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高三上
阿摩第 5 期
20枚
 0 

【國內】文化共鳴教學 激勵新子學習心

發表于: 2013/10/17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台灣新移民人口約48萬人,101年度就讀國中小學的新移民之子更攀升至20萬人,新移民二代的教育議題成為社會的新挑戰。國泰慈善基金會16日舉辦「2013新移民關懷國際研討會」,邀請日本比較教育學者江原裕美以及開創「文化理解與溝通之ABC準則」的美國學者Patricia Schmidt,分享跨文化學習的經驗。
(上圖)日本帝京大學外國語學部教授江原裕美16日在台灣新移民二代教育政策創新與挑戰高峰會談,分享日本的外國人子女教育政策與經驗。(圖文/姜林佑)
老師要冒險 理解不同文化
任教於美國萊莫因大學的Patricia Schmidt投入教育48年,擔任過25年中小學教師,而後又攻讀博士,成為大學教授培育師資,教育現場的經驗相當豐富。1993年起,Schmidt擔任樂沐恩大學的讀寫教授,負責教導小學與中學課程設計。她開始研究美國移民兒童和家庭的學習情況與困境,她發現,多數移民學童因為母國價值觀、文化、語言與美國的差異與不適應,產生「學習失能」。
Schmidt研究發現,若能著眼學生的背景與成長經驗,並與學科串連,採取「文化共鳴式教學」,有助於激發移民學童的學習興趣,因此她開創了「文化理解與溝通之ABC準則」,讓萊莫因大學的大一新鮮人參與實驗計劃,期盼教師或儲備教師透過撰寫自傳和為他人寫傳的過程,理解不同種族、文化、語言族群的生命故事,經由自我分析的過程,了解自身存在的種族本位主義。
這個文化理解與溝通之ABC模型(ABC’s of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已受到澳洲、埃及、南非與瑞典等國採用,協助了許多中、小學老師,讓他們得以與學生的家庭與社區,建立良好的溝通與關係,並讓老師藉此設計文化共鳴式的讀寫課程。
孩子愛上學 感覺被關心
這項教案後來被實際運用在位於美國東北部的Pompei教會學園,Schmidt為此還加入Pompei教會學園,擔任校長。他們刻意挑選了來自越南、剛果、肯亞、古巴裔美國人、蘇丹等20個家庭年收入低於2萬3千美元的家庭,以實際訪談,讓歐裔美籍或非裔美籍的教師深入了解學童的家庭背景。不少家長在訪談中很開心地提到,該計畫讓他們感覺被關心;有些家長還說,孩子央求著不要轉學,希望能留在多元文化的教育環境。
Schmidt坦承,一開始,部分教師會非常抗拒,直到計畫實施後,他們普遍發現學生的成績進步很多。她認為,地球暖化、戰爭問題都是各國必須面對的問題,教師更應以「地球公民」的觀點教育孩子,讓孩子不只擁有單一城市或國家的觀點,畢竟教師的工作是一種社會服務,應該要有使命感、主動出擊,勇敢踏出去。
日裔巴西人 無法融入社會
來自日本帝京大學外國語學部教授的江原裕美則關注日裔巴西人的教育問題。1908年開始,日本居民為了討生活,大量移居南美洲,當時移居至巴西的日本人十分要求下一代孩子的日語能力,直到2次大戰結束,日本成為一片廢墟,不少移居巴西的日本人放棄歸國的想法,努力融入當地社會。直到1990年日本頒佈《改正入國管理法》,吸引大量日裔南美人回流,但是這些歸國日僑卻已經失去了母語能力,回到祖國卻無法融入社會,語言不通、文化格格不入,產生了日裔巴西人二代的教育問題。
2007年時,居住在日本的日裔巴西人曾超過31萬人,然而,經過2008年的金融風暴,日本社會受到不景氣衝擊,許多人返回巴西;截至2012年底,日裔南美人數約19萬3571人,成為居住日本的外國人的第4大族群。江原裕美說,日裔古巴人在日本有2種升學管道,一種是以葡萄牙語教學為主的外國人學校,另一種則是日語教學為主的公立學校。不過。進入這2種管道的學生都會因為語言隔閡,產生適應社會問題。她認為,這部份日本政府與民間組織應該攜手合作。
▲美國萊莫因大學教授Patricia Schmidt來台演講「新移民子女教育從與家庭的連結與溝通做起」,分享美國經驗,她提出ABC模式,鼓勵老師走入教室,走入新移民學生的生活,知己知彼,才能幫助孩子樂在學習。(圖文/姜林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