望。彷彿閉口以後,腥臭可以緊緊密封,情緒可以靜靜消化 
(C)看著孩子被哄、被騙,才勉強張了小口,我能理解,因為我也曾是那哭鬧抗拒的孩子 
(D)阿嬤始終不知道自己的病,也未曾索問,或許她倦了,疲乏了,痛慣了 
(E)在兒科受訓那陣子,我看過孩子一張又一張的嘴,有人舌頭紅腫,狀似草莓,猩紅熱或川崎症的線索


54.4. 〈扼口〉一文,作者以「嘴巴張開」、「嘴巴閉上」形成寫作的脈絡。關於闡述病患「嘴巴閉上」的書寫,下列屬於作者觀察與思考的是: 
(A)當上住院醫師以來,我曾幾次被要求封口、演練善意的謊言 
(B)我曾閱讀過一篇報導,指出口腔內細菌約略三百多種。原來,我們都含著一個生態,咀嚼一座不安的世界 
(C)厚重紗布層層堆疊,卻難掩潰爛之口─生命美感的要關。他緩緩吐出幾句話後,嘴巴閉上。沉默。與我對望 
(D)即使勉強吃了幾口,便又吐了出來。她開始力抗美食,與肚腹作對 
(E)沒人硬生生扳開她的嘴。她扼住了自己的口,靠著面罩勉強擠壓空氣呼吸。微薄殘喘裡,扼守尊嚴與寧靜。留一口氣回家


55.5. 下列各文句,沒有冗詞、語病的是: 
(A)如果可以選擇,母親寧可自己承擔痛苦,也不願孩子承受任何病痛 
(B)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升溫,他無時無刻時時戴著口罩,以避免病毒藉由飛沫傳染 
(C)面對H1N1的流行,只有努力運動、均衡飲食,就會增強免疫力 
(D)醫師堅持秉持著醫療專業,面對無理取鬧的病患家屬,絲毫不妥協 
(E)雖然病情沉重,但他仍意識清楚地握著親人的手,交代最後的心願


56. 閱讀下列文章,文意理解恰當的是: 
「醫療散文」一詞最早來自焦桐〈臺灣的醫療文選.序〉,文中他指出:「醫療散文是我杜撰的名詞,它自然還不能是一種文類(genre),權且作為一項主題學的研究。」他所謂的醫療散文乃針對醫療行為之書寫,創作者並不限定醫事人員身分。在徐媛綺〈臺灣當代醫療散文研究〉中則主張「醫療散文」的內容應包含施予醫治、接受治療的過程,參與治療的感受。……焦桐以為,醫療散文的語境,往往賦予了疾病某種意義,醫病寫作不僅在於賦予意義(確定疾病的內涵),也在剝除意義(消解疾病的隱語和想像)。醫療行為一旦變成散文,就已經不是從前那件醫療行為了,它使用各種美學手段(如隱喻),和人文的、哲學的、政治、宗教、戰鬥、比較等諸般話語變成眾人凝視的客體,可以說醫療散文是醫療話語更精準,痛苦之描寫獨樹一幟。

【題組】6.
(A)「醫療散文」一詞在焦桐提出時,已經是臺灣散文書寫中的重要文類 
(B)「醫療散文」的創作者包羅廣泛,只要涉及醫療行為之書寫即可屬之 
(C)醫師治療的過程、病患與疾病對抗的歷程,皆可成為醫療散文的書寫材料 
(D)「醫療散文」是以更精準的文學語言,表現對疾病與治療的客觀觀察 
(E)醫療寫作必須如實呈現醫療的過程,並賦與疾病意義,方具有可信度


57.【題組】7. 承上題,文中提到「醫療行為一旦變成散文,就已經不是從前那件醫療行為了……,可以說醫療散文是醫療話語更精準,痛苦之描寫獨樹一幟。」意為醫療散文的書寫,不僅只有醫療知識的書寫,更能描寫生命的痛苦,呈現醫師或病患內心的感受。下列引自〈扼口〉的文句,能表現出此書寫特點的是: 
(A)H1N1新型流感病毒持續橫行,我重複著繁瑣的採檢流程。防護衣、手套、N95口罩、帽套、護目鏡……,防備一層覆上一層 
(B)環照四周,這是齒。臼齒、犬齒、門齒、智齒,或蛀、或闕漏、或結石、或牙斑,齒縫間盡是一則則衛生隱喻 
(C)我曾在愛滋寶寶身上,看見一張鵝口瘡的嘴。白霧病灶散生口腔,開了一口疼痛的豆腐花,後來證實是被念珠菌感染。但寶寶不懂得訴說疼痛,僅能閉口拒絕食物嚥下,薄弱地哭鬧 
(D)一位口腔癌病患和我聊到,他寧可其他器官長癌,也不願口腔長癌。我望著他削去大半的臉頰,盡是皮瓣移植的紋路。那滴著湯汁與血水的病灶,把病痛與折磨襯得鮮明 
(E)氣息之口,肚腹之口,言語之口。挾喘呼,扼嘴慾,守密情。在這病毒動亂、飛沫都充滿不確定性的時節裡,口更關鍵著一場人類瘟疫


58.第八課 一、單選題 1. 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一「晌」貪歡/糧草兵「餉」 
(B)春雨「潺」潺/身體「孱」弱 
(C)驚「濤」裂岸/祝「禱」平安 
(D)羽扇「綸」巾/人「倫」五常


59.2. 關於李清照〈一翦梅〉的詞旨與內容對應的寫作手法,敘述正確的是: 
(A)藉此詞抒發作者在夫妻離別後的深切思念 
(B)上闋以梅花開落之景,呼應詞旨夫妻離別後需堅貞自守的深刻思念 
(C)下闋以流水飄零之景,呼應詞旨並暗喻自己已像落花般失去終身的依託 
(D)這闋詞除以音樂寄寓詞旨,也藉一枝梅花的孤高,印證自己孤芳自賞的性格


60.3. 李煜〈浪淘沙〉:「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關於這段文字所使用的意象,分析正確的是: 
(A)「憑欄」就能遠眺所懷念的故國,作者藉「莫憑欄」暗示自己因懼高而壓抑對故國的愁思 
(B)「無限江山」一語,作者以「江山」表達自己對此地壯闊的山川美景無限的讚嘆 
(C)「流水」、「落花」、「春去」等景,皆是一去不復返,暗示亡失的國家難以恢復的現實 
(D)「天上人間」既回顧淒苦的過往,也對應當前繁華的歡樂,凸顯作者在時間的推移中自立自強的成果


61.4. 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關於這段文字的寫作筆法,分析恰當的是: 
(A)採用倒敘手法,先寫夢醒後寫夢中,對比出自己的悲情 
(B)藉潺潺的雨聲,指出梅雨季節將近,亦反映出國君對農民耕種時節的關心 
(C)藉由聽覺與觸覺落筆,描述在氣溫劇烈的變化下,易使人心生故國情 
(D)以「一晌貪歡」總結自己對過去奢侈浮華的生活,感到無比悔恨


62.5. 關於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周瑜形象」,說明錯誤的是: 
(A)「小喬初嫁,雄姿英發」:顯現其風姿瀟灑且才華令人傾慕 
(B)「羽扇綸巾」:描述其儀容裝束上英姿煥發,呈現其為儒雅將帥 
(C)「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談笑間輕易地殲滅強敵,展現其從容指揮的神采 
(D)「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呈現其壯年外貌早衰且被國君連降三級的悲苦


63.6. 關於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一闋詞的寫作特色,說明恰當的是: 
(A)上闋開頭以遼闊的空間與渺遠的時間落筆,勾勒出塞外戰場的空間感與歷史感 
(B)以「亂、崩、驚、裂、千堆雪」等字寫出赤壁實景,也反映戰爭後的殘破景象 
(C)描摹周瑜的年少得志與功業顯赫,凸顯自己因對外征戰失利而連被貶謫的苦悶 
(D)整闋詞首尾的場景相互呼應,並以自己「灑酒祭月」的曠達與灑脫,收束全文


64.7. 詩詞中常運用意象以表達深刻的情意。關於下列詞句「意象」的運用,說明最適切的是: 
(A)「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透過「春意闌珊」呈現出春天景色衰殘的樣子,亦隱含作者的國仇家恨漸漸衰殘 
(B)「羅衾不耐五更寒」,以「羅衾」的單薄不耐寒,象徵自己成為俘虜後的生活品質,與過去的生活相差甚大 
(C)「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以「雪」帶出氣候的寒冷使江水凍結,隱含作者對世道政局的衰敗,已不抱任何希望 
(D)「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以「錦書」指出自己期望收到丈夫從遠方寄來的書信,以化解思念


65.8. 依據下文,關於「作者的夢想」說明最適當的是:
譬如我想成為一名作家。
曾經每天回家固定寫個幾百字的深思和觀察,密麻的筆墨,慢慢爬出故事來,作家是獨立、個人、安靜、自由,除了自己毫無瓶頸,天馬行空描述自我的心思,手握的筆,向內向外,觀想疾走,無論是什麼方向,它都是純粹。
也許我可以成為一名攝影師。
把玩相機的年齡很早,閱讀攝影名家的作品也從不間斷,常常獨自一人背著相機拍下各種照片,藉客觀的角落傳達內在的情緒,接著整天整夜泡在暗房裡消磨,藉每一分每一寸的明暗層次,推演超現實的情節,來表達實現生命、充滿理想的期待課題。
(節錄自王俠軍〈夢想360度〉)

(A)若不能創作出讓自己心滿意足的作品,作家的夢想就算破滅 
(B)無論是作家或攝影師,都要在生活中逐步積累實踐夢想的能力 
(C)每個攝影師都要經歷在暗房中消磨無數時光,才有機會獲得攝影獎的肯定 
(D)作家的筆與攝影師的相機,均勾勒出自己在面對超現實情節時所遭遇的困境


66.9. 關於下列詞作的寫作特色,說明恰當的是: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蘇幕遮〉)
(A)詞的上闋大量鋪陳秋天的景色,由遠而近的點染出濃厚的秋意 
(B)「黯鄉魂,追旅思」以旅思難以排解,點出主題是因旅行所觸發的故國之思 
(C)「明月樓高休獨倚」化用多重意象,藉此讓抽象的思緒得以具體呈現 
(D)詞的下闋先敘述往事,最後再以夾敘夾議的手法呈現秋日懷鄉的主題


67.10. 下面這闋詞作於蘇軾被貶於黃州後的第三個春天。作者因被誣作詩「謗訕朝廷」而遭御史彈劾,被捕入獄,此即「烏臺詩案」,後又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關於此詞的寫作分析,敘述恰當的是: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
(A)詞作主旨在說明作者因雨而悟,明白要把握時機揮別風雨以迎向陽光 
(B)上闋以「莫聽」二句寫出路中遇雨的實況,以「竹杖」三句寫出雨後的感想 
(C)下闋以「料峭」三句寫出當時的心境,藉「回首」三句寫出雨後放晴的景象 
(D)上下闋的結尾,分別用「誰怕」、「歸去」等詞,暗示作者亟欲辭官歸隱的願望


68.11. 關於李煜的生平及成就,敘述正確的是: 
(A)他是南唐國的開國君主,但在開國未久後即遭宋太祖擊滅,故世稱李後主 
(B)擅長書畫,精通音律,又喜填詞。因大力鼓勵文人填詞,而成亡國主因 
(C)亡國前的詞作,以描寫宮廷的歡樂生活為主,呈現出熱鬧自然的風格 
(D)亡國被俘後的作品,則多描寫亡國之痛,直抒胸臆,哀怨淒絕,開拓詞的境界


69.12. 關於李清照的生平及成就,敘述正確的是: 
(A)號易安居士,兼擅詩文,尤工於詞,詞風以宋室南渡為界,分前、後二期 
(B)前期的詞作多以抒發傷時念舊與懷鄉悼夫的情感為主,風格既蒼涼又沉鬱 
(C)後期的詞風因改嫁趙明誠後,而多寫閨情相思和自然風光,詞風清麗而柔美 
(D)善用白描手法、新奇意象、諧和音律,表達曲折的情感,為豪放詞大家 二、多選題


70.1. 下列「 」中的字,字義前後相同的是: 
(A)雄姿英「發」/野芳「發」而幽香 
(B)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花態柳情,山容水「意」 
(C)此情無「計」可消除/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D)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E)「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


71.2. 古典詩詞中,「水」流動且不復返的特性,經常成為文人筆下用以抒發感懷的材料。關於下列三個文句中所提到的「流水」,分析恰當的是:
甲、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乙、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丙、花自飄零水自流。

(A)甲、乙的「流水」點出即使是英雄豪傑,也要懂得盡情享受難得的春光 
(B)甲、丙的「流水」結合「落花」的意象,象徵美好事物的消逝令人難受 
(C)乙、丙的「流水」點明在歷史的洪流中,無論成就多寡,最後都走向死亡 
(D)三者的「流水」均與人事相互對比,進一步指出時間消逝對作者的影響 
(E)三者的「流水」均隱含盛極必衰的自然哲理,喚醒人們行事應把握時間


72.3. 閱讀下列文字後,關於宋詞中所呈現的色彩,分析正確的是:
     兩宋詞作中的色彩表現,一般為多色系色彩,也有色彩表現較不明顯者。筆者發現,表現出明顯色彩基調的作品,北宋詞有四十五首,南宋詞十八首。在兩宋詞作流露的色彩基調中,均以白色基調為多,分別表現家國之思、人生感懷、愛戀別愁、羈旅思鄉、懷古、節令、詠梅等主題;其次則為紅色基調,主要為北宋詞作,表現人生感懷、愛戀別愁、感時傷春、宴席酬唱等主題;而藍色基調的詞作,則表現家國之思、人生感懷、愛戀別愁、羈旅思鄉、感時傷春、懷古、節令、人物、贈別等主題;偶爾,也出現黃色基調、灰色基調或黑色基調的詞作,表現人生感懷、愛戀別愁、感時傷春、節令等主題;至於紫色基調及褐色基調,於兩宋詞中,均未出現。 (節錄自葉芳妙《兩宋詞的色彩研究─以『宋詞三百首正宗』為例》)
(A)宋詞中展現明顯色彩基調的作品數,北宋詞多於南宋詞 
(B)以愛戀別愁為主題的詞作,可見到紫色與褐色基調的色彩 
(C)以詠梅為主題的詞,因與植物本身的顏色有關,故屬白色基調的創作 
(D)以詞作所用顏色由多至少來計算,兩宋詞的創作主題依序為家國之思、節令與懷古之作 
(E)由紅色基調所創作出的主題來看,兩宋詞人以紅色為創作素材的作法,有極高的共識


73.4. 「對比」在詩詞意象的經營上,常能使讀者思考更深的文意,進而理解其創作的旨趣。下列詞句中「對比意象」的說明,敘述恰當的是: 
(A)「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以「故壘」、「三國周郎赤壁」對比出古戰場之說不可信 
(B)「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以「才下」、「卻上」的上下起伏,對比出自己對丈夫相思之情的無可奈何 
(C)「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以「談笑間」、「灰飛煙滅」對比出政治上只有利益,沒有朋友 
(D)「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藉「天上」、「人間」的對比,點出自己浪擲光陰的悲情苦悶 
(E)「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以夢境中「歡」與現實的「寒」對比。以「貪」自嘲,渴望在夢中多點「歡」,但夢醒後只剩無盡悲涼


74.5. 詞發展至北宋中期以後,開出豪放一派,在以婉約為主的詞作風格中獨樹一幟。下列所錄的宋詞作品,風格屬於豪放派的是: 
(A)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B)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C)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 
(D)花明月黯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E)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75.6. 下列有關「詞」的流變與體製,說明正確的是: 
(A)起源於唐,盛行於宋,因能配合當時流行音樂演唱,稱為曲子詞 
(B)因具有音樂性的特質,故有「樂府」、「詩餘」、「長短句」等別稱 
(C)每首詞都有表示音樂性的詞調,作詞時須依樂譜來填詞 
(D)各詞調的字數、句數、平仄與用韻都有固定格式,不可隨意改換 
(E)以分成兩段為固定格式,作品前段稱前闋或前片,後段稱後闋或後片


76.7. 下列對聯吟詠的對象為「李清照」的是: 
(A)公是孤臣,明月扁舟留句去/我為過客,空江一曲向誰彈 
(B)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C)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裡,文采有後主遺風 
(D)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 
(E)歌吟成史乘,忠君愛國,每飯不忘,詩卷遂為唐變雅/仕隱好溪山,遷客騷人,多聚於此,草堂應作魯靈光


77.8. 關於蘇軾的生平與成就,說明正確的是: 
(A)字子由,自號潁濱遺老,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B)其詩題材廣泛,氣象宏闊,意趣超妙 
(C)其詞擴大意境,開豪放詞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D)思想兼融儒、釋、道,才氣縱橫,書畫藝術亦富盛名 
(E)因「烏臺詩案」遭貶黃州,既是其人生的轉折,亦是文學成就的開端


懸賞詳解

國二自然上第二次

18. 牛頓利用下列哪一項物品,發現太陽光是由多種不同的顏色的光混和而成的? (A)三稜鏡 (B)凸透鏡 (C)平 面鏡 (D)凹面鏡。...

10 x

前往解題

109 年 - 109 新民高級中學 高中部二年級第二次段考國文科#107396-阿摩線上測驗

109 年 - 109 新民高級中學 高中部二年級第二次段考國文科#107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