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檢定(教檢)◆中等學校◆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舊名:青少年發展與輔導)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10.依據維果茨基(L. S. Vygotsky )的看法,一位青少年所能獨力完成的與經由師長協助下完成的表現上的差異,稱為:
(A)同化(assimilation)
(B)可能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C)鷹架作用(scaffolding)
(D)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


答案:B
難度: 非常簡單
2F
Roselin Su 國三上 (2015/03/04)
鷹架(scaffolding) 是指教師或是其他人在協助學生(學習者)解決超越其個人能力問題時所扮演的角色


3F
w13_粉白 高二下 (2015/12/09)

「可能發展區」的定義

由蘇俄心理學家維高斯基(Vygotsky)在社會文化學說中提出,指的是學童經由成人協助或比較有能力的同儕合作之下,學童所表現出的問題解決能力將超越單獨時所表現出的問題解決能力,到達潛在的發展層次,在兩種發展層次之間的一段差距,稱為可能(近側)發展區。而在此種情形下,他人給予學童的協助即稱為鷹架作用(意指此協助對其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從教育觀點而言,可能發展區即指學童心智能力的可變性或可塑性。


4F
Ziv 國一下 (2016/02/16)
回應二樓:
鷹架理論,指學生在學習一項新的概念技能時,通過提供足夠的支援來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準備

「可能發展區」是指在師長的協助下「我能往前跨幾步」,所以是一個成長的幅度、區間、範圍;
「鷹架理論」則是指為了讓學生進步而運用的「支援、教學準備」,所以是一個工具、支援、跳板。
兩者有些微差異,以上淺見提供參考。

10.依據維果茨基(L. S. Vygotsky )的看法,一位青少年所能獨力完..-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