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教育哲學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11.( )下列命題及其來源學說之配對,何者錯誤?
(A)上帝已死—存在主義;
(B)人已死—結構主義;
(C)作者已死—後結構主義;
(D)專家已死—批判理論。


答案:D
難度: 非常困難
最佳解!
考上了!!感謝阿摩!! 高三上 (2017/03/25)
(C)「作者已死」是羅蘭巴特(後結構主義創始人之一)的著名口號,作者對於作.....看完整詳解
15F
詠心 國一上 (2019/12/12)

以下是自己的想法,不確定對不對:

(A)上帝已死—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認為工業時代導致人們疏離感(感覺很不幸),所以強調「自我」。

(B)人已死—結構主義

結構主義強調社會結構,而非個人。


(C)作者已死—後結構主義

後結構主義主張閱讀文本時應跳脫作者給予的框架(作者原本想表達的東西),而自己思考這個文本所處社會文化衝突等隱含觀念。

(D)專家已死—後現代主義

去中心化、反權威:認為現代社會的專家是權威集中的表現(例如可能以前很多理論以男尊女卑為主)

16F
Vivian 研一下 (2021/03/29)

下列命題及其來源學說之配對,何者錯誤?
(A)上帝已死—存在主義--尼采講過上帝已死
(B)人已死—結構主義--傅科認為「人已死亡」所剩下的就只是相互之間的結構與關係
(C)作者已死—後結構主義--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提出的「作者已死」,也就是認為所有作品都是一種「文本」,是社會脈絡下的產物,而作者早就不是作品意義的主宰。 
(D)專家已死—批判理論---(後現代主義)去中心化、反權威,認為現代社會的專家是權威集中的表現


17F
zeeeeal 大四上 (2021/07/04)

尼采-上帝已死(存在主義)

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基督教為主,因此人的意義來自上帝賦予。上帝已死即人的意義不再是由上帝所賦予,而是要從自己的內心所產生。


傅科-人已死(結構主義)

人已死代表的是人相對而言被得不重要了。結構主義以整體的角度來思考整個社會,它關注的是整個社會的集體現象,而不是這個社會裡的個體


蘭羅巴特-作者已死(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

作者已死代表的是撰寫一部作品的作者消失後,重要的即是作品本身。而後結構主義是結構主義的反動,其不再注意整個社會的整體,亦不討論是甚麼造成了整個社會的集體現象,而是討論這個社會裡面的個體


專家已死(後現代主義)

去中心化、反權威,認為現代社會的專家是權威集中的表現

11.()下列命題及其來源學說之配對,何者錯誤?(A)上帝已死—存在主義;(B)..-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