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國三下
阿摩第 2 期
33757枚
 4 

【分享】各種教學法整理

發表于: 2010/03/07



思考啟發取向的教學方法
◎ 探究教學法
探究(Inquiry): 由學生主動去探尋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師的角色是提供探究的動機和方向、協助學生發展有組織的思考方法
學生是積極的思考者,從發問、觀察、分類、解釋、應用到發展通則,整
個過程均積極參與,勇於表達想法並接受他人意見
(圖4-2—探究教學和課程設計)
探究教學法的程序以「歸納法」為主,以「演繹法」為輔;但課程設計則
是先擬定通則,作為教學的具體目標,分析概念和搜集資料需依據通則
學生初步歸納的通則因尚未通過驗證,稱為「假設」
步驟:
一、 引起動機及概念分析
引起動機
概念列舉
概念分類
確定名稱
二、 歸納通則
搜集資料
分析資料
發展假設
三、 證明與應用
驗證假設
應用通則
價值澄清和行動


◎ 創造思考教學法
鼓勵教師因時制宜,變化教學的方式
目的在啟發學生創造的動機,鼓勵學生創造的表現,以增進創造才能的發展
教師透過課程的內容及有計畫的教學活動,在一種支持性的環境下,激發和助長學生創造行為的一種教學方式
如: 檢核表技術(Checklist technique)
聯想技術(Association technique)
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
選擇適當的問題(事先告知學生及早準備)
組成腦力激盪小組(5--6人以上,10--12人較理想)
說明應遵守之規則
進行腦力激盪
評估構想(腦力激盪使用創造性與擴散性的思考;評估時用分析性與
收斂性的思考)
◎ 批判思考教學法 (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思考---著重在決定何者應當相信或應當去做的反省性、合理性思考
指對問題能蒐集證據,並正確而合理的反省、分析與評價,據以引導出實踐行動的能力
(圖4-3 批判思考的過程與內涵)
以問題解決為開端;有關信念與行動的決定作結束;整個作成決定的過程是一推論的過程,經常發生在個人與外在世界及他人互動的情境中
最終目的在發展學生批判思考的意向,即培養學生具有批判思考的態度與精神,養成質疑和評估的習慣
如何提昇學生批判思考能力:
教師的發問(激發學生思考的最有效的策略)
討論、多向溝通和鼓勵學生發問
合作學習 (採異質分組)
教師之反應(透過回饋來維持學生的思考--要求更明確之答案)
教師之候答時間(3--5秒或更長--學生較能用心思考,表達亦較完整)
教室座位之安排(利於互動)
教師的教學與行為的示範






情意陶冶取向的教學法
◎道德討論教學法 (Moral Education)
道德教育的目的---刺激學生道德判斷與思考能力的自然發展;使學生獲得較
高的道德認知發展層次
最理想的道德教材: 假設的或真實生活中的兩難式困境題材
藉由在教室中討論假設的或真實生活的道德兩難式困境故事,闡述故事中包
含的道德問題,辨明其中的道德觀點,讓學生與道德認知發展階段比自己高
的同學進行公開討論,以刺激學生對道德衝突情境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道
德認知結構的發展
步驟:
1. 引起動機
2. 呈現故事
3. 提出兩難困境問題並分組
4. 分組討論
5. 全班討論
6. 結束討論--總結或摘要(不做公開的報告--以免被誤為標準答案)

◎價值澄清法 (Values Clarification)
透過「珍視、選擇、行動」的過程,教導學生一些審慎思考的技巧,並經由
學習的歷程,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信念、情感及行為作自我分析、反省,進而
導出行動
學生可以澄清自己的價值觀,並察覺他人的價值
雷斯(L.Raths)、哈明(M.Harmin)、西蒙(S.B.Simon)的三種策略:
1. 對話策略(Dialogue Strategy) :
主要在探討澄清反應
澄清反應---對學生的言行作反應;目的在鼓勵學生作某些特別的思考,
可用於師生一對一的情況,亦可用於全班討論中
2. 作業對策(Writing Strategy)
重在價值作業單(Value Sheet)的使用;目的在處理學生的重要理念
Ex: 金錢、友誼、休閒、宗教、職業、家庭
發作業單及材料、問題,學生思考,反應之後進行填寫,討論
3. 討論策略(Discussion Strategy)
強調討論活動的設計與應用
以上三種配合運用


◎ 角色扮演法 (Role Playing)
透過故事和問題情境的設計,讓學生在設身處地的情況下,嘗試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然後再經由團體的共同討論,及再扮演技巧的運用,來幫助學生練習各種角色的行為,以增進學生對問題情境的認識和洞察
學生可藉感同身受的方式,學習各種角色的行為;練習人際溝通技巧;嘗試問題解決;發展個人想像力及滿足好奇心;學習友伴合作的關係;培養應付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
步驟: 暖身—- 挑選參與者---- 佈置情境---- 安排觀眾---- 演出---- 討論及
評鑑---- 再扮演---- 再討論及評鑑---- 分享與結論
可嘗試給予學生另類的思考、自我發揮的空間


◎ 欣賞教學法
目的: 在培養學生正確的態度、高尚的情操及陶冶學生的性情
類別: 1. 藝術的欣賞—音樂、美術、文學等作品,自然風景等
2. 道德的欣賞---對某人某事所表現的道德品格或社會品格的欣賞
3. 理智的欣賞---對於真理、科學上的發明發現或優美作品的欣賞
(如數學家的論證、折學家的思想、演說家的詞令、科學的發明)
任何一種教學都必須加上欣賞的成份,才是兼顧情理的完整教學,也才能達到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

實作取向的教學方法
◎ 練習教學法
以反覆不斷的練習,使學生對技能、經驗或特定內容的學習達到正確或純熟的反應或結果的教學方法
如: 英語發音、文法結構、數學之運算、音階符號的辨認、水墨油畫的筆法技巧、體育徑賽活動等都須練習進而臻至熟練和靈巧
功能: 養成習慣;熟練技能;強固聯結概念
步驟: 引起動機--- 教師示範--- 學生模仿--- 反覆練習--- 評量結果
應避免盲目的練習,須給予學生練習之意義及目的
培養其自我檢查、自我分析、自我改正的能力
練習應由易而難、由淺入深、由模仿到創造,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程度
練習方式應多樣化,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把握個別化的練習,以適應學生之個別差異


◎ 發表教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鼓勵學生用語言、文字、動作、圖形、美術、工藝、戲劇或音樂等方式,表達自己的知識、技能、思想和感情,這種指導學生自我表達的方法即為發表教學法
目的: 在增進學生的發表能力,以發展其創造的能力
類別: 語言文字的發表;美術和工藝的發表;戲劇、音樂和舞蹈的發表
步驟: 引起發表動機;指導學生蒐集資料;指導其發表之方法;評價鑑賞
鼓勵學生多自由發揮,注重創造,避免只有抄襲模仿
發表教學法是一種集大成的,各種教學方法彈性運用之後壓軸的教學活動


◎ 設計教學法
係對待解決之問題,由學生自主負責和策劃進行的有意義的單元學習活動
類別:
1. 依學生人數不同—個別的、團體的設計
2. 依學科範圍不同---單科、合科、及大單元設計
3. 依教材性質不同---建造的、思考的、欣賞的、練習的設計
4. 依人的天性分類---手工藝、理智的、感情的或藝術的設計
過程: 決定學習目的;擬訂學習計畫;實際執行活動;評鑑學習結果






合作取向的教學法
◎ 協同教學法
由數個專長不同的教師和若干助理人員共同組成一個教學團,在一個或數個學科領域中,發揮各教師的專長,應用各種教學媒體、設備與器材,經由各種不同的方式,指導二個或更多傳統班級的學生學習,並加以評鑑的教學法
計劃與準備工作之確實是協同教學法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
進行方式有三類: 大班教學;小組討論;獨立或個別學習
評鑑內容包含對學生學習狀況與成果之評鑑,及對教學成效的評鑑
若整體環境無法配合實施協同教學時,可採用協同教學之精神,以合班教學、交換教學、循環教學、相關科目聯繫教學、增加助手協助教學(以上各項與正式之協同教學並不完全相同)等方式實施之

◎ 合作學習法
是一種有系統、有結構的教學方法,依學生能力、性別等因素,將學生分配到一個「異質小組」中,教師經由各種途徑鼓勵小組成員間彼此協助、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個人的學習成效,並同時達成團體目標
合作學習與「分組學習」及「小老師制」不等同
步驟: 1. 決定小組人數—以4至6人較為適當
2. 進行學生分組---異質性分組(背景不同之成員),如學習能力或性別等
3. 分配組內角色---如主持人、紀錄員、報告員、資料員、觀察員、檢查
員、摘要員、教練員等八種,視實際需要而定
4. 安排教室空間
5. 準備教材
6. 實施教學(需事先說明學習任務、建立積極互賴、設計個別績效評鑑、
指出期許的合作行為)
7. 學習評鑑及表揚
8. 團體歷程與教學反省---以作為下次教學之改進


個別化取向的教學方法
◎ 精熟學習法
1968年由布魯姆(B. S. Bloom)提出
他主張教師教學能有系統的進行,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能獲得協助,學生擁有達成精熟程度的足夠時間,並訂有清楚明確的精熟標準,則幾乎所有的學生皆能學習成功
精熟學習法的設計係用在學習時間較為固定及實施團體教學的情境,亦即它是以團體為基礎,並由教師決定學習步調,學生在大多數情況下需和班上同學合作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精熟學習法的引導;實施教學;進行「形成性測驗」;安排校正活動或充實活動;進行「總結性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