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公共利益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政府施政需強調「公共利益」,但是公共利益之內涵頗為抽象,行政學者全中燮(J. Jun)提出實踐公共利益的八項標準,在下面可能的六項標準中,有四項包含在內:①公民權 ②專業知識 ③依法行政 ④未預期的後果 ⑤利益團體權利 ⑥輿論…等。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⑥ (D) ①②④⑤ ~解析 : 為瞭解解決「公共利益」在「概念」上的「隱晦」困境,行政學者全鍾燮 ( Jun ) 提出「八項標準」,作為「民主政治體制」中「公共政策制定」時用以「衡量」→「公共利益」的「參考指標」: 一、「公民權利」: (一)「公共政策」的「內容」必須「充分考量」公民的「各種權利」及「政策可行性」。 (二) 適度地調和「個別」的「公民權利」及「整體」的「社群利益」。 二、「民主程序」: (一)「公民」對「政策」的「制定」應有「適當」的「參與權」和「發言權」。 (二)「行政機構」必須提供「政策對話」( Policy Dialogue ) 的「機會」,儘量「尊重」各種「相關」的「意見」,以作為「決策」的「基礎」。 三、「非預期的後果分析」: (一)「公共政策」具有「外部性」。 (二) 因此,必須「充分推論各種可能產生」的「後果」,並「建構有效指標」,俾利「評估短期」的「利弊」與「長期」的「得失」。 四、「倫理與道德的標準」: (一)「公共政策」與「執行機關」的「活動」必須禁得起「倫理標準」與「道德標準」的「檢驗」。 (二) 這是「公共利益」的「表面效度」。 五、「專業知識」: 「政策規劃」的「人員」必須秉持「專業良知」,針對「經手負責」的「專業事宜」,提出「專業」的「推薦意見」。 六、「普遍利益」=「共同利益」: 「行政機關」所「推薦」的「政策」,不應針對「少數特殊利益團體」,而應考量「廣大社群」的「集體利益」。 七、「充分開放」: 在「政策形成」的「過程」中,有關「協商決策」、「背景資料」及「專業意見」等,均應由「行政機關」→「彙整後公開」。 八、「尊重輿論」=「輿論民意」: (一)「行政機關」要從「公共問題」、「聽證會」及「傳播媒體」等「層面」所「得到」的「政策反饋」,充分考慮「民意」與「輿情」。 (二) 不可「閉門造車」、「抱殘守缺」。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