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預告】自 2025/03/24 起,第一階段帳號裝置管理新機制開始施行!詳請請點按鈕查看 前往查看

專技◆社會工作研究方法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40 下列那種作法具有研究倫理疑慮?
(A)用受訪者熟悉的語言說明研究內容並回答相關問題
(B)不透露自己是研究者,進入社區認識居民和收集資料
(C)發表研究結果時,去除所有可辨識受訪者身分的資訊
(D)留意題目措辭是否可能讓受訪者不舒服或感覺被歧視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非常簡單
1F
Amos Wang 小一下 (2025/02/26)
在這道題目中,選項描述了各種與研究倫理相...


(內容隱藏中)
查看隱藏文字
2F
sss686868 國二上 (2025/03/13)
(B) 不透露自己是研究者,進入社區認識居民和收集資料
這是具有研究倫理疑慮的做法。這種隱瞞身份的做法可能會侵犯參與者的知情同意權。在許多情況下,研究者必須向受訪者明確表明自己的身份和研究目的,並讓受訪者有機會根據這些信息決定是否參與。隱瞞身份可能會導致受訪者無法完全了解自己參與的情況,違反了研究倫理中的透明度和誠實性。
3F
黃湘涵 小三上 (2025/03/16)
研究倫理:
  • 自願參與:
  1. 實驗參與者必須自願,也可以在過程中離開
  2. 未成年參與研究需取得監護人同意
 
  • 告知後同意:
  1. 研究目的與程序簡介,包括預期研究時間、地點、研究者姓名
  2. 參與研究可能的風險
  3. 記錄的匿名性與保密性承諾
  4. 交代研究者身分、受試者權力
  5. 是否參與,出自於受試者的自願與隨時可以退出
  6. 提供受試者相關報酬
  7. 可要求提供研究發現的承諾
 
  • 不傷害參與者:
  1. 考慮研究過程的傷害與研究結果帶給參與者傷害
 
  • 匿名性與保密:
  1. 匿名性:研究者無法辨識出每個回覆是由哪位填答者提供的
  2. 保密性:研究者能夠識別提供回應者的身分,但對其保持不公開的承諾
  3. 應該建立主要識別檔案,包含編號和姓名的連結資訊,以便日後能夠修正遺漏或矛盾的資料
資料來源:社工日常
 
(A) 用受訪者熟悉的語言說明研究內容並回答相關問題-符合告知後同意
(B) 不透露自己是研究者,進入社區認識居民和收集資料-含有告知後同意,與霍桑效應的疑慮
(C) 發表研究結果時,去除所有可辨識受訪者身分的資訊-符合匿名性與保密
(D) 留意題目措辭是否可能讓受訪者不舒服或感覺被歧視-符合不傷害原則

40 下列那種作法具有研究倫理疑慮? (A)用受訪者熟悉的語言說明研究內容並回答..-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