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卡新福利】寫作批改懸賞券,將於 2024/09/30 23:59:59 過期,還沒使用或領取,趕快前往領取並使用吧! 前往查看

教甄◆美術專業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15. 北宋郭熙在畫論《林泉高致》中提出「三遠法」,下列哪一幅臺北故宮典藏的山水畫作最能反映其中「高遠」的構 圖表現?
(A)范寬〈谿山行旅圖〉
(B)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C)倪瓚〈幽澗寒松圖〉
(D)馬遠〈山徑春行圖〉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非常簡單

10
 【站僕】摩檸Morning:有沒有達人來解釋一下?
倒數 1天 ,已有 1 則答案
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教 (2022/04/18):

巍峨的高山頂立,山頭灌木叢生,結成密林,狀若覃菌,兩側有扈從似的高山簇擁著。樹林中有樓觀微露,小丘與岩石間一羣馱隊正匆匆趕路。細如弦絲的瀑布直洩而下,溪聲在山谷間迴蕩,景物的描寫極爲雄壯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岩石皴紋,刻畫出山石渾厚蒼勁之感。畫幅右角樹陰有「范寬」二字款。


e10c35bae6.jpg

宋 范寬 《谿山行旅》 軸 局部


從畫面的構圖來看,《溪山行旅圖》是典型的高遠法構圖。畫面正中一座巨大的山峯頂天立地,占據了畫面三分之二的空間,近景及中景皆爲巨石,由其中一條崎嶇的山路分割開來。遠景則是一片巨大的山巒,中有飛瀑一。是典型的關陝風景。

試將上述近景中景並爲前景,而其後高山定爲後景,縱觀全圖,可注意幾點。

1、觀畫者的視角

畫面中,山路的點醒,使前景給人以一種俯視的感覺;而後景的巨峯則不太容易做到這點,由於畫幅本身的尺度較大及山勢表現出的雄偉,使觀畫者本能地以類似仰視的角度去觀賞。作者的做法是突出了山頂的點苔,並配以自上而下由密及疏的皴擦。如此,使整觀此圖,視角達到統一。此外,從前景看,讓人有置身其中之感,而聯繫後景,可以發現一個問題,現實中是沒辦法將這些景色自上而下同時映入眼帘的,顯然,作者在表現時參入了更多的主觀因素,這種表現方式也在其後更多的被稱爲「全景山水」的繪畫中得到體現。


https://ppfocus.com/0/cua0634d0.html

8個讚
檢舉


15. 北宋郭熙在畫論《林泉高致》中提出「三遠法」,下列哪一幅臺北故宮典藏的山水..-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