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學習遷移理論彙整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1071107 有關學習遷移的理論(一)、形式訓練論(formal discipline theory)1.形式訓練論是遷移理論中最早提出的,其主張心智是由觀察、注意、區辨和推理等官能所組成,這些官能可透過如肌肉般的訓練方法增強,當相同領域的官能被增強後,自然會產生遷移,例如棋藝訓練將有助於電腦程式的撰寫。 2.人的心理活動由許多不同的官能所組成,若某一部份經特別訓練,其強度與功能就會格外發達。此理論影響到近代心理測驗對能力測驗的看法。 (二)、同元素論(identical-elements theory) 1.Thorndike(1903)提出了同元素論(identical elements theory),認為遷移的理論是基於刺激與反應之間的共同元素,一個學習之所以能助益另一個學習,乃是因為兩學習間具有相同的元素。個體在某項刺激情境中學到的聯結,將有助於在其他類似情境中學習新的刺激反應聯結,但只有在兩種刺激情境中有共同元素時,才會產生學習遷移。-->加法有助於乘法練習 2.桑代克認為新舊學習間相同元素越多,學習遷移效果越好,故學校教材必須盡量和未來生活相配合。 (三)、轉換論(Transposition theory) 1.完形心理學家認為一個學習之所以對另一個學習有遷移作用,主要是由於兩學習間有類似的型態或特徵,使得學習得以轉換。他們認為遷移的發生是透過整個結構的轉移,關鍵在於兩情境間具有共同的樣式、形貌或關係,而非相同元素的零碎共享。如果兩學習間的整體型態或特徵越相似,則將會有越多的遷移,和同元素論的主張最大的差異在於,轉換論強調所有元素組織成的整體關係,因此,轉換論也稱為關係論(relationship theory)。 -->教育即生活,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的歷程、球場如戰場 2.完行學派認為學習遷移來自兩學習兼有類似的型態或特徵。(取大陸新娘,同文同種) (四)、基模理論基模理論最早由 Piaget 所提出,依據 Piaget 的基模理論及發展階段論,在同一發展階段的表徵形式,兒童可以輕而易舉地透過同化作用產生遷移,但對較高階段的表徵形式則難以產生遷移。近代心理學者家修正 Piaget 的基模論,認為基模是由經驗歸納而來的抽象化階層組織,它提供了一個概念的骨幹架構,使得某一特殊事例能夠透過例示與預測而進行遷移。基模論假定遷移類化是依賴去獲得一個抽象的心智表徵,而該表徵是以基模的形式呈現並且分派這其間的關連,此關聯為一個跨各種情境都不變的架構。 (五)、訊息處理論訊息處理論認為心智猶如電腦,學習主要是透過編碼、儲存、檢索、以及後設認知的監控等歷程來運作,而學習遷移的機制也與這些歷程有關。 (六)、認知變通論認知變通論是由情境/實用社會歷史主義的學者所提出。此派學者認為遷移是社會性的,遷移的發生基於情境間某些供給與不變的條件,而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則是「變通性」。所謂變通性是指個體是否能將先前知識表徵變通於記憶之中,以及是否能變通地支配或控制這些表徵。認知變通論主張以變通的表徵取代單一的、嚴苛的和套裝的知識表徵,以敏感的情境基模取代預先套裝好的基模,以多種基模的集聚取代單一基模的選擇,以高度相互連結的知識表徵,取代高度劃分的知識表徵,著重情境脈絡的學習與影響。 (七)、共原則論(generalization)=類化論 1.賈德提出 Judd,強調經驗中學到的原理原則,是形成新學習情境中產生遷移的主要原因。  此一理論的先覺條件:學習者在舊學習中心須學到並了解原則,始能對新的學習產生遷移作用。 -->強調經驗情境的瞭解,以及學到的原理原則 2.賈德認為學習者必須有把原則做類化的能力,類化能應用至與該原理原則類似的情境中,此能力和年齡及認知有關。 (八)、能力論(Competency theory) 1.學習遷移來自能力的增加 (九)、認知結構說(不知與第六個是否相同) 1.學習遷移來自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