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購】摩檸客製化保溫瓶(粉)(藍),歡迎下訂! 前往查看
蝦皮:警察法規白話解題>試卷(2023/01/18)

教甄◆教育專業科目題庫 下載題庫

112 年 - 銘傳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檢期末模擬考_寒假衝刺營:教心1-50#112991 

選擇:50題,非選:0題
立即測驗 
我要補題 回報試卷錯誤
1.1. ()國內外有關青少年形式運思能力的研究發現,下列何者較為正確?
(A)國內許多國中生仍無形式運思能力
(B)青少年運思能力不受文化影響
(C)形式運思能力在大學就停止發展
(D)有形式運思能力的青少年其父母管教大多屬於放任型


2.2().佩辰進入高中後開始顯現「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請問下列何者是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特徵?
(A)傾向於對小事情反應過度
(B)對可能被人拒絕過分敏感
(C)誇張地顯示自己的重要性
(D)敏感多疑、嫉妒、不信任人


3.3()下列哪一個理論描述青少年時期在發展過程中,心理的重要危機為 「我是誰」?發展 順利即對自己產生「忠誠」的美德。
(A)賽爾門(R. Selman)的社會認知理論
(B)奧蘇貝爾(D. P. Ausubel)的衛星理論
(C)艾瑞克森(E. Erikson)的心理社會理論
(D)安娜佛洛伊德(A. Freud)的精神分析論


4.4().文華和明美為了「母親是否可以為了自己的小孩而偷竊」爭論不已。 文華認為法律是在 保障大多數人的權益,如果每個人都這麼 做,法律對人民就沒有約束力。但明美認為, 身為母親應該 盡最大的力量來保護子女,若母親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將會受到 社會的指責。明美可能是處於基里艮(C. Gilligan)道德發展理論的 哪一個階段?
(A)個人生存的道德(morality as individual survive)
(B)自我犧牲的道德(morality as self-sacrifice)
(C)互惠的道德 (morality as mutuality)
(D)均等的道德 (morality as equality)


5.5()八歲的阿明是一個處於具體運思期的兒童,他的哥哥大華則是屬於 形式運思期的青少年。根據皮亞傑(J. Piaget)的理論,大華與阿明 認知能力最明顯的差異為下列何者?
(A)同化(assimilation)
(B)保留(conservation)
(C)質性差異(qualitative difference)
(D)假設演繹推理(hypothetical-deductive reasoning)


6.6()根據柯柏格(L. Kohlberg)的道德發展層次,下列哪一層次已達自律期?
(A)相對功利取向
(B)尋求認可取向
(C)普遍原則取向
(D)順從法規取向


7.7(). 有關青少年自我概念的陳述,下列何者較佳?
(A)以建立生理自我為主
(B)無明顯性別差異
(C)理想自我與真實自我同步一致
(D)自我概念趨向主觀信念


8.8()皮亞傑(J.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所受到的主要批評為何?
(A)難以解釋認知結構中量的改變
(B)低估青少年期的形式運思能力
(C)將認知發展階段的順序倒置
(D)低估兒童期的認知思維能力


9.9().有國小五年級學生家長建議老師在課堂中加強道德議題的教學,將 學生道德發展提升至「後習俗道德期」(postconventional level of morality)。假如你是該老師,根據柯柏格(L. Kohlberg)道德發展理論, 應該怎麼對家長說明才正確?
(A)學生上了國中,才能達到「後習俗道德期」
(B)五年級學生很難達到「後習俗道德期」的水準
(C)兒童道德認知發展宜遵循自律而後他律的原則
(D)研究顯示,大部分學生在五年級已進入「後習俗道德期」


10.10().佛洛伊德(S. Freud)與艾瑞克森(E. Erikson)等人之精神分析理論特別注 重下列何者對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
(A)潛意識作用
(B)趨避衝突
(C)認同作用
(D)本我需求的滿足


11.11().筱雯聽到媽媽對她說:「妳讓我很失望!」筱雯很怕失去媽媽對她的信任, 接連幾週特別循規蹈矩。筱雯的道德思考符合柯柏格(L. Kohlberg)的道德 發展理論的哪一階段(level)?
(A)避罰服從取向
(B)相對功利取向
(C)尋求認可取向
(D)遵守法規取向


12.12().下列何者提出「心理社會理論」(psychosocial theory),強調社會環境對兒 童人格發展的重要性?
(A)皮亞傑(J. Piaget)
(B)弗洛伊德(S. Freud)
(C)艾里克森(E. Erikson)
(D)柯爾伯格(L. Kohlberg)


13.13()依皮亞傑(J. Piaget)的看法,不管狗為何種顏色或品種,兒童都知道那是狗, 這是何種認知的功能?
(A)組織
(B)同化
(C)調適
(D)平衡


14.14()有關「近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之敘述,以下何者有誤?
(A)指的是成人未來潛能所能發展的最大區域
(B)它可以依靠成人、教師或同儕的鷹架支持得到發展
(C)瞭解個體過去發展狀況與未來潛能,藉以決定目前發展方向
(D)介於個體能力所能達到的水平與他人協助後可能達到的水平之間


15.15()在青少年時期,個體對自我概念的描述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愈來愈具有 什麼特性?
(A)抽象的特性
(B)未分化的特性
(C)不實際的特性
(D)自我中心的特性


16.16()根據皮亞傑(J. Piaget)的觀點,青少年是透過哪兩種基本認知歷程來建構對 周圍環境的理解?
(A)基模(scheme)與組織(organization)
(B)平衡(equilibration)與運思(operation)
(C)守恆(conservation)與分類(classification)
(D)同化(accommodation)與調適(assimilation)


17.17()王大華在國中時期每天都跟朋友鬼混,根本沒想過未來要何去何從。他在 高中遇到 一位非常關心他的老師,常常開導他「少不更事,老大徒傷悲」 的道理,於是他打定主意要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他看了很多書,聽了不 少演講,最後決定以這位老師 為榜樣,作為人生的努力方向。王大華 經歷了何種自我認同的發展歷程?
(A)混淆、迷失、定向
(B)迷失、追尋、定向
(C)追尋、迷失、定向
(D)迷失、混淆、定向


18.18()國二的小華平常喜歡佔同學便宜,為了改變小華這個不好的習慣,根據柯 柏格 (L. Kohlberg)的觀點,以下哪一種是較佳的方式?
(A)將小華轉介到輔導室進行輔導
(B)協助小華與同儕進行互動 與協調
(C)由老師對小華進行較為緊密的管控
(D)找小華的爸媽到學校簽訂 不再犯契約


19.19().根據艾瑞克森(E. Erikson)的看法,下列何者是國小學童的心理社會危機?
(A)自動自發對退縮愧疚(initiative versus guilt)
(B)友愛親密對孤獨疏離(intimacy versus isolation)
(C)勤奮進取對自貶自卑(industry versus inferiority)
(D)自主行動對羞愧懷疑(autonomy versus shame and doubt)


20.20()動態評量(dynamic assessment)著重評量學習歷程與認知改變,並強調與受 試者的 互動,融合教學與評量。動態評量主要以下列哪一種理論為基 礎?
(A)皮亞傑(J.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
(B)班都拉(A. Bandura)的社會學習論
(C)維高思基(L. Vygotsky)的認知發展論
(D)艾瑞克森(E.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論


21.21()張老師的班級有許多不同族群背景的學生。下列哪一種班級經營的作法較 不適當?
(A)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兼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
(B)上課時可以採用異質性分組的合作學習方式
(C)為各種族群背景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班級常規
(D)增加對不同文化的理解並提升多元文化知能


22.22().根據艾瑞克森(E.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青年期發展順利者的主要 特徵是什麼?
(A)成就感
(B)親密感
(C)安全感
(D)自我統合


23.23().馬西亞(J. Marcia)主張青少年應達成的認同狀況,下列何者較正確?
(A)正經歷認同危機,並主動提出問題尋找答案
(B)對自己的狀況似乎瞭解,但是並未做全盤掌握
(C)尚未想到或解決認同問題,也未能確定生活的方向
(D)已解決自己的認同危機,並參與及履行特訂的目標、信念與價值


24.24().根據皮亞傑(J. Piaget)的觀點,青少年在同儕間產生密切互動與合作,因而 發展出下列哪一項道德?
(A)生存道德(survival morality)
(B) 自律道德 (autonomous morality)
(C)習俗道德(conventional morality)
(D) 他 律 道 德 (heteronomous morality)


25.25().小華遵守社會規範,認定規範中的規定是不能變更的。依柯柏格(L. Kohlberg) 的看法,他的道德發展屬於哪一個階段?
(A)相對功利取向
(B)尋求認可取向
(C)遵守法規取向
(D) 普 遍 倫理取向


26.26()根據教育心理學研究,關於自我概念與自尊的描述,下列何者比較適當?
(A)自尊在青少年階段沒有性別差異
(B)自我概念與自尊會隨年齡增加而逐漸上升
(C)自我概念是指對自我的評價而產生的情感反應
(D)同樣能力的學生在普通班比在資優班有更高的能力自尊


27.27().有關倫理學與道德教育的陳述,下列何者正確?
(A)德行論只有儒家在提倡,西方並不認同
(B)效益論又稱為義務論,重視行為的動機而非結果
(C)柯柏格(L. Kohlberg)提出道德發展論,強調道德發展有其階段性
(D)義務論者主張,道德因文化或社會的不同而異,所以沒有普遍的道德 標準


28.28().下列哪一個描述符合特質論(trait-factor approach)的生涯發展觀點?
(A)只要我想要當個好老師,不論我原先是個怎樣的人,動機會決定一切
(B)中學老師有很多種可能,不論哪一種人,只要夠努力都會是個好老師
(C)要當好中學老師一定要有某些特質,我相信自己的性向可以讓我當個 好老師
(D)好老師有很多種,不論我的特質是否適合,工作磨練會讓我成為一個 好老師 100 青少


29.29().高二的蓉蓉認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根據柯柏格(L. Kohlberg)的道德認 知發展論,蓉蓉的看法是屬於下列何者?
(A)相對功利取向(instrumental-relativist orientation)
(B)遵守法規取向(law and order orientation)
(C)社會契約取向(social contracts orientation)
(D)普遍倫理取向(universal principle orientation)


30.30().下列何者是自我統整(self-identity)較差的青少年,在道德發展方面較會產 生的現象?
(A)較少的關懷行為
(B)較少的抗拒行為
(C)較多的自重行為
(D)較多的內控行為


31.31().小華搭捷運時遇到一位老婆婆,他趕緊讓座,因為他怕同車廂的乘客會罵他沒有愛心。小華的道德認知較符合柯柏格(L. Kohlberg)道德發展理 論的哪一個階段?
(A)尋求認可
(B)相對功利
(C)避罰服從
(D)社會法制


32.32().老師使用小老師制度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做法比較接近下列哪一 個概念的 應用?
(A)行為塑造(shaping)
(B)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
(C)前導組體(advance organizer)
(D)可能發展區(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33.33()下列何者比較接近「大魚小池效應」(Big-Fish-Little-Pond Effect)的涵意?
(A)大型學校的學生,可能會有比較好的成就
(B)彼此競爭時,比較弱小者,其自我概念將會下降
(C)比較小型的學校僅能提供有限的機會供學生發展自我概念
(D)相對於明星學校,在一般學校求學的孩子會有比較好的自我評價


34.34().根據艾瑞克森(E. Erikson)的觀點,教師應如何幫助十歲的小強成功地解決 其主要的 發展危機?
(A)鼓勵他嘗試各種生涯選擇的可能性
(B)協助他得到成功完成各種工作的經驗
(C)給予他嘗試獨立完成各種工作的機會
(D)對他的各種需求給予適當且立即的回應


35.35()主張社會文化對青少年的認知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者是下列哪一位?
(A)基汀(D. Keating)
(B)皮亞傑(J. Piaget)
(C)賽爾門(R. Selman)
(D)維高思基(L. Vygotsky)


36.36().青少年可以開始運用抽象、邏輯的思考進行對事物的推理或判斷,這是 屬於皮亞傑(J. Piaget)認知發展理論的哪一個階段?
(A)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stage)
(B)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stage)
(C)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D)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37.37().連老師問國二的梅芬為何信奉某一宗教?梅芬回答說:「我的父母是該教的教徒,所以我也是該教的教徒。」試問梅芬對宗教理念的統合狀態 (identity status)屬於下列何者?
(A)迷失型統合
(B)早閉型統合
(C)未定型統合
(D)定向型統合


38.38().柯柏格(L. Kohlberg)認為協助青少年道德發展最關鍵的社會經驗是下列哪 一項?
(A)實地操作的機會
(B)同理關懷的機會
(C)角色取替的機會
(D) 觀 摩 學習的機會


39.39().根據柯柏格(L. Kohlberg)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若高一的小華覺得世俗判 斷善惡標準應以社會契約和法律多樣性利益價值為主,那他具備的道德 階段是下列何者?
(A)價值觀念建立
(B)相對功利導向
(C)法治觀念導向
(D)順從權威導向


40.40().國二的教師發現班上成績較好的學生,會發展一些口訣或重點來幫助其他 同學,而同學也很快地就掌握到學習的要領。此過程符合下列哪一位學者 所提出之觀點?
(A)貝克(A. Beck)經驗主義與驗證作用
(B)皮亞傑(J. Piaget)調適作用與同化作用
(C)瑞格爾(K. Riegel)辯證思考與調適作用
(D)維高思基(L. Vygotsky)鷹架作用與內化作用


41.41().關於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的比較,下列何者正確?
(A)生手教師比專家教師更能善用教學策略
(B)生手教師與專家教師解決問題的效率相同
(C)專家教師較生手教師更能對教學進行反思
(D)專家教師和生手教師在專業素養上沒有差別


42.42().維高思基(L. Vygotsky)強調下列何者是影響認知發展的重要因素?
(A)社會文化
(B)生理成熟
(C)道德發展
(D)人格特質


43.43().教育部為了宣揚「孝道」,將每年八月的第四個周日訂為「祖父母節」, 希望藉此強化祖孫間的親情互動。這種將「孝道」與日常生活行為連結的 方式,較接近下列哪一種倫理學的訴求?
(A)德行論
(B)義務論
(C)效益論
(D)正義論


44.44().當青少年遇到一個新的情境,原有認知結構不能適合環境要求時,他只能 改變已有的認知結構,以符合環境的要求。這是皮亞傑(J. Piaget)認知發 展理論中的哪一種心理歷程?
(A)基模(schema)
(B)同化(assimilation)
(C)平衡(equilibration)
(D)調適(accommodation)


45.45().根據馬西亞(J. Marcia)的觀點,下列何者對青少年而言是最不成熟的統合 狀態?
(A)迷失型
(B)早閉型
(C)未定型
(D)定向型


46.46().在青少年發展過程中,需要對宗教信仰、性倫理、人生價值等作各種選擇, 否則會形成負向的自我認定(negative identity)。這是下列哪一位學者所提出 的理論?
(A)葛拉瑟(W. Glasser)的現實治療理論
(B)佛洛依德(S. Freud)的精神分析理論
(C)柯柏格(L. Kohlberg)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
(D)艾瑞克森(E.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47.47().根據艾瑞克森(E. Erikson)的觀點,下列哪一種情況最有可能在個體社會發 展歷程中 造成「不信任」的發展危機?
(A) 3 歲的幼兒常因尿褲子而遭受母親的責罵
(B) 9 歲的小學生常因成績不佳而遭受父親的責罰
(C)父親強迫 5 歲的兒子去補習,希望日後兒子能進資優班
(D) 6 個月大的嬰兒吸吮安撫奶嘴時,常被姊姊抽出而大哭


48.48()根據皮亞傑(J. Piaget)的觀點,有關物體恆存(object permanence)概念的描 述,下列何者正確?
(A)物體恆存概念開始出現在具體運思期
(B)物體恆存概念的出現,是因為兒童已經具備抽象思考能力
(C)具有物體恆存概念的嬰兒,不會因為某物體在他面前消失,就認為它 不存在
(D)物體恆存概念指的是物體某方面的特徵,將不因其另方面特徵的改變 而改變


49.49().黃老師是一位十分支持「女性主義關懷取向」教育觀的男老師。下列何者 最能反映 他的觀點?
(A)協助學生正確運用理性,並發展正義的美德
(B)引導學生瞭解他人的感覺和經驗,同時幫助他人
(C)努力建立客觀無私的標準,相同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D)監督學生的行為表現,是否能導致「善」與「快樂」


50.50().趙老師認為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學校應每週推行不同的中心德目,以強化學生的品格。趙老師的觀點與下列何者最為接近?
(A)德行倫理學
(B)關懷倫理學
(C)正義倫理學
(D)效益論倫理學


懸賞詳解

國一公民下第三次

42.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之規定,公共停車場應設置行動不便之身心障礙者專 用停車位,打造身心障礙者的友善環境。請問政府這項措施應屬於...

10 x

前往解題

112 年 - 銘傳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檢期末模擬考_寒假衝刺營:教心1-50#112991-阿摩線上測驗

112 年 - 銘傳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檢期末模擬考_寒假衝刺營:教心1-50#112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