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三上
阿摩第 2 期
15868枚
 1 

【心得】99國中教甄-筆試篇2─讀書計畫表與記憶小技巧

發表于: 2010/08/08




接下來我想分享一些 過去我如何訂定讀書計畫、和一些念書的小技巧,希望對各位老師有幫助。

首先是計畫表,其實就是用word製表,我用過兩種格式,教檢前是以科目為欄位(大約十欄),以每天的日期為列,一張A4可以製作成一個月的計畫表,

每天念幾個科目,喜歡和不喜歡的科目交錯念。不過後來覺得這個計畫表態繁瑣了,所以教檢之後改變格式。

第二種格式,就是像一般的月曆,格子拉大一點,每一格再分為三列(就像我前篇文章說的每天時間分三大塊)。3~5月一張A4、6月~7月一張A4

在word編輯時,就把要補習的日子或有固定計畫的日子先註明起來。

把所有教育科目(就是陳嘉陽的章節)列在計畫表背面。再把把一個科目要念的書 列出來、再列出有分科目的題目。
(基本上背面也是一個表格,第一欄是教育科目,第二欄這一科手邊要念的書,第三欄是有分科目的考題書名)

我在背面列出19個教育科目,在一一把教育科目填到計畫表中,比較弱的科目或教檢前沒念好的科目,就分配多一點時間。


例如:
3月份我要代課,就只有填入每天的第三列(表示晚上區塊時間)安排的是歐文-教育綜合測驗Q&A的進度
4月第一週開始,有七天上午念教育行政,把手邊所有書中有教育行政內容的念完+做題目練習,這樣可以將每一本書交叉比對,截長補短。 接著六天是課程與教學,接著七天是教育心理學,一直往後排排到六月底。(比較熟的科目就天數少一點)

下午就排專業科目進去、晚上就做考古題或補習。

只要翻到背面去,看看自己哪些科目沒念過 或要加強,就很方便排入計畫表中。


本來我還規畫週末是考古題、寫教案 作教具的時間,不過後來教案都寫不出來,就跑去打混玩樂,造成後悔懊惱壓力更大。

請教幾位朋友之後,就決定考過初試之後再開始準備試教了。所以後來週末就留在家裡檢討考古題。(試教的部分另寫)

對我來說,製作這樣的計畫表,可以減輕緊張,不用常常擔心這個還沒念或那個沒念熟,因為我後面有安排時間念。

也不會每天醒來不想念書,不知道要念什麼。也可以做為拒絕邀約的理由,不能先去玩而明天再念,因為明天有明天的進度。

有完成的進度 就用螢光筆畫起來,沒完成的記得要補上,計畫表要保持彈性、可以調整。

每一天過去就用紅筆畫掉(感覺很像電影裡的囚犯在算日子),提醒自己又過一天了,不要以為時間還很多。

以上是計畫表的部分。


接著是一些我的記憶小技巧:

1.隨時回想,例如念書念著想上廁所,走去廁所途中就默想剛剛念了什麼,我就常常想不起來,或是模模糊糊,上完廁所趕快再復習。

2.在有考古題基礎之後,念書的時候,念到很像是重點的內容,就一邊想,如果我是出題者要怎麼考?

3.活用教心內容中的記憶法,很多東西要背,但是選擇題的好處,就是有很多線索可以幫助我們找答案。

所以要背的不是答案,而是從題目給我們線索和答案之間那條連接線。

例如:提出習得無助感的人→席格曼 自己把席格曼翻譯為 [習得曼],不用背,不論看到 習得無助感 或 席德曼 都可以配對。
例如:詩豪是誰? 劉禹錫 記 [豪]大 [禹]特報 這樣不論看到哪一個 都可以想到另一個。
例如:協同教學法之父? Shaplin 自己翻譯為 [協]普林 就可以了

有些東西可以記單字再連在一起,不過這些字首的組合一定要有意義,不然很快就會忘。
有些項目很多的東西,像是 蓋聶的學習階層、佛嘉蒂的十種統整課程方式,就只是這樣背了。


像是法規也是一樣,教科書...什麼的 多少比例,我甚麼都不管,就記教科書 三個字,所以是1/3 (不過我記起來以後才發現 法規是寫 教科圖書 冏 反正記得了)

有些東西我已經想不起來了,希望舉這幾個例子大家可以瞭解。教育科目就是這樣,一段時間沒碰 就是一乾3淨。

我七月初時念歐文的書,自認為看到很多新的東西沒念過很高興,回顧筆記才發現有些東西我在三月的筆記就抄的整整齊齊的。

就是要念很多遍 才會記得。要刻意去記他 用各樣的線索去聯結他,看到題目就會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