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ce lai>試卷(2023/01/06)

國二歷史上第一次題庫 下載題庫

無法測驗完立即知道正確答案,需要等候一段時間。

111 年 - [無官方正解]國中社會考試卷:歷史151-200#112845 

選擇:30題,非選:0題
立即測驗 
我要補題 回報試卷錯誤
1.151. 清朝中葉開始,清政府對於貿易設下許多限制,導致歐洲國家不滿,其中「甲」最早 以武力強迫中國取消貿易限制。文中所提及的「甲」應為下列哪個國家?
(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德國


2.152. 清朝初期,政府原設有多個通商口岸,直到乾隆年間,規定外商僅能在廣州進行貿易。 其主要原因為下列何者?
(A)學習日本鎖國以維護國家安全
(B)為了維持治安與方便管理外商
(C)外國商人壟 斷絲綢與瓷器市場
(D)基督教傳教士迫害中國道教徒


3.153. 18 世紀開始,歐洲國家的生產技術產生重大變革,機器大量製造產品。當時某國為了 拓展市場進行貿易,陸續遣使與中國政府交涉。上述國家應是指下列何者?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法國
(D)英國


4.154. 18 世紀末,英國將大量的鴉片傾銷至中國,導致中國人的健康受到影響,白銀也大量 外流,清廷決定派遣官員前往廣州查禁鴉片。上述官員應為下列何者?
(A)沈括
(B)朱熹
(C)林則徐
(D)徐光啟


5.155. 清廷官員林則徐強制沒收、銷毀商品的行動損害英國利益,加上為了解決中國所設下 的貿易限制,清英雙方爆發戰爭。上述戰爭應為下列何者?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6.156. 1840 年,清英爆發戰爭,清廷戰敗,與英國簽下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上述條約應 為下列何者?
(A)《馬關條約》
(B)《南京條約》
(C)《辛丑和約》
(D)《尼布楚條約》


7.157. 鴉片戰爭後,英國要求清廷開放五個通商口岸如附圖,根據內容判斷,甲、乙、丙、 丁、戊分別為下列何者?
(A)上海、寧波、廈門、廣州、福州
(B)福州、廈門、廣州、上海、泉州
(C)泉州、福 州、上海、寧波、廣州
(D)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


8.158. 附圖為清朝時期中國、印度、甲國間形成的三角貿易,甲國商人自中國購買大量茶葉, 並從殖民地輸出某種商品到中國。關於上述的甲國與某種商品分別為下列何者?
(A)英國、鴉片
(B)英國、蔗糖
(C)法國、鴉片
(D)法國、蔗糖


9.159. 附圖是清廷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的續約後發生的情況,根據內容判斷,這是英國 取得的何種特權?
(A)設立租界
(B)協定關稅
(C)領事裁判權
(D)片面最惠國待遇


10.160. 附圖是清廷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的續約後發生的情況,根據內容判斷,這是英國 取得的何種特權?
(A)設立租界
(B)協定關稅
(C)領事裁判權
(D)片面最惠國待遇


11.161. 中國部分官員在英法聯軍和鎮壓太平天國中,見識到西方的船堅砲利,因此推動改革, 企圖富國強兵。上述改革應是指下列何者?
(A)大化革新
(B)明治維新
(C)洋務運動
(D)立憲運動


12.162. 清英在鴉片戰爭後簽訂條約,條約內容中清廷將某地割讓給英國,該地為下列何者?
(A)臺灣
(B)香港
(C)澳門
(D)上海


13.163. 19 世紀中期,中國在列強的壓力下,開始推動自強運動,關於上述的改革,下列敘述 何者錯誤?
(A)清廷在鴉片戰爭戰敗後開始推動
(B)引進西方的技術,又稱洋務運動
(C)主要推動 者包括李鴻章和曾國藩
(D)過程缺乏完整計畫,成效有限


14.164. 道光年間曾有一人在長江流域建立政權與清朝對抗,並自稱天王,施行政教合一。該 政權應為下列何者?
(A)鄭氏政權
(B)太平天國
(C)義和團
(D)倭寇


15.165. 在列強的壓力下,東亞各國展開改革,日本因為某國家的武力脅迫而開港通商,並展 開一系列的改革,上述國家應為下列何者?
(A)美國
(B)英國
(C)德國
(D)西班牙


16.166. 日本受到西方列強的武力威脅下,天皇開始一系列的西化改革,包括實行君主立憲制、 建立現代化軍隊等。上述改革應為下列何者?
(A)立憲運動
(B)大化革新
(C)百日維新
(D)明治維新


17.167. 日本明治天皇為了富國強兵,在國內推動一系列的西化改革。下列何者並非此次改革 的內容?
(A)建設現代化軍隊
(B)推動義務教育
(C)實施君主立憲
(D)遷都大阪


18.168. 中國某一時期,各國皆可在中國境內設立工廠,這對當時中國的傳統手工業與新興工 業造成嚴重打擊。上述現象與下列何者最有關連?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百日維新
(D)工業革命


19.169. 1894 年,清帝國與日本因為某地區的問題而爆發戰爭,最終中國戰敗,中日兩國簽訂 條約。上述地區應為下列何者?
(A)琉球
(B)臺灣
(C)朝鮮
(D)緬甸


20.170. 1895 年,臺灣經歷了一場政權轉移,由清帝國的統治,轉變成由日本統治。促成上述 轉變的主因為下列何者?
(A)英法聯軍
(B)八國聯軍
(C)鴉片戰爭
(D)甲午戰爭


21.171. 來臺灣讀歷史研究所的喬丹和同學玩「快問快答」遊戲,他抽到的題目是哪一事件發 生在 1890 年以後,正確的答案為下列何者?
(A)簽訂《南京條約》
(B)簽訂《馬關條約》
(C)推動明治維新
(D)發生牡丹社事件


22.172. 19 世紀末,清帝國因為戰爭失利,導致列強進一步瓜分中國,而清廷卻無力阻止。上 述戰爭應是指下列何者?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23.173. 甲午戰後,許多知識分子體認到必須在制度面上革新,才能夠救亡圖存。上述革新應 為下列何者?
(A)庚子後新政
(B)立憲運動
(C)自強運動
(D)戊戌變法


24.174. 附圖是中國某一時期出現的標語,該標語的出現,導致何種事件的發生?
(A)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B)英法聯軍攻入北京
(C)太平天國進攻北京
(D)八國聯軍攻 陷北京


25.175. 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宗教團體在北京對外國人各種燒殺擄掠,清廷非但不制止,還火 上加油,公然向各國宣戰。關於上述,下列何者正確?
(A)該宗教團體為太平天國
(B)促使八國聯軍攻陷北京
(C)戰後簽訂《南京條約》
(D) 戰後清廷推動戊戌變法


26.176. 義和團之亂導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清廷派李鴻章與各國議和,簽訂條約並支付巨額 賠款。上述條約應是指下列何者?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辛丑和約》
(D)《尼布楚條約》


27.177. 慈禧太后在八國聯軍之役後,為了維護政權,開始實施改革,上述改革應為下列何者?
(A)庚子後新政
(B)戊戌變法
(C)百日維新
(D)自強運動


28.178. 八國聯軍之際,俄軍進入中國東北,後拒不撤兵,日本對東北早有野心,因此發動對 俄國的戰爭,最終日本獲得勝利。上述戰爭對中國帶來的影響為下列何者?
(A)加開通商口岸
(B)承認朝鮮獨立
(C)改革政府體制
(D)首都北京淪陷


29.179. 1904 年,日本和俄國爆發戰爭,結果日本獲勝。這場戰爭讓中國朝野人士認為是立憲 打敗了專制的,因此紛紛要求政府進行改革,上述改革為下列何者?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百日維新
(D)立憲運動


30.180. 附圖為清末一位官員與知識分子的談話。根據內容判斷,這情況應是發生在哪場改革 運動?
(A)自強運動
(B)百日維新
(C)立憲運動
(D)庚子後新政


懸賞詳解

國二社會下第一次

※題組:圖(六)、圖(七)、圖(八)分別是清末三個不同時期的對外通商港口。請問:【題組】34.由圖(七)演變到圖(八),滿清政府如何進行回應? (A)仍以天...

50 x

前往解題

111 年 - [無官方正解]國中社會考試卷:歷史151-200#112845-阿摩線上測驗

111 年 - [無官方正解]國中社會考試卷:歷史151-200#11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