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修辭-排比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排比也被稱為對句法、平行結構或平行構造。是一種修辭手法,利用兩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意義相關或相同的的詞,短語或句子排列起來,達到一種加強語勢的效果。它可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並可以提高書寫風格和可讀性。 排比和對偶頗為相似,但兩者之間也有區別:對偶必須字數相等、兩兩相對,要求兩個結構相同、長度相同、詞語對稱嚴謹的對偶更要求平仄互對。排比則不拘,僅要求結構、長度等大致相似、沒有類似的對稱效果。對偶宜避免意同或相同之字,排比卻往往意思相同、字也相同。由以下兩例可看出兩者不同。 §  對偶:「『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  排比:「這種樂器在我國民間很流行,『剃頭店裡有之,裁縫店裡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裡有之』。」(豐子愷)   很多人誤以為排比句必須由三個或以上並列句子組成的。其實,根據陳望道的《修辭學發凡》(226頁),兩個句子或以上的並列句子,也可以稱為排比句;只是一般為了加強句子的氣勢,多用三個或以上。 例子 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一、句子的成分 句子是具備完整性和獨立性的語言單位,它在語言中,利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加以排列、組合,而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句子是由主語和謂語兩個部分構成的。主語是句子中所陳述的對象,表示陳述的對象是「誰」或是「什麼」;謂語是用來陳述、說明主語的成分,說明它「做什麼」、「怎麼樣」、「是什麼」。以下列舉六個例子,每句的主語和謂語用「/」隔開。 1.鳥/飛。 2.牛/吃草。 3.我/有一部新電腦。 4.工廠設備/很陳舊。 5.你的父親/是公教人員嗎? 6.月亮/像一枚銀幣。 從上面的例句可以知道,主語的主要成分是名詞或代名詞,而謂語的主要成分是動詞與形容詞。 二、句子的種類 句子的種類,依謂語的不同,可分為敘事句、有無句、判斷句、表態句等四種,分別介紹於下。 (一)敘事句 凡是敘述、說明一件事情的句子叫敘事句,又稱敘述句。它以一個表示動作或行為的動詞作中心,這個動詞稱為「述語」,發出這個動作、行為的人或物叫「主語」,接受「述語」動作、行為的人或物稱為「賓語」。基本的句型是: 主語+述語+賓語 例如:1.「我愛鳥。」(梁實秋鳥) 2.「故人具雞黍。」(孟浩然過故人莊)   「我」、「故人」是主語,「愛」、「具」是述語,「鳥」、「雞黍」是賓語。 有的述語不一定有接受它動作的人或物,此時的句型就只是: 主語+述語 例如:1.「我走了。」(朱自清背影) 敘事句又稱敘述句,敘述的大約都是行為或事件。它的主語往往是行為或事件的主事者,謂語中心所表示的是由主語所操控的動作,這個謂語中心成分就叫「述語」,述語如果是及物動詞,它所表示的動作便會涉及其他的人、事、物等對象,動作所及的對象叫「賓語」;述語如果是不及物動詞,就不帶賓語。 2.「東風來了。」(朱自清春) 「我」、「東風」是主語,「走」、「來」是述語。(「我走了」、「東風來了」的「了」是助詞。) (二)有無句 表明事物有無或存在與否的句子叫有無句。它的句型和敘事句相同,只是述語一定是「有」或「無」,「無」在口語裡用「沒有」或「沒」來表示。基本的句型是: 主語+述語(限用「有」或「無」)+賓語 例如:1.「宅邊有五柳樹。」(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2.「何夜無月?」(蘇軾記承天夜遊) 3.「他有一雙眼。」(胡適差不多先生傳) 4.「裡邊沒人!」(朱自清背影) 5.「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美國經濟學家費利曼) 「宅邊」、「何夜」、「他」、「裡邊」、「天下」是主語,「有」、「無」、「沒」、「沒有」是述語,「五柳樹」、「月」、「一雙眼」、「人」、「白吃的午餐」是賓語。 有無句的句型和帶有賓語的敘事句很類似,句子成分的名稱也相同,只是它的述語是「有」或「無」字。充任述語的「有」、「無」可以表示兩種意思:一種是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擁有」,這種句子,主語往往是人,如果不是人,也有擬人化的意味,如「臣『有』二馬」就是表示「擁有」的意思;另一種,可以表示「存在」或「不存在」的關係與狀況,近似於英文的「There is」、「There are」的說法。「蜀之鄙『有』二僧」就是這類的例子。 (三)判斷句 判斷句是指斷定主語所代表的人、事、物是什麼、具有什麼屬性、屬於什麼範圍的句子。白話文中的判斷句多用判斷性的動詞「是」、「不是」、「為」等,來聯繫主語和斷語。文言文中的判斷性動詞則多用「乃」、「為」、「即」、「非」等。這些判斷性的動詞,稱為「繫詞」。判斷句的斷語通常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或代詞,它的作用是出現在繫詞後頭,用來解釋主語的含意或屬性。 判斷句基本的句型是: 主語+繫詞+斷語 例如:1.「地瓜是一種很道地的本地土產。」(蔡昭明地瓜的聯想) 2.「健康的體力,是一生努力成功的基礎。」(羅家倫運動家的風度) 3.「懷疑與好奇為科學之母。」(劉真論讀書) 「地瓜」、「健康的體力」、「懷疑與好奇」是主語,「是」、「為」是繫詞,「一種很道地的本地土產」、「一生努力成功的基礎」、「科學之母」是斷語。 不過文言文的判斷句,表示肯定的繫詞如「乃」、「為」等,往往不出現,這時的句型就只是: 主語+斷語 例如:「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司馬遷張釋之執法) 「法」是主語,「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是斷語。(例子裡「法者」的「者」,和句末的「也」都是助詞。) 文言的判斷句雖然以不用繫詞為常見,但是有兩個助詞,可以看成表示斷句的標記,即句中助詞「者」和句末助詞「也」字,例:「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張釋之執法);與荷蘭守將書裡:「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就是帶有這兩個標記的例子。不過,這兩個符號不一定同時出現,例如:「廷尉,天下之平也。」(張釋之執法)就只出現一個句末助詞,類似的例子像:「儉,美德也。」(儉訓)「儉」為主語,「美德」是斷語。「卜式,河南人也。」(卜式輸財報國)「卜式」為主語,「河南人」是斷語。 (四)表態句 表態句是用來描寫人、事、物的性質或狀態的句子。它沒有作述語的動詞,被描寫的人、事、物稱為「主語」;用來描述主語的性質或狀態的叫「表語」,表語通常是形容詞或形容詞性的短語。基本的句型是: 主語+表語 例如:1.「環堵蕭然。」(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2.「可愛者甚蕃。」(周敦頤愛蓮說) 3.「天氣越來越熱。」(曾志朗螞蟻雄兵) 「環堵」、「可愛者」、「天氣」是主語,「蕭然」、「甚蕃」、「越來越熱」是表語。 ●表態句例子 1.饑腸轆轆。(談興趣)「饑腸」是主語,「轆轆」是表語。 2.朱墨爛然。(越縵堂日記)「朱墨」是主語,「爛然」是表語。 3.芳草鮮美。(桃花源記)「芳草」是主語,而「鮮美」是表語。 4.落英繽紛。(桃花源記)「落英」是主語,而「繽紛」是表語。 5.我身體平安。(背影)「我身體」是主語,而「平安」是表語。 6.簞瓢屢空。(五柳先生傳)「簞瓢」是主語,「屢空」是表語。 7.草盛豆苗稀。(歸園田居其三)「草」、「豆苗」是主語,「盛」、「稀」是表語。 8.道狹草木長。(歸園田居其三)「道」、「草木」是主語,「狹」、「長」是表語。 9.山川壯麗,物產豐隆。(國旗歌)「山川」、「物產」是主語,「壯麗」、「豐隆」是表語。 10.白米稀稀疏疏,地瓜密密麻麻。(地瓜的聯想)「白米」、「地瓜」是主語,「稀稀疏疏」、「密密麻麻」是表語。 11.她很大方。「她」是主語,「很大方」是表語。 12.球技精湛。(音樂家與職籃巨星)「球技」是主語,「精湛」是表語。 (1)反襯:對於一種事物,用恰恰與此事物的現象或本質相反的詞語,加以描寫。   A.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維 入若耶溪)    B.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鄭愁予 錯誤)    C.立在城市的飛塵裡,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張曉風 行道樹) (2)對襯:對於兩種不同的人、事、物,用兩種不同或相反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    A.得意莫歡欣,失意莫苦惱。(何仲英 享福與吃苦)     B.創業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上天;而敗家的人卻無時不想到自己。(陳之藩 謝天)     C.自由世界最大的缺點:是有錢不能共享;共產社會最大的優點:是有     苦必須同當。(英國 邱吉爾名言) (3)雙襯:針對同一個人或同一事物,從兩種不同的觀點、角度予以形容描述,著眼點不同,結果適成其反,形成強烈的對比。     A.有運動家風度的人,寧可有光明的失敗,決不要不榮譽的成功!(羅家倫 運動家的風度)     B.他是一個活著沉默,但卻死得勇敢的人。(逯耀東 揮手)     C.鳥的身軀都是玲瓏飽滿的,細瘦而不乾癟,豐腴而不臃腫,真是減一分則太瘦、增一分則太肥那樣地穠纖合度。(梁實秋 鳥) (1)反襯:對於一種事物,用恰恰與此事物的現象或本質相反的詞語,加以描寫。     A.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維 入若耶溪)   (2)對稱:對於兩種不同的人、事、物,用兩種不同或相反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     A.得意莫歡欣,失意莫苦惱。(何仲英 享福與吃苦)   (3)雙襯:針對同一個人或同一事物,從兩種不同的觀點、角度予以形容描      述,著眼點不同,結果適成其反,形成強烈的對比。      A.有運動家風度的人,寧可有光明的失敗,決不要不榮譽的成功!     (羅家倫 運動家的風度) 古代人物的敘述   1.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花木蘭)  2.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  3.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孟浩然)  4.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5. 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蘇軾)  6. 國仇未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陸游)  7.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李白)  8.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逼吐就半個盛唐——(李白)  9. 你原本是一朵好看的青蓮,腳在泥中,頭頂藍天,無潁川之水,一身紅塵已被酒精洗淨——(李白)  10.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李白)  11. 大江東去,浪濤騰躍成千古╱太陽升火,月亮沉珠╱那一波是捉月人?李白、  那一波是溺水的大夫?赤壁下,人弔髯蘇猶似髯蘇在弔古——(屈原)、(蘇軾) 12.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孔明) 13.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儂知是誰?——(林黛玉) 14. 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15. 任你筋斗雲十萬八千里,也翻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孫悟空)  16. 二帝蒙塵,淚血千秋含激憤,一生完節,清風萬古仰忠貞——(岳飛) 17.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  18. 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   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鄭成功) 19.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0. 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杜甫) 21. 觀瞻氣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堂重開,老柏千尋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壯志,看此日神州奮起,新程萬里駕長車——(岳飛) 22. 由秀才封王,為天下讀書人別開生面;驅異族出境,語中國有志者再鼓雄風——(鄭成) 23. 作白話文,傳白話神,令普天下讀者如親謦(ㄑㄧㄥˋ)咳; 為青年師,向青年學,願吾輩中愨(ㄑㄩㄝˋ 誠實)士共守儀型—(朱自清 24. 三字蒙冤,千秋湛血;一生忠勇,萬古綱常——(岳飛) 25. 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諸葛亮) 26. 那老子彭澤縣懶坐衙,倦將文卷押,數十日不上馬,柴門掩上咱,籬下看黃花,愛的是青山綠水,見一個白衣人來報,來報五柳莊幽靜煞!(無名氏紅錦袍)——(陶潛) 27. 把影子投在水上的,都患了潔癖╱一種高貴的絕症╱把名字投在風中的╱衣帶便飄在風中╱清芬從風裡來,楚歌從清芬裡來——(屈原) 28. 報國精忠,三字獄冤千古白;以身作則,一篇詞著滿江紅——(岳飛) 29. 剛直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司馬遷) 30. 草堂留後世;詩聖著春秋——(杜甫) 31.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仰宗臣之遺像,萬古清高——(諸葛亮) 32. 他是黑夜中╱陡然╱迸發起來的╱一團天火╱從江東熊熊焚燒到阿房宮╱最後自火中提煉出╱一個霸氣磅礡的╱名字——(項羽) 33.千年前為秋風所破的茅屋╱剩日下的竹影搖曳╱我小立在那座新築新修的草堂╱遙想當年你如何扶杖嘆息,忍聽╱兒童抱茅的嬉鬧,下一刻╱隨手將一襲蕭然的長衫╱掛進唐詩麗的書櫥裡——(杜甫) 34. 酒後背手參觀瀑布最好╱那名配劍吟詩的白衣人已擺出╱天下第一的起式╱還是一招將進酒「天明時我將登船,隨猿聲走入萬重大山……」—— (李白) 35. 菖蒲作劍,難斷離騷╱雄黃入酒,不解天問╱把今年的粽子統統都投海╱ 也未必能保證,鯊魚和潛水艇能一起引開╱無論是此岸或對岸╱汀芷渚蘭都已經污染╱滄浪之水啊不再澄澈╱你的潔癖該怎樣濯清——(屈原) 36. 長安╱是一個宜酒宜詩不宜仙的地方╱去吧!提起你的酒壺╱挾起你的詩冊,詩冊中的清風和明月╱邊走邊飲去遊你的三江五湖——(李白) 37.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 38.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岳飛) 39. 南陽臥龍有大志,腹內雄兵正分奇——(諸葛亮) 40.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林黛玉)(紅樓夢人物)  41. 他嚮往變動,也不過是為了拯救愛新覺羅王朝的衰亡,,可是也會落得泣血瀛臺,身死神傷。這幽幽小島,淒淒小洲,竟成了他岑寂的囚牢—— (清德宗光緒) 42. 他被雷聲風聲雨聲╱追趕至垓下╱糧絕╱兵盡╱狂飆折斷纛旗╱烏騅赫然咆哮╱時不利兮可奈何——(項羽) 43. 蕭蕭五株門外柳,屈指重陽又,霜清紫蟹肥,露冷黃花瘦,白衣不來琴當酒——(陶潛) 44. 中秋豈可無月╱無月教我如何想像你早年的容顏╱教我如何能感應╱一夜的鄉心╱五處的悸動——(白居易) 45. 明主憐才赦酒狂,不知力士賤文章;當其醉草清平調,肯信長安是夜郎 ——(李白) 46.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王昭君) 47. 曲奏霓裳,羽衣迴舞。唉,問玉人何處啊?玉人何處?如今啊!夕殿飛螢,孤燈獨對,舊情新恨共誰語?數更漏,淚如雨——(唐明皇楊貴妃) 48.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 49.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荊軻) 50. 師臥龍,友子龍,龍師龍友;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關羽) 51. 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殘山,尚留得風中勁草;葬衣冠有淮南抔(ㄆㄡˊ)土,冰心鐵骨,好伴取嶺上梅花——(史可法) 52. 生蒲州,輔豫州,保荊州,鼎峙西南,掌底江山歸統馭;主玄德,友翼德,仇孟德,威震華夏,眼中漢賊最分明——(關羽) 53.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關羽) 54.他們可以囚禁你的身,卻不能囚禁你的心你的靈魂;他們可以殺你的身砍你的頭,卻不能偃熄你的浩然正氣。於是,你可以在圍觀的眼淚下,從容遊市;在滿成的嗟嘆中,意氣揚揚——(文天祥) 55.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識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楊貴妃) 56. 道若江河,隨地可成洙泗;聖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孔子) 57. 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 ——(孔子) 58. 先武穆而神,大漢千古,大宋千古;後文宣而聖,山東一人,山西一人  ——(關羽) 59. 義膽忠肝,六經以來二表;託孤寄命,三代而後一人——(諸葛亮) 60. 英傑那堪屈下僚?使栽門柳事蕭條。鳳凰不共雞爭食,莫怪先生懶折腰 ——(陶潛) 61. 豪情跌宕,文采風流,新月新詩廣陵散;逸興遄飛,黃泉碧落,奇人奇死破天荒——(徐志摩) 62. 有智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項羽)、句踐 63. 理冤獄,關節不通,自是閻羅氣象;賑災黎,慈悲無量,依然菩薩心腸 ——(包拯) 64. 可託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與?君子人也;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吾見其人——(諸葛亮) 65. 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壇禮樂冠華夷——(孔子) 66. 讀孔子遺書惟愛春秋一部,存漢家正統豈容吳魏三分——(關羽) 67. 千秋冤獄莫須有,百戰忠魂歸去來——(岳飛)  囹圄  注音一式 ㄌ|ㄥˊ ㄩˇ  漢語拼音 l n  y  注音二式 l ng y 監牢、監獄。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那有罪的老死牖下,無罪的卻命絕了囹圄刀鋸之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則小弟這幾根老骨頭,只好瘐死囹圄之中矣!」 草滿囹圄  注音一式 ㄘㄠˇ ㄇㄢˇ ㄌ|ㄥˊ ㄩˇ  漢語拼音 c o m n l n  y  注音二式 ts u m n l ng y 監獄中無犯人而長滿了草。語本隋書˙卷七十三˙循吏傳˙劉曠傳:「在職七年,風教大洽,獄中無繫囚,爭訟絕息,囹圄盡皆生草,庭可張羅。」比喻為官清明,犯罪者少。如:「執政者唯有公正不阿,仁民愛物,方能使社會祥和,人人守法,草滿囹圄。」 揣骨聽聲  注音一式 ㄔㄨㄞˇ ㄍㄨˇ ㄊ|ㄥ ㄕㄥ  漢語拼音 chu i  t n  sh n  注音二式 chu i g  t ng sh ng 不懂鑑賞書畫,竟然以手揣摸或根據傳聞為評斷標準。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七˙書畫:「藏書畫者多取空名,偶傳為鍾、王、顧、陸之筆,見者爭售,此所謂『耳鑒』。又有觀畫而以手摸之,相傳以為色不隱指者為佳畫。此又在耳鑒之下,謂之『揣骨聽聲』。」   弊車羸馬  注音一式 ㄅ|ˋ ㄔㄜ ㄌㄟˊ ㄇㄚˇ  漢語拼音 b  ch  l i m  注音二式 b  ch  l i m  相似詞 弊車駑馬  相反詞  破車劣馬。形容生活儉樸。三國志˙卷四十九˙吳書˙劉繇傳˙裴松之˙注引續漢書:「家不藏賄,無重寶器,恆菲飲食,薄衣服,弊車羸馬,號為『窶陋』。」亦作「弊車駑馬」。 瀛寰  注音一式 |ㄥˊ ㄏㄨㄢˊ  漢語拼音 y n  hu n  注音二式 y ng hu n 地球上水陸的總稱,世界、寰宇。 風言霧語  注音一式 ㄈㄥ |ㄢˊ ㄨˋ ㄩˇ  漢語拼音 f n  y n w  y  注音二式 f ng y n w  y 沒有根據的傳說。孽海花˙第二十九回:「雖然有些風言霧語,到底探不出個實在。」亦作「風言風語」、「風言醋語」。 出處:杜甫《夢李白二首》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解釋如下: 1.「死別」二句:是把「生離死別」這個成語分成兩句寫,二句各有側重,實為一意。即指與李白的分離是生離死別的分離。杜甫不知李白放逐後生死如何,有時以為李白已死痛哭失聲,有時又為生別離而憂傷悲慼。 2.瘴癘(zhàng lì)地:南方濕熱蒸郁疾病流行的地方。逐客:被流放的人,指李白。 3.明:知道。長:常。此二句說李白到夢中相見,說明杜甫常想念他。 4.平生魂:生者的靈魂。懷疑李白已死,所以說不是生者的魂。 5.「魂來」二句:魂來經過江南一帶青青的楓林,魂去經過秦地的關塞,想像李白魂來魂去的情景。 6.「落月」二句:寫夢醒時月光滿屋,李白的容貌彷彿在月光下還隱約可見。 7.「水深」二句:江湖風波險惡,叮嚀李白魂歸要小心,不要被蛟龍攫取。蛟龍:喻惡人。 《朱子家訓》亦稱《朱柏廬治家格言》,簡稱《朱子治家格言》。作者,字致一,自號柏廬,省縣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   自王圓籙打開藏經洞,史坦因、伯希和的劫經起,塵封於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一千餘年的五萬多卷寫卷,終得以重見天日,重現於世人眼前。也因這批寫卷之功,敦煌這個曾經輝煌的邊陲都市得以再次於當今舞台上發光發熱,沈寂已久的莫高廢墟,也再次受到國際間的矚目。在學界前賢的篳路藍縷之下,「敦煌學」一躍成為國際間一門涵蓋繪畫、雕塑、建築、文學、藝術、宗教……等多領域的綜合性學門。 在這五萬多卷的寫卷當中,摒除近九成的佛教及宗教性典籍,在論及其餘的文獻時,學者們的眼光與研究方向,最初放在俗文學的研究上,甚至有以「敦煌俗文學」統稱整個敦煌文學範疇的論點。然而,在眾多寫卷裡,有一批遭人們忽視、遺忘已久的文獻,有幸在敦煌學者的鑽研下,重新付予其新的生命與歷史定位,這批文獻,學界統稱其為「敦煌蒙書」。 對於蒙書,一般人的傳統觀念認為它是供孩子讀的小兒書,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村書,僅僅是教人識字、認物的工具,而敦煌蒙書不過是在敦煌出土的蒙學讀本。然而在特定的時空背景下,敦煌蒙書卻有其獨具的特色,且深蘊著中國儒家的禮教道統。敦煌蒙書的教化功能與其內容的道德偏執性,更是其他文學載體所望塵莫及的。 敦煌蒙書的內容,除側重生活知識及識字外,同時也技巧性地灌輸一定的思想內容和品德要求,如《百家姓》、《千字文》、《開蒙要訓》。有側重進行品德培養,但未忽視知識教學的,如《新集文辭九經抄》、《百行章》、《古賢集》。這幾部書不僅是兒童的識字教材,更是一部集萃古代文化知識的百科全書,這正體現了敦煌蒙學教材識字教學與品德培養緊密結合的特點。  二十餘種的敦煌蒙書,除《開蒙要訓》為馬仁壽所撰,《蒙求》為李瀚所撰,《兔園策府》為杜嗣先所撰,《百行章》為杜正倫所撰,其餘作者,多不可考。敦煌蒙書的編纂,主要在於切合民間日常生活的需要,內容以實用、通用、便用為主,故常出現語多俚野、字多鄙俗的現象。一般而言,敦煌蒙書的編、撰者姓氏多無可考定,成書年代也不易確知。其中縱使有書名或作者署名涉及名人雅士者,也多屬依托掛名,並非真正出自其人之手。 《幼學瓊林》是中國古代的兒童啟蒙讀物。《幼學瓊林》最初叫《幼學須知》,一般認為,最初的編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此書亦叫《成語考》,是明景泰年間的進士丘濬。至清嘉慶年間,由鄒聖脈(字梧岡)作了增補注釋,並更名為《幼學故事瓊林》。後來民國時費有容、葉浦蓀和蔡東藩等又進行了增補。 《幼學瓊林》是駢體文寫成的,全書全部用對偶句寫成,文字簡煉,對仗工整,易誦易學、易懂易記。全書內容包羅廣泛,諸如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婚姻家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製作技藝、鳥獸花木、神話傳說等等,無所不包,幾乎囊括了過去人們日常生活中較常用的知識與詞彙,象一部微型百科辭書。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書中對許多的成語出處作了許多介紹,讀者可掌握不少成語典故,此外還可以對中國古代的典章制度、風俗禮儀做一些了解。書中還有許多警句、格言,到現在還仍然傳誦不絕。因此,《幼學瓊林》在舊時的鄉塾中頗為流行,是中國明清以來廣泛流傳的蒙學讀物,在明清兩代的鄉塾蒙學教育中起到積極作用。不過書中也有一些屬於封建時代的觀點,對於現代人來說難以認同。   四、古典小說卷頭語 1 水滸傳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草木百年新雨露,重書萬里舊江山;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臺奏管弦,天下太平無是日,鶯花無限日高眠。----邵雍 2 三國演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翁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楊慎臨江仙 3 西遊記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濛,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需看西遊釋厄傳。 4 金瓶梅 ‧ 豪華去後行人絕,簫箏不響歌喉絕;雄劍無威光彩沈,寶琴零落金星滅!(上解空去財) ‧ 玉階寂寞墜秋露,月照當時歌舞處;當時歌舞人不回,化為今日西陵灰!(下解空去色) ‧ 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展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骨髓枯。(色箴)----純陽子祖 5 儒林外史 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沈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6 聊齋誌異 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清 王世禎 7 紅樓夢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曹雪芹 8 兒女英雄傳 俠烈英雄本色,溫柔兒女家風:兩般若說不相同,除是癡人說夢。兒女無非天性,英雄不外人情;最憐兒女又英雄,纔是人中龍鳳。----西江月 9 老殘遊記 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 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內千芳,人間萬豔,必有與吾同哭同悲者焉!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   少年時就沒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熱愛山川田園(生活)。 錯誤地陷落在人世的羅網中,一去十三個年頭。 關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 到南邊的原野裏去開荒,固守愚拙,回鄉過田園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 榆樹、柳樹遮掩著後簷,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 遠遠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村落上的炊煙隨風輕柔地飄升。 狗在深巷裏叫,雞在桑樹頂鳴。 門庭裏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閒的時間。 長久地困在籠子裏面,現在總算又能夠返回到大自然了。 書  名 作者 時代 類 別 地   位 水滸傳 施耐庵 元 英雄小說 俠義小說 並稱四大奇書(清.李漁提出)   「水滸傳」列六才子書之一 「三國演義」以文言文寫成 三國演義 羅貫中 明 歷史小說 西遊記 吳承恩 明 神怪小說 寓言小說 金瓶梅 笑笑生 明 世情小說 寫實小說 喻世明言 馮夢龍 明 短篇小說集 合稱「三言二拍」 ⑵二拍:兩書收話本小說共79篇,都是凌濛初的個人創作 (抱甕老人挑選三言二拍之中的四十篇,輯成「今古奇觀」一書) 警世通言 馮夢龍 明 短篇小說集 醒世恒言 馮夢龍 明 短篇小說集 初刻拍案驚奇 凌濛初 明 短篇小說集 二刻拍案驚奇 凌濛初 明 短篇小說集 聊齋誌異 蒲松齡 清初 志怪小說 筆記小說 「聊齋誌異」以文言文寫成 儒林外史 吳敬梓 清初 諷刺小說   紅樓夢 曹雪芹 清初 言情小說 人情小說 形成中外學者研究風潮,蔚為「紅學」 鏡花緣 李汝珍 清 寓言小說   老殘遊記 劉鶚 清末 譴責小說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二十年目睹怪現狀 吳沃堯 清末 譴責小說 官場現形記 李寶嘉 清末 譴責小說 孽海花 曾樸 清末 譴責小說 重修動機 1.汝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 2.乾隆29年(西元1764年)續修臺灣府志已舊 3.臺、鳳、彰、淡諸志侷促一隅,無關全局 4.舊志多所不記 歷史之重要性 1.史者,民族之精神,人群之龜鑑 2.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均於是乎在 3.凡文化之國,未有不重其史者 4.國可滅,而史不可滅 舊志不記者 1.荷蘭人開闢臺灣、鄭成功經營臺灣之事(以島夷、海寇視之) 2.英艦勒布達號襲雞籠(基隆)之事(西元1841年) 3.美商船羅發號在南部海岸遇颱風,船員上岸後被當地原住民所殺(西元1867年) 4.法軍攻基隆、滬尾(淡水)、澎湖,後因孤拔戰死,中法講和(西元1884) 5.朱一貴、林爽文起兵抗清之事 修臺灣史之困難 1.徵文難:斷簡殘編,蒐羅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參 2.考獻難:老成凋謝,莫可諮詢;巷議街譚,事多不實 3.臺灣割讓時,兵馬倥傯,檔案俱失 4.私家收藏,半付祝融 伍員字子胥,是春秋時代楚國的人,他的父兄被楚平王所害,他逃往吳國,后仕於吳,因諫阻吳王被大宰伯懿奉害,由吳王賜劍自戳。死後他的遺體由吳王的命令,拋落於江中。   屈平字原,別號靈均,是戰國時代的人,很有才干,頗受楚懷王重用。因此上官大夫靳向,懷恨他的才能,暗中在懷王的面前,說他壞話,因此懷王漸漸疏遠屈原。屈原優愁幽思,做了一篇《離騷》,以求懷王反省,不料懷王終不反省。懷王死了,襄王繼位,依然重用奸臣,把屈原逐到長沙,屈原忠心耿耿,沒有時不擔優王室的前途,寫了九篇文章,以明心志,後來見志不達,於是最後又寫了《漁父辭》,在農歷五月五日,投人汩羅江(今中國浙江錢塘江)自盡。   王勃字子安,是絳州龍門人,少年有才氣,六歲便能作文,還沒成人,才名已揚聞於京邑。他的文思極快,下筆成章。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騰王閣序》,就是在筵席中,一氣寫成的,可惜天才短命,年十八歲,往交趾看他父親,溺死於南海。   李白字太白,是唐朝時候四川昌明人,漢代名將李廣的后裔,號曰洒仙翁,又號海上釣鰲客,因為生於青蓮鄉,所以又號青蓮居士,唐玄宗如他入翰林,很敬重他。他系天才詩人、好酒。一般傳說他駕舟到采石磯賞月,因為酒醉,撈水中之月而溺死。   上述四人死時,與水有密切的關系,並且是忠臣,又是有才能的人,所以一般把這四人奉為水神,配祀在水仙正廟中。 1.終歲不聞「絲竹」聲—借代「音樂」。  2.公閱畢,即解「貂」覆生—借代「貂皮大衣」。 3.田園寥落「干戈」後—借代「戰爭」。 4.「兵馬」倥傯—借代「戰爭」。 5.朱、林以下輒啟「兵戎」—借代「戰爭」。 6.「烽火」連三月—借代「戰爭」。 7.臣本「布衣」—借代「平民、百姓」。 8.往來無「白丁」—借代「平民、百姓」。 9.棄「黔首」以資敵國—借代「平民、百姓」 10.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借代「北魏朝廷」。 11.「松柏」不翦—借代「墳墓」。 12.身送「東市」—借代「刑場」。 13.「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借代「老人、小孩」。 14.「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借代「老人、小孩」。 15.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借代「酒」。 16.私家收拾,半付「祝融」—借代「火災」。 17.居「廟堂」之高—借代「朝廷」。 18.處「江湖」之遠—借代「在野」。 19.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借代「魚」。 20.孺人不憂「米鹽」—借代「生活」。 21.愛情與「麵包」—借代「生活」。 22.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借代「中進士」。 23.「漏鼓」移,則番代—借代「時辰」。 24.執「干戈」—借代「武器」。 25.衛「社稷」—借代「國家」。 26.溘然先從「九京」—借代「墓地;死後的世界」。 27.告成「黃土」—借代「墳墓」。 28.兩易「春秋」—借代「年」。 29.遂於十「稔」之間—借代「年」。 30.余自「束髮」讀書軒中—借代「成童」。 31.迨諸父「異爨」—借代「分家」。 32.「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借代「穿著光鮮的遊客」。 33.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借代「盛裝之仕女」。 34.猥以微賤,當侍「東宮」—借代「太子」。 35.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借代「冥報」。 36.待臣而「舉火」者三百餘人—借代「炊飯」。 37.晉代「衣冠」成古坵—借代「顯貴者」。 38.「紈子弟」—借代「富貴人家的子弟」。 39.「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借代「富貴人家的子弟」。 40.「五陵年少」爭纏頭—借代「富貴人家的子弟」。 41.民族之精神,人群之「龜鑑」—借代「借鏡」。 42.風雨名山之業—借代「亂世不朽之作」。 43.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借代「刑具;酷刑」。 44.縈「青」繚「白」—借代「青山」、「白雲」。 45.左右以君賤之,食以「草具」—借代「粗劣的食物」。 46.不省「所怙」—借代「父親」。 47.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借代「文章」。 48.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借代「權貴」。 49.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借代「史冊」。 50.「楚囚」纓其冠—借代「囚犯」。 51.「舳艫」千里—借代「船」。 52.人君當「神器」之重—借代「帝位」。 53.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借代「獵取功名利祿的工具」。 54.「廩稍」之充,奉養之厚—借代「官吏的俸祿」。 55.骨肉為「行路」—借代「漠不相關的人」。 56.「遠道」不可思—借代「遠方之人」。 57.「佩紫懷黃」,讚帷幄之謀—借代「為官者」。 58.形骸且健,「方寸」甚安—借代「心」。 59.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借代「書信」。 60.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借代「書信」。 類 別 說 明 例 作 內 容 筆 記 漢、魏六朝之作,多為零星記事,欠缺完整結構 干寶•搜神記 志怪小說 劉義慶•世說新語 志人小說 傳 奇 唐代盛行,已有完整結構,多為文言短篇小說 沈既濟•枕中記 神怪小說 白行簡•李娃傳 愛情小說 元稹•會真記 愛情小說 杜光庭•虬髯客傳 俠義小說 平 話 宋代盛行,模仿唐代小說或以白話為之的話本 樂史•楊太真外傳 志人小說 章 回 元代開始發展長篇小說,多用白話 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出於宋、元間,撰者未詳,中國已亡佚,日本有藏本,也被歸類為話本之列 施耐庵•水滸傳 俠義小說 羅貫中•三國演義 歷史小說 明代作品 許仲琳•封神演義 神怪小說 吳承恩•西遊記 清代作品 曹雪芹•紅樓夢 愛情小說 吳敬梓•儒林外史 諷刺小說 劉鶚•老殘遊記 譴責小說 l 疊字——同一字詞連接使用。(如:小心翼翼、子子孫孫)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l 類字——同一字詞隔離使用。(排比必屬類字) 我和同學坐在操場,說著、唱著、笑著……  (如:成雙成對、百戰百勝) l 疊句——同一語句連接使用。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l 類句——同一語句隔離使用。 「大地,向我親切的招喚;田園,向我親切的招喚」     排比定義:對於同範圍、同性質的意念或形象,用結構相似的句子,接二連三表現出來的修辭法,稱為「排比」。如: 1. 作主是不必凡事去請示;作主是能按照自己想做的方式去做。作主是擁有支配的權利!作主是不必再聽別人使喚!(劉墉 你自己決定吧) 2.蝴蝶和蜜蜂們帶著花朵的蜜糖回來了,羊隊和牛群告別了田野回家了,火紅的太陽也滾著火輪子回家了。(楊喚 夏夜) 3.他有一雙眼,但看得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細密。(胡適 差不多先生傳) 4.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胡適 差不多先生傳) 5.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選) 6.很多時候,我們只看見不幸的表面,流血的創口,受傷的心,我們只會埋怨、訴苦、哀憐不滿。(杏林子 一顆珍珠) 7. 各色各樣的紙船或列隊而出,或千里單騎,或比肩齊步,或互相追逐,或者乾脆是曹操的戰艦—首尾相連。(洪醒夫 紙船印象) 8.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遭遇許多事,有些是過眼雲煙,倏忽即逝;有些是熱鐵烙膚,記憶長存;有些像是飛鳥掠過天邊,漸去漸遠。(洪醒夫 紙船印象) 9.我們在水道上放紙船遊戲,花色斑雜者,形態怪異者,氣派儼然者,甫經下水即遭沉沒者。   (洪醒夫 紙船印象)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排比修辭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