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週邊商品-保溫瓶圖片票選活動 part2】只要填寫就能獲得1000Y,結束時間 2023/03/27 11:59:59。 前往查看
【站僕】摩檸Morning>試卷(2017/01/18)

國三歷史下第三次題庫 下載題庫

無法測驗完立即知道正確答案,需要等候一段時間。

102 年 - [無官方正解]2013屏東縣縣立中正國中九年級102 下學期歷史第三次段考(期末考)#59602 

選擇:40題,非選:0題
立即測驗 
我要補題 回報試卷錯誤
1.1.( )代表臺灣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主要有下列哪幾處? (甲)長濱文化 (乙)十三行文化 (丙)卑南文化 (丁)圓山文化 (戊)大坌坑文化 
(A)甲乙丙 
(B)乙丙丁 
(C)乙丙戊 
(D)丙丁戊。


2.2.( )十二世紀時,已有漢人移居澎湖;十三世紀後期,中國政權在澎湖設官管理,這時的政府是下列何者?     
(A)元政府 
(B)明政府 
(C)清政府 
(D)宋政府。


3.3.( )臺灣人習慣將水泥稱為「紅毛土」、火柴稱為「番仔火」,此外如番茄等名稱的由來,都與十七世紀時占領臺灣南部,而後統治全臺的哪一個國家有關? 
(A)葡萄牙 
(B)荷蘭 
(C)西班牙 
(D)日本。


4.4.( )鄭氏治臺時期,曾將臺灣西部劃分為「天興縣」與「萬年縣」兩個行政區域。此兩個行政區域是以何處為分界點? 
(A)臺南 
(B)臺中 
(C)南投 
(D)嘉義。


5.5.( )大約在十八世紀前半葉,臺灣開始出現類似行會組織的「郊」。例如:「北郊」、「南郊」、「米郊」、「糖郊」等。行會組織的出現說明了當時社會的情況如何? 
(A)農業發達 
(B)商業興盛 
(C)政治勢力強大     
(D)社會安定。


6.6.( )清領時期,臺灣相繼發生朱一貴、林爽文和戴潮春三次大規模的事件。請問:這三者的共同特點為何?     
(A)皆導因於統治者對原住民的壓迫 
(B)皆以反對渡臺禁令為主要訴求 
(C)皆為爭奪商業利益而起 
(D)背景因素皆為官逼民反。


7.7.( )清領前期臺灣的宗族組織主要可分為「唐山祖」與「開臺祖」,下列關於祭祀「唐山祖」的敘述何者有誤?     
(A)通常不一定有血緣關係 
(B)通常是同姓的移民 
(C)主要是祭祀來臺的祖先及其後代 
(D)主要是初期來臺的移民。


8.8.( )日本統治時期,各地武裝抗日事件不斷發生,其中規模較大並且利用宗教名義鼓動抗日力量的事件為何?     
(A)苗栗事件 
(B)西來庵事件 
(C)霧社事件 
(D)朱一貴事件。


9.9.( )清代臺灣的建省與割讓,分別與哪次戰爭有關? 
(A)中法戰爭、甲午戰爭 
(B)甲午戰爭、二次大戰 
(C)英法聯軍、中法戰爭 
(D)英法聯軍、一次大戰。


10.10.( )日治前期,總督府對於臺灣的農業經濟政策,偏重於哪兩項農產品的生產? 
(A)菸草、茶葉 
(B)蔗糖、稻米 
(C)香蕉、番薯 
(D)西瓜、鳳梨。


11.11.(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在教育政策方面,主要採取何種原則以貫徹殖民政策? 
(A)強制入學 
(B)人人平等     
(C)差別待遇、隔離政策 
(D)義務教育。


12.12.( )依萍遊歷臺南,當她參觀安平天后宮時,發現旅遊指南上寫著那裡曾經是安平公學校,以教導「國語」為主。請問:指南中所謂的「國語」指的應為何者? 
(A)日語 
(B)英語 
(C)荷蘭語 
(D)西班牙語。


13.13.( )歷史老師說道:「經過這件事情之後,西域地區的音樂、繪畫、佛教、雜技、食物等陸續傳入中國,不但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也使東西文化的交流更為頻繁。」老師所提的應該是哪件事情? 
(A)周公東征 
(B)黃巾之亂爆發 
(C)秦始皇時征伐匈奴 
(D)張騫通西域。


14.14.( )從秦代至西漢中期,其左右政策的學術思想,經歷三個階段,依序為下列何者? 
(A)法家-道家-儒家 
(B)法家-儒家-道家 
(C)道家-法家-儒家思想 
(D)儒家-道家-法家。


15.15.( )宋代大幅增加科舉考試的錄取名額,進而出現了龐大的文官集團;但如此多的文官,也造成了北宋中期以來的何種弊端?
(A)國家政策重文輕武,無人投身軍旅
(B)冗官數量龐大,對財政造成嚴重負擔
(C)文官與武官互不相讓,形成黨爭
(D)文官集團把持權力,侵害皇權。


16.16.( )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臺灣最早在荷西時期,先後傳入基督教和天主教;而中國最早在唐朝就已傳入基督教。請問:當時是傳入哪一個基督教的支派? 
(A)景教 
(B)明教 
(C)摩尼教 
(D)伊斯蘭教。


17.17.( )中國歷代君王都希望能強化君權,皇帝制度在經過千餘年的演變,終於到哪一位君王手中時,廢除宰相,建立起完全獨裁的統治權力?
(A)唐太宗李世民
(B)宋太祖趙匡胤
(C)元世祖忽必烈
(D)明太祖朱元璋。


18.18.( )在現今的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均可發現自明朝以來即在當地定居的華人後代。請問:這和鄭和遠航所達成的那一項結果有關? 
(A)鼓勵人民向海外移民 
(B)尋找惠帝行蹤的任務圓滿成功 
(C)明朝向外武力殖民成果豐碩 
(D)加深對東南亞的認識,奠定海外移民風潮的基礎。


19.19.( )玉米和番薯都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而且容易種植,在人口快速增加,稻米產量不足以供應的時期,這兩種作物的引進,可以幫忙紓緩糧食不足問題。請問:這些作物最早在何時引入中國? 
(A)唐代 
(B)元代 
(C)宋代
(D)明代。


20.20.( )影響中國後來政治發展至深的馬克思主義,是因為哪場運動而傳入中國? 
(A)立憲運動 
(B)自強運動 
(C)革命運動 
(D)新文化運動。


21.21.( )(甲)提倡君主立憲 (乙)排斥西方文化 (丙)斥責「吃人的禮教」 (丁)提倡白話文學 (戊)「德先生」、「賽先生」的觀念。請問:以上敘述哪些與新文化運動有關? 
(A)甲乙丙 
(B)甲丙戊 
(C)乙丙丁 
(D)丙丁戊。


22.22.( )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曾兩次合作,分別發生於何時? 
(A)聯俄容共、西安事變後 
(B)中國國民黨改組後、北伐期間 
(C)五四運動期間、聯俄容共 
(D)七七事變、開羅會議後。


23.23.(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超英趕美」。請問:上述兩種口號最有可能出現在中共發展的哪個時期?     
(A)韓戰時期 
(B)大躍進時期 
(C)長征時期 
(D)聯俄容共時期。


24.24.( )(甲)九一八事變 (乙)一二八事變 (丙)滿洲國成立 (丁)二萬五千里長征 (戊)西安事變。請問:以上各個歷史事件中,有哪些是日本的侵華行動? 
(A)甲乙丙 
(B)甲丙戊 
(C)乙丙丁 
(D)乙丁戊。


25.25.( )小敏對研究星座與個人運勢之間的關係相當有興趣,老師告訴她早在二千多年前,西亞某一民族就將黃道十二宮星座訂定出來,並確定了一週七天的制度。若小敏想對此民族有較深入的了解,可參考下列哪一本書?     
(A)《腓尼基人的航海貿易》 
(B)《加爾底亞人的文化成就》 
(C)《蘇美人的文明》 
(D)《亞述史話》。


26.26.( )下列有關婆羅門教的敘述,何者正確? 
(A)強調因果報應與輪迴轉世 
(B)屬於一神信仰的宗教 
(C)為印度本土宗教,最早出現在尼羅河流域的城市文明 
(D)教義強調眾生平等,因此主張社會應無階級之分。


27.27.( )下列何者為希臘化時代所發生的史事? 
(A)屋大維被元老院尊稱為「奧古斯都」 
(B)歐幾里德撰寫《幾何原本》 
(C)發展出人類最早的民主政治 
(D)波斯人創立善惡二元論的宗教信仰。


28.28.( )印度人的文明相當發達,並發明了數字系統與哪一的觀念,並經由阿拉伯人傳入西方,影響至今?
(A)「零」的觀念
(B)一週七天制
(C)占星術
(D)象形文字。


29.29.( )西元前八世紀,羅馬人在臺伯河南岸建城,自此逐步發展,經歷了王政、共和、帝國三個時期。請問:哪一個時期羅馬將地中海納為其內海?
(A)王政時期
(B)共和時期
(C)帝國時期
(D)東西羅馬分裂時期。


30.30.( )下列是某帝國的貢獻:(甲)抵禦東方民族入侵,屏障西歐 (乙)保存古典文化,促進文藝復興 (丙)對俄羅斯文化貢獻良多 (丁)促進東西文化交流。這個帝國應是下列何者? 
(A)西羅馬帝國 
(B)拜占庭帝國 
(C)查理曼帝國 
(D)亞歷山大帝國。


31.31.( )蒙古人驍勇善戰,致力於領土的擴張,三次西征更是震驚歐亞,影響各地政治、社會至為深遠。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蒙古人在十一世紀時發動三次西征 
(B)中國的火藥、印刷術等是透過蒙古西征傳至歐洲     
(C)蒙古人興起時歐洲正值科學時代 
(D)蒙古人崛起使塞爾柱土耳其人式微。


32.32.( )文藝復興時期,「方言文學」的發展是此時期的成就之一,其採用的題材寫實、生動,多能反映生活而頗受歡迎,其中 (甲)但丁:《神曲》 (乙)莎士比亞:《唐吉訶德》 (丙)喬叟:《威尼斯商人》等劇本 (丁)薄伽丘:《十日談》 (戊)佩脫拉克:《十四行詩》。請問:上述作家與作品的配對何者正確?
(A)甲乙丙
(B)甲丁戊
(C)乙丙丁
(D)丙丁戊。


33.33.( )拿破崙戰敗後,歐洲各國曾召開哪一個會議,欲解決歐洲政治版圖的分配問題? 
(A)大陸會議 
(B)國民會議 
(C)三級會議 
(D)維也納會議。


34.34.( )英國在西元1832年,通過數次的改革法案,讓國家的政治愈來愈穩定。請問:這些改革不包括下列何者?     
(A)調整選區席次 
(B)擴大選舉權 
(C)降低國會選舉的財產限制 
(D)每個階級各有一票的表決權。


35.35.( )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重視人的價值與尊嚴,透過教育發掘出人的獨特本質。請問: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內涵為何?
(A)寫實主義
(B)人文主義
(C)國家主義
(D)浪漫主義。


36.36.( )十四世紀時,有兩個國家因為王位繼承問題,爆發百年戰爭。戰後,兩國逐漸成為王權國家。這應指下列哪兩個國家? 
(A)西班牙、葡萄牙 
(B)英國、法國 
(C)土耳其、拜占庭 
(D)埃及、阿拉伯。


37.37.( )西元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發表宣言,其主要的訴求為何? 
(A)歐洲國家勿干預美洲事務 
(B)不滿英、法兩國對於海權的獨霸 
(C)不願見到拉丁美洲獨立 
(D)宣布拉丁美洲為美國殖民地。


38.38.( )(甲)日本帝國 (乙)大英帝國 (丙)奧匈帝國 (丁)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戊)德意志帝國。請問:以上哪些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瓦解?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乙丙丁 
(D)丙丁戊。


39.39.( )「聯合國」的成立,對國際間許多事務都有極大的貢獻。關於這個國際組織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聯合國的設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所決議 
(B)此組織的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 
(C)大會主要的功能是處理各國軍事衝突 
(D)安理會之下的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


40.40.( )「第三世界」的出現為國際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請問:「第三世界」是在哪一種背景下產生的? 
(A)美、蘇冷戰 
(B)經濟大恐慌 
(C)民族主義 
(D)孤立主義。


懸賞詳解

國一數學下第三次

15.一隧道長 12 公里,有一輛汽車以每小時超過 70 公里不到 90 公里的速率通過此隧道。下列何者可能是該車通過隧道 所用的時間? (A)12 (B) 10 (C) 8 (D) 6 ...

10 x

前往解題

102 年 - [無官方正解]2013屏東縣縣立中正國中九年級102 下學期歷史第三次段考(期末考)#59602-阿摩線上測驗

102 年 - [無官方正解]2013屏東縣縣立中正國中九年級102 下學期歷史第三次段考(期末考)#5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