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學基礎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19 假如你總是用金錢去鼓勵小孩子的行為, 比方說:幫忙爸媽倒垃圾得到 20 元零用錢、洗碗筷得到 30 元、 考試 100 分得到 100 元等等。很快地你會發現小孩子不再認為自動自發地幫助父母完成這些事情是應該 的,反過來,他們將會開始追問做這件事情可以得到多少錢。這種不當的外在酬賞反而破壞內在動機的 現象被稱為:
(A)觀眾效應(audience effect)
(B)過度辯證效應(overjustification effect)
(C)干擾效應(interference effect)
(D)對比效應(contrast effect)


答案:B
難度: 簡單
1F
謝謝阿摩~ 來不及關掉之前 大二上 (2018/06/19)

「過度辨證效應(overjustification effect),則是因為提供外在誘因,而使「個人(自己的)」內在動機或興趣減弱,如果外在誘因消失,個體行為可能也跟著消失。(好比自己本來是因為用功或是對文章內容有興趣而去閱讀,而當每次讀完都有Pizza作獎賞,到後來,你可能會覺得閱讀的動機不太大,除非有Pizza給你吃,也就是你後來認為你是為了賺到Pizza而閱讀。)

2F
啾啾 高一上 (2023/07/09)

(A)是指在一些場合,有別人在場與否,工作效率發生明顯變化的現象。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證明,他人在場產生的“觀眾效應”,既有促進個體行為效績的一種,同時,在某種情況下,也有干擾個體活動效績的一種。

(C)指在有兩項或多項任務交替進行時,可能會對最終結果產生影響。

  John A. Bergstrom)提出並驗證的。通過實驗他發現學習第一個任務的規則會幹擾到對第二個任務規則的記憶。他的實驗中,要求實驗者將兩副寫有單詞的卡片分成兩堆。當第二堆的卡片位置改變時,實驗者的排序速度較慢,這表明第一組排序規則干擾了學習新的一組規則。之後的重大突破來自於美國心理學家本頓.安德伍德(Benton J. Underwood)在 1915 年的實驗。安德伍德發現...


查看完整內容

19 假如你總是用金錢去鼓勵小孩子的行為, 比方說:幫忙爸媽倒垃圾得到 20 元..-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