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全方位設計學習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UDL英文全名是 Universally Designe for Learning 中文叫做「全方位設計學習」 UDL概念源自於無障礙空間的通用設計(Universally Designe)概念 意思是,建築物在設計時,就要考慮到「所有使用者」的需求,包括老人、身心障礙者、小孩....等,讓「所有使用者」都能便利地使用該建築物的各項功能。現在常見的無障礙設備有:電梯、樓梯扶手(靠壁那面)、斜坡道、電梯內的點字按鈕、語音提示操作.....等。 將無障礙空間的通用設計概念延伸應用在教學上,就叫做「全方位設計學習」,目的是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中得到「適性的學習」。 所以教學設計要涵蓋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而教學手段則是透過科技媒體的輔助來進行教學,如電腦、教學軟體、電子書....等。而因為電子教材具備很大的彈性(如一個單元內可以同時存在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供學生選擇),且具備多元管道的感官刺激,因此可以滿足不同學習特性者的學習需求,因此,電腦目前是實施全方位設計學習的最佳工具。 傳統的教學方式有個很大且無法彌補的缺點,就是即便是再優秀的教師,也不可能像千手千眼觀世音那般同時呈現可以滿足全班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內容。所以,大部份的教學是這樣子的,教師以滿足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做為教學設計的目標,造成上課時,部份學生無法吸收的情境。而這些老是被忽略的學生在經過數年的累積造就下,很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所謂的「低成就」、「文化不利」、「學習障礙」、「智能障礙」....等弱勢學生。 雖然現在有所謂的「啟智班」、「資源班」...等特教班級可以特別為這些學生補救部份的學習內容,但卻又衍生了「標記」、和「次文化」..等等社會性問題。 為了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常態的教育情境下一同學習課業與人際關係,這幾年的融合教育開始興起了「UDL」概念,希望能透過「UDL教學模式」的實施,來達成融合教育的目的。 ==轉貼奇摩知識==  壹、融合教育的意義 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意義是將身心障礙兒童和普通同儕放在同一間教室一起學習的方式,它強調提供身心障礙兒童一正常化的教育環境,而非隔離的環境,在普通班中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關服務措施,使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合併為一個系統。 貳、融合教育的信念 融合教育的信念是基於:所有的學生有權在他們所居住的地區接受免費的公共教育,即使對於障礙兒童。學校首先要想到的就是容納他們於普通班接受指導;其次學校和孩子的父母合作訂定個別化教育計畫(IEP),IEP可能包含其他相關的服務,提供適當的機會使孩子能達成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參、學校實行融合教育的要點 基本上融合教育乃採取一元的教育系統,教育的對象是班級內所有具特殊需求的學生,而由普通教師、特殊教師及相關專業人員協同合作,分擔責任,共同完成教學工作,其要點為: 一、讓特殊兒童就讀普通班。 二、提供融合教育之普通班或學校足夠且適宜的支援。 三、需針對特殊學生提出個別化教育計畫。 四、讓普通學生與特殊學生均蒙其利。 肆、融合教育的內涵 融合教育的內涵為強調特殊學生和普通學生的相似性,主張在相同環境中提供特殊方法、透過轉介服務、合作諮詢與教學,同儕指導,部分參與,以最少限制的教育環境,使特殊學生和普通學生能有最大的互動,又能使雙方獲益,讓特殊學生儘早接觸自然且真實的環境,普通學生養成接納身心障礙學生的觀念,以達到人性化的結合。 伍、結語 融合教育絕不是單純的將特殊學生放在普通班級中,而是要經過縝密的計畫,配合足夠的支援系統,並能統合各項資源方得竟其功。 教師絕不可孤軍奮戰,應更懂得尋求支援與協助,以使所有學生都能適性的學習,所以針對融合教育的實施,要針對教學方法,課程的調整以及個別化教育計劃(IEP) 的落實才能克竟全功。 ●本資料來自於yahoo知識網。  普通班教師角色的調整 一、行政角色的調整: 致力於適應學生的個別需要 評量學生學業能力及其障礙 利用多重評量 參加特殊兒童鑑定會議 參予撰寫個別化教育計劃 與家長或監護人溝通 參予聽證會或協商會議 與專業人員合作     二、教學角色的調整: 1.學習兒童發展的理論; 2.學習擬定個別化教育方案; 3.學習設計功能性技巧; 4.學習如何把語言訓練或其他治療性課程安排到日常生活作息中,使之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5.安排技巧類化的機會; 6.教學技巧的運用; 7.隨機教學。 在回歸主流的教室中,要達到個別化教學的目標,老師絕對需有充分的準備及訓練,甚至比一般幼稚園老師及特殊班老師更具專業性,因而在回歸主流教室中任教的老師所具備的條件將不同於其他類別的特教老師(吳淑美,民80) 三、協助角色的調整 1. 認知或學業方面:提供具體的經驗、練習的機會、較長的作業時間、調整作業的難度、盡量給予鼓勵、允許採用多感官學習、教導學習策略、提供教學大綱、交代事項力求簡明…等。 2. 溝通方面:語言訓練、提供溝通輔具、提供口語練習與表達機會、允許用肢體語言或輔具協助口語表達。 3. 行動能力方面:安排無障礙空間,如:斜坡道、扶手、升降梯、殘障專用廁所等及適應體育課程。 4. 情緒、人際關係方面:安排心理輔導或醫療處理、結構化的上課情境、教室常規的訂定、逐步改變的行為方案、安排適當的座位。 5. 視覺方面:提供盲用電腦、擴視機、點字書籍、錄音服務、報讀服務、聯繫盲生輔導員、物品定位、保持走道通暢、提供適當的照明、允許上課錄音、提供觸覺經驗等。 6. 聽覺方面:提供調頻式助聽器、溝通訓練、代抄筆記、手語翻譯員。 7. 健康狀況方面:安排適應體育或課業輔導、酌減課業或活動負擔。 8. 書寫困難者:提供電腦取代書寫作業或紙筆評量方式。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概念源自於無障礙空間的通用設計每一位學生無障礙設備考慮到「所有使用者」的需求融合教育透過科技媒體的輔助通用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