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常態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1950年代,北歐國家提出「常態化」(正常化),使得障礙者的生活環境與非障礙者相似   1969年,美國學者NIRJE提出「反隔離」(反機構化、社區本位服務系統)的運動,使重障者從違反人性的大型養護機構解放出來,享有教育權益   1970年代,輕度障礙者家長提出「回歸主流」,主張使支流教育(特殊教育)中的學童回到主流教育(普通教育)中進行。回歸主流運動保護對象是輕度障礙學生   1980年代,強調中度障礙學生也有權力進入常態環境中接受教育,提倡「普通教育改革(REI)」。常以「抽離式」方案進行特殊教育活動,即所謂的「資源教室方案」   1988年,提出重度障礙學生應在普通班中接受教育的訴求,於是「融合教育」成為1990年代的特殊教育主流。意指將特殊學生安置在普通班級中,特殊服務在普通教育情境中提供。   2000年,完全融合在現實狀況中難以實現,開始重視培養障礙者獨立能力的教育,不再強調單一的教育型態安置,強調身心障礙者的教育成果,「自我決策」成為新潮流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回歸主流」「自我決策」「融合教育」反隔離回歸主流抽離式自我決策融合教育資源教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