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檢定(教檢)◆中等學校◆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舊名:青少年發展與輔導)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國二的小高曾經是個中輟生。雖然學校歷經各種方式把小高找回來上課,但是小高 在班上過的並不開心。因為班上的導師認為小高對學習沒興趣,又曾中輟,對班上 其他同學有負面的影響,所以對小高的一舉一動非常挑剔。這讓小高對老師更加 不滿,常常故意和老師作對。下列哪一種理論可以解釋小高這樣的行為?
(A)差別機會論(differential opportunity theory)
(B)增強論(reinforcement theory)
(C)標籤論(labeling theory)
(D)差別聯結論(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


答案:C
難度: 非常簡單
最佳解!
陳斾玎 國一下 (2013/02/27)
受到先入為主的負面評價(主要來自老師等權威人士)-->被貼上標籤-->自暴自棄使原本行為變本加厲-->標籤論(labeling theory)-----------------------------------------------差別機會論(differential opportunity theory) :克勞伍(Cloward)歐林(Ohlin):在合法.....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8F
strawberry229 國二下 (2016/01/26)
克勞渥和歐林的差別機會理論(Differential Opportunity Theory)
「無法以正常手段獲得成功」+「機會」(與犯罪有關的機會),因而克勞渥和歐林的差別機會理論,亦稱為緊張副文化理論。而其犯罪副文化包含下列三種:
1、犯罪副文化:犯罪集團,表現犯罪行為
2、衝突犯罪副文化:衝突暴力集團,表現暴力行為
3、退縮犯罪副文化:逃避集團,使用藥物逃避

蘇哲蘭的差別接觸理論(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
蘇哲蘭由於從事白領犯罪、職業竊盜及智商與犯罪等之研究,認為犯罪乃是對於犯罪價值觀(或犯罪副文化)學習的一種結果。尤其是社會流動、社會競爭及社會衝突的結果,造成社會的解組。社會的解組亦會造成文化衝突,產生不同的接觸,個人接觸到不同的價值觀,亦會產生不同的行為型態。而其中常與犯罪者接觸者,就較容易從事犯罪行為。接觸的頻率、強度及持久度愈大者,愈容易犯罪。

資料來源:http://mail.lsps.tp.edu.tw/lsps2/disciplinary/life/932-221.htm
9F
Joey Tai 國三下 (2016/01/28)
筆記!

國二的小高曾經是個中輟生。雖然學校歷經各種方式把小高找回來上課,但是小高 在班上..-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