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黃天、周翊-教育原理與制度

主題:學校本位課程展開七個因素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Skilbeck以其多年參與歐洲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課程發展之經驗與研究,認為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得以展開有以下七個因素: 一、 學校課程自主的要求,反映了現代社會中參與經營所有公共事務的大趨勢,也就是透過直接的參與而形成決策的民主化。學校係社會的一部分,旨在追求學術與專業自由,在民主化的趨勢中,對學生、家長及社會應負起示範領導作用。 二、 中央集權、非參與式的課程政策與立法所推出的課程方案招致不滿及抵制,中央-邊陲(center-periphery)的課程發展模式未能成為有效推動的改革新策略,大規模的課程發展方案逐漸被揚棄。三、 學校係由人際頻繁互動所組成的社會有機體,其主要的功能即是善盡教育下一代的責任。學校與其環境交互影響,透過意見、人員與資源的交流構成複雜的互動模式。學校為了回應環境的需求,必須具備自由、機會、能力與資源;由於課程又是學校教育的核心結構之環節,故學校作為教育的核心機構,必賦予課程的決定權與主導權。 四、 課程即學生的學習經驗,為描繪這些經驗必須探討廣泛完整的人類經驗,吾人稱為文化,瞭解我們稱為學科的知識結構,以及考慮日常生活的事件與議題。為描繪這些學習經驗必須根據個別學習者的需求,為某些學校的某些學生量身訂製課程方案才是學校課程發展的基本任務。 五、 課程需因不可預測的情境變化、教學的特殊事件以及地方的不同需求,加以修正與調適。學校發展課程最起碼必須保有彈性,以因應不同的學習速度,教材類型及不均等的資源與設備之狀況,增進學校組織效能;進而能補充與修正校外考試內容未能涵蓋的課程型態。 六、 教師必須直接參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才能實踐其成為自主與負責的專業人員。教師的自我實現、動機、成就感與參與課程決定是息息相關,也是教師專業生涯的重要任務。這也是教育所要培養的特質,更有助於廣大社會趨於成熟、自由與穩定成長。 七、與地區性及全國的課程發展機構相較,學校是穩固而永續的課程發展機構。鑒於50至70年代各國課程發展運動下,許多地區性及全國的課程發展機構未能發揮應有的功能,學校反而成為集專業知能及靈活運用的資源於一身,得以有效發展課程的穩定機構(引自方德隆,民90)。 �X�B:淺述學校本位課程 - 黑 白 議 廊 - 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cgmkm/1542401#ixzz2Q94Q9j4s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