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高三上
阿摩第 3 期
16369枚
 1 

【高中】新北市立高中職101學年度教師聯合甄選難題解析4

發表于: 2012/06/02



12. 下列有關美國教育哲學家杜威(J.Dewey)與赫欽斯(R.M.Hutchins)教育主張的比較,何者是正確的?(A)同屬於實用主義哲學(B)都主張兒童中心教育觀(C)皆注重經典學習之重要性(D)都強調智識在民主教育的價值



 




1960年代,赫欽斯已經看到資本主義可能腐蝕人類心靈的危機,因此他高唱,教育並不是為工業發展提供幫手,也不在於教導年輕人如何謀生,而在於培育為國家負責任的公民。基於此等教育理念,他主張回到古希臘的人文教育,認為學生應該熟讀百本經典。



1970年,他在一次以別只是做一些事而已!(Don’ t just do something)為題的訪問中,強調經典就是人文教育最佳的方式,也強調,學校莫只是扮演褓姆的角色,而應多採用蘇格拉底的詰問法,來激發學生的思考,而且師生之間的對於議題的論辯,絕對不是教師說了算,而應透過蘇格拉底式的論辯後才獲得最終的結論。



赫欽斯於1968年出版《學習社會》(The learning society)一書,藉著闡述學習不只是學校內的活動,呼籲終身學習與學習方法的重要。



總之,人人皆須不斷的學習和溝通,方能讓整個社群因此而能彼此理解,並擁有共同的傳統、理念和文化;有鑑於此,赫欽斯再度倡導蘇格拉底「知即德」的教育理念,主張教育除了教導知識外,也需要教導生活的品格。



學習社會(learning society)的理念始於1968 年,由當時芝加哥大學校長赫欽斯首先提出(Hutchins, 1968:115-123; McNeill, 1991:51),培養學生具有獨立自由思考以及批判的能力(Hutchins, 1968:115-123)。以此為基礎,具備繼續學習的能力,並能作價值的轉變(Hutchins, 1968:168),才能實現「學習社會」的理念(Hutchins, 1968:151-168)。赫欽斯預期的「學習社會」具有兩種意義:



(1)培養學習者的基本學識與思考推理能力、



(2)提供各種學習資源與資訊,俾使社會民眾終其一生都有繼續學習的機會,並能作有意義的學習及價值轉變。



前者是為正式的學校教育,而後者可在任何正式學校或非正式學校機構裡繼續進行。



永恆主義的教育目的如下:
(1)教育的一般過程目的:由於人類本質具有理性、普遍性、不變性與恆常性,以及有一規範的宇宙與外在永恆的真理,因此教育目的強調人人應接受教育,以這一共同目標:以「人」為教育目的。
(2)公民的教育目的:培養良好公民品質,使其成為「法治共和國」之公民。
(3)通識的教育目的:藉助人類在偉大著作中獲得的心靈交流以達各種社會活動所具備之心智成長,和理解、思考判斷等方面的進步,以作為各類教育的基礎。
(4)終生教育的目的



赫欽斯推崇古希臘雅典時代的社會,整個雅典城邦的環境、生活情況、文藝活動皆為教育,從小雅典人就在文化中生活與學習。赫欽斯提出希臘字Paideia(派第亞)來詮釋他心目中人人皆學的社會。1968年出版《學習的社會》(The Learning Society),將教育視為發展個體心智能力的歷程,教育沒有實用的目的,並非訓練人力,而是在培養人善用自己的思想,教育的目的在培養人性或仁性(manhood)。赫欽斯指出一切教育制度多少都有非人性、無人性、反人性的成分,因為教育制度多為國家頒訂,無法不受政治意識形態的影響



赫欽斯(R. M. Hutchins)認為何種教育使受教者更易陷入傳播媒體之思想控制的危險?(A)不重實際經驗教材,只求抽象思考訓練(B)倚賴媒體教學,不自行研創教材教法(C)偏重人文學科,輕視自然科學(D)只傳授基本讀、寫、算的技能,不求博雅深入的思想陶冶。



100學年度臺南市立國民中學代理教師聯合甄選教育專業科目(不含台南文史) 試題#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