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測,指考)◆歷史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朱一貴之亂後,康熙皇帝在上諭裡指稱:「臺灣止一海島,本地所產不敷所用,仰賴閩省錢糧養生。」關於這份上諭,以下哪一項說明較為合理?
(A)當時台灣生產力落後,人民生活窮困,需要福建接濟
(B)當時國家控制下繳納賦稅的戶口不多,財政收入不足
(C)這是清廷為了安撫鄭氏餘黨,給予大量物資作為酬庸
(D)這是清初加強台灣的建設,不足的經費由福建來支援


答案:B
難度: 困難
1F
Ivellios 國一下 (2016/01/12)

首先朱一貴之亂,是發生在康熙60年。臺灣自康熙23年後納入版圖,清廷對臺實施渡臺禁令與消極統治,因此清廷對臺能控制的賦稅部份並不多,而且漢人還會利用各種途徑進入臺灣開創生活新天地,因此就當時的臺灣生產力來說,生產發展極盛,,且人民趨利傾向頗為明顯。況且許多漢人來到臺灣後,也積極拓墾,逐漸往北發展,可惜行政力不及開墾速度,許多土地為私人所墾,直到劉銘傳清賦,清查當時的耕地面積及土地狀況,稅賦才較過去大為增加。而針對(C)選項所言「安撫鄭氏餘黨」,其言不實,因臺灣納入版圖後,清廷便將與鄭氏有關的人士、在臺灣沒有妻室產業者及犯罪者,皆遷回中國大陸,故答案不符;而(D)所言也與當時背景(康熙六十年)不合,清廷積極治臺,是發生牡丹社事件(西元1874年)沈葆楨來臺後,清廷才開始重視臺灣,因而其時間不符題目所求。因而以上述四項答案選項而言,選擇的最佳答案選項為(B)。

朱一貴之亂後,康熙皇帝在上諭裡指稱:「臺灣止一海島,本地所產不敷所用,仰賴閩省錢..-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