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特殊教育專業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21 以按摩頭部替代敲頭的行為、提供觸覺刷讓學生拍打自己的手等,這些前事調整策略係因應何種行為功能?
(A)逃避內在刺激
(B)獲得內在刺激
(C)逃避外在刺激
(D)獲得外在刺激


答案:B
難度: 簡單
最佳解!
Ihsuan Hung 大一上 (2014/06/10)
取得內在刺激:自動正增強,獲得感覺自娛 取得外在刺激:環境正增強,獲得關愛或協助 逃避內在刺激:.....看完整詳解
4F
要加油,你也會考上! 高一下 (2014/08/31)
孩子行為可分為四種目的-取得內在刺激、取得外在刺激、逃避內在刺激、逃避外在刺激。

【內在刺激】=個人內在感官刺激。

[取得內在刺激]
  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較常是為了取得內在感官刺激,例如轉圓圈會讓他們的(身體感官)感到愉悅。

[逃避內在刺激]
  逃避內在(感官)刺激是指逃避(感官)不舒服的感覺,例如以打頭來減輕頭痛的感覺。





【外在刺激】=非來自個人的,外來的刺激。

[取得外在刺激]
  有些孩子透過問題行為來取得外在刺激,例如干擾同學以獲得老師注意或想要的東西。

[逃避外在刺激]
  有的孩子則以問題行為來逃避外在刺激,例如以尿遁來逃避作功課。

http://www2.nutn.edu.tw/gac646/website950625/message3_1.htm
5F
俞含 葉 高三下 (2016/06/11)
1、獲得內在刺激:
個案仍能獲得自我刺激,即給予適當之行為讓個案繼續自我刺激。
2、逃避外在刺激:
因為不喜歡上數學課,所以上數學課時,就會說肚子痛要去保健室來逃避上課。
3、逃避內在刺激:
因身體某部位不適應而又不能用其他方式表達出來時,個案就用以打頭或其他不適當的行為來表達自己不舒服的位置。
4、獲得外在刺激:
為了得到零食或注意力,就一直哭泣或上課時干擾同學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老師的注意力。
6F
琦琦 大三下 (2017/05/31)

內在-自己。外在-環境。/獲得-得★。★★-...



(內容隱藏中)
查看隱藏文字

21 以按摩頭部替代敲頭的行為、提供觸覺刷讓學生拍打自己的手等,這些前事調整策略..-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