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年 - 國立新竹女中高一110下學期化學第三次段考(期末考)#110227-阿摩線上測驗
110 年 - 國立新竹女中高一110下學期化學第三次段考(期末考)#110227
3. 某固體溶質 X 之溶解度曲線如附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溶液 P 之重量百分率濃度為 50%
(B)若取 R 溶液 900 克冷卻至 40℃,至多可析出溶質 150 克
(C)20℃時,在 100 克水中加入 50 克溶質 X 會形成過飽和溶液
(D)可將溶液 Q 的溫度升高,使溶液達到飽和
(E)若於 S 的過飽和溶液中加入晶種,溶質將完全析出
4. 近日火紅的漸層飲料,其顏色的主要來源為蝶豆花,蝶豆花泡水後會釋出花青素,
已知蝶豆花水在不同的 pH 值中會具有不同顏色如下表:
羅邏想在試管中由上而下調出紅-藍的漸層飲料,試問應如何調製?
(A)
(B)
(C)
(D)
(E)
10. 下列有關反應熱(ΔH )之敘述,何者錯誤?
(A)反應熱會受到溫度跟壓力的影響
(B)反應熱與反應物和產物的狀態有關
(C)可由 ΔH 大小判斷該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
(D)化學反應的 ΔH 為負值時,反應後周圍溫度會上升
(E) ,△H=-286 千焦,
表示由氫氣與氧氣化合成 1 莫耳水時,會釋放 286 千焦的熱量
*11~12 題為題組題:
羅邏取一新鮮的彩葉草葉片,以逆滲透水洗淨,剪刀剪碎置入研缽中,用杵研磨成泥狀分別置於兩燒杯
中,進行以下兩個實驗。
實驗一:羅邏用滴管吸取約 3 mL 95%酒精置入燒杯中,以玻棒稍加攪拌,使葉片中色素溶入酒精溶液
中,他在 TLC 片的 Z 處點上葉片色素後開始進行薄層層析,圖(一)為實驗前後之比較圖。
實驗二:羅邏取 95%酒精 100 mL 倒入另一燒杯內,置入圓底燒瓶後加熱,其裝置如圖(二)所示。
13. 空氣中存在許多汙染物,其中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為懸浮微粒
(particulate matter,PM) PM 粒徑大小有別,小於或等於 2.5 微米(μm)的粒子,
就稱為 ,通稱細懸浮微粒,實際上相當多的
只有大約 0.1 微米大小
,此種含有
的空氣可稱為下列何者?
(A)真溶液
(B)超臨界流體
(C)固態溶液
(D)懸浮液
(E)膠體溶液
14.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空氣品質準則中訂定,空氣中 的濃度限制為
,
空氣中的
超過這個值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若空氣每立方公尺的質量為 1.25kg,根據 WHO 的準則,空氣中
的濃度限制為多少 ppm?
(A)
(B)
(C)
(D)
(E)
15. 下圖為物質甲和物質乙在溶劑中溫度和溶解度的關係圖,將甲、乙各 10 g 分別溶於 20 ℃、50 g 水中,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有哪些?
Ⅰ、甲為飽和溶液,乙為不飽和溶液。
Ⅱ、甲溶液重量百分率濃度約為 16. 7%。
Ⅲ、將兩杯溶液放入冰箱冷卻至 10 ℃ 時,甲濃度變小,乙濃度變大。
Ⅳ、將乙溶液加熱超過 50 ℃,會有沉澱析出。
Ⅴ、乙物質溶於水中為放熱反應。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E) Ⅴ
21. 工業中常利用水煤氣法製造氫氣,其反應式為 ,
為了分離上述反應中所產生的 CO,會加入下列兩個步驟:
步驟Ι: CO 進一步反應形成 CO2 步驟Ⅱ:利用鹼液吸收 CO2
此反應中物質的相關變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反應中碳發生了還原反應,作為還原劑
(B)反應中水分子失去了電子,進行氧化
(C)使用 1 莫耳的碳完全反應,產生的氣體總共 1 莫耳
(D) 步驟Ι屬於氧化還原反應,步驟Ⅱ屬於酸鹼中和反應
(E)此反應中水蒸氣將碳氧化,水蒸氣為氧化劑
22. 將不同量之甲、乙、丙三物質分別和足量的氧氣混合後燃燒,假設這些反應之反應熱均可完全被25 ℃、100 克的水吸收,各物質的質量與水溫變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上述反應為吸熱反應
(B)上表中的 X 值為 30
(C)甲、乙、丙皆發生還原反應
(D)每克物質所產生之能量大小為甲<乙<丙
(E)將水之起始溫度改為 35 ℃,則個別水溫之上升量會明顯不同
23. 定溫時,1 mol 的 N2(g) 與 1 mol 的 O2(g) 完全反應後,生成 2 mol 的 NO(g),
下圖為該反應能量變化圖,產物的總熱含量比反應物的總熱含量高 Q kJ。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反應的熱化學反應式為 N2(g)+O2(g) → 2NO(g)+Q kJ
(B)此反應的熱化學反應式為 N2(g)+O2(g) → 2NO(g),ΔH=Q kJ
(C)反應後周圍環境的溫度應該會下降
(D)該反應可視為 N2(g)的燃燒反應
(E)若在相同條件下,4 mol 的 NO(g) 反應,
生成 2 mol 的 N2(g)與 2 mol 的 O2(g) 時,則 ΔH=-2Q kJ
24. 把一根鐵絲浸泡在鹽酸水溶液中,鐵絲表面產生氣泡,則下列有關此反應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反應產生的氣體為氯氣
(B)還原劑為 Fe
(C)氧化劑為
(D)反應後鐵絲質量減輕
(E)反應後產生的氣體有可燃性
26. 人體的血紅素中含有 ,若誤食亞硝酸鹽,會導致血紅素中的
轉化成
而中毒,
服用維生素 C 則可解毒。下列相關的敘述中,哪些正確?
(A)亞硝酸鹽作為還原劑
(B)維生素 C 作為還原劑
(C) 為氧化劑
(D)在中毒的反應中,亞硝酸鹽會失去電子
(E)在解毒的反應中,維生素 C 會失去電子
27. 市面上有一種可重複使用的暖暖包(如下圖所示),裡面含有醋酸鈉溶液,使用時只要折壓金屬片,
粗糙的凹痕會誘發醋酸鈉晶體析出,因而放出熱量。當不再放出熱量時,可以利用水煮或微波加熱
的方式,使暖暖包內醋酸鈉再度溶解,故而能重複使用。
根據上述內容,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暖暖包內的醋酸鈉溶液為過飽和溶液
(B)折壓金屬片時,粗糙的凹痕有類似晶種的效果
(C)醋酸鈉溶解的過程為放熱反應
(D)當折壓金屬片時,原本溶於溶液中的醋酸鈉會全部析出
(E)暖暖包中的醋酸鈉在結晶時,溶液的濃度不變
29. 光化學煙霧是汽機車引擎大量排放氮氧化物(NOx)至大氣,經光化學反應後所致。
已知 NOx所涉及的化學反應如下:
下列相關敘述,哪些正確?
(A)二氧化氮溶於水,水溶液呈鹼性
(B)上述反應產生的臭氧乃由氧氣轉化而成
(C)上述反應產生的臭氧有助於修補臭氧層破洞
(D)一氧化氮總熱含量高於氮氣和氧氣的總熱含量
(E)可藉由加裝汽機車觸媒轉化器來降低光化學煙霧的汙染現象
33. 針對臺灣多溼的環境,國內部分冷氣機有光觸媒及奈米銀等抗菌裝置,以達到清淨空氣、有效抗菌
的目標。
奈米光觸媒的作用原理是奈米尺寸二氧化鈦具有半導體的性質,以紫外線照射奈米級的二氧化鈦能
激發電子,電子會從價帶躍遷至傳導帶,因而產生電子與電洞對。
電洞會和二氧化鈦表面上的水分子反應生成氧化性很高的氫氧自由基(.OH),電子則會和氧分子
結合形成超氧陰離子( ),活潑的氫氧自由基和超氧離子可以把有機物分解,變為二氧化碳和
水,因而達到淨化效果。
銀是一種貴重金屬,在十九世紀初期,被廣泛地做為抗菌材料,現今奈米銀的抗菌原理是奈米化的
銀顆粒在潮溼環境中會釋放出帶正電的銀離子,當正電的銀離子接觸到帶負電的細菌細胞後,會因
為銀離子與其蛋白質上的硫醇基的特異性結合,有效地刺穿細胞壁與細胞膜外表,進一步使細菌細
胞因蛋白質變性,而無法呼吸、代謝和繁殖,直至死亡,達到滅菌效果。結合奈米光觸媒及奈米銀
於家電產品,可以有效發揮抗菌的功能。
根據上文,有關二氧化鈦光觸媒與奈米銀抗菌的敘述,下列哪些正確?
(A)奈米銀可視為一種奈米光觸媒
(B)奈米光觸媒必須在有紫外線光源下才能進行殺菌,而奈米銀抗菌不需要光源即能殺菌
(C)奈米級銀顆粒有抗菌作用,而銀離子溶液沒有抗菌效果
(D)二氧化鈦光觸媒進行殺菌時,因二氧化鈦為反應物,當二氧化鈦用盡時,需更換新的二氧化鈦
(E)奈米銀抗菌原理主要是破壞細菌體內的新陳代謝而達到滅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