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卡新福利】寫作批改懸賞券,將於 2024/09/30 23:59:59 過期,還沒使用或領取,趕快前往領取並使用吧! 前往查看

高中(學測,指考)◆歷史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31. 顧炎武《日知錄》述及古代驛傳:「白居易詩:從陝至東京,山低路漸平;風光四百里,車馬十三程(站)。韓愈詩:銜命山東撫亂師,日馳三百(日行十站)自嫌遲。」又云:「後人以節費之說,歷次裁併,有七、八十里而一驛者(按:如明代)。」根據顧炎武的分析,比較唐代與後世的驛傳情況,最可能是:
(A)有進步,從「行速而馬不疲」,至「馬壯而官員獲賞
(B)有進步,從「行緩而馬 疲」,至「馬壯而官員獲賞
(C)遭破壞,從「行速而馬已疲」,至「馬倒而官員受責」
(D)遭破壞,從「行緩而馬已疲」,至「馬倒而官員受責」


答案:登入後觀看 [非官方正解]
難度: 適中
1F
betty30529 高二下 (2020/06/26)

     此題無解,但參考答案是D 

顧炎武透過對歷史研究,提出對過往與當代各種現象的檢討。白居易的 詩作提到「風光四百里」、「車馬十三程」,表明唐代時設置了 13 個 驛站(約 30 里設置一個驛站)。韓愈則為了撫平山東亂事,著急地日 馳三百(10 站)。顧炎武接著評論,明代政府竟然為了節省費用,逐 漸裁併驛站,造成 70 ∼ 80 里才有一個驛站。若接著分析前面的資料, 可以知道明代每個驛站間的距離相當遠,負責的人馬必定相當疲憊不 堪。若補充顧炎武原文「⋯⋯『古人以置驛之多,故行速而馬不弊。』 後人以節費之說⋯⋯,有七、八十里而一驛者,『馬倒官逃』」,更可 以斷定顧炎武的看法,他認為後人裁撤驛站,反而導致馬倒官逃,任務...


查看完整內容

31.顧炎武《日知錄》述及古代驛傳:「白居易詩:從陝至東京,山低路漸平;風光四百..-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