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交互抑制原理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5. 國二的小華上學經常遲到,但數學成績的表現還不錯。老師後來決定請他當小老師,負責發早自習數學晨考的考卷,此後他就不再遲到了。此一方法是應用行為主義的什麼原理? (A)增強原理(B)懲罰原理(C)削弱原理(D)交互抑制原理   交互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理論,由J.Wolpe創立,最好的例子便是系統減敏感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的使用。   系統減敏法是行為改變技術的一種,大多是針對恐懼症、心理障礙等。首先它會分析引起焦慮行為的刺激,建立焦慮情境的階層,然後教導當事人配合想像的影像去練習鬆弛的方法。引起焦慮的情境在想像時會從威脅最小的漸增到威脅最大的,並且焦慮的刺激配合鬆弛訓練會重複出現,直到刺激與焦慮反應之間的聯結關係消除為止。其理論基本假設,就是人的身體的放鬆與焦慮是兩個對抗的過程,兩者是不能同時存在的,一種狀態出現,必然會對另一種狀態形成抑制作用,即交互抑制。 總結:這兩個東西是由同一個人提出,但是卻不是同一件事,系統減敏法利用交互抑制來改變行為,交互抑制原則是系統減敏法的依據。而同時交互抑制原則被更多的學者推廣到不同用處,如上述5.,"遲到"與"擔任小老師"互相抑制,因此教師可利用如此原則,創造一個使得"不希望學生有的不當行為"與"教師認可的行為"互相抑制的狀況。 "不希望學生有的不當行為"→"遲到",原本就已存在,欲消除之。 "教師認可的行為"→"擔任小老師",原本不存在,因"擔任小老師"與"遲到"交互抑制,固創造之。   〈資料來源:呂勝瑛編(1984)。諮商理論與技術。台北:五南。〉 http://www2.wunan.com.tw/download/preview/2b23_5%E7%89%881%E5%88%B7_%E8%A9%A6%E9%96%B1_980602.pdf Page9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