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教甄◆特殊教育專業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有關態度的改變,認為個體對態度對象的認知與行為若失去協調,則會形成矛盾、緊張、不愉快,因此必須尋求去除失調的 方法,以去除緊張,因而產生態度的改變,提倡認知失調理論的學者是誰?
(A)海德(F. Heider)
(B)奧斯古(C. E. Osgood)
(C)費斯汀格(L. Festinger)
(D)奧波(G. W. Allport)


答案:C
難度: 適中
最佳解!
陳致瑜 高一上 (2014/01/25)
(A)海德(F. Heider) : 平★★;★★★★、...


(內容隱藏中)
查看隱藏文字
1F
詹雯子 小五下 (2013/07/09)

認知失調理論是費斯汀格在1957年的《認知失調論》一書中提出,認知失調論的基本要義為,當個體面對新情境,必需表示自身的態度時,個體在心理上將出現新認知(新的理解)與舊認知(舊的信念)相互衝突的狀況,為了消除此種因為不一致而帶來緊張的不適感,個體在心理上傾向於採用兩種方式進行自我調適,其一為對於新認知予以否認;另一為尋求更多新認知的訊息,提升新認知的可信度,藉以徹底取代舊認知,從而獲得心理平衡。


教師要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觀念行為或改變不良的習慣,認知失調理論是個很有用的辦法。
例如學生沒有資源回收的實際行動,教師如欲培養學生真正實踐環保的行為,可讓學生分組去收集有關環保議題的重要性,並讓學生於班上公開報告。由於學生在公然的情況下表示自己的意見或態度,而這些意見或態度與本人自己私下的態度原本是相反的,這種認知上的差距會使學生產生認知失調;而另一方面,藉由「說出就相信」效應(saying is believing)的影響,在缺乏外部理由來辯護自身所表現的現象時,會導致個體私下的態度朝著他公然說出的方向而改變

有關態度的改變,認為個體對態度對象的認知與行為若失去協調,則會形成矛盾、緊張、不..-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