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和諧理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和諧理論認為社會是由許多「部門」構成的(陳奎熹, 1995),每個部門對於整體都有一定的功能,有助於整個體系的持續運作,而各個部門在功能上又是互相關聯、協調和互補的,因此社會內各個部門都具有統整(integration)的性質;社會的成員透過社會化的過程達致共同的價值觀及信念,務求令社會達到一定程度的和諧(consensus)(古鼎儀, 1996);此外,和諧理論強調社會穩定(stability)的重要性,雖然價值觀和規範的改變會引致社會變遷,但過程是漸次演化的(鄭燕祥, 1991)。 帕森士(T.Parsons)指出,教育具有社會化功能與選擇的功能,學校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內用以遴選學生的「計分辦法準則」,其實是希望將相類階層的學生歸類,例如相同的宗教信仰,相類的社經地位、社會背景、生活經驗等,以祈達到維持社會階層化的功能。這做法符合和諧理論中認為各階層應擔當不同的社會角色,使社會得以分工與專門化的觀點,令教育擔起階層的「甄選者」和「分配者」的角色(鄭燕祥, 1991)。 間,因為要爭奪權力而彼此存有的對立與衝突(conflict)現象;正由於部門間的不斷鬥爭,因而導致社會的變遷(c..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和諧理論分配者剝削和諧帕森士甄選者社會的變遷統整自行分配學位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