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年 - 板橋高中教甄地球科學科#76578-阿摩線上測驗
107 年 - 板橋高中教甄地球科學科#76578
1. 圖一為地球大氣成分的變化圖,請選出關於此圖正確的敘述:
(A)各年代的氣體成
分比例是利用冰層中的氣泡分析得知的
(B)氮氣從 45 億~30 億年前間大量增加,是
由於早期火山大規模噴發所造成
(C)20 億年前之後,氧氣才在大氣中出現是因為更
早之前的氧與海中鐵離子形成縞狀鐵礦(B.I.F.)
(D)45 億~35 億年前地球二氧化碳減
少的主因是生物行光合作用所移除
(E)氫氣的來源主要是彗星撞擊地球所帶來的,
後因太輕而逸散
2. 圖二為海洋與大陸地區 S 波的速度分布圖,請根據此
圖判斷下列敘述哪些正確?(複選)
(A)虛線為海洋
地區、實線為大陸地區的 S 波波速分布
(B)C 深度為
測得虛線地區之地殼和地函的交界
(C)DE 的範圍大
致屬於軟流圈
(D)B 深度以上為測得實線所在地區的
岩石圈範圍
(E)F 深度為地函和地核的交界
3. 於喜馬拉雅山山腳下某處(右圖三示意圖星號所示)測得之
鉛垂方向如方框中示意圖所示。則依地殼均衡理論,則(1)
若喜馬拉雅山沒有「山根」時,(2)若喜馬拉雅山未達均
衡,未來將漸漸下沈,兩者的鉛垂方向將會如何改變?
(A)(1)向 A 偏(2)向 B 偏
(B)(1)向 B 偏(2)向 A 偏
(C)兩者
皆向 A 偏
(D)兩者皆向 B 偏
台灣時間 2018 年 02 月 06 日午夜 23 時 50 分 42.6
秒(世界時間 2 月 6 日 15 時 50 分 42.6 秒)於台灣
花蓮縣近海(右圖四星號位置)發生芮氏規模
ML6.0 之地震,圖中各地震測站測得之最大地動加
速度如圖中所示,
6. 圖五為大西洋的水團垂直剖面分布圖,
圖中可見四個水團的分布,請根據此圖
選出正確的敘述:
(A)甲水團的密度較
丁水團高
(B)乙水團稱為南極中層水
(C)丙水團為溫鹽環流下沉處
(D)丁水
團的密度較乙水團小
(E)營養鹽濃度:
丙>乙
11. 某不飽和的空氣塊上升到 2 公里高的過程中,在 1 公里高時氣塊開始凝結出水滴而
形成雲,上升至 2 公里高的過程中水滴持續凝結,使雲從 1 公里高處發展至超過 2
公里高以上,則該空氣塊的相對濕度及露點隨高度增加時,會有何變化?請選出以
下最可能的變化圖:(圖中實線代表露點變化,虛線代表相對濕度的變化)
(A)
(B)
(C)
(D)
(E)
22. 地球上觀測日行跡呈 8 字形,某地拍攝日行跡如
右圖,請問下列那些敘述正確?(複選)
(A)該
地區為南半球
(B)拍攝時間為時大約一年每隔幾
天的下午同一時間拍攝
(C)拍得最左側之太陽之
日期接近冬至
(D)若冬至剛好是近日點,則日行
跡不會形成 8 字形
(E)拍攝地點大約在緯度 60 度地區
24. 附圖七為目前地表與大氣的能量收支平衡圖,請選出關於此圖的正確敘述:
(A)若
二氧化碳增加,將直接造成大氣吸收太陽入射能量超過 20 單位
(B)當地球溫室效應
增強時,地表吸收大氣輻射超過 95 單位
(C)目前利用衛星搭載輻射儀,可測量出水
蒸發的潛熱釋放 23 單位
(D)若溫室氣體增加,則長波段總出輻射量會超過 69 單位
(E)圖中所指太陽入射的能量應包含各波段的太陽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