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小四下
阿摩第 3 期
34160枚
 1 

【新聞】生態當素材 樟湖不要死讀書

發表于: 2013/08/22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8月22日 上午12:15

相關內容

http://tw.news.yahoo.com/lightbox/%E7%94%9F%E6%85%8B%E7%95%B6%E7%B4%A0%E6%9D%90-%E6%A8%9F%E6%B9%96%E4%B8%8D%E8%A6%81%E6%AD%BB%E8%AE%80%E6%9B%B8-photo-160946781.html
http://l.yimg.com/bt/api/res/1.2/okytH0g5xYf7CnCUD2Yc4g--/YXBwaWQ9eW5ld3M7Y2g9Mzk1O2NyPTE7Y3c9MzAwO2R4PTA7ZHk9MDtmaT11bGNyb3A7aD0yNTE7cT04NTt3PTE5MA--/http://media.zenfs.com/en_us/News/Lihpao/29_2013082122324218A3W.jpg
看相片 生態當素材 樟湖不要死讀書



【記者黃文鈴雲林報導】從熱鬧的斗六市,沿著彎曲顛簸的山路,一路往上行駛,半小時後,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的大門赫然出現眼前。校舍像個巨大工地,十多名工人正忙碌趕工,預計10月落成。
這是全國第一所公立的生態中小學,莫拉克風災後,樟湖村的樟湖國小,校門口因溪流向源侵蝕而崩塌,學校被判定為危險校舍,只好易地而建。有意認養的張榮發基金會來校了解情況,樟湖國小學生親自做簡報。校長陳清圳說,孩子讓基金會看到「我們雖然身處偏鄉卻不偏遠」,基金會隨即同意認養,並加碼增設國中部。
以往樟湖國小學生一畢業,大多選擇附設宿舍的學校就讀,從小離鄉背井。前任校長廖宏彬向縣政府、基金會提出學校重建後,轉型為樟湖中小學。
■ 雲林縣古坑鄉的樟湖國小因莫拉克風災導致地質鬆動,易地而建,2013年8月1日正式改制為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完工後將是全國第一所生態學校。(圖文/楊子磊)
廖宏彬2006年接任代理校長,以珍愛自然、關懷人文為定位,結合社區和學校課程,讓學生學習藍染、竹編課程,更增設化石館,展覽當地河床挖掘到的化石,特色課程讓原本瀕臨裁併危機的樟湖國小,學生不減反增,學校獲獎不斷。為樟湖國小的轉型打下基礎。
2012年8月,現任華南國小校長陳清圳接下樟湖國小代理校長一職,隔年成為正式兼代校長。同樣身為偏鄉小校,在華南國小任職7年的陳清圳,以自主、互動、共好的核心理念,讓孩子除了正規課程外,從小挑戰百岳、規劃自主旅行、騎單車環台。這套模式也適用未來的樟湖生態中小學。陳清圳說,未來將以區域學校概念,結合兩校學生,一起爬山、自主旅行、拍紀錄片。
爬山登頂 形塑孩子自主學習
對於8月底即將開學的樟湖生態中小學,陳清圳心中藍圖以自主、互動、共好為核心理念,校內學生都得爬5座百岳、認識5百種物種、針對兩個議題作研究、寫作自然文學、進行原鄉踏查、拍攝社區紀錄片。他舉例,爬山不是只有登頂,華南國小的學生為攀登百岳,兩個月前就得練習體能,累積跑操場3百圈,在高年級學長姊帶領下進行路線規劃、植物調查,幫學弟妹上合歡山概論、認識高山植物、背包使用裝填方法課程,逐漸形塑孩子自發學習,培養領導能力與互動關心。
今年剛從華南國小畢業的徐佑昕小二從雲林國小轉來,爬過合歡北峰、東峰、主峰、石門山、向陽山,6年級時自主學習服務,到新竹天人岩屋服務寒暑假到當地攀岩、溯溪的小朋友,以工換宿。她學到規劃,也培養自己的領導能力。以前習慣躲在學長姊後面,學會如何領導團隊之後,變得成熟,她覺得:「這都是校長訓練出來的。」
培養思考 不代表把課本丟掉
很多人質疑,像這樣體制外的教學,孩子畢業後能銜接國、高中嗎?陳清圳說:「我沒把課本丟掉啊!」未來樟湖生態中小學的學科教學,不僅限於教科書的文字,在教學中擴張孩子的經驗與世界連結,培養抽象思考邏輯。
陳清圳指出,校名中的「生態」只是素材,「不要以為我們都在討論生態」。課程從人文生態與自然生態著手,學校第一年舉行主題小論文科展,讓學生學會確認問題、掌握問題、解決問題並將擴張經驗的探索歷程,從戶外活動培養學生挫折容忍度。
他解釋,爬山時可以看到孩子的互動,有學生為了小事就吵起來,或不小心迷路,重點是如何從挫折的漩渦跳出來,而不是遇到困難就責怪別人或自怨自艾。
▲樟湖生態中小學要求學生國中畢業前自主規劃行程並攀完5座百岳,校長陳清圳認為,戶外活動是孩子學習克服挫折與培養自信的絕佳契機。(圖/陳清圳  文/楊子磊)
而面對不同孩子的特質,他以一座森林作為比喻,森林中存在著大、小喬木、灌木、寄生植物,不能因為大喬木體積最大就特別關照它,學校老師反倒應該協助每個孩子尋找定位,成就每一個孩子。
未來的樟湖國中生還會加入國際觀的培養,以古坑鄉在地特產咖啡為例,陳清圳已談妥未來將與印尼生態學校合作,讓孩子實地到印尼雨林研究雨林咖啡的生產與環境議題,延伸學習經濟地理。
「人的問題」才棘手
陳清圳說,其實課程安排不困難,「人的問題」才棘手。樟湖生態中小學是全國首例,現行法令並不適用。學校未來會有中央廚房供應學生三餐,向縣政府申請兩名廚工,承辦人員卻表示,兩百人以下的學校規定只能申請一個。「但他們只煮一餐,我們要煮三餐。」廚工得從早上6點上班到晚上7點,需要兩名輪流工作,「難道要他們超時工作嗎?」
目前即將完工、容納80人的學生宿舍,分成上、下兩層樓,讓男女生分開住,也需要兩名舍監,承辦人員仍執意按照規定只能申請一名。陳清圳忍不住氣憤地說,這些人「頭腦硬到要死,不知變通。」沒有法令規範就不做,他只好拜託教育處長或縣長蘇治芬趕緊處理。
教師文化落差激發衝突
學校老師新舊文化的衝突也是問題。改制為中小學時,曾有老師反映不要增設國中部,甚至有兩、三位老師因而離職。陳清圳說,這些老師遇到沒做過的事就怕,環境改變就不安。他以身作則,老師觀察了一段時間才跟上腳步。
他強調,師資結構是未來樟湖生態中小學的關鍵。如果有不適任教師就得淘汰,新聘的教師得仔細篩選出有教學熱忱的老師。他透露,為了杜絕關說,他請調查局監聽電話,若有人試圖關說,他就會跟對方說:「我的電話被監聽喔。」維持師資聘任的公正性。
儘管同時兼任兩所學校校長,難免分身乏術,樟湖村村民卻感受得出校長的用心。5個孫子當中,有4個都將就讀樟湖生態中小學的阿公張水瓶說,一個村子如果沒有學校就會逐漸沒落,當初樟湖國小要易地而建,他很擔心會遷到村莊外,幸好只遷到離舊樟湖國小5公里處。以後多了國中部,他的孫子、孫女就不用大老遠去外地唸書。他說,校長去年接任樟湖國小以來,不但為學校也為社區做了許多努力,「真的很不簡單。」
除了在地居民支持,目前國一生招到13名、國二6名、國三2名,除了7、8位是華南國小應屆畢業生,其餘都是外地轉學生。其中台灣雲豹腳踏車公司負責人徐正能家住斗六,一次知道華南國小要去花東騎腳踏車,就讓小六的兒子請假一起去騎。後來也毅然決然讓小二的女生徐佑昕轉學到華南國小。
家長:給孩子成長體驗
徐正能說,身為家長,希望孩子能不要在太制式、功課太忙碌的環境唸書,華南國小給女兒很多機會學習、成長體驗,而其他學校可能除了課業以外什麼都沒有。原本女兒今年畢業,家裡打算讓她和哥哥一樣就讀振興中學,但徐佑昕反而說服爸媽,希望能跟著校長,就讀樟湖生態中小學。她說,她想在比較自由、讓學生能發揮想像力的環境唸書,不想被逼著坐在教室裡學習。
培養出獨立思考的孩子
即將落成的校舍中,有一棟紅色牆面的建築物,未來將做為「大樹講堂」,讓學生充分認識、探討並思辨環境議題,例如天然災害或反核議題,「不能只是死讀書」。
陳清圳說,如何培養出孩子的獨立自主思考,是未來教育最重要的目標。學校扮演引導的角色,不能再用傳統方式教課。曾參與過反湖山水庫、反國光石化等社會運動的陳清圳說,重要時刻得衝撞不合時宜的傳統體制,才能走出一條別人不敢走的路,讓孩子喜歡上不一樣的學校。
▲樟湖生態中小學校長陳清圳強調,教育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偏廢傳統學科教育所訓練出的知識邏輯,他期許孩子未來能成為以實際行動關懷土地與社會的公民。(圖文/楊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