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教甄◆課程與教學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50.鄭老師在上國中歷史課時,將既有課程結構加以改變,讓不同族群學生從中學 習到其固有的文化風俗,從不同文化角色來建構自身的觀念,請問上述做法屬 於下列何種多元文化課程的發展模式?
(A)添加取向
(B)轉化取向
(C)消除取向
(D)貢獻取向。


答案:B
難度: 非常簡單
最佳解!
呂佳欣 高一下 (2014/06/06)
一、消除取向:消除或修正含有對族群、性別有刻板印象、偏見或歧視的課程內容。例如 將「吳鳳」單元消除、修正性別角色刻板化的教材。二、貢獻取向:多文化課程發展第一階段。在特殊的假日、慶典中,表揚有少數族群中有貢獻的特殊人物或英雄事蹟,如辦理兩性平等教育 周、性別歧視的行動劇在特定慶典呈現。三、添加取向:多元文化課程發展第二階段。以既有的課程結構為主,在課程中加入特定族群的相關議題或概念,例如在不改變課程標準的前提,在分科架構下,使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設計成為補充教材。缺點是片斷的性別議題加入課程,課程未新建構從不同文化及族群觀點來看世界。四、轉化取向.....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2F
蕭羽婷 國二下 (2014/07/08)

Banks多元文化課程的設計模式

1.貢獻取向(contribution approach):為多元文化發展的第一階段,僅對特定族群中,有貢獻的英雄人物在特定假日,慶典中表揚其在歷史中所做的貢獻。(課程前)
2.添加取向(additive approach):在既存的課程結構中,添加某一特定族群的鄉土文化內容。
3.變換取向(transformation approach):改變現有的課程結構,允許不同族群、宗教團體,能從學校課程學習固有的風俗習性之外;也能從不同文化、族群的角色,來建構自己的概念與論點。 
4.社會行動取向(social action approach):此取向結合了變換取向,又增加了種族、族群問題及社會論題的醒思。並在問題討論中,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念;在反省思考之後,採取行動。

...
查看完整內容
3F
Hsuan-Lin Chi 高二下 (2015/03/24)
最佳解!
picture#s-50,50
謝孟臻 大一上 (2013/03/13 15:25):128人     
班克斯(Banks,1909)所提出的多元文化課程的統整模式,較具代表性;另外國內學者黃政傑(民84)綜合中西文獻所提出的觀點亦頗為完備,茲分述如下:班克斯主張的課程設計的途程:

(一) 貢獻模式 (contribution approach):此一取向是多元文化課程發展的第一個階段,藉由對某些少數特定的族群中有所貢獻的英雄人物之事蹟,在特別的假日,節慶或典禮中,加以表揚。

(二) 添加模式 (additive approach):此一階段是課程發展的第二階段,不改變課程結構,在既存的課程結構中,添加某一特定族群的鄉土文化內容,把民族有關的內容、機會、主題、和觀點納入課程之中。但仍是以既有的課程結構為...


查看完整內容
4F
chuchu 大一下 (2017/05/09)
筆記

50.鄭老師在上國中歷史課時,將既有課程結構加以改變,讓不同族群學生從中學 習..-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