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多元智慧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Gardner 曾於1983年在《智力架構》(Frames of Mind)一書中提出「多元智慧論」,將人類的心智能力分為語文、邏輯-數學、肢體-動覺、空間、音樂、人際及內省等七種智能的組合。但Gardner運 用已建立的「八項準則」來檢視原有的七種智能,卻發現仍有嚴重的不足(Campbell,Campbell,& Dickinson,郭俊賢、陳淑惠譯,民87)。 當Gardner在介紹每一種智能時,通常都是由終極狀態(end state)著手,也就是某種社會上承認且重視的角色,因此,如作家便是代表語文智能、推銷員或臨床心理師便是人際智能的例子。然而,對於達爾文 (Charles Darwin)、卡爾森(Rachel Carson)或珍古德(Jane Goodall)等自然學者的成就,卻無法以某一種智能解釋。除此之外,智能的定義中雖強調智力是對環境之適應,但在原有的智能中,卻多是以個人為出發 點,缺乏與環境之互動。因此,Gardner認為自然智能和其他智能具有同等的地位,應被視為獨立的智能,於是在1995年修正原來的智能架構,再追加 「自然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的概念。   Gardner認為自然智能是早期人類為求生存演化而來的,如農夫觀察水文地理就可以知道明年播種收成的情 況,或是觀察天空的雲彩就可以預測明天的天氣,過去我們只認為這是一種生活經驗,而非一種能力、智慧或科學的方法,是因為沒有一個智慧可以解釋這種情況, 但就人類的發展歷程來看,這樣的能力是重要的,人類要是沒有這種能力,大概無法生存在這個地球上。由此可知,自然智能的獨特之處是強調「人與環境之互動」。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Gardner 作家便是代表語文智能內省八項準則多元推銷員或臨床心理師便是人際智能的例子。智力架構智能的定義中雖強調智力是對環境之適應,但在原有的智能中,卻多是以個人為出發 點,缺乏與環境之互動生活經驗終極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