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小五上
阿摩第 8 期
648枚
 0 

【分享】第八章完形治療

發表于: 2016/12/25


第八章完形治療
一、導論:以存在、現象學取向及歷程導向為基礎的心理治療。身為存在取向的ㄧ支,特別重視個人經驗到的存有,同時肯定人能夠透過與他人的接觸,而使自己產生領悟,並能夠自我成長。當中覺察的意涵,就是留意到自己時時刻刻的經驗流。->屬於一個經驗性的治療取向,所以當事人在與治療主互動的過程中,重點在於協助當事人抓取活動歷程中的想法、感覺及行動。
>>>>當代關係取向的完形治療(contemporary relation Gestalt therapy)
強調當事人與治療者之間的我汝關係對話,在了解當事人的過程中,治療者強調的是自己與當事人治療關係與工作同盟。
二、主要概念
(一)人性觀:完形對於人性本質的觀點根植於存在哲學、現象學及場地理論。認為真正的認識來自於當下,接受者所產生的經驗。
>>> 
較為一種家父式主義(paternalistically),事人必須靠自己的雙腳站起來。
>> 
而一個人必須要真的覺察周遭所發生的事時,才能在環境中具有自我調整。越是不願意調整自己的想法,就越無法去改變。
悖論的改變理論(paradoxical theory of change):不太可能因為做了什麼不一樣的事就改變自己
(二)完形治療的幾個原則:
整體觀:所有本質都被視為統整且一致的,而整體不等於部份的總和
場地理論(filed theory)留意並且探討個人與環境之間的交界,強調影像(figure)或是背景(ground),從當事人的舉止態度及其他非口語行為中可以找到線索。
影像形成歷程(figure-formation process)各人在剎那間如何組織環境經驗,即從環境場地的背景中,呈現出吸引個人注意及興趣的焦點歷程。(在看到一張圖的時候當下會注意到的東西會是什麼,可能呈現出自己的心境以及觀點)
有機體的自我調整(organismic selr-regulation)透過本身所有的能力去與環境做調整。
(三)接觸與抗拒接觸
接觸(contact),有效的接觸所指的是自然與他人互動時不會失去自體感,治療師與當事人之間的接觸(思考接觸的層次),是實施完形治療的關鍵所在。
抗拒接觸:
內攝(introjection)不加以思索,位家以消化使之適合自己,就接受他人的信念及標準。
投射(projection)把自己不想承認的部分丟給外在。(自己明明就有還應要說是別人的)
迴攝(retroflection)把想要對別人做的轉回到自己的身上(想要痛罵別人,卻又擔心其後果,而痛罵自己,半有大量的焦慮)
解離(deflection)混亂的過程,難以維持性的接觸。(拖泥帶水而不願切入重點)
混淆(confluence)意指自己與環境分不清,希望透過迎合別人去取得他人的認同。
(四)當下->力量存於當下
現場學的探勘(phenomenological inquiry) 注意到現在正在發生的種種。
(一)   未竟事宜(unfinished business)在當下並未完成、解決時,便會在個人心中產生未竟事宜,而造成未能表達的情緒經驗。而僵居(impasse)自己無法幫助自己而轉而去尋求外在的協助。
(二)   能量與能量凍結:當能量被哪著時就有可能產生未竟事宜
 
三、治療目標
(一)並非目標導向,而是協助當事人能獲得更多察覺,進而能擁有更多的選擇。而治療者的目標是邀請當事人進入主動的夥伴關係,治療任務主要是靠當事人主動完成。
(二)當事人在心理治療當中的經驗
形成對話(dialoque)人與人之間的承諾,彼此都帶著屬於自己的經驗進入會談。並不會以詮釋技巧來解釋當事人行為的動力。
發現(discovery)得到新的認識,或是從舊有的得到體悟
調適(accommodation)當事人能夠認知道自己能有選擇的機會,嘗試新的事務,擴展自己對外在的察覺。
同化(assimilation)感覺到自己有能力取處歷外在的事情。
(四)治療者與當事人的關係:治療者要允許自己被當事人影響,並主動與當事人分享此時此刻與他會心的經驗及感覺。治療者的人性比技術還來得重要。
四、治療技術與程序
(一)面質(confrontation)的角色:鼓勵當事人去留意一些不一致的情況,尤其是語言與非語言。
(二)完形治療的技術
內在對話練習:促使個人工能的統整,接納其原已被揚棄及否定自我的部分
人格功能「優勝者」(top dog)和「劣敗者」(underdog),優勝者與劣敗者為了爭奪掌控權,使得個體分裂成控制者和被控制者。
1.「優勝者」(topdog):代表著正直、道德、跋扈、權威、命令,猶如"挑剔的父母"
2.「劣敗者」(underdog):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表現出對人抱歉、無能為力、軟弱等等,是被動的、無須負責的一面。
完形的治療目標在於,促使個人功能的統整,接納其被否定的部分自我。
 
空椅技術(empty chair)幫助當事人去了解重要他人是如何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