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常見的諮商理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精神分析治療】 代表人物:佛洛伊德Freud 基本觀點:   1. 人格結構:本我(享樂原則)、自我(現實原則)、超我(道德原則)   2.主張潛意識為人格的主要動力,因「自我」未能協調超我與本我的衝突,因而引發「焦慮」,使潛意識轉為防衛機轉進行運作。          3. 重視早期經驗對個體的影響。 治療目標:藉由分析潛意識使當事人進行洞察與內省,而解決內在衝突,並重建人格、強化自我。 治療方法:自由聯想、夢的解析、抗拒、移情(當事人將特殊情感轉移到諮商者身上,諮商師可透過移情表現來了解當事人過去的人際關係)、潛意識壓抑、解釋(詮釋)  【個體心理學諮商法】 代表人物:阿德勒Adler 基本觀點:   1. 人具有主動性、統整性,否定Freud潛意識   2.人格動力:自卑與超越   3.虛構目的   4.生活方式/生活型態   5.社會興趣:青少年覺知自己是社會的一份子,並以平等態度關切他人福祉。人生來就具有社會性,個人必須與他人關聯,共同從事社會活動,並將社會福利置於個人利益之上。   6.家庭星座:手足排行會影響人格的表現。(中間子女最劣勢) 治療目標:協助當事人重新導向,以克服自卑、追求卓越,培養當事人社會興趣,並發展新的生活型態。 治療方法:建立諮商關係→分析評鑑(了解當事人生活方式的狀態)→剖析自我(覺察錯誤的目標與自我挫敗行為,予以解釋、頓悟)→重新導向(鼓起勇氣面對困難,建立新的生活型態) 【個人中心治療法】 代表人物:羅杰斯Rogers 基本觀點:   1.人本主義,對人性抱持積極的看法。人性本善,人的本質是可以信賴的。   2.現象學,個體若只選擇知覺符合其價值體系的經驗,久而久之就會出現不適應的行為。 治療目標:營造良好氣氛,使當事人開放自我經驗,進行有意義的評價,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的人生境界。 治療方法: 1. 諮商師與當事人的關係--非指導性諮商:強調諮商者本身的態度,視當事人為求助者,諮商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  (1)真誠一致   (2)同理心:as、設身處地,將有意義的訊息傳達給當事人   (3)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2.步驟:傾聽真實感受→營造溫暖情境→建構信任關係(Rogers特別強調諮商關係的重要性,會影響諮商的成效)→開創自我能力→激發自我實現 【完形治療學派】 代表人物:皮爾斯Perls 基本觀點:   1. 受存在主義影響--如何「經驗」自己當前的存在。   2.受完形心理學影響--如何「知覺」本身目前的存在。→強調人的整體性   3.此時此刻--力量存於現在:幫助當事人察覺當下/現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將過去的事件或情感用「現在」的情境來解決。   4.未竟之事:Perls認為困擾的產生乃是由於未竟之事(未能充分表達完整的情感或經驗),使心理產生了痛苦的分裂,這種不協調可能發生於個體或是人與人之間,因此諮商法主要是將這些分裂的元素透過相互的自我開放與對質,使其恢復統整,也就是成為一個完型,不再干擾個體。→→個體的情感如果沒有充分表達或體驗,會影響現實生活,妨礙與他人的接觸 治療目標:達到覺察的狀態,強調在此時此刻中直接體驗,並能夠勇於接受生活中的責任,接納自己原先拒絕的部分,面對逃避、僵局及未竟事務。 治療方法: 1. 主要步驟:建立關係→當事人呈現問題→諮商師處理問題→重歷夢境法(夢是通往統整的途徑)→空椅技術 (運用兩張椅子,象徵衝突立場,讓優勢我與劣勢我互相對話) 2.其他技術:巡迴遊戲(針對當事人可能反應或態度,以指令的方式要求當事人逐一展現。例如讓某一位成員巡迴項每位成員說明自己不信任他人)、我負責(在當事人決定某件事情時,讓當事人說出「我要為自己剛說的話負責。」)、我有秘密、扮演投射的對象 3.精神官能症--剝洋蔥似的人格:虛偽 、恐懼(對於痛苦情緒的逃避)、僵局 、內爆(接觸真實的自我)、外爆 4.諮商歷程可能會面臨的抗拒接觸,是當事人為避免真實接觸此時此刻的防衛方式:內攝、投射、迴攝、解離、融合 【存在主義治療法】 代表人物:法蘭克Frank 基本觀點:   1.受存在主義哲學影響。人具有自由意志。   2.人的存在六大基本層面:自我覺察能力、自由與責任、追求自我認同與人際關係、追求生命意義、焦慮是生存的一種狀態、覺察死亡與不存在   3.「有生存的理由的人能忍受任何生存的方式」 治療目標:協助當事人發現生命中的意義。 治療方法:   1. 面質當事人自我設限的生活方式。   2.協助當事人接受自己的自由與責任   3.諮商師指引成員從事對自己生活有意義的事情,例如完成一件事或一件成就、經驗一種價值、經歷痛苦(從不可避免的痛苦中尋找意義)   4.不斷的討論、分析、說服,協助當事人在自我要求與他人要求之間取得平衡。「不做環境的犧牲者,而做自我生命的主宰」   5.矛盾意向法(paradoxical interventions):以當事人的「害怕」症狀而言,此技術所處理的不是害怕本身,而是害怕的對象   6.去反射法:轉移當事人對自己的注意 【溝通分析治療法】 代表人物:伯尼Berne 基本觀點:   1.是互動心理治療的一種方法,其基本概念與技術主要源自團體治療情境。   2 人性觀--反早期決定論。   3.人格結構/自我狀態--A-P-C:從個人內在的人格結構去探討團體中的人際關係與溝通型態。每個人都有三種自我人格狀態:父母的我(should、oughts)、成人的我(客觀、理智)、兒童的我(情感、衝動)   4.心理地位--四種人生態度(個人在心理上對自我與他人形成不同的認定):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不好、我好你不好、我好你好 治療目標:協助個人能覺察早期而不當的決定,改寫生命腳本,重新選擇新的生活目標。 治療方法:   1.主要步驟:預備階段 (行為觀察,諮商契約的訂定、考慮案主動機、求助原因--面質、解釋)→腳本分析 (瞭解案主腳本、探討如何脫離腳本)→破除腳本 (向案主提出具體的行為改變建議--示範、具體化)→重新決定 (案主做出新決定取代童年時期的腳本)   2.結構分析:使當事人了解自我狀態,以「成人」自我狀態掌管自己的生活。   3.溝通分析:使當事人明瞭自己平常所使用的溝通方式,增進社會適應能力。 互補式、交錯式、曖昧式   4.腳本分析:分析一個人強迫性的演出生活中的戲劇。 每個人在小的時候就決定了以後要怎樣活、怎樣死,這種一直留存在腦海裏的未來生活計劃,稱之為原始劇本,這個劇本受父母影響,在幼年期就形成,以後隨著年齡增長而發展的生活計劃。從個案的原始劇本中,將自我一層一層的分析下去、研究,尋找出他的規律和法則,幫助患者改變劇本突破他的人生。   5. 角色定位:找到適合自己扮演的腳色,為自己的人生定位。 【理性情緒治療法REBT】 代表人物:艾里斯Ellis 基本觀點:   1.人性觀--亦善亦惡,人同時是理性與非理性的動物。   2.認同希臘斯多格學派的看法:「人們的困擾不是來自事情的本身,而是來自他們對事情的看法。」   3 人格的ABC理論:情緒困擾源於非理性觀念所致     A源起事件、引法事件     B信念     C情緒和行為後果     D駁斥     E效果     F新的感覺 治療目標:協助當事人糾正當事人不合理的信念,學習以邏輯的觀念替代。 治療方法:   1.諮商師扮演「指導者」角色 ,採行高度指導性,不強調與當事人的關係。   2.駁斥非理性信念:偵測→辯論→分辨   3.改變個人語言   4.應用行為治療技術   5.認知性的家庭作業,賦予當事人相當程度的責任,使其在日常生終能運用。   6.理情想像   7.幽默   8.害羞攻擊練習 【認知治療法CT】 代表人物:貝克Beck 基本觀點:   1.原本是用在治療憂鬱症的方法   2.基模:一個人如何藉著自己的認知結構來組織起自己的經驗與行為,並對事情加以分類、命名與解釋。   3.情緒困擾的認知來自個人對引發事件的反應--自動化的思考 automatic thought:特定刺激引起特定思考模式,這種思考模式通常會引起立即的情緒反應。   4 認知扭曲 cognitive distortionas:用錯誤的邏輯來駁斥客觀的事實,常導致錯誤的觀念與假設。      災難化:針對擔心的某個事件加以誇大、渲染。 EX 老師一定都出我不會寫的題目,這次我一定是最後一名。      過度類化:指根據一些負面事件就下通則。EX 因為我這次數學考的不好,我以後的數學完蛋了。有兩位同不跟我打球,所以全部同學也都不跟我打球。      誇大:無法就事論事,持平地判斷有關自己的事,誇大缺點或貶低長處。 EX 一旦考試成績不好,心裡就產生前途完蛋了的想法。      個人化:以自我為中心,任何事件的解釋都依自身關係來進行。 EX 老師要離職了,一定是因為我不認真唸書的關係。      選擇性的簡化/選擇性摘錄:對事件、言語作部分的截錄,通常憂鬱症的人都挑出可以用來支持他們消沉或負面的思考。 EX  一位棒球選手有好幾次的精采守備,但他卻把焦點一直放在他一次的失誤上。       斷章取義/獨斷的推論:沒有證據、事實支持而產生的推論。 EX  小仙看旁邊的同學低著頭不說話,心想:「她一定是討厭我」。       錯誤標籤化:根據某些過失或錯誤,經由自我標示而製造了對自己的負面觀點。EX 小英打破了媽媽心愛的花瓶,從此以後,她就認為自己是無能的。       二分化/兩極化的思考:非好即壞、分黑即白。EX 如果我考試沒有第一名,我就是失敗的。 治療目標:改變負向思考與不適當信念、改變當事人自動化的想法所形成的認知基模。 治療方法:   1.分析自動化思考--蘇格拉底式對話:定義用語→確定規則→找到證據   2.認識認知扭曲   3.驗證合作式的經驗療法 【理情REBT  V.S.  認知CT】 1.諮商師角色:REBT強調指導性、說服性與面質性;CT使用引導的蘇格拉底式對話,讓治療者的角色有引導的意味 2.諮商關係:REBT是師生關係;CT是夥伴關係 3.關於錯誤認知:REBT認為錯誤思考是不能有效運作;CT認為當錯誤思考走向極端時才是有問題的 【認知行為治療法CBM】 代表人物:梅晨堡Meichenbaaum 基本觀點:     負向的內在對話,確認與改變人們的自我語言,而非解釋不合理的信念 治療目標:透過認知重建的形式,協助改變當事人的自我語言。 治療方法:   1.自我觀察 (覺察自我對話)→改變內在對話→學習新技巧   2.自我教導訓練:認知示範→外在的引導→外顯的自我引導→逐漸去除外顯的自我引導→內隱地自我引導   3. 壓力免疫訓練:教育階段→演練階段(鬆弛訓練)→應用階段(可運用家庭作業) 【行為治療法】 代表學派:古典制約(反應制約)、操作制約、社會學習 基本觀點:   1.以科學的方法與程序作為基礎   2.行為治療是對精神分析論的反動,從實驗心理學發展而來   3 藉由改變環境事件促成當事人行為改變   4.強調學習的作用 (刺激與反應之間的連結) 治療目標:學習適應良好的行為,取代舊的適應不量的行為。 治療方法:    諮商師的角色為「增強員」、「示範者」   1.系統減敏法:鬆弛訓練→建立焦慮階層表→進行系統減敏程序   2.洪水法   3.動眼減敏重整療法   4.嫌惡治療法   5.行為改變技術   6.多元模式治療   7.自我肯定訓練 【焦點解決短期諮商SFBT】 基本觀點:   1.事出並非有因:強調解決問題,而非找出問題的原因,檢視當事人過去或目前事件的積極面。   2.解決-建構:強調個人的成功經驗與正向意義   3.改變是無可避免的:沒有事情會一直相同,改變永遠在發生。小改變會帶出大改變。   4.認為個體本身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治療目標:利用當事人本身的有利資源與成功經驗,逐步引發積極有效的改變,以解決當事人本身所面臨的難題。 治療方法:   1.諮商師扮演「催化者」,引導個案自己解決問題,個案才是「專家」。賦權給當事人,鼓勵他抱持正面想法   2.步驟:設定正向目的→尋找潛能→擬訂並實現計畫→檢查進步情形   3.焦點解決問句:   例外問句:探索過去的成功經驗。 EX「有些科目考得還不錯,你是怎麼做到的?」   奇蹟問句:設想未來已經解決問題的情境。   評量問句/量尺問句:為自己打分數,評量自己的狀況。   關係問句:當事人與重要他人的互動   因應問句:激發潛能   讚美:配合關係問句、例外問句   一般化:去病理化   重新建議:賦予新的正向價值 【敘事治療法】後現代主義取向--社會建構主義 代表人物:懷特White 基本觀點:   1.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   2.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專家,每個人都有能力重寫自己的生命故事。   3 不是人出了問題,問題在與人背後的社會脈絡有關。   4.不強調過去問題,只談過去的成功經驗。 治療目標:發展問話技巧輔導當事人,把人與問題分開,用全新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生命經驗,解構並重寫生命故事。 治療方法:   1.諮商師角色:不知當事人立場、不以專家自居,與當事人建立合作了解的關係。   2.問題外化:把問題擬人化,去探討生命過程並協助當事人評估對其生活的影響。把問題當作客體,從問題中跳脫出來。   3.問話技巧:     解構式的問話     開放空間的問話     較喜歡選擇的問話     發展故事的問話 :你做這些事情時採取哪些步驟?     意義性的問話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完形治療意義治療法敘事治療溝通分析現實治療理情治療認知行為治療阿德勒