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運動心理-意象訓練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有關意象練習的理論基礎 (一)認知理論 透過認知增加自信,自信的增強也會提高對於技能學習的興趣,加強選手本身的專注力,進而提高選手技能學習的效能。 (二)符號學習理論(Symbolic Learning Theory)     根據 Sacketty在1934年提出的符號學習理論。其解釋意象練習是提供表現者有機會排練象徵成功的一連串動作。藉由意象訓練,受試者可以思考何種動作可以嘗試,每一個動作的結果,可以經由先前類似的動作經驗作某程度的預測,學習者也許可以除去不適當的動作過程(Schmidt, 1982)。Minas在1978在研究也指出在選手在作意象訓練時,回饋提供了動作的訊息符號,因而提昇了動作的表現。 (三)神經肌回饋理論( Psychoneuro muscular Theory) Carpenter(1894)提出「意識運動原則」(ideo-motor principle),並認為心智活動期間所產生之微弱的神經肌肉輸出型態,與實際外顯身體動作所產生的一樣,但程度較小。Schmidt(1987)認為在心智練習時,肌肉產生一部分很小的力量(但卻不足以產生動作的力量),被靈敏的高爾肌腱器偵測到,而高爾肌腱器將訊息回饋到前運動皮質區,並強化、調整原本的運動程式,進而促進技能學習與表現。也有學者認為:「在大腦運動中樞和骨骼肌之間存在著雙向神經聯繫,人們可以主動地去想像做某一運動動作,從而引起有關的運動中樞興奮,興奮經傳出神經傳至有關肌肉,往往會引起難以察覺的運動動作,而這種神經、肌肉運動模式與實際做動作時的神經肌肉模式相似,使得通過念動(心象)練習改善運動技能成為可能。」(馬啟偉、張力為,1996)。 (四)生物訊息理論( Bio-information Theory) Lang (1977, 1979)提出生物訊息理論定義為由刺激假說及反應假說的大小來加入心智練習的認知領域,假設是刺激及反應的描繪與動作連結在一起;他並認為心象練習是允許這些連結被加強的過程,反應假說的顯著性是情緒與生理的反應連結了表現;如害怕、焦慮、氣憤等感覺,如疲勞、流汗、緊張等生理表徵,應該是心象練習特性的一部份;因為這些表徵一般都有行動的表現,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透過心象練習修改反應給予的狀態,運動員獲得更多的控制,而後改變了表現。  四、三碼模式理論(Triple-Code Theory) 這理論是由Ahsen (1984) 提出,認為在心象的過程中必須包含三個重要的部分:(一)心象本身,心象被定義為一種中樞激發的感覺,它具有所有感覺的特性,且發生於內在,影像代表外在世界,而又有若干程度的真實感,使我們與影像的互動就如同與真實世界的互動。(二)身體的反應,及心象對每個人身體反應的影響(三)影像的意義,及心象對每個人有個別獨立的重要性和意義。因為相同的心象課程的指導,無法對每個人產生相同的心象經驗,因此每個人必須了解意象對自己的意義。       驅力理論…應該是運動員自我覺醒或運動表現的相關理論 還有倒U型理論、大災難理論…也是!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意識運動原則意象訓練神經肌回饋理論符號學習理論認知理論Bio-information TheoryCarpenteLangPsychoneuro muscular TheorySacke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