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摩檸客製化保溫瓶(粉)(藍),歡迎下訂! 前往查看
【站僕】摩檸Morning>試卷(2022/07/21)

教育哲學題庫 下載題庫

111 年 - 111 高等考試_三級_教育行政:教育哲學#109710 

選擇:0題,非選:5題 我要補題 回報試卷錯誤
【非選題】
1.一、起源於希臘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 ,其理念在 1960 年代與 1970 年代的理性主義氣氛中,經過英國教育哲學家赫斯特(P. Hirst)的嚴謹 分析論證後,確立了其作為課程設計的理論基礎。然而,美國教育哲學 家馬汀(J. Martin)嚴厲批判赫斯特的博雅教育觀將容易製造出冷漠的 「象牙塔人」 (ivory tower people);赫斯特其後在 1990 年代轉向社會實 踐取向的博雅教育。請首先說明馬汀批判的「象牙塔人」特性。 (10 分) 其次說明赫斯特晚期的博雅教育觀。 (15 分)

【非選題】
2.二、巴西教育學者弗雷勒(P. Freire)關切社會中不公不義的壓迫現象,強調 藉由教育喚醒人的批判意識,並將這一歷程稱為「意識醒悟」 (conscientizacao) ,亦即使人能知覺到社會、政治和經濟等存在的矛盾, 進而對抗實在界的壓迫。首先,請說明「意識醒悟」的意義。(10 分) 其次,請討論人在接受教育後如何可以從「半未轉移」 (semi-intransitive) 意識,經歷「素樸轉移」 (naïve transitive)意識,再到「批判」 (critical) 意識的開展歷程。(15 分)

【非選題】
3.三、實徵主義(positivism)以自然科學為典範,試圖建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 法則性解釋系統,以對教育現象進行客觀的預測、控制和解釋,建構經 驗分析的嚴密教育學體系,已經在教育科學的發展上取得一定的成果。 但經驗分析取向的教育學,可能導致教育過程流於支離破碎,也可能使 既有的教育體制不當的合理化。請試從經驗分析教育科學之後設理論基 礎進行批判與反思。 (25 分)

【非選題】
4.
四、隨著全球化程度的增加,移民和人員的國際移動日益複雜,不斷增長的族 群多樣性帶給各國決策者各種機遇和挑戰,甚至於許多地區更出現疏離、 不寬容和社會排斥等緊張局勢和動亂。「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 (UNESCO)遂於 2013 年倡議「全民尊重教育」 (Teaching Respect for All) 計畫,並於 2014 年刊行《全民尊重教育實施指引》 (Implementation Guide) , 以提供教育工作者能改變教育中的歧視現象並教導學生學習尊重。

【題組】(1)請首先 分析「尊重」的概念。 (10 分)


【非選題】
5.【題組】(2)其次請根據《全民尊重教育實施指引》中建議的「價值教育」(values education)、 「批判教學論」(critical pedagogy)以及「公民教育」,說明 如何實施尊重教育。 (15 分)

懸賞詳解

國三社會下第二次

43. 2011 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基礎公約在南非召開締約國大會,並達成 2013 年開始執行《京都議定書》第二階 段的承諾和協議等,持續推動減碳行動、關注...

50 x

前往解題

111 年 - 111 高等考試_三級_教育行政:教育哲學#109710-阿摩線上測驗

111 年 - 111 高等考試_三級_教育行政:教育哲學#10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