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高中(學測,指考)◆社會題庫

【非選題】

40-43為題組
◎許多國家曾推行「國語」,但像臺灣一樣,在短短五十年內接連經歷兩種「國語運 動」的例子卻不多見。臺中人蔡先生(1908-2004)的個人生命經驗,便是這一歷史 的具體寫照。
日治時期,蔡先生在公學校、師範學校就學期間,及畢業後從事教學之初,「國語」 及漢文曾並用兼行。但隨著日本對華戰爭加劇,總督府自1937年起便發布禁用漢文、禁說臺灣語等連串禁令。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面對另一波「國語運動」,蔡 先生為了確保教學工作,又於1948年從臺中市政府設置的補習班取得了中、高級 「國語文」結業證書。終其一生,致力於音樂教育的蔡先生都難有機會公開運用其 母語從事教學和創作。學者指出,上述獨尊一語的「國語運動」,應當和區分不同 語言位階的國家政策有關。
1980年代,臺灣發起復振母語運動,促使政府針對語言流失問題,採取將各種母語 納入學校課程,或成立不同語言電視臺等積極作為。儘管如此,許多族群的語言存 續仍面臨危機。例如圖6即顯示,人口約占全國19%之客家族群,正遭遇日趨嚴重 的語言危機;而閩南語雖相對較常在家庭中使用,但在公共場所也仍受到潛在排擠, 不受主流文化肯認。
6125d523a4593.jpg 請依據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題組】42.學者指出,臺灣兩次「國語運動」使得「國語」成為公、私領域的主流語言。而 「國語」之所以易得到主流文化青睞,可能在於「國語」與社會經濟利益具有實 際連結。請從題文中蔡先生的個案,分別從日治時期與戰後,提出「國語」與其 社會及經濟利益實際連結的例證?(非選擇題,4分,各30字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